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溫州市十校聯合體高二地理下冊期末試題(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1學年第二學期十校 聯合體高二期末聯考
地 理 試 卷 2012.6
(考試時間:90 分鐘 滿 分:100分)
一、單項(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讀下列景觀圖(圖1和圖2),回答第1~2題。
1.圖1景觀
A.形成受海水侵蝕的影響 B.表現出石灰巖沉積特點
C.反映熱帶自然景觀特征 D.在冬季觀賞的效果最佳
2.土樓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到他鄉,選擇一種既有利于家族團聚,又能防御戰爭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納下,大家共存共榮,共亡共辱。圖2福建永定土樓反映出的中國傳統地域化的特點是
A.外向B.張揚C.內斂 D.開放
寧西鐵路是我國跨世紀鐵路建設中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干線,東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經五個省區,總長1075.6千米。讀圖3回答第3題 :
3、下列各組旅游勝地均位于寧西鐵路所經過省區的是
A.廬、長江三峽、杭州西湖、延安、張家界
B.黃、廬、云岡石窟、秦始皇陵兵馬俑、長江三峽
C.黃、秦始皇陵兵馬俑、黃鶴樓、龍門石窟、明孝陵
D.承德避暑莊、岳陽樓、云岡石窟、明孝陵、嵩
圖4為“中國四季分配類型圖”,讀圖回答


4.圖例甲、乙、丙、丁代表的四季分配類型(①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②長冬無夏春秋相連③ 四季如春 ④長夏無冬秋去春)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下圖5是我國四種農作物的分布圖,據此回答5題。
5.這四種農作物分別是
A.①甘蔗、②小麥、③油菜、④花生
B.①甜菜、②油菜、③水稻、④棉花
C.①甘蔗、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D.①甜菜、②小麥、③水稻、④花生

下圖6是2004年河北、甘肅、四川、黑龍江四省能生產結構圖。讀圖回答6-7題。
6. ①、②、③、④對應的省分別是
A. 甘肅、四川、黑龍江、河北
B. 四川、河北、黑龍江、甘肅
C. 四川、黑龍江、甘肅、河北
D. 甘肅、河北、黑龍江、四川
7. 與四川省能生產結構相關的
敘述,正確的是
A. 以可再生能為主 B. 清潔能的比重大
C.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D. 不利于減排溫室氣體
讀“沿108°E的地形剖面圖”(圖7)。據圖回答8~9題。

8. 符合①地地 形特征的是
A.喀斯特地貌廣布 B.平原廣布
C.海拔較高,起伏不 大 D.遠看成,近看成川
9.關于⑥地形區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蝕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蝕形成
C.主要是斷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褶皺凹陷形成[
讀“中國各地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示意圖(圖8)”,
回答10~11題。
10.導致新疆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油菜開花日
期等值線的分布的主要原因
A.地形 B.水分
C.光照 D.海陸位置
11.我國冬油菜和春油菜分界線大致為
A.秦嶺淮河一線 B.1月-8℃等溫線
C.季風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D.400年降水量線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個地區最大城市與第二大城市人口規模之比表示這個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反映該國或地區的城市規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認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結構正常、集中適當;大于2,則存在結構失衡、過 度集中的趨勢。讀我國各地區首位度統計(下表),回答12~13題
東部經濟地帶中部經濟地帶西部經濟地帶
平均值廣東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
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
1997年1.993.852.325.884.178.39
12.中西部地區城市首位度過高主要是因為 ( )
A.中西部自然條件差,自然資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B.土地面積大城市 數量多發展快
C.區域經濟落后,城市體系不完善
D.政策優惠,集中發展首位城市
13.造成從84年到97年的13年間廣東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①經濟特區的設立 ②城市化進程的推動
③逆城市化現象的推動 ④產業轉移導致大量人口和資產外遷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讀“我國部分地區≥10℃積溫等值線圖9(單位:℃)”,完成14~15題。
14.等值線L1、L2所示的積溫數可能分別為
A.4000、3000 B.6000、7000 C.6000、3000 D.4000、7000
15.等值線L3的東段大致位于我國
A.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處 B.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處
C.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處 D.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處
圖10是某同 學繪制的“副高對我國天氣影響示意圖”。讀圖回答16~17題。
16.該同學繪制的示意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其錯誤點及理由分別是( )
A.“北方的冷空氣”——這個季節不存在
B.“暖濕氣流”——氣流方向錯誤
C.“副高控制下天氣”——晴朗少雨
D.“鋒面雨帶”——鋒面雨帶在副高北側
17.圖中副高所處位置,一般出現的月份是( )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圖11是一組世界某區域地圖。根據所學知識,完成18~19題。


