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梭倫改革
第1 雅典城邦的興起
一、教材分析【標要求】
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貴族政治與社會動蕩
1.雅典城邦興起的地理環境2.雅典貴族政治的主要表現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動地理環境、經濟發展、階級結構變動與政治格局、歷史明演進之間的辯證關系
閱讀摘要
社會經濟與政治的不平衡發展是導致社會動蕩的根工商業的發展
1. 公元前8世紀以后雅典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2. 工商業奴隸主階層的形成3. 平原派、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張探究梭倫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臺并建功立業的主觀、客觀條
綱要圖示
情景再現
辯論比較
首席執政官梭倫
1.薩拉米斯島問題2.BC594年梭倫當選首席執政官史論結合
自主探究
實現人生價值要憑理想、奮斗和機遇【重難點】
重點: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之間尖銳的矛盾;工商業奴隸主階層的形成和作用;梭倫當選首席執政官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綜述第一單元三之間關系:
第1 雅典城邦的興起——改革的背景
第2 除舊布新的梭倫改革——改革的內容
第3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響
★回顧必修一內容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1)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財產多少劃分社會等級——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紀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紀):擴大公民參政范圍 ;改革公民大會; 改革五百人會議;提高陪審法庭的地位;擴大十將軍委員會權力——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黃金時代”。
★了解荷馬時代
愛琴明:(大約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中心:“克里特明”與“邁錫尼明”
荷馬時代:(約公元前12世紀至前8世紀) 是古希臘從青銅器向鐵器過渡的時代。反映這一時期希臘社會情況的是著名的《荷馬史詩》,因此這一時期被稱之為“荷馬時代”。
古代希臘發展簡史:
(1)愛琴明時期(公元前20——前12世紀):主要是“克里特明”與“邁錫尼明”,多建立君主制國家;
(2)荷馬時代(前12——前9世紀):外族入侵,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臘時代(BC.8—BC.6世紀):梭倫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約BC508年)
形成城邦國家,雅典( Athens )和斯巴達(Sparta)成長起,政體多種多樣,主要有君主制、貴族制、寡頭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臘古典時代(BC.5—BC.4世紀):伯里克利執政時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臘城邦鼎盛時期,隨后走向衰敗,最終被馬其頓人(亞歷大)征服。
二、教學過程:★新導入:人類歷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演進過程。人類社會自產生以,改革就與社會進步相伴而生,并成為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改革雖然不像革命那樣轟轟烈烈,但它以其獨特的方式推動社會的進步。鄧小平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人類在處理社會發展問題過程中主動性和能動性的體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了解和認識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大改革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發生了無數次改革,梭倫改革就是這些改革中發生得比較早且是影響深遠的一次。梭倫改革發生在古希臘的雅典城邦。與其他地區的早期國家不同,雅典在國家的形成過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倫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環節,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點。這節我們就要一起回顧探討梭倫之前雅典城邦曾經充滿危機的歷史。★講授新
(一)雅典的自然條(改革的自然條)
(1)環境優越:位于阿提卡半島,有小塊平原;多靠海、多天然良港;
(2)資豐富:盛產葡萄、橄欖、優質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與古代印度和中國明相比,古希臘明產生的地理環境有什么不同?這種環境造成了什么結果?
海洋明
大河明
經濟
經濟生活多樣性
(農業/手工業/工商業)
小農經濟
政治
小國林立,難以統一
(追求民主政治)
幅員遼闊,武力統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思想
競爭、開闊、積極
專制、滿足、保守
地理環境的不同:古希臘明產生的地理環境與埃及、印度和中國背靠大陸,腹地開闊,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勢具有極為顯著的不同。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的海灣。這地方普遍的特質便是劃分為許多小的區域,各區域間有著小塊平原,小小的谷和河流;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結果:地理環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近海地區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魚、制鹽和經商謀生。地的居民,主要從事游牧業。只有占據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從事農業。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從遠古起,就使希臘人的商業航海貿易發達起。這種地理環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如果說在大平原地區,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那么希臘這種被高海洋分割成小塊的地半島,就不便于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造成希臘城邦明的地理根。
(二)貴族政治與社會動蕩(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國家的雛形
(1)背景:荷馬時代,阿提卡地區的部落或氏族間長期紛爭不休。
“荷馬時代”:公元前12世紀后的3個世紀,對希臘歷史的了解主要根據盲詩人荷馬的史詩。當時阿提卡地區的部落或氏族間長期紛爭。又有人稱為“黑暗時期”。
(2)時間:公元前9——前8世紀
(3)特點:小國寡民
(4)標志:以雅典為中心的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的設立
(5)社會成員:貴族和平民(農民、手工業者)
2、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之間尖銳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是怎樣產生的?導致了什么結果?產生了什么影響?
