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實驗中學2013高二年級地理試題I 卷一、選擇題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1—3題。1.綜合考慮緯度、地形、氣候等因素,四大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2.c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綠洲—草原 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3. 造成c區植被變化原因主要是由于 A.水分差異造成的 B.熱量差異造成的 C.地形差異造成的 D.人類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4.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A.干濕地區 B.行政區 C.熱量帶 D.自然帶 60周年紀念活動于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為此我國利用多顆氣象衛星對北京的天氣狀況進行實時監控,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據此回答6~7題。6.國慶期間,氣象衛星發回的衛星云圖主要運用了A.全球定位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 C.衛星遙感技術 D.數字地球虛擬技術7.對寒潮、臺風、暴雨、洪澇等進行監測,是提高氣象預報準確度、減少氣象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臺風的監測,分析多幅衛星的云層圖片,可以獲得①臺風中心位置 ②臺風的強度和速度 ③臺風所造成的降水范圍、芘_風的移動方向 ⑤臺風的登陸地區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甘肅省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經民勤盆地(如下圖)。建國以來其上游地區修建許多水庫,幾乎攔截全部河水。隨著人口增長、耕地擴大,民勤縣地表水驟減,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導致胡楊、沙棗林等植被大面積死亡。肆虐的風沙,荒廢的田園,讓民勤人深刻地意識到,“決不能富一陣子,后悔一輩子”。據此回答8~10題。8.民勤縣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是①水資源短缺、谕恋鼗哪、酆禎碁暮Α、芩亮魇.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9.民勤綠洲面臨消失的人為原因是①過度用水 ②濫砍濫伐、圻^度放牧 ④上游攔截河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10.綜合治理和保護民勤環境的合理措施有A.放棄全部耕地 B.大量開采地下水,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C.加強能源建設 D.合理調水讀山西省某地區工業增加值結構圖,回答11~12題。11.改革開放初期,該地區經濟的核心是采掘業 B.加工工業 C.原料工業 D.冶金業12.圍繞能源開發,該地區構建的產業鏈是①煤—電—鋁、诿骸埂、勖骸獨狻骸、苊骸F—鋼 ⑤煤—電—鋼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能源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得以進行和發展的動力。能源的利用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讀圖,回答13~14題。13.下圖表示某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這種能源消費結構易引發的環境問題是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弁寥牢廴緡乐亍、芩w污染嚴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4.改變上述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是①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多種能源 ②營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廣生活用煤用電、苓M行爐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荽罅Πl展畜牧業 ⑥加強交通建設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讀圖,回答15~17題。15.圖中三條以運輸煤炭為主的鐵路干線中,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線、神黃線、膠濟線 B.大秦線、神黃線、焦(作)日(照)線C.神黃線、焦(作)日(照)線、膠濟線D.神黃線、大秦線、焦(作)日(照)線16.該圖體現了能源基地建設的A.擴大煤炭開采量B.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C.減少煤炭開發以緩解交通壓力D.提高煤炭外運能力17.下列關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設條件的評價正確的是A.臨黃河,水運條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輸出B.山西煤炭不適合通過黃河外運C.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的煤炭外運網已逐步形成D.加強坑口電站建設和煉焦業,既可提高經濟效益,又有利于當地環境保護讀我國西北部內陸兩地景觀示意圖,回答18~19題。18.甲地以井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區 B.水井周圍地區農牧業活動較頻繁而導致地表植被破壞C.由于風力侵蝕形成風蝕洼地D.由于干旱地區地下水含鹽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19.在乙地區,可能反映該地區綠洲萎縮的現象有A.