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17課 毛澤東思想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7課毛澤東思想
一、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毛澤東思想的誕生
毛澤東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要理論成果及論述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探究毛澤東思想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產生的影響
情景再現問題探究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情景再現問題探究
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
探究毛澤東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現實作用
問題探究
二、教材分析和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經過;毛澤東思想的內容。
難點
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教材從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程、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兩個角度對毛澤東思想作了闡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表明,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由于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就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建議在教學時對有關史實進行適當的補充,增強學生對毛澤東思想歷史作用的深層次了解,為學生全面而深刻認識毛澤東思想奠定基礎。
本課引言是由圖片和文字兩部分內容組成。圖片展示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歷史場景,文字內容則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理論體系。建議教師以圖片為突破口,提出問題: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至此,中國新民主主義取得了勝利,你知道中國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思想理論是什么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引言文字內容,使學生了解什么是毛澤東思想,并由此導入本課的學習。
第一目“毛澤東思想的誕生”。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材從以上幾個角度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1)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
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的發展需要科學世界觀的指導,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辛亥革命后,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社會新生的生產力迅速增長,工人階級的隊伍進一步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這就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新文化運動后期開始,特別是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通過蘇維埃俄國傳到了中國,這就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國際條件。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縱橫】,并選取有關毛澤東早期活動的資料片或圖片,邊向學生展示,邊對毛澤東的有關事跡進行簡單的介紹,從而使學生對毛澤東崇高的人格品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為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分析毛澤東思想產生的背景,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2)毛澤東思想的發端和初步形成
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者及同盟軍的問題。他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討論:從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到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解決了中國革命的哪些實際問題?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些起義走的都是俄國式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義軍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會后,毛澤東帶領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毛澤東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從理論上說明了中國革命采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毛澤東指出:第一,中國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就使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中發生和堅持下來,并且日益發展。第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深刻影響,為革命軍隊和政權的建立準備了良好的群眾條件。第三,全國革命形勢是繼續向前發展的,中國紅色政權也必然會繼續發展。第四,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造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存在的重要條件。毛澤東認為,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這就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它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肮まr武裝割據”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它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建議教師選取有關的黨史資料片或影視作品的片斷,使學生加深對“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理解和認識。
(3)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通過這些文章,毛澤東作出了中國革命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他在這個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包括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條件、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內涵、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等等。他明確指出:“黨章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黨章的條文上又規定,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這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一個最大的特點!薄懊珴蓶|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逼叽笮薷耐ㄟ^的黨章總綱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樣,黨的七大就完成了一件在黨的建設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建議教師在處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幾點: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本欄目內容學習的最后,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學思之窗】,并討論:毛澤東本人對毛澤東思想有何認識?這說明了什么?
第二目“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本欄目內容由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歷程、毛澤東思想的特點兩部分組成。教材首先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在解放戰爭時期、過渡時期、十年建設時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又總結了毛澤東思想的突出特點,既敘述了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歷程,又從高度上深化了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1)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教材從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十年建設時期三個歷史時期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程。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歷程中,毛澤東在工作重心轉移、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工業化道路、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執政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特別是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獨立歸納毛澤東思想在這三個時期發展的重大表現及其重要作用,并請同學把歸納的內容作簡短的表述。在此基礎上,建議教師播放七屆二中全會的資料片,引導學生討論七屆二中全會的意義。
(2)毛澤東思想的特點
建議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所學內容歸納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給予適當的補充和完善。毛澤東思想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組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特點,建議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廣泛的討論,請學生各抒己見,自由發揮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可給學生提供思考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建議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史實說明,為什么說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第三目“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毛澤東思想是20世紀中國取得的重要的理論成果,教材從三個角度進一步升華了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首先闡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隨后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最后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1)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教材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作了明確的敘述,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深化對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的理解和認識。討論:一、為什么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二、怎樣理解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三、為什么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
