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高二地理下冊學業水平模擬測試試題(附參考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 二 必 修 學 科 階 段 質 量 檢 測
地 理 試 卷 (三)
一、單項:在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本大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圖1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地球從甲(近日點附近)運行到乙期間,揚州的正午太陽高度
A.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2.當地球在甲位置時
A.長江流域進入汛期 B.南極昆侖站(80°N)正值極夜
C.揚州低溫少雨 D. 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干燥
右圖2是畫有緯線的地球部分示意圖,箭頭表示地球的自轉方向。?表示氣壓帶,□表示風帶。據圖判讀3—4題:
3.圖中字母E所表示的氣壓帶是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4.圖中D風帶的風向是
A.西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讀“黃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圖”完成5-7題:
5.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最深厚的地區
B.地貌特征是溝谷發育,溝壑縱橫
C.農業墾殖歷史悠久,宜農荒地已不多
D.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人口素質高
6.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重點是
A. 保持水土B. 提高中、低產田的產量
C. 改良土壤D. 解決農村燃料不足
7.黃土高原地區采用輪荒制的耕作方式,引起的后果是
A.土壤肥力得以恢復B.林草生長更茂密
C.林草資源破壞嚴重D.水土流失得以抑制
商品谷物農業是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基本特征是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讀圖,完成8—9題。
8.圖中a、b、c、d與下列區位條件對應正確的是
①農業科技先進 ②人均耕地面積大 ③機械化水平高 ④市場廣闊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④、c—③、d—①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9.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優勢條件是
A.水熱條件優越 B.人均耕地面積大 C 消費市場廣闊 D.農業科技先進
讀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陸地,周邊空白處表示海洋。據圖判讀10-12題。
10.圖中所示海區表層海水的溫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a>b>c>d B.b>a>c>d
C.a>c>b>d D.c>d>b>a
11.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圖中a點等水溫線分布的是
12.若此圖陸地是亞歐大陸,則a、b、c、d四地沿海地區的陸地自然帶名稱相同的是
A.a和b B.b和c C.c和d D.d和a
13.圖7是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圖下文字表示基帶類型,如果圖中四座山海拔高度相等,則以下四地緯度位置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關于地表形態演變的敘述,與圖8所示相符的是
 

A.乙向丙的變化主要是外力導致的 B.乙階段只受內力作用
C.甲階段沒有受到內、外力作用 D.乙向丙過程內力為主導,丙向丁過程外力為主導
圖9為“四種常見天氣系統經過不同地區時氣壓變化過程曲線圖”,回答15-17題。
15.過境時不會出現陰雨天氣的天氣系統是圖中
哪一條曲線
A.① B.②
C.③ D.④
16.暖鋒過境后與冷鋒過境后的共同天氣現象是
A.氣溫上升 B.氣壓下降
C.氣溫驟降 D.天氣轉晴
1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天氣系統過境時會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B.②天氣系統垂直方向上的氣流以上升為主
C.④天氣系統過境時天氣晴朗
D.③天氣系統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讀圖10“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18-19題。

18.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的熱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個箭頭中,對地面熱量損失起到補償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運用數據圖表可以分析社會人口變化現象。據圖11、圖12回答20—21題。
 

20.圖11是某地區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變化曲線圖。若圖中所示變化趨勢持續下去,最可能出現的是
A.人口素質下降 B.人口老齡化 C.就業壓力加大 D.勞動力成本下降
21.圖12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個不同時期的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圖13是“我國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區分布簡圖”,讀圖完成22—24題。
 

