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地理文(A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I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黑龍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國現有水稻種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緯度最高限。該地區地廣人稀,每個勞動力平均有近2.67公頃耕地。這里曾是種稻禁區,經過多年的努力,禁區不僅可以種稻,還能夠持續獲得高產、穩產。據此完成1~2題。1.黑河市曾是種稻禁區,其主要的制約條件是( )A.勞動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C.熱量不足 D.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2. 由“種稻禁區”到“能夠持續獲得高產、穩產”,促使其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A.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B.優良水稻品種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氣候變暖D.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3.20年2月2日是第1個“世界濕地日”,其主題是“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你和我”。該主題反映出濕地對人類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包括( )①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跍p緩徑流和蓄洪防旱③為人類提供水源 ④防風固沙,涵養水源A.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材料一:21世紀全球已經進入知識信息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知識信息和高科技的競爭.材料二:“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統.它具有地圖處理.數據庫和空間分析這三項功能. GIS可以像傳統地圖一樣,解決“地點”.“狀況”有關查詢.但GIS系統能進行勢態分析,復雜的“模式分析”和用“虛擬模擬”進行預測性分析…….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4~ )①遙感技術②地理信息技術③全區定位技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在聯合國對伊拉克違禁武器核查期間,專家使用美國的U偵察機進行空中偵察,U偵察機進行空中偵察時主要運用 ( )A.遙感技術B.地理信息技術C.全球定位技術D.計算機技術讀我國北緯35°~40°之間大陸上四地的氣候條件資料表,回答6~8題地點①②③④年降水量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氣溫°C-8.5-6.6-1.2-9.0七月平均氣溫°C27.423.523.923.66.導致四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質7.關于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A. ①③兩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兩地位于青藏高原C. ②③兩地位于季風區.k.Com] D. ②④兩地位于半干旱區8.關于四地所在區域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為主 B.②畜牧業比重高于種植業C.③以水田農業為主 D.④農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讀下表四大牧區超載起止時間、持續時間和年平均超載率和四大牧區草原退化趨勢圖,完成9~10題。地區超載起止年份(年)超載持續時間(年)年平均超載率(%)西藏牧區1964~20003747青海牧區1970~20003118甘肅牧區1973~20002820四川牧區1982~200019109.根據圖表信息,可判斷( )①超載持續時間越長的牧區,年平均超載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區中青海牧區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區草原退化的現象均呈上升趨勢④2005年,四川牧區和西藏牧區超載面積基本相當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有關我國草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全球變暖對我國草原生態環境影響不大②經濟貧困是影響草場生態退化的惟一原因③通過劃分草原保護和畜牧區,使草原生態得以保護④建立牧區災害防御系統,能有效保護草原生態環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圖中序號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條件差、地表侵蝕”順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1.水土流失對內河航運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水土流失會導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質地變差 D.植被條件變差13.圖中發電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A.可再生能源 B.煤C.天然氣D.核能.推測圖中的可再生能源中,發電成本最高的是A.水電 B.太陽能C.風能 D.潮汐能.考慮二氧化碳和發電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歡迎的能源應該是( )A.生物能 B.煤C.天然氣 D.潮汐能D.長江三角洲商業貿易發達依托于優勢的地理位置讀“我國東北地區圖”,回答17~18題。17.圖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間變化為 ( )A.自a到c降水逐漸減少 B.自a到c降水逐漸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漸減少 D.自b到c降水逐漸增加18.關于a、b、c三地的農業生產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地為水稻生產基地B.b地為林業生產基地C.c地為畜牧業生產基地D.三地中a地的單產效益最高陜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資源豐富,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據此回答~19.在資源開發初期,當地適合發展( )A.食品工業 B.高耗能工業C.農產品加工工業 D.高技術工業.近年來,在“黑三角”教訓之后,該地區逐漸形成下圖所示的發展模式。有關該模式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 ②該模式減小了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奂訌娏藢Ξ數刭Y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茉撃J綌U大污染范圍和污染物的來源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21.要對該地這種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進行宏觀監控,宜選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 B.GPSC.GIS D.人工科學考察.控制該生態現象的發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還林 B.退耕還草C.規定合理載畜量 D.防止過度樵采.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圍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嚴重③蒸發和下滲 ④引水灌溉⑤地殼運動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④⑤.西部地區鹽湖、干鹽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惡化,年降水量減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水灌溉、蒸發、下滲量增大D.圍湖造田結合我國部分防護林分布示意圖,完成~題。.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產量、诟纳粕鷳B環境、墼黾愚r民收入、苷{整農業結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關于圖中各防護林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田B.②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農田C.③抵御海風、海浪和暴雨的襲擊D.③進行平原綠化、美化城市環境27.利用該區能源礦產加工增值,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是( )①發展電力工業 ②發展化學工業③發展冶金工業 ④發展煉油工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該區域利用能源礦產發展電力工業的意義不包括( )A.減輕鐵路運輸壓力B.改善能源工業結構C.增加產值D.降低該區環境污染下圖為“M河流域河流分布圖及其干流河床對應的剖面圖”。讀圖完成~題。.計劃開發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壩的最理想位置是( )A.a處 B.b處C.c處 D.d處.M河流域植樹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態功能是( )A.防風固沙 B.調節氣候C.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環境31.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由于人口壓力,超載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1992~1996年,科研人員在科爾沁草場進行了放牧試驗,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強度對草場的影響,草原的合理利用與保護。(1)說出圖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問題,并簡述其危害。(2)分析科爾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與保護草原的措施。2.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②③表示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三大自然區的基本因素是 和 。(2)從位置上,旱災嚴重區主要集中在 (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受災糧食作物主要是 ,科學地監測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術為GIS和 。()圖中②自然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列舉該區域特色農業形式 。()③地所在區域能源豐富,請列舉兩種新能源 , 。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我國化石燃料產生相等能量情況下排放的污染物統計圖。材料二 內蒙古東部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為了提高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內蒙古加強了能源的加工轉換,變輸煤為輸出電力的輸出焦炭。(1)材料一圖中圖A、B、C代表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中的一種。據圖分析A、B、C各代表的能源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內蒙古變輸煤為輸出電力,簡述電力輸出對當地環境產生的影響。(3)內蒙古在開發利用煤炭的過程中應采取什么環保措施?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呂梁山脈曾是一個著名的森林地區,也是汾水的水源涵養地,F在的呂梁山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區已不復存在。渭水上游的隴山山脈,秦漢時代一片蔥蘢,然而,關中作為許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宮室、營造墳墓,所耗樹木無法計算。4世紀時,一次山洪爆發,竟沖下百萬棵大樹。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經明顯減少,航運也就不見于記載。(1)文中所敘森林被破壞的原因是 (2)渭水的流量已明顯減少的原因是 (3)就你所學知識,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原因主要有 (4)治理黃土高原海南省三亞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文A)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6637.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