(1)原因:
①政治上,貴族掌權(首席執政官、長老會議),平民政治權力太少(公民大會)。
貴族占據首席執政官等重要職位,把持作為最高決策機關、監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架空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
②經濟上,貴族掌握大部分財富,平民處境不斷惡化,許多平民淪為”六一”漢或債務奴隸。
貴族通過高利貸、土地兼并等方式盤剝平民,以致平民無力還債成為“六一漢”,直至全家淪為債務奴隸。
(2)結果:雅典平民武裝暴動(前632年),政局動蕩
貴族在政治上的專橫和經濟上的壓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動,導致雅典政局動蕩不安。
(3)影響:敲響警鐘、局部調整、真正改革
為統治者敲響了警鐘。但是,統治政策的局部調整不可能緩和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機必須進行真正的社會政治改革。
(三)“工商業的發展”(改革的經濟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紀以后,鐵農具的使用,農業生產力提高
2.表現:經濟作物發展、手工業和造船業取得進步、商業貿易日趨繁榮
3.影響:
(1)工商業奴隸主階層形成:隨著工商業的發展,沿海地區的一些經營工商業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貴族也開始經營工商業,形成了工商業奴隸主階層。
(2)雅典公民的分化與矛盾:
雅典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平原派”、“地派”和“海岸派”各自的主張及主張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階級階層不同。“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標:反對貴族專權,改革呼聲日益強烈。
平原派
(貴族寡頭政治)
地派
(平民)
(激進民主政治)
海岸派
(工商業者)
(溫和改革)
反對貴族專權,要求改革教師指出,政治現狀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導致社會動蕩的根,所有這一切成為梭倫執政和改革的歷史宏觀背景。這就是梭倫改革的歷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業奴隸主在早期雅典社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雅典工商業奴隸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經商,不僅出口雅典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還經營其他地方的產品,賺取豐厚利潤,促進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工商業奴隸主對舊貴族專權越越不滿,他們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專權,分享權利,另一方面也不贊成地派的激進要求,主張實行溫和的改革。作為海岸派,他們和地派共同反對貴族專權,呼吁改革,成為后支持梭倫改革的主要社會基礎。
(四)首席執政官梭倫(改革的主觀條)
1、瘋詩人事:雅典的社會動蕩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趕上并超過雅典,以致梅加臘城邦占領了雅典出海門戶薩拉米斯島,這就沉重打擊了雅典的海上貿易。雅典幾次派兵去爭奪,結果都失敗了,而后,為壓制民眾的不滿,當局竟頒布了一條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議去爭奪薩拉米斯島,違者必處死刑。梭倫從獻資料、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等考證出薩拉米斯本應屬雅典所有,他對當局的這種懦弱行為深為不滿,為了喚醒雅典人的愛國熱情,同時避開不公正的法律的殘酷制裁,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佯裝瘋癲。于是“瘋”了的梭倫經常出現在雅典的中心廣場上。只見他臉色蒼白,呼吸急促,雙手不住地擂打著自己的胸部,招許多圍觀的百姓。這時,他就會對著人群大聲朗讀他的詩篇:“啊,我們的薩拉米斯,她是多么美麗,又多么使我們留戀,讓我們向薩拉米斯進軍,我們要為收復這座海島而戰,我們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恥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們的驚嘆、惋惜聲中,梭倫滔滔不絕地朗誦著,終于用激越的詩篇激起了雅典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尊嚴。※思考:瘋詩人事的實質是什么?有何意義和影響?實質是梭倫在貴族專制時代宣傳愛國思想的手段。梭倫的詩句激起了雅典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尊嚴,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擁護,為后的上臺執政奠定了基礎。2、薩拉米斯島問題
思考:
(1)薩拉米斯島的地理位置如何?(雅典的出海門)
(2)雅典喪失薩拉米斯島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動蕩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梅加臘等城邦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趕上了雅典。)
(3)喪失薩拉米斯島對雅典將產生什么影響? (沉重打擊了雅典的海外貿易)
(4)圍繞薩拉米斯島問題,雅典發生過哪些重大事?(瘋詩人事 梭倫指揮雅典軍隊收回薩拉米斯)
梭倫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臺的一個重要契機──薩拉米斯島問題。雅典的社會動蕩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趕上并超過雅典,以致梅加臘城邦占領了雅典出海門戶薩拉米斯島,這就沉重打擊了雅典的海上貿易。雅典幾次派兵去爭奪,結果都失敗了,而后,為壓制民眾的不滿,當局竟頒布了一條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議去爭奪薩拉米斯島,違者必處死刑。梭倫從獻資料、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等考證出薩拉米斯本應屬雅典所有,他對當局的這種懦弱行為深為不滿,為了喚醒雅典人的愛國熱情,同時避開不公正的法律的殘酷制裁,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佯裝瘋癲,終于用激越的詩篇激起了雅典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尊嚴。
