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一、選擇題(共7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請你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答案的字母代號涂黑。江蘇省可以劃分為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區域。讀圖完成1~2題。1.該圖主要反映區域間的A.開放性 B.差異性C.整體性 D.聯系性2.圖中地區人口主要流向是A.②、③地區流向①地區B.①、②地區流向③地區C.③地區流向①、②地區D.②地區流向①、③地區讀“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示意圖”,回答3~5題。3.甲區的自然景觀與乙區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甲區深居內陸、降水量少B.乙區日照時間長,積溫高 C.乙區人類活動歷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甲區全年氣溫低、光照時數少 4.對乙自然區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B.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C.熱量豐富 D.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5.丙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B.河谷地區氣溫較高,熱量條件較好C.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多 D.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下圖為“北京市產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6~題。6.圖示信息說明,北京市A.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 B.第一、二產業比重差距不斷擴大C.第三產業比重加速上升 D.產業結構呈現優化趨勢7.北京市今后應著力發展A.重化工業 B.加工制造業 C.輕紡工業 D.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讀“某地秸桿利用示意圖”,回答8題。8.圍繞秸桿有四種不同的利用方式,其中最不利于土壤恢復肥力的是A.① B.③ C.② D.④9.表中顯示我國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斷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B.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華北地區土地鹽堿化面積擴大10.為了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載畜量 C.在農牧交錯地帶,逐步推進退耕還草 D.在干旱地區禁止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下圖為“我國西電東送基本格局示意圖”。讀圖完成11~13題。11.圖中以火電為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關于我國“西電東送”工程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A.彌補東部地區電力消費的缺口 B.加速新疆的經濟開發C.減輕東部地區的大氣污染 D.促進沿線地區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13.為緩解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當前面臨的能源問題,還應該 A.限制生產規模以應對能源短缺 B.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煤炭資源的勘探和開采C.大規模進口中東石油資源 D.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下圖中的曲線表示世界人口、資源、環境污染總量隨時間變化規律,讀圖完成14~15題。14.對三條曲線的判斷,正確的是A.①人口曲線 ②資源曲線 ③環境污染曲線B.①人口曲線 ②環境污染曲線 ③資源曲線C.①資源曲線 ②人口曲線 ③環境污染曲線D.①環境污染曲線 ②資源曲線 ③人口曲線15.2000年以前人口、資源和環境污染發展的趨勢,主要體現的人地關系思想是A.環境決定論 B.人類中心論 C.人地伙伴論 D.天人合一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據此完成16~17題。16.長江中游宜昌—城陵磯河段屬于荊江河段,容易發生洪水災害。相關的因素主要是①荊江河段流域面積廣 ②荊江河段降水季節變化大 ③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④長江上游的人類活動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7.在不同河段地理特征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發展策略。下列組合,不正確的是A.發源地——保護植被生態 B.上游——大力開發森林資源C.中游——礦產資源開發和港口建設 D.下游——注意水質保護,防治水污染讀圖,完成18~19題。18.圖示地區是我國的A.京津唐工業基地 B.長三角工業基地 C.珠三角工業基地 D.遼中南工業基地19.圖示城市在資源開發利用中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A.勞動力資源短缺 B.煤炭資源日趨枯竭C.土地資源減少 D.森林資源銳減20.加快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有①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②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④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雙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 答案的字母代號涂黑(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錯選、少選或多選均不得分)。