18.圖中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A.土壤、水 B.風向、地勢 C.光熱、降水 D.地形、河流
19.甲地與乙地氣候相比
A.甲地溫差大 B.甲地降水季節變化大 C.乙地降水量大D.乙地最熱時間比甲地早
讀圖12,P島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質堆積而成, 2010年春季,該島的火多次噴發,目前已進入火噴發活躍期。讀圖完成20~22題。

20.P島多火,多地熱資的原因
A.位于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 B.位于亞歐板塊內部
C.位于美洲板塊內部 D.位于大西洋的海嶺附近
21.造成圖中甲、乙兩處等溫線發生明顯彎曲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A.海陸分布、緯度位置 B.洋流、地形 C.太陽輻射、洋流 D.盛行風、地形
22.P島的巖石經外力作用后可形成
A.沉積巖 B.變質巖 C.石灰巖 D.巖漿巖
讀某地局部示意圖(圖13),圖中X、Y為等高線(等高距為100米),L為河流。據此回答23~24題。
23.圖中河流L的流向為
A.從東南流向西北 B.從東北流向西南
C.從西北流向東南 D.從西南流向東北
24.若X數值為500米,則圖中A所在 地
A.海拔高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
C.海拔低于500米 D.海拔低于400 米
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見右圖。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隨后興建鐵路并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1890年,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20世紀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并成為20世紀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據此完成25~26。
25.1848年后,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主導區位條件是
A.瀕臨五大湖 B.位于美國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運的上游起點 D.位于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
26.芝加哥發展鋼鐵工業最有利的條件是
A.良好的工業基礎 B.便捷的交通運輸 C.充足的勞動力 D.豐富的原料和燃料
27.圖15是世界上的五個島嶼,關于各島中氣候類型大致相同的是
A.②島與④島 B.③島與④島 C.②島與⑤島 D.①島與⑤島
28.讀圖16,關于圖中河流 A、B兩處說法正確的是
A.A河段河水補給潛水   
B.B河段淤積嚴重
C.該河由A流向B        
D.A河段可見于長江下游


讀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及印度洋沿赤道縱剖面圖17,回答29~30題。

29.當上面右圖中a處的上升流最強烈時,下列四幅圖中能反映北印度洋地區季節的是

30.關于圖17左圖中有關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區的自然帶呈現地帶性分布規律 B、N地區處在板塊消亡邊界
C、J地區農業類型為河谷農業 D、K地區植被為熱帶草原
二、 綜合題(共4小題,40分)
31.圖18為某區等高線地形圖,依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8分)
(1)描述圖示地區地形特征。(4分)
(2)與A河段相比,說出B河段流量特征及原因。(4分)


32.圖19為中國某區域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
(1)分析圖中等積溫線資料,簡述該地區積溫的大致分布規律和影響因素。(6分)
(2)圖中A是 (地形區)。簡述其形成原因。(3分)
(3)近年,圖中大部分地區沙塵暴天氣明顯增多,簡述產生該現象的地表環境特征。(3分)
33.圖20為我國某區域略圖,甲地放大為三江并流示意圖,乙地 放大為云貴高原昆明準靜止鋒示意圖。讀圖后,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8分)


(1)據甲地放 大圖,圖示的Ⅰ、Ⅱ、Ⅲ三條河流中,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_____(填序號)。(2分)
(2)據乙地放大圖,分別描述云貴高原東北部貴陽和西南部昆明兩地氣候特征及其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34.讀下列有關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圖21為世界某國等高線和經緯網分布圖,

材料二 該國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保存著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國家之一,擁有富麗而歷史悠久的神殿、寺廟和城堡,映襯著冰川雪域以及五光十色的湖泊。秀麗的河使它成為當今世界的“世外桃”。

(1)簡述該國自然地理特征。(4分)


(2)分析該國的農業經濟結構特點并分析原因。(4分)


(3)評價該國開發旅游資的區位條件(4分)


33.(8分)
(1) Ⅱ(2分) ( 2)貴陽處于云貴高原冬季昆明準靜止鋒冷 氣團控制地區,天無三日晴,降水較多,光照較弱。昆明則處于昆明準靜止鋒暖氣團控制區,四季如春。(2分)
貴陽氣候特征對當地農業生產有利影響:降水充沛,水豐富;(1分)其不利影響為光照較弱。( 1分)x
昆明氣候特征對當地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光照和熱量條件充足;(1分)其不利影響為水不足。(1分)
34.(12分)
⑴地形以地為主,北高南低;(1分)北部主要為地氣候,垂直差異顯著;(1分)森林覆蓋率高;(1分)河流眾多,主要為北向南流,水量豐富,落差巨大。(1分)
(2)農業中種植業比重較。1分),林業和畜牧業比重較大。(1分)
地形以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2分)
(3)有利:悠久的歷史化;獨具特色和多樣的旅游資;旅游景點組合和集群狀況好。(2分)不利:交通不便;配套設施的不健全;遠離客地;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低等。(2分)(有利與不利各回答兩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535.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