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城市中飲食服務店應該( )
A.集中布局在居住區 B.都遠離居住區
C.分門別類進行布局 D.集中布局在商業區
2.對大城市功能區中CBD(中心商務區)描述正確的是( )
A.應布置在居住區中心,靠近工業區 B.應布置在多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帶
C.應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區 D.區內金融、郵電等服務機構集中
3.熱島溫度為城區與郊區氣溫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熱島強度的大小。從圖1中可得到的正確信息是,某市熱島強度( )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異在日出前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異在午后最小
4.從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角度考慮,若在下圖中分別布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城郊農業區、港口碼頭四個功能區,則①、②、③、④對應的功能區是( )
A.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住宅區
B.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中心商務區
C.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住宅區、中心商務區
D.中心商務區、住宅區、港口碼頭、城郊農業區
20世紀60年代,我國西部某平原地區在各集鎮形成周期性集市。農歷每月內,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別在周圍六個集鎮,如圖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為逢一,其余類推);卮5~6題。
5.該地區( )
A.集鎮分為兩級
B.集市的周期為3天
C.①地的服務范圍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務功能比①地齊全
6.①地不能每日都成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換的商品種類太少 B.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勝過
C.各集鎮之間交通不便 D.當地居民的購買力不足
圖3位華北某小城鎮略圖,讀圖回答7~8題。
7.該城鎮依托礦產資源,調整工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你認為最適宜在該城鎮布局的工廠是( )
A.建筑材料廠 B.化肥廠 C.冶煉廠 D.電鍍廠
8.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若該城鎮規劃一處住宅區,你認為較合理的地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圖是某地區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讀圖回答9~11題。
9.如果現狀布局合理,則當地盛行風向可能是( )
A.東南風 B.東北風 C.南 D.西南風
10.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較合理的地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適宜在P點布局的是( )
A.鋼鐵廠 B.造紙廠 C.印染廠 D.自來水廠
12.下列關于商業中心區位選擇的原則,正確的是( )
A.商業中心以集聚為原則,布局應靠近行政中心
B.商業中心以市場最優為原則,布局在城市的幾何中心
C.商業中心以交通最優為原則,布局在市區環路邊緣主要干道交叉口四周
D.商業中心以購物方便為原則,布局在居住區內
右為某城市地價空間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圖中哪一處交通易達性最高(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該處最有可能位于( )
A.高級住宅區 B.工業區
C.商業中心 D.輻射道路與外環道路交會點
紐約曼哈頓有兩個中心商務區(簡稱CBD),一個是華爾街地區,為著名的金融貿易區,白天人來車往,可一到晚上人去樓空,成為“空心城”;另一個是以洛克菲勒為中心的商業區,白天游人如織,夜晚歌舞升平,成為“不夜城”,回答15~16題。
15.華爾街的“空心城”代表一種( )
A.逆城市化現象 B.城市經濟畸形發展
C.城市化速度快 D.城市化水平高
16.與“不夜城”比較,“空心城”沒有發揮CBD的哪一項功能( )
A.商業活動 B.金融貿易 C.通訊聯絡 D.休閑、娛樂
17.生態城市中心區面積最大的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
A.綠地 B.工業區 C.交通區 D.住宅區
18.讀圖6“我國東部某城市規劃圖”,有關其規劃方案的敘述,合理的是( )
A.此規劃圖適宜在各種地形區實施 B.若建設高級住宅選擇甲處為最佳
C.布局火力發電廠適宜在丁處 D.住宅區的設計體現了對光照資源的利用
下圖為“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圖例中序號代表不同類型的功能區,讀圖回答19~20題。
19.從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區的角度考慮,下列用地類型正確的是( )
A.①工業區 ②文教區 ③居住區 ④商業區 ⑤倉儲區
B.①工業區 ②商業區 ③倉儲區 ④居住區 ⑤文教區
C.①居住區 ②工業區 ③文教區 ④商業區 ⑤倉儲區
D.①商業區 ②倉儲區 ③工業區 ④居住區 ⑤文教區
20.從影響該城市功能分區的因素考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距市中心遠近對①功能區影響最大
B.③功能區受社會因素影響,常形成不同級別的用地區域
C.交通通達性對④功能區影響不大
D.⑤功能區受行政因素影響最大
讀右面樓層高度與市中心距離關系示意圖。
21. 該規律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 環境質量 B. 交通條件
