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度上學期高二期中考試地 理 試 卷命題人:洪山高中 王士雄 審題人:武漢中學 張成全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下表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變化表(性別比為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1.表中數據顯示人口絕對數增長最多的是 A.城市人口 B.女性人口 C.老齡人口 D.流動人口2.關于近10年來我國人口變化特點的正確敘述是 A.男性人口數量在減少B.流動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 C.年齡結構在不斷優化D.人口自然增長率總體偏高3、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我國北方多省份遭遇特重干旱。下圖為2011年年初的特旱形勢圖,遭受特旱災害的省份有A.江蘇、安徽、山東、河南B.山東、山西、湖北、陜西C.江蘇、山東、山西、河北D.山東、安徽、河北、山西讀右圖回答 4—— 7題。4.圖中山脈,屬于階梯分界線的是( )A.①B.②C.③D.④5.甲地形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鹽堿化D.沙塵暴6.乙地形區的年太陽輻射總量高于甲地形區,是因為乙地( )A.地勢較高 B.緯度較高 C.植被較少 D.云量較少7.京杭運河在M、N兩處的流向是( )A.均向北B.均向南C.M向北、N向南D.M向南、N向北讀我國雨帶移動示意圖,回答8-9題:8.通常年份,當雨帶位于①、②、③時,分別是 A.4、5月,6月,7、8月前后 B.5、6月,7月,8、9月前后C.3、4月,5、6月,7、8月前后 D.10月,8、9月,7、8月前后9.2003年長江地區旱情嚴重,而淮河流域出現洪澇。原因是 A.南方氣流中含水量較少而北方氣流中含水量較多B.冬季風較弱,雨季回撤慢,在黃淮停留過長C.副熱帶高壓過強,臺風活動多集中的黃海一帶D.副熱帶高壓偏強,雨帶北上提前,并在黃淮停留長右圖為我國東部氣溫隨緯度變化的曲線。讀圖,回答10~11題。10.圖中能正確反映我國東部1月、7月氣溫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分別是 ( )A.③和①? B.③和②C.④和①? D.④和②11.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冬季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陽輻射差異 ②距海遠近不同、鄞髿猸h流影響④地形差異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下面是某區域年等降水量線圖,讀圖回答12—13題。12.圖示區域內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A.由東向西逐漸減少B.由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C.由南向北逐漸減少D.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13.下面四圖中,能正確反映上圖中河流①處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下圖①、②、③為幾條重要的地理界線,據圖回答14-15題:14.關于界線①的說法錯誤的是 A.①界線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①線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①線以南一月平均溫大于0℃D.①線南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是棉花15.關于界線②、③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②為內外流域界線,③為森林與草場界線B.②為季風界線,③為第二、三級階梯(地形)界線C.②為森林土與非森林土界線,③為東、中部經濟帶界線D.②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線,③為農牧業界線圖中區域位于我國西北,讀圖回答16—18題。16.圖中甲山脈表示A.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B.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分界線 C.柴達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分界線 D.青海省和新疆區分界線。17.該地區城市A.沿交通線分布 B.沿山脈分布 C.沿河流分布 D.分布在降水200mm—400mm之間18.乙等降水量線可能是A.200mm B. 400mm C.200或400mm D.600mm19.張某承包了0.5公頃耕地,種植結構變化如圖。當地1月平均氣溫3℃。張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華北平原 D.松嫩平原25.下列人類活動與季節選擇相宜的是 A.長江截流------夏季 B.黃河調水沖沙--------冬季 C.珠江口補淡壓咸-------冬季 D.海河緊急泄洪---------春季第 Ⅱ 卷(非選擇題 共50分)26.下圖為“我國沿線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分)(1)圖中F為 山區,該地自然景觀具有 征。(分)(2)A盆地處氣候類型為 ,該地形區主要經濟作物為 。(分)(3)E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該山脈南北兩側農田類型的差異是:山脈以北為________;山脈以南為________。(分)(4)D是太行山,山脈以西是我國的 (地形區);山脈以是我國的 (地形區)。(分)(5)C平原區是我國 (土壤)的主要分布區。(分)該地區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分) 材料二:中國糧食流通格局正呈現“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糧食生產重心逐漸由南向北、由東向中轉移。(1)比較甲、乙、丙三個商品糧基地,完成下表。(4分)地區優勢條件限制性條件甲乙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丙旱澇災害頻繁(2)南方部分地區,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為商品糧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分別是什么?(4分)(3)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地區的積極意義。(4分)28. (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5為我國某區域圖。 材料二 甲市是中國新興的“銅都”。銅產業集聚態勢十分明顯,初步形成銅冶煉基地、銅加工基地、廢舊銅再生利用基地、銅產品物流中心(即三基地一中心)。同時該市政府始終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建設綠色“世界銅都’’緊密結合,打造銅產業聚集高地,發展銅精深加工、提高銅產品附加值。()分析甲市成為中國新興“銅都”的區位優勢。(8分)(2)簡述甲市利用資源優勢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理措施。(6分)(1)簡述左圖所示區域的地形特征?(4分)(2)說明烏梁素海的面積變化對自然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8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度上學期高二期中考試地理參考答案ABACA DCADD BDBDB CABBC DDBDC26、 (1)橫斷 垂直(2分)(2)亞熱帶季風氣候 甘蔗、油菜(2分)(3)旱地 水田(2分)(4)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2分) (5)黑土和黑鈣土(2分) 減少坡地耕種;結合植樹造林防止土壤表層沖刷;實現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肥。(任答兩點即可)(2分)27.(12分)(1)(1空1分,共4分)人均耕地多或土壤肥沃熱量不足水源不足光熱水充足(2)自然原因:地塊小、土壤粘重、河網多(1分);社會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農業結構調整(3分)。(3)為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糧食保證,減輕西部地區生態壓力;緩解糧食緊張的壓力,有利于西部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發揮地區優勢。(4分)28. (14分) (1)(8分)鐵路樞紐,便于廢舊銅和銅產品的集散接近銅礦產地,原料豐富(或有利降低成本);人口較多,提供豐富廉價勞動力;離“角”較近,市場廣闊;接近(峽)能源基地,銅冶煉所需大量能源有保障政策支持。(每點2分,果關系各1分。寫出4點給滿分) (2)(6分)廢物利,節約資源;揮集聚效應,提高資源的利率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銅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重視環境保護。(每點2分,寫出3點給滿分) 題序答案 題序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題序2122232425答案 。(2) 。(3) 。(4) 。(5) 27. (12分) (1)(1空1分,共4分)地區優勢條件限制性條件甲乙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丙旱澇災害頻繁(2) (4分) (3) (4分) 28.(14分)(1) (8分) (2) (6分) 29. (12分)(1) (4分) (2) (8分) !第12頁 共12頁學優高考網。 我國西北某地區示意圖20080801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75374.html

相關閱讀: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