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說明: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70分)和第Ⅱ卷(非選擇題30分)兩部分,試卷共10頁,共二大題,74小題?荚嚂r間:100分鐘
第I卷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不涂到答題卡上不得分。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共70小題,70分)
1.世界人口增長最迅猛的時期是( )
A.18世紀產業革命后 B.二次世界大戰后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2.人類歷史上出現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類型是因為( )
A.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
B.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自然災害和戰爭爆發
C.不同地區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環境不同
D.農業和工業的出現
3.在人口的數量增長變化過程中,首先開始轉變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長率 D.生育率
4.下列與人類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相適應的人口增長模式,正確順序是( )
A.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 B.傳統型、原始型、現代型
C.原始型、現代型、傳統型 D.傳統型、現代型、原始型
讀下圖,(A、B、C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三種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據此回答第5~6題。
5.上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國家中,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圖中②國應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計劃生育 B.鼓勵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勵人員出國
目前歐洲已進入人口增長模式的第三階段:人口出生率進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自然增長率很低,有些國家甚至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據此回答7-9題。
7.歐洲人口死亡率較高的原因是( )
A.嚴重的環境污染 B.嚴重的經濟衰退
C.人口年齡結構為老年型 D.人口增長模式為“低低低”
8.目前歐洲各國所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
A.人口增長過快 B.人口數量過多
C.0~14歲的少年兒童比重過大 D.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9.解決歐洲各國由于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壓縮經濟規模 B.實行計劃生育
C.采取措施,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D.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
下圖反映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10~11題。
10.其中人口增長模式屬于“傳統型”的國家是( )
A.③ B.② C.① D.④
11.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模式類似于( )
A.③ B.② C.① D.④
12.下面關于人口遷移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凡人口在兩地區間的空間移動,均稱為人口遷移
B.參與新、馬、泰十五日旅游,這屬于人口遷移的范疇
C.我國大學生赴歐美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屬于人口遷移
D.屬人口遷移范疇的遷移人口,其空間移動距離至少應在500千米
13.有關人口遷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別
B.人口的大量遷移必然使遷入區的綜合環境有較大的改善
C.交通和通信的發展,使人口遷移的規模和數量越來越小
D.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會制約城市經濟發展并導致城市環境問題的產生
14.下圖中的箭頭“→←”表示四個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簡寫為“前”)后(簡寫為“后”)人口的遷入或遷出,正確的是( )
15.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一直為人口遷入地區的是( )
A.歐洲、南美洲 B.西歐、西亞 C.北美洲、大洋洲 D.東南亞
16.二戰后,世界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國( )
A.開發時間長短不同 B.自然條件差異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生產發展不平衡
17.古往今來的人口遷移,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自然環境因素
C.交通和通信因素 D.經濟因素
下圖中A、B、C是三個不同的行政區域,箭頭表示人口的空間移動,回答18題。
18.行政區域界線常用來區分是否發生人口遷移,圖中發生人口遷移的是( )
①a1→b1 ② a1→a2 ③ b1→b2 ④ c1→a2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1998年6月25日~7月3日,克林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從人口學角度來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同你到另一城市游玩一樣,同樣屬于人口流動
B.同你到美國參加學術交流一樣,有利于兩國的社會文化交流
C.同你到澳洲留學一樣,有利于個人的知識面的拓寬
D.同你到南極考察一樣,同樣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
20.關于中國人口遷移的論述,正確的是( )
A.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主要是自發的人口遷移
B.歷史上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災害引起的