C. 地租高低 D. 建筑技術水平
22. 上述規律在下列哪個城市表現最不明顯( )
A. 北京 B. 紐約 C. 香港 D. 新加坡
23. 對影響城市住宅分化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收入差異會促進社會階層的產生,因而高收入社會階層的人不愿意與低收入階層的人住宅區相鄰
B.知名度對于住宅的選擇沒有較大的影響
C.在西方大城市中,一個區域內如果華人占優勢,其影響或勢力范圍可能會逐漸擴展,便形成華人聚居區,如紐約唐人街
D.城市中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
24.讀某城市地區工業、商業、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變化示意圖,圖中可以形成商業區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25.對城市中住宅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城市住宅區,是城市居民休養生息的場所
②住宅區在建筑質量,出現了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高級住宅區面積狹小,交通擁擠
③住宅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項職能
④在位置上,出現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的趨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若X軸表示距市中心距離,且a=10km,Y軸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則圖中四地點最可能為商業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圖為西方某國統計的交通工具運行目的比例示意圖,回答27~28題。
27. 圖中兩條曲線可能是( )
A. 實線是上下班交通,虛線是購物交通 B. 實線是購物交通,虛線是上下班交通
C. 實線是貨物交通,虛線是購物交通 D. 實線是購物交通,虛線是貨物交通
28. 圖中反映的城市交通主要特點是( )
A. 交通運輸點、線、面緊密結合
B. 行人與車輛,車輛與車輛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C. 行人和車輛的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
D. 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和管理設施多
29.下列關于一定區域內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 B.城市等級越高服務范圍越大
C.城市數目越少職能越低 D.城市數目越少相互距離越短
2006年7月28日,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馬登陸上海一周年,沃爾馬舉行了盛大的慶;顒;卮鹣铝袉栴}。
30.沃爾馬購物廣場分布在浦東新區,而不在商業中心的南京路,其考慮主要因素( )
A.土地租金低 B.勞動力豐富
C.交通方便 D.居民購買力強
2006年11月22日,一個位于沈陽北部、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的新的行政區──“沈北新區”經國務院批復正式掛牌成立。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鄭州鄭東后,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國第四個新區;卮31~32題。
31.沈陽是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中國的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沈陽最主要優勢在于( )
A.具有較好的基礎設施 B.人口眾多,人力資源豐富
C.東北地區交通“樞紐”,區位優勢突出 D.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32.許多大城市的周圍建立新城,開發新區,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遷往新區。從這個意義上看,建設新區的主要意義在于( )
A.有效控制中心區規模,減輕大城市人口壓力 B.擴大城市規模,增強城市競爭力
C.增加郊區的就業機會 D.減少城市高層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間
33.關于我國城市形成與發展的正確表述是( )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現為城市面積擴大和農業用地減少
B.工業化是我國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C.陸路交通的發展導致了“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衰落
D.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城市的選址與拓展方向
34.都市農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積極影響表現為( )
A.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方式 B.保護開敞地,防止非法傾倒垃圾
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改善城市微氣候,美化城市環境
35.長江三角洲地區與城市帶發育不相關的自然因素是( )
A.氣候溫和濕潤 B.河網密集
C.礦產資源豐富 D.臨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讀右圖,回答36~37題。
36.圖中A城市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區位因素主要是( )
A.兩河交匯處,航運便利 B.鐵路運輸便利
C.礦產資源豐富 D.人口密集,農業發達
37.下列改善城市環境的措施中,適合A城市的是( )
A.在周圍地區建衛星城,疏散城市中心區人口