沙塵暴頻度減少B.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緊實度下降C.土壤鹽堿度升高D.生物生產能力提高 讀X河流域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表,回答第題。耕地草地荒地林地其他1980年55.0%4.9%15.4%19.8%4.9%2010年40.2%6.2%1.3%44.1%8.2%. 該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A.下游泥沙淤積嚴重 B.徑流季節變化變C.生物多樣性 D.土層變薄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22題。圖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現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與華北平原相比,圖中綠洲發展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A.太陽輻射強 B.熱量充足 C.水資源豐富 D.土壤肥沃甲、乙兩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優勢自然因素分別是A.機械化水平高;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B.土壤肥沃;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C.地廣人;人口稠密,勞動力多D.地勢平坦;熱量充足24.甲圖中AB段河流 A.由西北流向東南 B.由東南流向西北 C.A處水流較B處平穩 D.不能確定讀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某河段示意圖(圖3),回答25題。25.該河段的主航道位于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黃岡實驗中學2013~2014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年級地理答題卷第 I 卷一、選擇題:(25×2分=50分)題號答案題號答案第 II 卷二、綜合題 (50分)26.(1).在甲圖中,寫出山脈的名稱:A ,B 。(2分)(2).在甲圖中,寫出平原的名稱:① ,② 。(2分)(3).從土地利用、農業生產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完成下表。(4分)地區甲乙土壤類型耕地類型熟 制農 作 物(4).東北地區最具特色的農產品有( )(2分) A.B.C. D.A.B.C.D..?材料一 材料二 (1).“烏金三角”地區位于我國 ?、 ?、 ?三省 區之間。(3分)? (2).M處和N處的各存在什么生態問題?(4分)? (3).山西省結合本區的 、 等資源優勢,圍繞 開發,構建了三條產業鏈,其中輸出鋼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業鏈。(3分) (4).簡述山西省能成為全國能源基地的條件有哪些?(3分)28. 。1).“西氣東輸”一線工程主干管道西起輪南油氣田,它位于圖中A所表示的 自治區,東到B表示的 ,C處的 、D處的柴達木盆地、E處的 與陜甘寧等地的天然氣田,為“西氣東輸”提供了豐富的氣源。(4分)(2).“西氣東輸”一線工程主干管道西起A,經 、寧夏回族自治區、 、G省、 、安徽省、 ,最后到達B。 (2分).闡述“西氣東輸”主干管道G處時管線向北凸出的原因(2分)(4).按性質分,天然氣屬于 能源。與煤炭資源相比,作為能源天然氣有哪些優點?(3分) (5).闡述“西氣東輸”對東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意義(2分) 29.讀“我國某地區的干濕狀況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地區年等降水量分布變化的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處的天然植被是,C處的天然植被是。(3).該地區氣候干旱,試分析其主要原因。?(4).?該地區植被的分布變化,體現了陸地自然帶分布規律中的的地帶性規律,主導性差異因素是由決定的條件。黃岡實驗中學2013高二年級地理I 卷一、選擇題:(25×2分=50分)題號答案DBABACDCCDACC題號答案DBDBBCBBABAC第 II 卷26.(1)A大興安嶺,B小興安嶺。(2分)(2).①三江平原 ,②松嫩平原。(2分)(3).從土地利用、農業生產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完成下表。(4分)地區甲乙土壤類型黑土水稻土耕地類型旱地水田熟 制一年一熟一年兩熟至三熟農 作 物小麥、玉米、大豆、甜菜水稻、油菜、棉花.B.A.熱量不足.夏季白晝時間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水稻生長周期長;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水稻幾乎不用使用農藥,污染小。(1).內蒙古、山西、陜西(2).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3).鐵礦、鋁土礦,能源 煤—鐵—鋼(4).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市場廣闊。28.(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上海市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2).甘肅 陜西 河南 江蘇(3).G處為陜甘寧地區的鄂爾多斯氣區,輸氣管線向北突出是為了在G處補充氣源(4).非可再生 清潔,比較價格低,使用方便,發熱量高,燃燒充分(5).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狀況,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改善東部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城市的大氣質量;輸氣管線的鋪設有利于東部地區基礎設施湖北省黃岡實驗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7582.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