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人:張根峰 審題人:張義生一、單項選擇題1.該圖能正確表達出的區域特征是( )①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②區域內部的特性相對一致③區域可劃分為下一級區域④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半干旱地區多是草原牧區,濕潤半濕潤地區多是農業區, 這反映出地理環境影響著區域的( )A.發展水平 B.生活特點 C.發展方向 D.發展條件區位指數是綜合了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交通、能源、勞力、經濟、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項自然、社會指標的量化參數。讀“我國區位指數分布圖”,回答3~5題:3.關于圖中區位指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區位指數由南部向北部遞減B.我國東部沿海省份區位指數較高的主要原因是資源豐富C.乙地區位指數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惡劣D. 丙地區位指數較低, 其主要原因是勞動力缺乏4.圖中區位指數10—20的省級行政區中,正確的一組是( )A.山西、陜西、寧夏 B.甘肅、寧夏、重慶C.陜西、寧夏、重慶 D.山西、寧夏、河南5.甲地區的區位指數大于40,其優勢主要表現在( )①交通便利 ②資源豐富 ③老工業基地基礎好 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讀“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示意圖”,回答6~8題。6.甲區的自然景觀與乙區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區深居內陸、降水量少 B.乙區日照時間長,積溫高 C.乙區人類活動歷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甲區全年氣溫低、光照時數少 7.對乙自然區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B.河流流量大,無結冰期C.熱量豐富 D.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8.丙區農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B.河谷地區氣溫較高,熱量條件較好C.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多 D.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川氣東送是我國繼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線起于四川達州宣漢,止于上海市,途經重慶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全長1674公里。讀圖回答9~10題。9.下列因素中,屬于川氣東送管線走向所考慮的經濟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運輸條件 C.城市分布 D.工業基礎條件10.西氣東輸管線的終點是上海,川氣東送又向上海供氣,這是因為( )①從長遠考慮,西氣東輸不能滿足上海發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對外出口天然氣的能力③增強對上海供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線網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1.我國石灰巖地形分布最廣、發育最完整的地形區是( )A.云貴高原 B.四川盆地 C.陰山山脈 D.山東丘陵 12.下列有關我國氣溫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B. 曾母暗沙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C.漠河是我國冬、夏氣溫最低的地方 D.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區繼“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后,我國又制訂了“實現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方針,環渤海經濟圈作為東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讀圖完成13~15題。13.目前,影響環渤海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是( )A.礦產資源不足B.水資源短缺C.人口密度較大 ?D.洪水災害頻發14.甲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 )A.地勢平坦廣闊 B. 光熱條件好,雨熱同期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豐富,水源充足15.天津、青島、大連吸引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其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①水陸交通便利 ②市場前景廣闊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產地 ④水源、動力充足??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讀“我國西部地區部分省區圖”,回答16~18題。16.右圖中湖泊b的水位近年來持續下降,著名的“鳥島”已與岸相連為半島。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進行灌溉較多 B.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C.其流域內的農業用水增多 D.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17.據報道,20世紀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時,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鏟過一鍬土,到現在,這一鍬土的“痕跡”仍然保留著。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生態系統非常穩定 B.內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態系統不易破壞 D.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極差18.該地區的傳統作物——青稞屬于( )A.喜熱植物 B.喜光植物 C.喜水植物 D.喜陰植物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西部大草原過度開墾、放牧,造成了頻繁的“黑風暴”,刮走了3億噸塵土。據此完成19~21題。19.產生“黑風暴”現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壞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異常減少 D.溫室效應加劇20.“黑風暴”現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具有( ) A.地域性 B.整體性 C.地帶性 D.非地帶性21.“黑風暴”現象對我國北方農業發展的啟示是( ) A.少耕免耕,維持土地生態系統的平衡 B.深翻擴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產潛力C.施用綠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斷下降 D.退耕還林還草,優化農業生產結構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據此回答22~23題。22.不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存在問題的是( )A.環境污染嚴重 B.產業結構單一 C.失業人率高 D.城市化速度過快23.資源枯竭型城市尋找新出路,下列舉措不正確的是( )A.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B.禁止開采煤炭、石油,尋找綠色替代能源C.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D.大力發展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產業24.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冬季風25.下列地區中,雨季開始最早而結束最晚的是( )A.南部沿海地區 B.長江中下游地區 C.東北地區D.華北地區26.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過( )A.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B.大興安嶺—明山—昆侖山一線C.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昆侖山—秦嶺一線27.我國東部地區的鋒面雨帶7、8月份到達( )A.華北、東北 B.長江中下游地區 C.南方沿海地區 D.內蒙古高原28.下列關于影響我國的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包括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B.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自北冰洋C.在夏季風影響下,我國夏季各地高溫多雨D.我國境內受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29.我國東部瀕臨的四海自北向南排序正確的是( )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B.東海、黃海、渤海、南海C.黃海、渤海、東海、南海D.南海、黃海、東海、渤海30.與我國隔海相望的一組國家是( )A.印度、文萊、菲律賓 B.馬來西亞、朝鮮、韓國C.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 D.文萊、菲律賓、日本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40分)31.讀材料和“西電東送”示意圖,回答問題。(14分)材料:新華社記者報道,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西電東送的三條通道。北路通道送電能力達250萬千瓦,中路通道現在送電能力增加至300萬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電能力300萬千瓦。我國東部地區缺電情況得到明顯緩解。(1)三條送電線路的終點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其正確的選項是( )(2分)A.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 B.遼中南、京津唐、長江三角洲C.京津唐、遼中南、滬寧杭 D.遼中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北路送電路線輸送的是火電,它是將煤炭資源轉化成電能輸出,這種能量輸送方式與過去傳統的輸送方法相比,對京津唐地區的經濟和環境有哪些有利之處?(4分)(3)中路送電路線主要輸送水電。該能源供應地的電力開發對長江中上游地區經濟發展有哪些有利之處?(4分)(4)南路送電路線輸送的主要是紅水河的水電。紅水河(珠江支流)的長度只有幾百千米,為什么水能卻很豐富?(4分)32.讀“影響我國的季風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12分)(1) 根據氣壓和風向判斷,這幅圖反映的是影響我國的_____(冬、夏)季風。①氣流是______(風向)風,來自________洋。主要影響我國東南部地區、華南地區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 ②氣流是______(風向)風,來自_________洋。主要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季風的影響是導致我國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A.受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B.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從 向 遞減。C.我們把受①和②氣流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E ________區,相反稱為F ________區。D.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容易導致 和 災害。33.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對“區域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其基本步驟如下圖所示,根據材料完成相關問題。(14分)材料:階段Ⅱ成果:(1)我國某區域地貌格局呈半環狀,外側是河流,內側是廣闊的平原,其間是高低起伏的山脈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區氣候以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為主;自南向北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熱量分布南北差異較大。總之,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該區域的基本特征。(2)該區域某平原在歷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對該平原進行大規模開墾,使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河南省靈寶市第三高級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三次質量檢測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59177.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