B.大規模擴大城市面積,減輕人口過多壓力
C.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
D.將工礦企業遷往遠離城市的地區
讀“中國城市化進程”曲線圖,回答38~39題。
38. 測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長率,結合我國人口總數,計算出平均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數約是( )
A. 500萬 B. 1000萬 C. 1200萬 D. 6000萬
39. 長三角地區已成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其城市化迅猛發展的原因是( )
A. 能源、礦產資源豐富 B. 勞動力豐富而廉價
C. 交通便利,經濟基礎好 D. 環境優美,污染較少
40.有關大城市帶的推測,正確的是( )
A.大城市帶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地價越來越高,有利于大城市地進一步發展
B.大城市帶的城市居民多,常會出現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綠地面積少等問題
C.大城市帶的出現必然導致所在國的城市人口總數超過農村人口
D.大城市帶是聚落發展的必然趨勢,所有聚落都應發展成為城市帶
2005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襲,給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帶來了一次“突發性考驗”。據此回答41~42題。
41.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強度和頻度高于郊區,這是由于( )
A. 城市位于城市環流的高壓區 B. 城市位于城市環流的低壓區
C. 城市建筑物使暖濕氣流長期滯留 D. 城市大多位于沿海地區
42.暴雨對城市的“突發性考驗”,將城市病暴露無遺,城市病主要表現在( )
①環境質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④排水不暢 ⑤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右圖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徑流過程曲線”,讀圖回答43~44題。
43.關于甲、乙兩條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徑流曲線
②乙過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
③甲的長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過程下滲量小于甲過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4.甲曲線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線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調蓄能力強 B.城市熱島效應
C.下墊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蓋率降低
45.右圖中商業中心的區位,以市場最優為原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6.上海港區位的有利條件是( )
A.多巖質海岸,為天然良港
B.上海港腹地廣闊,經濟發展水平高
C.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托
D.港區沿長江分布,水域寬闊,通航能力強
47.關于上海浦東新區規劃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城市地域結構模式比較古老和簡單
②城市生態設計與規劃的標準較高,城市環境質量有望得到改善
③新老城區彼此聯系不便,會阻礙新區的發展
④在交通網絡建設方面,努力實施了高投入和優先發展的戰略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中國的資源型城市正在經歷著痛苦的轉型;卮48~49題。
48.下列城市屬于資源型城市的是( )
A.匹茲堡 B.舊金山 C.阜新 D.拉薩
49.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A.綠地面積小 B.污染嚴重 C.土地資源遭到破壞 D.浪費礦產資源
50.“礦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將轉型目標鎖定“現代農業”,其主要依據是( )
A.礦區有大量廢地,人均土地資源豐富 B.交通條件優越
C.現代農業市場前景廣闊 D.國家政策的支持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不同國家和地區城市化有很大的差異,回答51題。
51.讀“某地區城鄉人口比例示意圖”(圖中每個單元格代表1萬人),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地區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
B.該地區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
C.該地區人口職業構成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比重較大
D.該地區已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讀美國城市人口密度按時間先后順序在空間上的變化圖,(T1,T2,T3表示先后不同時期),回答52~53題。
52.下列哪個名詞適合用來描述人口密度的時空差異( )
A.工業化 B.區域專業化 C.農業機械化 D.城市化
53.關于T3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T3時期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長時期 B. 引起T3時期變化的原因是交通通達性差
