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共9頁,26題,滿分100分?荚囉脮r9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首先檢查答題卡是否整潔無缺損,監考教師分發的考生信息條形碼是否正確;之后務必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學校、姓名和考生號,同時,將監考教師發放的條形碼正向準確粘貼在答題卡的貼條形碼區。請保持條形碼整潔、不污損。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無效。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單項(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
1.東北平原商品糧生產條件與長江三角洲相比明顯的優勢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開闊平坦且集中連片
C.水熱條件好 D.人均耕地少
2.開發早期,海南島濕熱的氣候條件成為區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如今,人們卻利用這獨特的氣候資源,把海南島建成為我國冬季蔬菜供應基地。這說明
A.不同階段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
B.不同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差異影響區域發展
C.區域具有差異性
D.區域具有綜合性
讀“某地區地形圖”(圖1)和“甲地的地貌景觀圖”(圖2),回答3—4題。
3.圖2甲地的地貌景觀圖的獲取,主要運用了
A.GPS技術 B.RS技術 C.GIS技術 D.DL技術
4.圖示甲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A.土地鹽堿化 B.水土流失 C.濕地萎縮 D.雨林破壞
5.有關3S技術運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RS可以獲取人口增長的動態信息 ②RS可以獲取水災淹沒區域的動態信息
③GPS可以確定運鈔車位置 ④GIS可以獲取森林火場遙感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荒漠化是指
A.降水減少的過程
B.很多分散的土地逐漸退化,并最終連在一起,形成荒漠的過程
C.人為破壞草場的過程
D.荒漠簡單擴張的過程
讀下圖(圖3),完成7-8題。
7.圖示區域內,與古代相比,當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鎮向河流上游遷移
C.交通線離山地更遠 D.山地森林覆蓋率更低
8.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的關鍵是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區利用絕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補給
C.流域統一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
D.上游修建水庫解決上游用水的問題
9.新疆喀什番茄醬是重要出口創匯產品。該地區番茄色紅、質優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科技創新培育優質品種 ②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④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圖(圖4)所示曲線反映城市綠地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防風固沙、防止沙塵暴發生 B.減弱噪音、美化環境
C.吸煙滯塵、凈化空氣 D.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11.下圖(圖5)表示的 是某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這種能源消費結構易引發的環境問題是
①大氣污染加劇、谕寥婪柿ο陆怠、弁寥牢廴緡乐 ④水污染嚴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讀“山西省煤炭的綜合利用”圖(圖6),回答12—14題
12.制約山西省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B.市場廣闊
C.位置適中,交通條件比較便利 D.水資源不足
13.山西省從“六五”期間圍繞能源開采,構建的產業鏈是
①煤─電─鋁 ②煤─焦─化 ③煤─電─鋼 ④煤─鐵─鋼 ⑤煤─氣─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14.該地生產結構的變化,其社會經濟效益表現在
① 減輕交通運輸的壓力② 提高煤炭生產的產量③ 促進產業結構的專一化
④ 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讀“我國三條能源運輸路線圖”(圖7),回答15—16題。
15.圖中①②③三條運輸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是
A.煤炭、天然氣和水電
B.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C.天然氣、石油和水電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16.下列關于②工程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A.有助于東部地區改善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
B.有助于把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C.可從根本上解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D.有助于改善東西部地區能源的供求矛盾,促進東西部地區的共同發展
17.下列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B.產業升級面臨困境
C.城市建設相對落后 D.因用地緊張導致大面積圍湖造田
18.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不正確的是
A.加強分工與合作,構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B.優化產業結構,以廣州為基地發展輕工業
C.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D.加強城市規劃與管理
讀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某產業轉移示意圖(圖8),讀圖完成19—21題。
19.該項工業最有可能是
A.航天工業 B.冶金工業 C.服裝工業 D.食品工業
20.二十世紀80年代,我國受該產業轉入影響最大的地區是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區 D.東北地區
21.上題題干所指地區,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是
A.邊境貿易發展 B.外資企業建立 C.旅游業發展 D.礦產資源開發
22.讀圖9可知
A.兩圖所示實際范圍:甲小于乙
B.兩圖的比例尺:甲小于乙
C.A地在B地的西南方向
D.B地在A地的東南方向
二、綜合題:(共56分)
23.讀我國各省區荒漠化分布圖(圖10)、荒漠化類型動態變化情況圖(圖11)、我國沙塵暴分布及路線圖(圖12),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2分)讀圖10、圖12,我國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區是 ,沙漠化的主要動力因素是 。
(2)(5分)從近年來我國荒漠化動態變化圖(圖11)中,可以看出 導致的荒漠化面積有所增加。請簡要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區過度開墾造成土地次生鹽堿化的原因:
(3)(1分)讀圖12荒漠化導致的后果之一是沙塵暴頻繁,我國沙塵暴路徑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原因是
(4)(4分)簡述治理沙塵暴的措施有哪些。
24.讀圖13和圖14,回答下列問題。 (12分)
(1)(3分)洞庭湖面積變化的趨勢是 ,主要原因是 、 。
(2)(4分)洞庭湖是我國重要的湖泊濕地。洞庭湖面積的這種變化,將嚴重削弱其 、
等生態價值和 、 等經濟價值。
(3)(1分)與其東北部地區相比,圖中西南部地區河流開發在 方面更具優勢。
(4)(4分)請從流域綜合整治的角度分析,談談圖中西南區域應采取哪些措施促進區域發展。
25.讀圖我國東南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15)(單位:米),完成下列問題。(17分)
(1)(1分)從等高線地形圖的角度觀察,d處屬于( )
A.山峰 B.鞍部 C.山谷 D.山脊
(2)(3分)a與c相比,哪一處年降水量較大,說明判斷理由。
(3)(7分)說明圖示a區域與b區域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類型的差異
(4)(6分)請說出圖示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26.讀下圖和相關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美國“硅谷”區域圖(圖17)和 蘋果產業鏈“微笑曲線圖”(圖18)
材料二 喬布斯對整個數碼生產產業鏈進行了創新的“顛覆”,對全球各種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整合,追求唯美,降低成本,實現市場、利潤最大化。
材料三 環保組織公布了一份美國蘋果公司在中國產業鏈的污染地圖,指出在供應鏈的職業安全、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方面,蘋果公司都違反了自己的承諾,環保組織將蘋果公司的產品稱作為“毒蘋果”
(1)(3分)讀美國“硅谷”圖,說出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硅谷集聚的原因
(2)(1分)讀圖18蘋果數碼產業鏈“微笑曲線圖”和材料二,產業轉移的根本目的是
(3)(4分)我國吸引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應采取哪些措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5701.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