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河南省靈寶三高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靈寶三高2015-2016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圖中各城市的大氣最大降溫高度(距地面高度),是連續三年中最強的15次冷空氣影響的統計平均值。讀圖,回答1~2題。1.據圖反映的變化趨勢,對下列各地最大降溫高度的推斷,正確的是(  )。A.合肥小于南寧 B.株洲大于石家莊C.遼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長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形成圖示趨勢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獲得太陽輻射多少 B.距冬季風源地遠近C.下墊面性質的差異 D.對流層厚度的不同讀圖,回答3~4題。3.關于圖中山脈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圖所示山脈是我國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B.②圖所示山脈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C.③圖所示山脈是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D.④圖所示山脈是我國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4.圖示山脈中,為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讀我國局部圖,回答5~6題。5.A、D兩城市所在的地形區分別是(  )。A.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B.青藏高原、云貴高原C.青藏高原、橫斷山區 D.三峽地區、江南丘陵6.結合R區附近某地的局部圖(小圖),判斷該河流的流向(  )。A.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B.自西向東流C.自東向西流 D.可能向東流也可能向西流讀“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完成7~8題。7.沿包頭至廣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觀正確的是(  )。A.①——層層稻田 B.②——風吹草低見牛羊C.③——塬、墚、峁 D.④——橘園、竹海8.關于圖中各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土壤鹽漬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個水電站導致河流斷流C.③水土流失面積廣大 D.④區常綠闊葉林破壞嚴重區下圖是我國某地區氣溫、降水量和蒸發量年內分布示意圖,完成9~10題。9.該地區位于我國(  )。A.華北地區 B.華南地區 C.青藏地區 D.西南地區10.有關該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被為常綠闊葉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C.農業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讀墨脫地理位置圖,回答11~12題。11.墨脫境內資源豐富,主要有(  )。①水能資源、谏仲Y源 ③旅游資源、芴柲苜Y源 ⑤地熱能資源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④⑤12.西藏墨脫是世界上最北的熱帶地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洋流 B.季風 C.地熱 D.緯度讀我國部分省(區)輪廓圖,回答13~14題。13.下列選項中相鄰的省(區)是(  )。A.K、M B.K、N C.L、M D.L、N14.N省(區)中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是(  )。A.維吾爾族 B.哈薩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讀我國東部冬小麥種植區內收獲期等值線圖,回答15~17題。15.有關我國冬小麥最主要產區及其作物熟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陜甘寧地區一年一熟 B.冀魯豫地區兩年三熟C.云貴川地區一年兩熟 D.鄂湘贛地區一年三熟16.影響圖中M、R兩地收獲日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17.圖中N地與R地相比較,收獲時間差異及主導影響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A.比R地收獲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獲晚—距海遠近C.比R地收獲早—季風環流 D.比R地收獲晚—地勢高低下表示意我國四種農作物種植的適宜氣候條件。讀表回答18~19題。農作物生長期平均氣溫(℃)≥10℃積溫(℃)降水量(mm)日照時數(小時)①18~30>3 500>600>800②20~30>3 500350~1 000>2 000③15~18>1 600200~500>800④20~30>8 000>1 500>2 00018.四種農作物中,適宜在鄱陽湖平原種植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成都平原不適宜種植農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熱量條件不足 B.水分條件不足C.水熱配合不好 D.光照條件不足20.下圖是我國重要的四條交通干線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對四條線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線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③~④線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勻C.⑤~⑥線路穿越高原、山脈,少數民族種類最多D.⑦~⑧線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較大下圖是某城市的空間資料,讀“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經數字化處理后得出的統計資料”。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甲區有11 000人,乙區有18 000人,丙區有17 000人。已知城市計劃分區中,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類別(商業、住宅、工業),按3∶5∶2比例而定。據此完成21~22題。21.在GIS軟件中將人口數據與圖中土地利用類型的向量圖層結合后,轉換為網格式數據,則圖中網格代碼6的人口為(  )。A.2 500 B.3 000 C.4 500 D.6 00022.