C. T3時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D. T3時期可能出現的現象是逆城市化現象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解析】答案選C 本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由于城市中飲食服務店類型多樣,有星級賓館、咖啡屋、酒吧、茶館、快餐店、特色小吃、中式餐館、西式餐廳等,各類飲食店對環境的影響各不相同,所以應分門別類進行布局。如廣州市的白鵝潭風情酒吧街。
2.【解析】答案選CD 中心商務區,“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還會形成一個特殊的商業區一中心商務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簡稱CBD),它不但是商業活動的中心而且還是服務中心”。中央商務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在地理特征上,處于城市相對中心的位置,接近城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重心,人際交流和信息交流最為密集。②在產業特征上,以第三產業為主導,主要是金融、保險、證券、商貿、以及廣告、法律、會計、信息、咨詢等占地小、高增值的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級零售、酒店等相關服務業。③在經濟特征上,位于城市地價最高的地區,具備最完備的基礎設施和辦公條件,是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大企業和大財團總部和分支機構最集中的區域,是城市的經濟核心。④在景觀特征上,高樓林立,是城市的標識,具有能夠展現城市特色風貌的景觀,是城市標志性建筑最集中的區域,代表著一個城市景觀的精華。
3.【解析】答案選C 城市與郊區氣溫之差越大,熱島效應越明顯,結合插圖便能選出正確答案。
4.【解析】答案選C 根據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原則:①位于城市邊緣,臨近和河流,宜布局港口碼頭;②位于郊區,地形平坦,且緊鄰河流,宜建城郊農業區;③位于城市幾何中心,市場條件最優,宜建城市中心商務區;④靠近原有住宅區,出行方便,宜建住宅區。
5~6.【解析】5.A 6.D 圖示地區的六個集鎮,只有①地是一、四、七形成集市,其余五個集鎮分別是逢二、三、五、六、九形成集市。因此,①地集鎮等級高,其余五個等級低,且為同一等級。六個集鎮分為兩個等級;①地不能每天成集,是因為位于我國西部平原區,經濟欠發達,人口稀少,當地居民購買力不足的原因。
7~8.【解析】7.A 8.B 圖中顯示有豐富的煤炭而且建有火電廠,因此會有大量的粉煤灰存在。一方面如果利用不利,它會占有大量的空間又會造成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它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因此建城鎮依托礦產資源,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最好建建筑材料廠。
9~11.【解析】9.B 10.D 11.D 利用工業布局和城市規劃的基本原理,考查學生正確處理人地關系。工業區位于居民區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風向的下風向,則布局才是合理的,根據指向標及居民區和工業區的位置關系,只有當地盛行偏北風時此布局才是合理的。新建的居住地也應位于盛行風向的上風向的未用地。P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山區附近和盛行風向的上風向,不適合布局污染大氣和水源的工業。
12.【解析】答案選BD 本題考察了對商業中心的區位選擇,商業中心分兩種布局原則,即以市場最優為原則和以交通最優為原則。
13~14.【解析】13.C 14.D 城市市中心雖然交通便利,通達性好,但由于商業活動頻繁,人口眾多,居民的出行往往受到限制,耽誤出行時間。但在輻射道路與外環道路的交匯點,由于其內連接市中心,外連接郊區,又沒有過多的人流,其交通通達性最好。
15~16.【解析】15.A 16.D 華爾街的空城說明人們在夜間都到城外郊區去住,是一種逆城市化現象,空心城也反映了該城市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在夜間,它的休閑、娛樂功能沒有發揮。
17.【解析】答案選A 生態城市一般環境問題較優美,而一般城市環境較為嚴重,為改變這種狀況,生態城市多在市中心建綠地來改變環境。
18.【解析】答案選D 該城市規劃模式為同心圓模式,一般應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平原地區,在山區或河網密度較大的地區,受地形、河流的限制一般不建此種模式;高級住宅區多距城市較遠,在環境優美的地帶,甲在市中心環境不好。丁位于較大風向的上風向,不宜布置火力發電廠;該城市街道與子午線有一定的夾角,有利于房屋采光。
19~20.【解析】19.A 20.B ①靠近鐵路,位于城市的下風向對城市的污染小,易建工業區;②在環境較好的地段,建文教區有較好的氛圍;④在交通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地方,非常有利于市民購物,是很好的商業場所。;距市中心遠近對商業中心的影響大;居住區受經濟、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同級別的住宅區,并且高級與低級有背向發展的趨勢;交通通達性對商業中心的影響很大。
21~22.【解析】21.C 22.A 地租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地租水平距離市中心距離變化,導致樓層高的市中心的地方發展。北京市由于歷史原因,市中心為故宮,所以沒有高大建筑群存在。
23.【解析】答案選B 住宅區分化是由于社會經濟原因造成的。社會經濟因素包括收入的高低、知名度、種族和宗教等因素。他們都會住宅區的分化產生影響。
24.【解析】答案選A 有市中心附近①處三條曲線的付租水平判斷依次為商業、工業和住宅曲線,然后發現曲線在①③⑤出有三個波峰,故在此處形成三個工業區。
25.【解析】答案選D 住宅區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組成,是市民休養生息的地方,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住宅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6.【解析】答案選C 商業區一般位于市中心最近的地方,且租金最高的地方。