C.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人口遷移規模大、頻率高
D.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由農村到城市
21.與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的因素是( )
A.消費水平 B.資源數量 C.科技水平 D.生產能力
22.將我國未來人口發展的目標(即人口承載量的最大數)定為16億左右,其主要是以什么資源作為評估的主要依據( )
A.資源 B.礦產資源 C.土地資源 D.耕地資源
23.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科技發展水平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發達國家的環境人口容量大
B.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為16億左右,所以目前我國的耕地和淡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較高
C.不論是以悲觀者或樂觀者的觀點來評估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我國人口與環境的矛盾都十分突出
D.由于科技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變化,環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評估,只能定性說明
24.下列關于合理人口容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合理人口容量是根據一地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而確定的
B.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合理人口容量一旦確定,不會發生變化
C.合理人口容量的提出,有利于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D.科學技術水平和人類消費水平的提高,都會使合理人口容量變小
25.可導致環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
A.科學技術水平提高 B.環境質量相對穩定
C.資源過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社會經濟水平逐步提高
26.原始社會的環境人口容量( )
A.比現在小得多 B.比現在大得多
C.與現在相當 D.無法比較
我國西北地區海拔高,地形高低起伏不平,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植被大部分為荒漠,也是目前我國沙塵暴的發源地,西北地區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0%,但人口只占全國的4%,同時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分析材料并回答27~29題。
27.有關西北地區環境承載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西北地區面積廣大,礦產資源豐富,環境承載力應該很大
B.西北地區降水稀少,使得氣候干燥,植被為荒漠,因此,它成為環境承載力小的最關鍵因素
C.西北地區地形起伏不平,使得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為環境承載力小的最關鍵因素
D.西北地區經濟落后,社會發展落后,它是環境承載力小的最關鍵因素
28.有關西北地區合理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西北地區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條件惡劣
B.西北地區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經濟發展落后
C.西北地區合理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條件因素,也有社會經濟因素
D.西北地區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會永遠很小
29.當前,我國進行西部大開發,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西部地區經濟社會較快發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西部大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使環境承載力變大
B.西部大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口遷移頻率加大,其中主要遷移應該為自由遷移
C.西部大開發,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相信有一天,西北地區的人口增長率將會很低
D.西部大開發,使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質將會得到提升
30.關于我國環境人口容量估計的正確敘述是( )
A.我國人口與淡水、耕地等資源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B.我國目前人口已大大超過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
C.我國目前人口只有12.95億,人口與環境關系屬良性循環
D.我國最大環境人口容量在10億左右
2005年9月22日,法國總理德維爾潘在有關該國家庭問題會議上宣布:于2006年6月起,法國將重獎生育第三胎的家庭,即生育第三個孩子的父母在一年產假期間,政府每個月提供約合916美元的補助。他還說,我們應該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讓法國人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據此回答31~34題。
31.關于法國政府的這項政策,敘述正確的有( )
A.法國年輕人崇尚享樂與自由,這項政策對法國父母產生的吸引力不大
B.該政策會扼制住歐洲人口整體下滑的趨勢
C.該項政策實行最近兩年將會大大提高法國人的勞動力數量
D.該政策的實行將以高度發達的經濟作為強大物質后盾
32.讀“四國人口性別和年齡構成圖”,與法國最相近的是( )
33.根據上題“人口年齡構成圖”,分析A選項中60歲以上年齡人口比重約為 ( )
A.35% B.28% C.12% D.18%
34.下圖表示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與法國現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5.1995年某城市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0.62%,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4%,其人口再生產類型是( )
A.原始型 B.傳統型 C.過渡型 D.現代型
36.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業區用地 B.工業區用地 C.住宅區用地。.綠化用地
