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過程中,在把理論知識復習好的同時,也應該要多做題,學懂自己不明白的,下面是精品編輯準備的2016高二地理寒假作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費沙島地處澳大利亞東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積島,島上擁有大型的沙丘、雨林、河流、淡水湖。結合下圖,完成1~3題。
1.費沙島的成因是
A.冰川侵蝕作用 B.西風侵蝕作用
C.海浪堆積作用 D.海浪侵蝕作用
2.島上雨林廣布的原因,推斷不合理的是
A.緯度較低,雨熱充沛
B.雨林下沙地土壤肥沃,利于雨林生長
C.來自海洋的盛行風帶來較充沛的降水
D.沿岸有暖流流經,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3.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與Ⅳ地帶比較,II地帶發展畜牧業的最大優勢是
A.靠近市場 B.科技水平高 C.土地租金低 D.草場資源豐富
土地覆蓋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澤及各種建筑物等地表諸要素的綜合體。右圖中0點為l980年中國土地覆蓋重心,它相對于中國大地坐標原點(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別是僅考慮單一因素影響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蓋重心。據圖完成下列4~6題。
4. 據圖文材料推測1980年中國土地覆蓋中心O地位于(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5.圖中O點所處區域在土地利用中引發的最突出生態問題是( )
A.沼澤大面積萎縮 B.生態用水緊張
C.森林面積銳減 D.土地荒漠化
6.關于1980年到2000年中國土地覆蓋重心遷移的說法,正確
的是
A.在氣候和某種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東南方向遷移
B.在氣候和某種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東北方向遷移
C.重心從0點移到P2點主要是西北地區生態退耕的結果
D.重心從0點移到P1點主要是東北地區氣候變暖、降水減少的結果
7.為了解決城市內澇頻繁問題,我國打造海綿型城市(海綿型城市,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大雨的時候吸水,干旱的時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下圖中城市綠地建設,符合海綿型城市要求的是( )
利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但一年之中,約有半年是大霧彌漫季節。濃霧移動時,如霏霏細雨,當地人稱這種濃霧為毛毛雨。結合利馬及周邊區域圖,完成8~9題。
8.利馬多大霧天氣,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響,空氣濕度大
B.地處低緯地區,空氣對流強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處低緯地區,又受沿岸寒流影響,下層空氣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區和盛行西風的迎風坡,空氣中塵粒多,水汽易凝結
9.與甲、乙、丁處所在氣候區比較,丙處所在氣候區的晝夜溫差較大,主要是因為丙處
A.白天大氣的吸收作用強,晚上大氣保溫作用弱
B.白天大氣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氣保溫作用弱
C.裸地面積廣,晚上大氣保溫作用強
D.蒸發量大,云量多,大氣保溫作用強
10.若實施除公交車以外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則有利北京
①緩解道路擁堵 ②減少汽車保有量
③改善大氣質量 ④分散大城市職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綜合題.
11.(24分)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茶樹喜溫喜濕,適宜生長環境:年平均溫度在18 -25℃;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
上;光照適中。
材料二:云貴高原分布在云南東部及貴州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 -2000米,喀斯特地形顯
著,地表崎嶇;云南西部為橫斷山區,高山與峽谷相間,北部海拔為3000 -4000米,向南傾
料到邊境海拔為1000-800米。下面為云南和貴州兩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
(1)近年來浙、閩等茶產業大省茶樹種植面積逐漸萎縮并向我國西南地區轉移。試分析云
南和貴州兩省承接東茶西移的優勢自然條件。(8分)
(2)簡述近年來云南省航空運輸業大力發展的原因。(8分)
(3)云南、貴州兩省是我國西電東送南部通道的主要地區之一,分析評價兩省水電工業發
展的條件。(8分)
12..讀山東半島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煙臺冬季降雪量遠大于濟南,分析其原因。(10分)
(2)簡評大量的降雪對煙臺經濟發展的影響。(10分)
13.(16分)近年來,油菜花節成為全國各地鄉村旅游的主要內容。面對扎堆的油菜花節,不少游客已經發出審美疲勞的感慨,而舉辦油菜花節的各個景區,也并沒有得到預期的經濟收益。下表為我國部分油菜花觀賞地及其花期資料。
分析油菜花節旅游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
2016高二地理寒假作業介紹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2989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