27.【解析】答案選A 實線峰值出現在6時和18 時前后,應為上下班交通;虛線出現在中午12前后,并且午夜后出現缺失,應為購物曲線。
28.【解析】答案選C 曲線統計表明行人和車輛的流動方向和數量經常變化。
29.【解析】答案選B 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范圍越大,彼此間距也越大。
30.【解析】答案選AC 浦東新區的勞動力并沒有南京路附近的豐富,居民購買力也沒有南京路強,沃爾馬購物廣場選擇在浦東新區,主要是因為這里地租租金低,且交通便利。
31.【解析】答案選C 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運輸方便,是沈陽成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最主要優勢。
32.【解析】答案選A 建設城市新區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大城市職能,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
33.【解析】答案選BD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突出表現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體現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工業化階段,工業化是推動我國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大運河的淤塞、海上運輸的發展和京滬鐵路的建成,導致運河沿線物流減少,沿線城市發展緩慢。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河流等影響城市的選址和拓展方向。
34.【解析】答案選BD 都市農業的發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考察綠色植被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吸煙除塵、過濾空氣、降低噪聲及美化環境、改善城市小氣候。發展都市農業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開敞地,為居民提供農產品,但農用地一般不具備休閑功能。開敞地已開發為農用地,一般不會被傾倒垃圾。城市化水平與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有關,與都市農業無關。
35.【解析】答案選C 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少,不是該地區城市廣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36~37.【解析】36.C 37.C 有位置判斷,該城市為攀枝花,他的興起和發展得利于周圍豐富的鐵礦資源和煤礦資源。它是一個工業城市,因此污染較為嚴重,應嚴格控制三廢的排放。
38.【解析】答案選C 根據題很簡單計算出答案。
39.【解析】答案選C 長江三角洲地區因交通便利,經濟基礎好,吸引大批企業進入,也吸引大量人口遷入,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40.【解析】答案選B 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過度集中,而出現嚴重的環境問題,如環境污染和交通擁擠;大城市帶往往由于地價過高而阻礙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只有很少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帶。
41.【解析】答案選B 城市由于熱源多而氣溫高于郊區,與郊區之間形成一個小的熱力環流,屬低壓區,多上升氣流而降水多。
42.【解析】答案選C 城市病主要是由于人口過多等因素到城市環境質量下降、交通堵塞,以及由于地面硬化而導致下滲減少,暴雨使地表徑流大大增加而排水不暢。
43~44.【解析】43.C 44.D 甲曲線徑流最大值較高且出現較早,而乙曲線徑流量最大值出現時間較晚且較低,說明乙過程徑流速度較慢,且向地下下滲較多,則有利于地下水補給;而甲相反,長期下去會導致地下水不足,出現水荒。一般城市地表植被覆蓋較差、地面硬化較好,則水流速度會快一些,地表徑流出現的時間必然早一些。
45.【解析】答案選A 以市場最優為原則的商業中心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 。
46.【解析】答案選B 上海港位于長江三角洲,為泥質海灘,主要分布在黃浦江海岸。
47.【解析】答案選C 浦東新區的規劃設計科學合理,注重生態環保,通過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等與老城區相連,交通便利。
48~50.【解析】48. AC 49.BC 50.AC 資源型城市是以某種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基礎,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該資源開發為主導產業的地區,隨著主導資源的枯竭,主導產業下滑,往往導致城市經濟發展困難。而污染嚴重、土地資源因采礦受到破壞是其主要的環境問題,對礦區進行復墾,發展現代農業,引進新型工業和發展第三產業等,均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51.【解析】答案選B 該地區城市人口占33%,城市化水平低,也沒有逆城市化現象。鄉村人口比重大,反映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在的比重較大。
52~53.【解析】52.D 53.D 從圖上看出a 時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b時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的邊緣,c時期人口主要集中在距城市較遠的郊外。這是城市化的三個不同的時期;c時期人口主要集中在郊外,人口是由城市向農村和郊外遷移,即逆城市化現象,此時期城市化水平較高,通達性較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2744.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