37.城市功能區是指( )
A.提供城市職能的地區 B.不同經濟活動界線明確的地區
C.各項經濟活動集中的地區 D.同類經濟活動集中連片的地區
讀某地區人口分布示意圖,回答38~40題。
38.此圖說明該地區(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為2500萬
C.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 D.人口密度大
39.此人口分布狀況,比較符合下列哪個國家( )
A.中國 B.印度 C.英國 D.俄羅斯
40.形成這種人口分布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
A.國家政策影響的結果 B.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C.農村人口大量過剩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優越
41.世界上城市化發展最早且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鄉村人口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日本 D.法國
42.關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二戰后,城市中心區人口向郊區移動;②城市化水平較低;③目前城市化進程速度超過發達國家;④大城市中心區萎縮,中小城市發展迅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3.有關世界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規模、范圍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②20世紀以來世界城市化的速度有所減緩
③發達國家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始終快于發展中國家
④目前,世界城市總人口的6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任何經濟活動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間為依托。各個功能區在城市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不同,其空間分布特點也不同。在不同的城市內部各類功能區的空間組合也不同。據此回答44~46題。
44.影響城市功能分區形成及變化的因素有( )
①歷史因素 ②社會因素 ③經濟因素 ④行政因素 ⑤環境因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5.有關歷史因素對城市功能分區影響的正確敘述是( )
A.早期土地利用對城市功能分區沒有深遠的影響
B.城市的土地利用不會隨歷史而變化
C.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現在也可能完全改變
D.一個城市的歷史背景不會對城市功能分區產生重大的影響
46.高級住宅區一般位于城市邊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那里地價比較便宜 B.那里環境條件比較好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區 D.那里更靠近工廠等工業區
讀“倫敦的城市規劃和布局”示意圖,回答47~48題。
47.倫敦城市地域結構模式屬于( )
A.同心圓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塊狀模式
48.倫敦曾經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改善城市環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分散和減少大城市職能
B.在城市周圍建設新城和衛星城
C.把政治職能為主的首都和經濟完全分離
D.選擇新址,建新首都
讀右圖,完成49~50題。
49.如要在城市中心建商務區,應建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50.以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地處市中心,方便人們上下班,應大量興建住宅
B.B地交通條件優越,在四個地點中地價最貴
C.C地位于城市邊緣,環境優美,可興建高級住宅區
D.D地位于城市郊區,擁有較多的空置土地,最適合興建大型商業區
51.下圖是我國華北某城市各功能區設置示意圖,從環保角度考慮,其中合理的是( )
52.城市等級與服務范圍大小的關系是( )
A.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范圍越小
B.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C.城市等級越低,數目越多,服務范圍越小
D.城市等級越低,數目越少,孕婦務范圍越大
53.關于城市的職能與服務范圍,敘述正確的是( )
A.相鄰兩個城市的服務范圍在空間上界限明確
B.大城市所具備的職能小城市也具備
C.大城市不僅有小城市所具有的職能,而且也有小城市所沒有的職能
D.城市級別越高,數目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54.從城市形態上看,與下圖西寧市同屬一類的是( )
A.成都 B.合肥 C.蘭州 D.重慶
55.縣城所提供的服務中一般不包括( )
A.高級中學 B.醫院 C.百貨商店 D.大專院校
56.關于城市服務范圍,敘述正確的是( )
A.每一個城市都有與之相應的服務范圍
B.城市的服務范圍是指城市對本市提供服務的吸引范圍
C.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范圍越小
D.城市服務范圍指這個城市附近的城鎮和廣大的農村地區
57.一般來說等級越高城市之間的距離( )
A.較近 B.相鄰 C.較遠 D.很近
58.區域內的居民在選擇同一等級的城市來尋找服務時,一般( )
A.選擇距離最近的城市 B.選擇距離最遠的城市
C.選擇人口較多的城市 D.選擇服務較多的城市
59.以下哪些城市服務范圍可擴展至全國( )
A.北京、上海 B.北京、濟南 C.濟南、上海 D.杭州、濟南
60.各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在空間上的關系是( )
A.重疊交錯,層層嵌套 B.界線分明,彼此相離
C.界線分明,偶有交錯 D.重疊交錯,同級嵌套
6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這是因為快餐店服務范圍大,贏利多
C.小城鎮上有快餐店,可能沒有大酒店,這是因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務范圍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務會越高級,因而會淘汰一些快餐店,增加一些大酒店
62.假設人口分布均勻,下列哪項服務的服務范圍最大( )
A.米店 B.服裝店 C.空調專賣店 D.汽車交易市場
63.縣城與集鎮相比較( )
①縣城的服務范圍比集鎮小
②縣城的職能比集鎮復雜
③縣城的等級較高,不具有低級集鎮的一些職能