22.圖中直接表現出來的城市化的主要標志是
A.城市人口規模擴大B.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C.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形成城市帶
23.從1990年到2008年該城市的工業部門大部分由城區遷移到郊區,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用地緊張,地價上漲 B.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
C.為了緩解市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D.郊區勞動力素質高
24.某特大城市一專營多種高檔商品的大型商廈位于遠離商業中心的城郊地帶,經營卻獲得成功。從區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①地價便宜 ②人流量大 ③接近貨源地 ④道路通達性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圖14表示各類用地付租水平與市中心距離的關系,圖15表示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線分布,讀圖回答25~26題。
25.下列各類功能區的排列順序與左圖中甲、乙、丙、丁對應的是
A.商業、住宅、工業、城郊農業B.商業、工業、城郊農業、住宅
C.工業、城郊農業、商業、住宅D.城郊農業、住宅、工業、商業
26.右圖地租等值線的分布并不是規則的同心圓,而是有明顯的凹凸。下列解釋不夠合理的是
A.交通干線附近地租較高B.交通通達度好的地方地租較高
C.距離市中心近的地方地租較高D.郊外由于空氣新鮮地租較高
圖16為印度著名的喬塔那格浦爾工業區和中國的滬寧杭工業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7.關于兩個工業區區位條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兩個工業區都位于大河下游,地勢平坦、水源充足
B.兩個工業區都瀕臨海洋,海運發達
C.兩個工業區內人口、城市密集,交通便捷
D.兩個工業區內都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
28.喬塔那格浦爾工業區作為一個形成較晚的傳統重工業區,為了避免出現德國魯爾區曾經出現過的衰落現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禁止發展傳統產業 ②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③發展第三產業 ④治理環境污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圖17為“環境、資源和人口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29—30題。
29.圖中字母F、G、H代表的含義分別是
A.資源開發、廢物排放、產品消費
B.產業活動、產品消費、廢物排放
C.產品消費、產業活動、廢物排放
D.資源開發、產業活動、產品消費
30.E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A.生產過程導致工農業污染排放
B.過度排放污染物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C.過度開發導致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  
D.產品高消費導致資源日益枯竭
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正確的涂A,錯誤的涂B)
31、如果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變大,則黃赤交角也隨之變大。
32、自西向東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區時不變,日期減一天。
33、在影響我國的自然災害中,以洪澇和干旱的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
34、產業轉移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客觀上縮短了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的時間。
35、數字地球是指建設若干個圖書館,搜集全球各地的數字信息,在網絡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
36.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城市土地的用途取決于各種活動產生社會效益的高低。
37. 面對我國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問題,可采取退耕還濕、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等措施。
38. 我國南水北調的主要目的是彌補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
39.區域發展都是以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基礎,不斷成長壯大的。
40.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是區域開放性的表現。
三、綜合題(共4小題,共30分)
41.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材料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南非德班召開,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進行磋商,其中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態度有很大差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一直是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的基礎。
材料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與二氧化碳 排放量比較圖(圖18)
 


(1)德班氣候大會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是 ,這一問題產生的人為原因主要包括 和 兩大方面。
(2)“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和 原則。
(3)從材料分析,為什么發達國家在減排中要承擔更多的責任(2分 ?

(4)在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__________的可持續發展是基礎。
42.圖19為“我國華北某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圖中等高線單位:米),圖20為該地區“生態農業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⑴~⑷題:(8分)
(1)該地區農業用地分布狀況是:200米以上是林地、200米以下是耕地,這反映了人類在利用自然發展生產時,必須遵循 原則。(1分)
(2)該地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3分)
(3)為了促進該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你認為,該地區農業生產結構最應該做何調整?
理由是: (2分)
(4)目前,該地正試點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其生產結構如圖20所示。發展生態農業對當地的有利影響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2分)
43.上海市21世紀產業模式圖和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據統計,1992年底,僅占全市土地面積4.4%的原市區的工業企業、職工數和工業總產值分別占全市工業的41.57%、54.79%、52.63%。
材料二:根據上海市政府制訂的上海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目標,到2000年已經初步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浦東基本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區。
1.20世紀90年代前后,上海產業布局最突出的特點是:工業過分集中在原市中心。這種布局狀況,給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許多問題,主要表現有(2分):
 

2.市級發展軸線上發展了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的交通。
3.第一產業的發展應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農產品)的生產,在投入上應側重于____ _和資金,形成專業化、工廠化生產。
4.上海寶山鋼鐵廠位于圖中的___ _______功能區,主要考慮了接近_________的原則。
27.讀圖22和圖23,完成下列各題。(5分)
(1)圖22中字母 所示區域位于西北地區,圖示結構反映出區域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區域的 性。
(2)請參考圖23,根據 C區域特征,判斷圖24中數字所表示的含義。
① ② ③

高二必修學科階段質量檢測地理試題評分標準
一、單項(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
12345678910
BCBBDACCBA
11121314151617181920
DCBDBDDCBB
21222324252627282930
DBDDADDBBC
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31323334353637383940
BAAABBAABA
三、綜合題(共4小題,共30分)
41、本題共8分,每空1分。
(1)全球變暖 大量燃燒化石(礦物)燃料 破壞森林
(2)共同性 階段(公平)性
(3)發達國家①人均排放量大于發展中國家②歷史上累計排放量大于發展中國家
(4)生態
42、本題共8分,(1)—(3)題每空1分,第(4)題2分。
(1)因地制宜 (2)地形平坦、雨熱同期、有灌溉水源 、土壤肥沃(4點答3點,得3分) (3)減少水田面積 華北地區水源不足 (4)①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保持土壤肥力;②增加農民收入 ③市場適應性強 ④減少農業投入(答2點得2分)
43、本題共9分,第(1)題答出2點得2分,其余每空1分。
(1) ①加重了市區的交通壓力,導致交通堵塞
②工業“三廢”排放量大,污染了市區環境;
③市區內工業用地過大,不能使黃金地段的土地得到最佳利用效益,同時也影響了城市職能的轉換。
④工業企業用地緊張,無發展余地,阻礙了工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地鐵、高速公路、輕軌、高架公路等(答2點得2分)
(3)蔬菜、花卉、家禽、乳肉蛋(答2點得2分) 技術
(4)第一、二產業為主的綜合 消費市場
44、本題共5分,每空1分。
(1)A 整體 (2)①地勢高 ②高寒 ③河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6767.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