3、梭倫當選首席執政官
(1)原因:①梭倫指揮收回薩拉米斯島,樹立了崇高的威望,從此走上政治舞臺。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約30歲的梭倫被任命為指揮官,統帥部隊,一舉奪回了薩拉米斯島。 赫赫軍功使梭倫聲望大增,成為雅典最負名氣和影響的人物,也為他日后實現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②雅典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內戰一觸即發。
(2)當選: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權力。全權負責修訂法律,進行改革。
(3)影響:一場自上而下、除舊布新的社會改革開始了,雅典城邦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合作探究】梭倫登上政治舞臺的主觀和客觀條有哪些?從梭倫的成功中你能夠得到哪些啟示?
客觀條:貴族政治的專橫和壓榨,導致平民和工商業奴隸主與貴族的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的局面阻礙了雅典經濟的發展,使改革成為唯一的出路。
主觀條:梭倫豐富的人生閱歷、充足的知識儲備、高遠的理想抱負、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睿智的斗爭策略、善于抓住機遇的敏銳和順應時代潮流的勇氣,等等
啟示:時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動時代發展;雅典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
【后總結】
在結束堂學習時,教師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問題》為題,細化解析(參見本《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學生做書面回答,作為筆記小結。三、問題解答:⊙【學思之窗】與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國明相比,古希臘明產生的地理環境有什么不同?這種環境造成了什么結果?答案提示:古希臘明產生的地理環境與埃及、印度和中國背靠大陸,腹地開闊,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勢具有極為顯著的不同。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的海灣。這地方普遍的特質便是劃分為許多小的區域,同時各區域間的平原,小小的谷和河流;這里并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流域;這里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地理環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近海地區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魚、制鹽和經商謀生。地的居民,主要從事游牧業。只有占據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從事農業。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從遠古起,就使希臘人的商業航海貿易發達起。這種地理環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如果說在大平原地區,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如古代埃及、中國,以及印度,從而將每一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統一的政治體制之下,那么希臘這種被高海洋分割成小塊的地半島,就不便于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造成希臘城邦明的地理根。⊙本測評1、試簡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貴族與平民的矛盾。答案提示:政治上,貴族占據首席執政官等重要職位,把持作為最高決策機關、監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架空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經濟上,貴族通過高利貸、土地兼并等方式盤剝平民,以致平民無力還債成為“六一漢”,甚至全家淪為債務奴隸。貴族在政治上的專橫和經濟上的壓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導致雅典政局動蕩不安。
2、簡述工商業奴隸主在早期雅典社會中的作用。答案提示:雅典工商業奴隸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經商,不僅出口雅典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還經營其他地方的產品,賺取豐厚利潤,促進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工商業奴隸主對舊貴族專權越越不滿,他們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專權,分享權利,另一方面也不贊成地派的激進要求,主張實行溫和的改革。作為海岸派,他們和地派共同反對貴族專權,呼吁改革,成為后支持梭倫改革的主要社會基礎。⊙學習延伸討論會:以“古代社會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為題,探討雅典城邦興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略)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2280.html
相關閱讀: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