④集鎮等級較低,不具有一些較高級的職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4.在世界范圍內,某些城市由于特殊的原因,其輻射能力可以超越國界,影響到更廣闊的地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政治影響 B.地理位置 C.經濟能量 D.資源豐富
65.我國城市化進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
A.城市規劃經驗不夠 B.科學技術水平不高
C.人口文化素質不高 D.經濟發展水平不高
某城市是環形放射狀道路,讀下圖回答66~67題。
66.圖中能正確表示城市從市中心到外緣地租水平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a曲線 B.b曲線 C.c曲線 D.d曲線
6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區是( )
A.住宅區 B.工業區 C.商業區 D.文化區
68.下圖所示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英國城市發展過程的是( )
69.由右下圖可知,當前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所處的階段分別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70.北京圍繞故宮一帶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務區,而是行政區,其原因是( )
A.主要受歷史因素和城市性質的影響
B.該地段的交通通達性差
C.該地段地價太高
D.該地段的地形不適合作為商業區
第II卷(共40分)
注意事項:
1.用藍色或黑色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71.讀“新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回答下列問題:(8分)
新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 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0
20.0
1985
21.0
6.8
1957
34.0
10.8
1995
17.1
6.6
1965
37.9
9.5
2000
14.0
6.5
1975
23.0
7.3
(1)根據表中給出的數據,繪出新中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折線圖。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3)1975年以后,我國人口死亡率的變化有何特點?
(4)1965年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我國目前屬于哪一種人口增長模式 。
72.閱讀下列城市化發展圖表,回答下列問題:(7分)
(1) 在1800―1850年、1850―1890年、1890―1920年等依次六個時間段中,英國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時段分別在_____,_________。
(2) 目前英、美、日等國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原因是 。
(3)我國城市化在 年前發展緩慢。目前發展速度______,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
73.讀“某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圖”,分析回答問題。
(1)此圖反映了該地區的 過程,該過程的特點是:_ __、________、_______。
(2)該過程使圖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_______污染、______污染等。
(3)該過程中城市對郊區農業資源與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若該地區的風向風速玫瑰圖(每一個風羽表示0.5米/秒)如下所示則該地風速、風頻相互間的關系是 。若在該地建一個化工廠,僅考慮大氣污染因素應布局在城市郊外的 方向。
74.讀“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回答下面問題。(共8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決的主要因素有( )
A.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達度 D.企業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應為圖中A.B.C中的 ;這里最適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應為 區,此處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
(3)圖中B區最適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區,原因是 。
(4)工業區布局在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城市外緣地帶所考慮的因素是 。
參考答案
1~10:BABAC ACDDB 11~20:ACAAC DDCBD 21~30:DDCDD ACDCA 31~35:DADAD
36~40:CDACB 41~45:ABCDC 46―50:BABAC 51~55:DCCCD
56~60:ACAAA 61~65:CDDBD 66~70:DCACA
71.(1)(注意:①標點準確;②是折線圖,不是曲線圖)
(2)人類的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等。
(3)死亡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4)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5)“現代型”
72.(1)英國:1850―1890年,(2分) 日本:1950―1970年。
(2)慢,城市化進程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已經相當高) (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后期階段)
(3)1950年前 較快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處于城市化進程中的加速階段)
73(1)城市化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農業用地不斷轉化為非農業用地
(2)大氣 水 噪聲 固體廢棄物
(3)占用耕地良田 工業污染向農村擴散
(4)風頻越大,風速越大(風頻、風速成正相關) 正東方
74.(1)AC (2)A 商業 接近最大的消費人群
(3)住宅 既方便上下班,又利于購物 (4)地價便宜,對市中心環境影響少(或降低地價,保護環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3112.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