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3年秋期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復習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期末復習題
一 、單選題
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早在20世紀70年代,沃爾瑪就建立了完善的計算機配送體系,從計算機開出訂單到商品上柜,比競爭對手快三天,成本節約2.5%。通過沃爾瑪自己的衛星,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對全球范圍內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種商品的庫存、銷售量全部盤點一次,為高效的配送系統提供保證。沃爾瑪的物流配送系統可以保證任何一家賣場的配送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使它可以維持極少的庫存甚至零庫存,但可以保證正常銷售節約了大量的儲物空間和費用。據此完成1~2題。
1.沃爾瑪總部要查詢在中國的分布情況,需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RS   B.GIS C.GPS D.WPS
2.沃爾瑪的物流配送中心與其運輸車隊的合作密切,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
①遙感技術、诘乩硇畔⒓夹g、廴蚨ㄎ患夹g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根據美國衛星拍攝的最新冰山照片顯示: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部分冰山從南極大陸邊緣厚冰層中解體出來,并向附近海域漂移。據此完成3~4題。
3.監測冰山移動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飛機 B.地理信息系統 C.遙感 D.全球定位系統
4.對冰山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移動方向預測主要應用(  )
A.GIS B.GPS C.RS D.電子地圖
5.一支地理考察隊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接收機顯示如下界面,據此判斷該考察隊可能(  )
地理
坐標39°30′31″N,82°30′50″E海拔1468 誤差5.7
A.在喜馬拉雅山測量珠峰高度 B.在柴達木盆地調查地質構造
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D.在河西走廊尋找地下水
6.某外商欲于青島投資建設一大型購物中心,在進行區位選擇時,需要對交通狀況和人口分布及流動狀況進行分析,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A.GPS B.GRS C.GIS D.RS
7.GPS應用領域很廣,下列不屬于GPS應用范圍的是(  )
A.大地測量 B.三維地形圖 C.對農業進行監控 D.生態研究
8. 松樹屬針葉林,要把松樹與闊葉林區分開可利用(  )
A.GIS技術 B.RS技術 C.GPS技術 D.電子計算機技術
9.遙感技術能夠幫助人們探測內生礦床,是因為(  )
A.內生礦大多分布在沉積巖內 B.煤炭大多分布在沉積巖內
C.許多內生礦分布在地質斷裂帶上 D.鐵礦全都分布在地質斷裂帶上
10.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曾播出過《回到恐龍時代》的節目,節目中形象逼真地再現了各類恐龍及其生存環境。這體現了數字地球的什么技術的應用(  )
A.信息高速公路  B.高分辨率衛星技術 C.空間信息技術 D.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
11.下列區域中有明確界線的是
A、文化區域B、行政區域C、氣候區域D、商業區和住宅區
12.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這件事說明了區域的發展明顯受:
A、區域外部環境的影響 B、區域結構的影響
C、區域競爭的影響 D、區域空間特征的影響
13.圖1中A與C的界線大致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B、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D、50毫米等降水量線
14.如果將GIS用來監測森林火災,可以
  A、用來分析、判斷引起火災的原因
  B、預測森林火災的發生的地點
  C、預測森林火災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時知道火災地點、范圍,分析火勢蔓延方向,制定滅火方案
位于長江中上游的某茶場,茶園面積600畝,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鋤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園“消瘦”了,同時,鋤草需要大量勞動力,困惑之際,茶場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卻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進茶園,既節約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園,可謂一舉兩得。據此完成15~17題。
15.長江中上游植被破壞后,給下游地區帶來的危害是
A、泥沙淤積河、湖,洪水排泄不暢,致使洪澇災害頻繁 B、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C、氣候惡化,導致全球變暖 D、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減小
16.根據長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鋤草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17.茶園“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葉 C、土壤中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層土壤被大量沖走
中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千米,其中:風蝕荒漠化187.3萬平方千米;土壤鹽漬化17.3萬平方千米;凍融荒漠化36.3萬平方千米;哪恋刂饕植既鐖D2所示的9個省區,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9%;卮18~19題。
18.有關我國荒漠化的現狀,正確的是
A、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個省(區)年降水量都在400以下
B、荒漠化最嚴重的是風蝕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省區
D、長江以南的省(市、區)沒有荒漠化土地
19.占全國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區,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植被人為破壞嚴重B、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C、深居內陸氣候干旱D、農牧業生產方式落后

