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單元測試5(新人教必修三)
一、
下表是中美兩國的兩個蘋果產區與北半球蘋果生長最適宜區的氣候條件和生產成本的相關資料。據表回答以下2題。
年平均氣
溫(℃)年降水
量()1月平均
氣溫(℃)夏季平均
氣溫(℃)生產成本
(元/千克)
中國某
產區8~12490~660-8~-119~230.64
美國某
產區15~17470~5206~818~212.05
北半球最
適宜區8~12560~750>-1419~231.20
1.表中的美國產區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30°N~40°N東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區
2.表中的中國產區與美國產區相比,具有的優勢是()
①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條件更適宜 ②氣溫年較差大,有利于蘋果糖分的積累③夏季光照條件較好④勞動力成本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關于長江下游平原地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生產規模大 B.機械化程度高 C.全國“糧倉”的地位下降 D.糧食商品率極高
讀圖回答以下4題
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分別為
A.太行、東丘陵、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B.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長白
C.賀蘭、太行、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D.大興安嶺、東丘陵、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
5.①脈南北綿延約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6.L段(①、②兩之間)的實際距離約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7.適宜在⑤地區大面積種植的農作物有
A.春小麥、亞麻、甜菜 B.冬小麥、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麥、大豆 D.油菜、茶葉、春小麥
8.下列關于區域發展階段的劃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對于區域發展階段劃分的看法所有學者都認為劃分為三個階段
B.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時期的人地關系已顯現出不協調
C.區域發展的后期階段人地關系矛盾加劇
D.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人地關系基本上是協調的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區域合作與開發已取得很大成績,尤其是在一些經濟基礎較好、開發較早的沿海、沿江地區,區城內經濟體之間的聯系和合作日趨緊密,出現了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北京、天津、大連、沈陽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讀圖,完成以下3題。
9.有關B地區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國有大中型企業缺乏活力
B.能、水不足
C.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不好
D.產業結構轉型困難 .
10.A地區與90。w同緯度地區農業發展的共同的有利條件是
A.同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
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C.同處在本國最大的工業區
D.都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11.如下圖所示,2000年與l985年相比,C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種變化說明影響工業區位的某些因素在減弱,具體地說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A.廉價勞動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條件 D.信息
材料一21世紀全球已經進入知識信息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知識信息和高科技的競爭。
材料“GIS”的英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ation Sysle,也叫地理信息系統,它具有地圖處理、數據庫和空間分析這三項功能。 GIS可以像傳統地圖一樣,解決“地點”、“狀況”有關查詢,但GIS系統能進行勢態分析,復雜的“模式分析”和用“虛擬模擬”進行預期分析……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以下4題:
12.兩顆衛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遍,說明遙感技術
A。受地面條件限制少
B.測量范圍大
C.手段多,獲取的信息量大
D.獲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二、題
13.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變化的。下圖為“某地不同發展階段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階段一、二期間該地區工業發展的主要優勢是 ;該地區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動力是 。
(2)簡述階段二時期該地區工業與城市的發展對當地的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3)從階段二到階段三,該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主要表現是:工業結構的調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業布局的調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態建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大地震的影響下,四川汶川地區地形地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下為該地區同一地點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衛2號多光譜衛星影像(分辨率為8米)地震前、后對比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點?
(2)8米的分辨率能區分的最小地物面積是____________平方米。
(3)對照地震前、后影像,圖示區域體發生的主要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帶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救災工作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
(4)遙感技術在地震救災中具有的優勢和作用有哪些?
答案
一、
1.解析:從1月份氣溫看,美國產區位于亞熱帶,從降水量看不可能位于東岸,原因是:東岸臨大西洋,受自掠過墨西哥灣暖流的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高于1 000 ,所以分布區只能是西岸的地中海氣候區。
答案:A
2.解析:從中國氣候資料判讀,蘋果分布區是溫帶季風氣候區,從年降水量看,基本上位于東半島地區,把中美兩國的生產條件與“北半球最適宜區”的生產條件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中國與之最接近,據此可確定①;氣溫日較差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氣溫日較差大,植物體內的營養物質分解慢,積累的糖分多,而②說的是氣溫年較差;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陰天多,光照不如夏季干燥的地中海氣候充足,據此排除③;從生產成本對比看,美國的生產成本遠遠高于我國,其中主要的是勞動力成本,美國經濟水平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高,勞動力價格高,由此可確定④。
答案:C
3.C
4.B
5.B
6.C
7.A
8.C
9.C
10.B
11.A
12.D
二、題
13.(1)礦產資豐富 工業化
(2)環境污染加劇,資面臨枯竭,濕地破壞。
(3)煤炭、鋼鐵、機械、化學工業數量減少,出現新興電子工業 鋼鐵、機械、化學工業等傳統工業向城市東北方向或河流下游方向移動,并趨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護區、綠化防護帶等
14.(1)沿麓河谷地帶分布。
(2)64
(3)發生大面積滑坡 摧毀房屋,加大人員傷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誘發洪澇、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 阻礙交通,增加救援難度,延長救援時間
(4)受地形、交通條件限制少,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獲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范圍大、信息量大;同時對可能誘發的洪澇、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進行實時監測,為有效開展救援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合理即可)
j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0142.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