據地價和土地利用圖層,推斷該區域交通圖層最有可能是(  )目前,3G手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強大的功能日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讀下圖,回答23題。23.此圖是諾基亞的一款GPS手機的GPS功能顯示圖,該手機的出現說明了 A.GPS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B.隨著GPS技術的普及,民用GPS技術發展很快C.只有名牌的手機廠商才有能力開發GPS手機技術,中國目前還沒有掌握此技術D.手機GPS導航不需要通過GPS衛星,有手機信號就行洞庭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國一中學地理小組欲研究其面積的變化情況。以下為該小組查找的部分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24~25題。表1 洞庭湖年輸沙量年輸沙量(103 m3)占入湖總沙量(%)長江來沙1.09482.0四水來沙0.24118.0入湖總沙量1.335100出湖總沙量0.35126.3湖內沉積量0.98473.7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資水、沅江、醴水四條水系。表2 洞庭湖面積和容積的演變年份湖泊面積(km2)容積(億m3)1949年4 3502931954年3 9152681958年3 1412281971年2 8201881977年2 7401781984年2 6911741995年2 6251671997年2 14515024.該研究小組通過調查資料,確定了引起洞庭湖面積和容積變化的幾個原因,其中最合理的有(  )①泥沙淤積 ②南水北調  ③氣候變暖 ④圍湖造田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5.該研究小組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為改變洞庭湖面積和容積減小的趨勢,應采取的措施有(  )①重點在四水流域進行水土保持 ②在長江下游植樹造林 ③退耕還湖、苁杩:拥繟.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P、Q、M、N為四個不同的地區。讀圖回答26~27題。26.立足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適合農牧結合發展的地區是(  )A.P B.Q C.M D.N27.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區當地實際情況的是(  )A.P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大力植樹種草B.Q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加強水利工程建設C.M地區土壤鹽堿化嚴重,大水漫灌壓堿D.N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退耕還牧詩歌民謠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據此回答28題。4.“無山不洞,無洞不奇,無村不榕,無榕不萌。有水皆成瀑,城為石頭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黃橙。相逢毋須問,十九布依人。”以上詩句描繪的景觀可能出現在(  )A.華北平原      B.青藏高原C.珠江三角洲 D.云貴高原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秋景秋色差異甚大。下圖中“三縱一橫”四條線路是《中國國家地理》編輯部策劃的尋訪秋天的路線。讀圖完成29~30題。29.沿線路Ⅰ、Ⅱ、Ⅳ穿越甲區域時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暖溫帶落葉闊葉林C.溫帶針闊葉混交林 D.暖溫帶草原30.世界范圍內我國的四季更替最鮮明,四季類型組合也特別豐富。4條線路中只經歷了“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和“長夏無冬,秋去春來”兩種四季類型的是(  )A.I線路 B.Ⅱ線路C.Ⅲ線路 D.Ⅳ線路二、綜合題(共40分)31.閱讀有關青藏高原地區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條大河的發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為主。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麥生長期內干物質累積曲線圖注:干物質是指有機質在60℃~90℃的恒溫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機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機物積累、營養成分多寡的一個重要指標。 (1)圖中A、B兩處均有森林分布,但A處種類更加復雜,試分析原因。(2)據圖判斷該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間分布的共同特征是?其自然原因是?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區(山東禹城)小麥干物質積累量多于高原,原因是?而最終高原小麥干物質累積量明顯高于平原地區,除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外,還有什么原因?3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2)據圖指出A與B地區主要農業土地類型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33.閱讀下列材料及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河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肉類食品、速凍食品、方便面、餅干、調味品生產加工基地,擁有“雙匯”“思念”“三全”等眾多知名品牌,其速凍食品更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產品更新,河南已從“中國糧倉”變成了“國人廚房”。材料二 位于河南最西邊的靈寶不但盛產黃金,還是馳名全國的“果鄉”,是河南省重要水果輸出區。目前已經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水果品種,例如寺河山山蘋果、后地大棗、貴妃杏、高山梨、麻皮核桃等。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多家水果深加工行業。(1)簡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簡析河南省發展食品加工業的社會經濟條件。(3) 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圖中信息分析“果鄉”形成的自然條件。靈寶三高2015-2016學年度上期期中考河南省靈寶三高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5478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