教材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從新中國成立前和新中國成立后兩個階段進行了歸納。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自己概括歸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教材從三個角度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仡欀袊锩臍v史可以看到,所謂理論飛躍,是對中國革命正反兩個方面豐富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這種升華,不是解決了個別理論問題,而是正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所謂理論飛躍,就是毛澤東所說的,是認識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第二,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所以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毛澤東思想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第三,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本部分內容的概括性和理論性都很強,建議教師將有關內容做成投影片,邊向學生展示邊作一定的闡述。在此基礎上,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最后,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回放】,并討論:鄧小平的觀點說明了什么?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誕生”一目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建議采用談話法,引導學生從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毛澤東思想產生的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以及有利的國際條件,從而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產生的背景。教師可把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的有關內容,設計成表格,制成投影,向學生展示。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完成表格中要求填寫的內容。
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建議選取一些有關的黨史資料片或影視作品的片斷,向學生展示毛澤東的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偉大作用,加深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理性認識。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兩個問題:問題一、從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來看,毛澤東思想有何特點?問題二、為什么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該教學設計的思路是,一方面讓學生掌握毛澤東思想產生的背景和過程,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對毛澤東思想有了理性的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一目的教學。建議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毛澤東思想發展的脈絡。教師可要求學生,模仿上一欄目的學習,自己設計表格,自己填寫內容,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為補充,這樣既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完成基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選取有關黨史資料、影視作品的片斷,向學生直觀展示毛澤東思想在新中國的成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偉大歷史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歸納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提倡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教師總結出毛澤東思想的六點內容,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最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說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通過討論這一問題,學生又可進一步加深對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歷程的認識。
關于“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一目的教學。本欄目升華和歸納了對毛澤東思想的一系列的理性認識。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準確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毛澤東思想的歷史作用,準確把握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又要選取一些資料,把理性的內容直觀化,如選取鄧小平等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在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有關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有趣的討論,如我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毛澤東思想對我的幾點啟示,也可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如毛澤東思想對今天的社會影響、毛澤東思想與新時代的青年,也可擬定題目,如毛澤東思想與三民主義的關系初探、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或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關系等,鼓勵學生進行有關學術研究的嘗試。總之,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化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本課小結,教師可選取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片斷作為結束語。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本課的學習可以這樣導入:
當中國的大門開始被西方的炮艦強行打開的時候,西方產生了兩個偉大的人物: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在歐洲大地上研究調查,批判地吸收人類思想文化上的優秀成果,從而創立了一個嶄新的科學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幾十年后,列寧根據俄國的實際,創立了關于帝國主義的科學理論,領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他的理論、思想和實踐就是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炮聲震驚了古老的中國,不久,在世界東方的中國,又出現了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思想,中國迎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你知道毛澤東思想是怎樣誕生的嗎?
案例二 學習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思想時,可以這樣處理:
首先請學生觀看錄像:
場景一: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起義隊伍退到文家市,毛澤東決定把隊伍轉向農村,向井岡山進軍。
場景二: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朱德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
場景三:毛澤東發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場景四:中國農村革命根據地迅速發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請學生討論后回答:
(1)毛澤東把軍隊由城市轉向農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有何重大意義?
(3)井岡星火,成燎原之勢說明了什么?
(4)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什么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毛澤東決定把軍隊由城市轉向鄉村,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井岡星火,成燎原之勢,充分說明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正確。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反映出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案例三 在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時,可以這樣處理:
教師先闡釋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然后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一、請結合史實說明毛澤東思想是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在引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時,教師要注意把握準,毛澤東思想源于馬克思主義,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對馬列主義的發展。
問題二、為什么說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在處理這一問題時,要引導學生用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成就來進行說明,以培養學生用史實說明歷史觀點的能力。
問題三、請舉例說明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處理這一問題時,要引導學生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選取典型的代表人物,說明他們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聯系實際,想一想,為什么說“直攻長沙”大城市是教條主義?
解題關鍵:中國與俄國的國情不同。
思路引領: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
答案提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的敵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且勢力十分強大。因此,在中國堅持城市中心論,照搬俄國的經驗,就是教條主義,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
【探究學習總結】
一、本課測評
1.簡述毛澤東思想產生的背景。
解題關鍵:準確把握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和國際社會的重大變化。
思路引領: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有其必要的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和有利的國際條件。
答案提示: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辛亥革命后,特別是一戰期間,中國社會新生的生產力迅速增長,工人階級的隊伍進一步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這就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新文化運動后期開始,特別是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威力,在歐洲與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馬克思主義通過蘇維埃俄國傳到了中國,這就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國際條件。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解題關鍵:從總體上把握毛澤東的思想體系。
思路引領: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答案提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二、學習延伸
1.探究活動

2.閱讀與思考
原文略。
思考提示:理解劉少奇報告的關鍵是要結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5773.html

相關閱讀: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