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代號填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1、熱帶、暖溫帶等熱量帶的劃分指標是A.氣溫 B.積溫 C.均溫D.溫差2、下列區域的劃分以單一指標為依據的是①熱量帶②干濕區③我國三大自然區④文化區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3、區域的特征有①整體性 ②差異性③獨立性④開放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4、“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體現了區域特征的 A.確保工業產品無污染 B.把污染控制在生產全過程 C.用清潔能源取代煤炭 D.防止原料和燃料的污染10、關于人類生存和發展與環境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類生存和發展離開環境也能進行 B.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從環境中吸取物質和能量 C.環境容納、清除和改變人類代謝產物的能力是有限的D.人類作用于環境的同時,環境也會把它受到的影響反作用于人類“牧童經濟”是指對資源進行掠奪、破壞的經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把地球看成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并且進行無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同時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據此回答11-13題。11、“牧童經濟”體現 A.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 B.人類中心論思想C.人地相關論思想 D.人地伙伴論思想12、在該人地關系思想的影響下會造成 A.人類征服自然,地理環境向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xkb1.cnB.人地關系對立,地理環境向不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x k b 1 . c o mC.地理環境惡化,人類社會發展停滯D.人地關系協調發展,人類社會發展速度加快13、下列問題不是由“牧童經濟“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資源短缺 C.破壞性地震 D.溫室效應14、“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這句話較能體現可持續發展的 ( )A. 公平性原則 B. 持續性原則 C. 共同性原則 D. 公平性原則與共同性原則 15、下列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正確的是 A. 停止開采不可再生資源,為子孫積累巨大財富 B. 加大加快各類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數量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資源開發利用時,不能危害未來人類的生活需要16、通常所說的“白色污染”是指 A. 冶煉廠的白色煙塵 B. 石灰窯的白色粉塵 C. 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廢料17、發展綠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綠色食品指 A. 綠顏色的營養食品 B. 有葉綠素的營養食品 C. 經濟附加值高的營養食品 D. 安全、無公害的營養食品 18、解決人類與環境矛盾的唯一辦法是 A. 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 B.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C. 禁止排放各種廢棄物 D. 加大開采自然資源的力度 19、下列舉措中,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營造城市周邊綠化地帶 ② 實行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③ 清除城市河道黑臭現象 ④ 強制性推廣無氟冰箱與空調⑤ 全面禁止使用燃煤汽車 ⑥ 變城市居民的集中供熱為分散供熱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⑤⑥20、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則的是 源:學優GKSTK] A. 荷蘭圍海造陸 B. 石油輸出過組織聯合限產 C. 非洲國家進口糧食彌補口糧不足 D. 日本為保護本國森林大量進口木材21、目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是 xkb1.cnA.長期存在的資源短缺 B.嚴重的環境問題 C.龐大的人口數量 D.不利的外部環境22、促使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續發展思想對當代人的影響和熏陶深刻而又長久 B.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使我國社會發展面臨著巨大壓力 C.很多地區缺水嚴重,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D.人口基數過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實現我國人口與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關鍵是A.節約資源 B.保護森林 C.保護耕地 D.提高人口素質24、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不包括 A.經濟可持續發展 B.社會可持續發展 C.人口持續增長 D.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 25、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A.陡坡的耕地退耕還林還草 B.大規模改良現有草原發展林木生產 C.在塔里木盆地大面積植樹造林 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長量之上26、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是 A.南方丘陵地區大規模修筑梯田,發展水稻種植 B.內蒙古東部草原大力墾荒開辟耕地C.湖南洞庭湖地區大力退耕還湖 D.三江平原大力排干沼澤27、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差距主要是 A.資源利用率高? B.資源利用率低 C.人均消費量高 D.資源總消費量小28、有關《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書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及行動方案 B.該書是全球第一部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C.該書提出的“人口、消費與社會服務”的內容,主要屬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范疇 D.該書提出的“團體與公眾參與”內容,主要屬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范疇w w w .x k b 1.c o m29、我國把經濟發展擺在各項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A.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在可持續發展的初級階段 B.我國的經濟技術還比較落后,必須快速發展經濟以趕超歐美發達國家 C.我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并不嚴重 D.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 30、我國西北地區發展畜牧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主要途徑是 A.增加單位面積草場載畜量 B.積極建設人工草場,大力發展畜牧業 C.開墾草原,發展耕作業 D.對草場實行計劃管理,定期輪牧判斷題:本題共有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31、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是區域開放性的表現。32、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范圍,沒有明確的區位特征。33、比較兩區域的自然環境差異,可從氣候、地形、農業、工業等方面比較。34、日本境內河流較多,且航運價值高。35、作為區域,江蘇和浙江兩省區之間有明確的分界線。36、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人地矛盾激化是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開始的。37、環境問題的兩大表現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38、促進經濟的增長就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9、環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40、農業文明階段,人類開始主動地改造自然環境。三、綜合題41、讀圖“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讀后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中 ①表示物質產品、資金等 ②表示勞力、科技等則則A代表 B代表________________ C代表 D代表_________________(2)數字中表示生活廢棄物的是 表示環境資源的是 (3)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是字母 所代表的發展。(4)依據可持續發展的階段性原則,目前仍以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并開始關注資源與環境問題是 國家,而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是___________國家,其在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方面應該承擔更多的義務。42、讀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我國約90%的煤炭資源分布在秦嶺以北地區;華北地區耕地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40%,水資源總量約占全國的6%。 材料二:我國是人口大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在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有十幾種探明儲量不能滿足需要。 材料三:我國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為25-40%,工業用水重復使用率為20—30%。w!w!w w .x k b 1.c o m (1)材料一說明我國的資源問題是 _______________,其結果不僅造成運輸緊張,同時使 ______________增高。 (2)材料二說明我國礦產資源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因而無論從現實還是長遠看,都對我國經濟的_____________造成很大壓力。 (3)材料三說明我國水資源利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國的_______________相對落后。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年級地理第一次過關檢測答題卷分值: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單項選擇題:題號答案江蘇省灌云縣某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過關檢測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26665.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