一、選擇題
1.下列屬于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是( )
A.建立動物園 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建立遺傳資源種質庫 D.建立自然保護區
2.人類活動對生物圈造成了許多全球性環境問題,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
B.生物圈之所以具有自我維持穩態的能力,是因為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C.生物圈的自我維持穩態的能力很大,人們可以無節制的從中掠奪和開發
D.保護生物圈可以在能源利用和物質生產方面做起,也要保護生物資源
3.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屬高寒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環境一旦受到破壞很難恢復
B.人口密集,過墾嚴重
C.降水較少、氣候較干
D.森林破壞、土壤侵蝕嚴重
4.近年來,我國南方部分沿海地區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的主要目的除阻擋海浪侵蝕海岸外,另一主要目的在于( )
A.為過往船只提供避風場所
B.防止土地荒漠化
C.保持生物多樣性
D.增加用材林
科學家袁隆平利用我國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國家推廣種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國糧食產量;卮5~6題。
5.影響這一現象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
A.我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豐富
B.國家的政策和措施
C.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
D.農業技術改革
6.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 )
A.要保護各種生態系統的平衡
B.保護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儲備資源的一種方式
C.各種自然資源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D.地球養活人類的能力是無限的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二、綜合題
7.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中國、美國、瑞士、日本、英國、德國6個國家的25名國際一流專家組成,以“尋找最后的白鰭豚”為主題的2006年長江豚類科考活動于12月13日結束,該科考隊遺憾地宣布:在為期30多天、來回3 336千米的考察中未發現一頭白鰭豚,這種比大熊貓更珍貴的種群的復壯希望已經極為渺茫。白鰭豚主要捕食長江中的魚類,它處于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白鰭豚的眼很小,它利用聲納信號來尋找食物或識別目標。聲納信號還用于白鰭豚個體之間的通訊聯系。
材料二 相關示意圖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
(2)以白鰭豚為例分析該問題產生的原因。
(3)東北虎、藏羚羊和朱?等,都如白鰭豚一樣瀕臨滅絕。人類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這些珍稀物種?
8.下圖是2000年世界瀕危物種數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國家的瀕危哺乳動物、鳥類種數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歸納圖中瀕危物種分布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
(2)分析印度尼西亞瀕危物種數量較多的原因。
參考答案
1.D [其他幾項屬于遷地保護。]
2.C [人類無節制地開發和掠奪自然資源會造成生態破壞。]
3.A [應從青藏高原獨特的氣候條件方面考慮。]
4.C [紅樹林水域內棲息著數量眾多的物種,保護紅樹林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
5.D 6.B [第5題,由材料可得,正是由于我國在雜交水稻育種上的技術突破才導致了糧食大幅度增產。第6題,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物種都具有或重大或潛在的利用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是人類儲備資源的一種方式。]
7.(1)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銳減)。
(2)主要是人為因素:酷捕濫撈經常誤殺白鰭豚,或導致白鰭豚食物匱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脅著白鰭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鰭豚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大規模的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日漸壓縮白鰭豚的生存空間,破壞其棲息地,并阻斷白鰭豚的洄游路線。嚴重的水污染破壞了白鰭豚的食物資源,危害其健康。
(3)強化宣傳生物多樣性的有關法律規定;嚴禁亂捕濫獵;建立珍稀動物保護基金;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
8.(1)低緯度或熱帶國家;島嶼或臨海國家。
(2)物種豐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多;人類過度采伐、毀林破壞了其生存環境;人類過度捕殺。
解析 以
以2000年世界瀕危物種數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國家的瀕危哺乳動物、鳥類種數統計圖為材料,考查圖中各國地理位置共同的特點及印度尼西亞位置與環境。(1)小題圖中印度尼西亞、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賓、馬來西亞、坦桑尼亞、越南大體處于南北緯30°之間為低緯度或熱帶國家,且從地理位置來看是臨海國家或島國。(2)小題確定印度尼西亞的緯度位置、板塊位置、熱帶雨林分布區(可聯系必修3課本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知識)來回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90105.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