21.與1980年相比,2010年該地區工業生產優勢特征表現為A.傳統工業大量轉移,優勢消失 B.發展科技,實現循環經濟C.禁止煤炭開采,大力開發水電 D.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22.該城市工業結構變化產生的積極效應主要有A.已無環境污染 B.新興工業迅猛發展 C.資源利用率提高 D.就業崗位明顯增加23.關于日本和英國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A.英國氣候溫和多雨,農業以種植業為主B.日本人少地多,農業側重于精耕細作C.兩國均有豐富的漁業資源D.日本為季風氣候,水熱充足、雨熱同期,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下圖為“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24~25題。24.圖中a、b、c和箭頭①的名稱正確的有A.a社會系統 B.b生態系統C.c經濟系統 D.①環境資源25.關于圖中箭頭內涵的敘述,正確的有A.②、⑥表示的量過大,往往產生環境污染B.①、⑤含義基本相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C.③、④表示的量越大,人類生活質量會越高D.①、②表示的量與人的管理調控關系不大26.如果地球人口得不到有效控制,其結果將是A.資源更加匱乏 B.污染更加嚴重 C.科技更加發展 D.生態變得穩定27.20世紀70-80年代,美國人口大量從“冷凍地帶”移向“陽光地帶”的主要原因是A.“冷凍地帶”緯度低,氣溫低 B.“陽光地帶”建立了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C.“陽光地帶”陽光充足,環境污染少 D.“陽光地帶”離海岸近,水資源豐富28.我國提出走節約型發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資源種類多,總量大,類型齊全 B.資源利用率低,存在資源的相對短缺C.人口基數過大,新增人口數量仍較多 D.以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征的生態破壞加劇29.下列做法或想法符合人類中心論思想的是A.退耕還林,退耕還牧B.過度捕撈C.植樹造林,修建水庫D. “人定勝天”30.形成區域差異的原因主要有A.緯度位置不同 B.海陸位置和地形不同 C.土壤不同 D.資源不同 (1)在①②③④海區中,海水鹽度最低的是 (填寫數碼),判斷理由是: ; 。(6分)(2)自然帶E面積廣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其成因主要是( )?(多項選擇)(2分)A. 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 B. 受東北信風影響 C. 地勢平緩 D. 西岸有寒流流經(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發生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次地震震中位置大致在F處。當時,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呈時針方向流動。(2分)32. 下圖為“黃河三角洲某海岸帶環境問題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圖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6分)(2)該海岸帶侵蝕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選項字母)? 。(2分)A. 過度開采利用地下水 B. 入海徑流、泥沙量減少C. 大面積圍墾灘涂濕地 D. 過量排放、傾倒廢棄物(3)葦灘、濕地的生態功能主要有(填選項字母,雙項選擇)? 和 。(2分)A. 延緩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容納、凈化污染物C. 增加河流水量 D. 保護生物多樣性33. 讀圖及資料回答下列各題。(10分)資料一:“春曉”油氣田位于浙江寧波市東南350千米的東海西部凹陷區域,由4個油氣田組成,總面積達2.2萬平方千米。日方稱,早在1995年,中方就在該區域試采成功,“春曉”開采設施建成后,通過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東部沿海省區輸送2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料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六部分76條明確的規定了大陸架歸屬方面的問題。?特別是第五款規定了?:1.大陸架最大可以延伸到距岸350海里處。?2.如果中間超過2500米深,就不算是大陸架的延伸。從日本國沖繩出發向西的海底,客觀存在一個深度超過2900米的沖繩海槽。資料三:截面圖所示。海島:沖繩列島;?大陸:中國 ■春曉油田位置(1)“春曉”油氣田位于我國大陸架上,日本卻說中國在搶掠屬于日方的海底資源。上圖中正確表示“春曉”油氣田的位置,且從地質構造角度能反駁日本說法的示意圖是下圖中的( )(2分)(2)資料二中,12海里表示: 200海里表示: 。(4分)(3)分析圖中M處附近在開發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問題及其對策。問題: 對策: (4分)34.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氮、磷等營養鹽是水生植物的營養物,營養物增加使各種藻類大量繁生,會使水生生態系境遭到破壞,人們將此現象稱為水體富營養化。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往往出現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呈現紅、紫等顏色,稱為 “赤潮”。(1)該海域出現赤潮現象的主要人為原因是什么? (4分)(2)該地區有利于赤潮形成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4分)(3)赤潮對人類經濟活動有哪些影響? (2分)35.讀大陸架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圖中A、B、C、D四處, 處埋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江蘇省阜寧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43985.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