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下學期期末考試高二歷史黃岡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 2015年7月3日上午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左傳》記載:“禹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由此可見當時 A.絕對王權已經出現 B.王位世襲制開始形成 C“諸侯”對王有納貢的義務 D.分封制已經確立2.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這樣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反映了 A.皇權至高無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約 C秦律嚴苛細密 D.丞相獨攬大權3.漢朝實行的察舉制度有各種名目,如孝廉、茂才異等(才學出眾)、賢良方正、孝悌力田(孝父母,愛兄弟,勤懇種田)。由此可見,察舉制度選官的主要標準是 A.品行、才學 B.家庭背景 C.個人聲望 D.考試成績4.有學者認為“抗日戰爭是中國確立大國地位的起點”。這主要是因為抗日戰爭 A.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完全獨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進程 C.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D.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際,梁啟超撰文?簡單說……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都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這反映出他認為辛亥革命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6.《中國的法治建設》白皮書中寫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A.在法律上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原則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國C.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7.198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在談話中提出:“國家實現統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边@一主張 A.蘊涵了“一國兩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實行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C.提供了港澳回歸的法律依據 D.直接推動了“九二共識”的達成8.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說:“因為人民有了投票權利,就成為政府的主宰了!边@說明 A.雅典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 B.公民大會是日常司法機關 C.雅典公民通過投票參與國家管理 D.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選舉最高權力機構9.“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一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規劃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并使我們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之賜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和確立本憲法!边@段材料體現了美國1787年憲法中 A.聯邦政府至上的原則 B.人民主權的原則 C.三權分立的原則 D.人民從君主那獲得他們的權利10.1848年《共產黨宣言》引言中指出:“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這一觀點的歷史依據是 A.歐洲三大工人運動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B.馬克思主義已成為工人階級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 D.英、法等國資產階級代議制進一步完善11.《新全球通史》認為,“雖然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主義者沒有贏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權,但是他們的批評,連同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一起,在說服政府革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边@說明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消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B.社會主義者、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具有共同的階級立場 C.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運動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12.1962年赫魯曉夫曾向肯尼迪建議“我們同意從古巴撤出您認為是進攻性的手段……美國代表需要聲明:美國方面考慮到蘇聯的安全和焦慮,將從士耳其撤出自己的這種手段。”這表明古巴導彈危機 A.發生時美蘇兩極格局尚未 B.是蘇聯處于美蘇核力量對比中不利地位下的一次爭鋒 C.由美國發起并以蘇聯妥協告終 D.拉開了美蘇雙方冷戰的序幕13.傳說神農氏“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這反映了傳說中的神農氏時期 A.人們以采集經濟為主 B.社會經濟處于漁獵階段 C.農耕經濟的出現 D.個體小農經濟的產生14.唐朝詩人孟郊在《織婦辭》中曾有“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的詩句,而韋應物的《雜體五首》中有“舞罷復裁新,豈思勞者苦”的句子。這反應了 A.絲織業不夠發達,產量較少 B.當時的絲織品主要供上層社會消費 C.絲織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歐洲地區 D.絲織品為織者自己所用15.張之洞說:“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边@表明他主張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興辦近代軍事工業 C.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16.1960年底,毛澤東針對造成當時經濟困難的原因明確提到了“人禍”的問題,并且明確指出:“這人禍不是敵人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边@里所說的“人禍”指的是 A. B.混進黨內的階級敵人的破壞 C.經濟建設上的“左”傾錯誤 D.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封鎖、禁運17.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接生,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袣w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也!”。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雖已開放,但人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舊的風俗習慣開始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沖擊 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學知識18.1929年經濟危機期間,不少國家政府要求資本家大量銷毀工業品和農產品,這主要是為了 A.節約生產開支 B.加快生活必需品的生產 C.穩定物價 D.阻止工人和農民暴動19.據史料記載:政府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公民和其他組織以促進生產發展,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蘇聯(或蘇俄)實行的經濟政策(或經濟體制)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計劃經濟體制 D.市場經濟體制20.二戰后,西歐對美國的態度不斷變化;在朝鮮戰爭中,西歐參與美國組織的聯合國軍;1973年,西歐不支持甚至批評美國的中東政策;2003年,西歐明確反對美國避開聯合國對伊動武。出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 B.蘇聯對西歐的強力支持,使西歐有了強力后盾 C.西歐各國對美國的控制不滿,雙方反目成仇 D.西歐國家一貫堅持歐洲中心論,反對美國侵略弱小國家21.“在天之變,日月薄蝕。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數,不在政治。百變千災,皆同一狀,未必人君政教所致”。該觀點 A.闡釋了佛教的“生死輪回” B.宣傳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批駁了董仲舒的“君權神授” D.與“天人感應”說針鋒相對22.公元751年,唐朝軍隊在中亞敗于阿拉伯軍隊,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術工匠,這次戰役客觀上促成了中阿之間一次技術轉移。此時中國傳入阿拉伯的技術應該是 A.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與火器23.“萬物的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性質,全在于人的感覺。一陣風吹過,有人覺得冷,有人覺得涼爽。難受與愜意,全在于人的感覺!鄙鲜霾牧险f明了 A.人是萬物的尺度 B.知識即美德 C.認識你自己 D.求知是人類的本性24.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對人們思維最大的影響是 A.改變了人們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C.告訴人們要與時俱進 D.使人們有了對微觀世界的認識25.一項對西方七大工業國就業結構演變的研究發現,這些國家近幾十年來出現了一些共同的變化:農業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傳統制造業就業人數持續下降;生產服務和社會服務興起……管理、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變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聯網的誕生 B.城市化進程 C.世界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 D.現代科技革命的推動26.(2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 在當時文人看來,“這種文學形式”是“小道”,不是載道的工具、治國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詩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較少表現純粹的個人生活情感特別是男女戀情的情況下,它正是以其娛樂藝術的性質、不夠堂皇正大卻也較少拘謹的地位,而彌補了詩的不足,獲得意外的興旺……蘇軾……作為士大夫集團的成員,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體會到強大的統治思想對個人的壓制,而走向對一切既定價值準則的懷疑、厭倦與舍棄,努力從精神上尋找一條徹底解脫出世的途徑。 ——駱玉明《中國文學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但宋朝的經濟不能用以改革社會,是導致發明不能作有系統增進的一大主因。從西方的經驗看來,必須商業的影響力遠超過農業生產的影響時,上述的突破才能發現。中國在現代歷史初期,談不上符合所需要的準備程度。宋朝的商業……平鋪在億萬農民頭上,就為效至微了!@種種條件都無助于開展各種發明以推廣其成果之用心設計。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四 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生產力最高和最發達的國家”,但是“由于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使這一發展勢頭未能繼續下去”。 ——馬克?《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認為理學和文藝復興的不同之處是什么?原因何在?(8分)(2)據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特點,并分析該文學形式“興旺”的主要原因。(8分)(3)材料三的作者為什么認為宋代難以“開展各種發明推廣其成果”?(4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導致宋朝“發展勢頭未能繼續下去”的“不利因素”。(3分)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材料包含了唐宋社會轉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多種信息。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word版有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59822.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