人類對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反映了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過程。圖3所示省區是我國著名的能源基地,回答20~21題。
20.該省能源基地建設的優勢有
①資源優勢、谵r業基地優勢、蹍^位優勢、荛_采條件良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該省是我國某種能源生產大省,但目前外運能力仍顯不足,除修建鐵路外,最有效的是
A、轉為電能輸出      B、吸引耗能大的工業落戶該省
C、加強水、空運建立立體式交通 D、全面推廣液化技術
新華社消息,我國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統計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個,有“千湖之省”的美譽,而目前只剩下83個。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縮小四成,由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上述文字,完成第22~23題。
22.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圍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嚴重 ③蒸發和下滲 ④引水灌溉
23.湖泊環境惡化后,造成“水災頻發”的原因是
A、湖泊水對河水的補給量減少 B、湖泊的調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劇 D、水資源減少
濕地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同時濕地也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價值。三江平原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濕地,有“北大荒”之稱。經過多年開墾,“北大荒”已變成“北大倉”。據此回答24~25題。
24.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①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 ②消納一切來自自然和人為的污染
③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 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目前,三江平原還有大片沼澤荒地,但2000年國務院下令停止圍墾,其主要原因是
A、我國已加入WTO,可從國際市場大量進口廉價糧食
B、保護“濕地”,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C、開展多種經營,發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今后應轉向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根據下表完成26~27題。
方案實施前方案實施后
丘陵為主,土壤貧瘠修建大壩,引水入鄉,丘陵變島嶼
糧食種植為主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
砍伐林木嚴重,水土流失周邊山區及島嶼草木繁茂
文化生活貧乏“漁村一日”的旅游項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眾多七家鄉鎮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就為會
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人均年收入超過2000元
26.該鄉現有產業中屬于第三產業的有
A、淡水養殖業 B、林業 C、旅游業 D、食品加工業
27.該鄉在方案實施前后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說明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必須
A、進行農業綜合治理,調整農村經濟結構   B、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C、切實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   D、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2005年9月,三峽工程右岸電站提前并網發電,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被攬入大壩與群山的懷抱,“高峽出平湖”的百年夢想由詩境變成現實。據此,回答28~29題。
28.我國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為南水北調工程配套服務  B、利用三峽水能發電,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C、改善荊江河段的航運條件  D、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威脅
29.三峽工程的建設對庫區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中,不可逆轉的是
A、加劇水土流失     B、庫區和庫尾回水區泥沙淤積
C、淹沒農田和古跡    D、誘發地震
圖4是我國部分能源調配線路圖,讀圖回答30~31題。
30.能源調配線路②輸送的是
A、石油 B、天然氣 C、煤炭 D、水電
31.西電東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護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B、治理東部地區的大氣污染
C、解決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D、增加西部地區的河流航運能力

讀圖5我國局部地區圖,回答32~33題。
32.該地區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是因為具有
A、光熱資源優勢  B、交通優勢  C、土地資源優勢  D、勞動力優勢
33.該地區今后實現糧食增產的根本途徑是
A、擴大耕地面積  B、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C、控制人口增長  D、改良土壤
34.關于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問題對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繼續以輕工業為主,限制重工業的發展
B、應加大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等的比例,以此推動本地區的產業升級
C、區內各城市需加強分工與合作,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已經很成熟,“城中村”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35.讀“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區域產業結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發展變化
B、資源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
C、對環境的影響經歷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輕度污染的過程
D、這種變化是發達國家向外轉移產業的結果
36.目前,汽車的全球化生產已經形成,跨國公司把汽車組裝廠設置在中國的主要原因是
A、促進中國發展經濟      B、轉移生產過程中的污染
C、降低生產成本        D、中國土地資源豐富,利于建廠
讀“鞍山市部分工業企業分布圖”,完成37~39題。

37.20世紀50年代鞍山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陸交通便利 C.水資源豐富 D.礦產資源豐富
38.圖中各企業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存在生產協作聯系 B.共用原料和基礎設施
C.共用勞動力 D.集中治理工業污染
39.不符合鞍山未來發展方向的敘述是(  )
A.傳統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發展清潔生產 B.治理污染,美化環境
C.積極關停傳統產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D.大力扶持第三產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 、雙項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由圖7中11個省級行政區組成,因而簡稱“9+2”(包括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9個。▍^),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其中九省區面積為200.5萬平方千米,人口4.5億,GDP占全國33.3%。回答1~4題。
1.泛珠三角區域
A、區域內產業差異明顯,經濟互補性強
B、區域內產業差異不明顯,經濟互補性不強
C、經濟腹地遼闊,自然資源及勞動力資源豐富
D、經濟腹地狹小,自然資源及勞動力資源不足
2.F區的主要優勢表現在
A、金融、信息  B、市場、技術  C、資源、勞動力 D、物流、專業服務

3.與E、F、I地區相比較,A、B、C地區
A、農業人口比重低 B、工業化水平高  C、第一產業比重高 D、城市化水平低
4.目前珠江三角洲向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轉移的產業主要是
A、資金密集型 B、資源密集型 C、勞動密集型 D、技術密集型

煤炭是人類最早認識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得它成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區。山西是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但尚未成為我國的經濟大省。據此,結合圖8,回答5~7題。
5.和魯爾區相比,山西不利的區位因素是
A、鐵礦石 B、水資源    C、煤炭資源 D.水陸交通
6.魯爾區經濟衰落的原因是
A、煤炭資源的枯竭     B、石油、天燃氣的廣泛使用
C、市場的萎縮     D、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沖擊
7.為盡快使山西省由資源經濟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應加快其經濟調整的戰略。魯爾區的整治措施對其有借鑒意義的是
A、增加原煤產量,提高經濟收入     B、引進新興產業,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
C、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鋼鐵工業   D、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據報道,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投資在長江三角洲某經濟區建設“長安”汽車廠,屆時將有38家汽車配套企業落戶該開發區。據此,回答8~9題。
8.重慶位于我國西部經濟帶,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卻向長江三角洲投資,是為了
A、充分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B、為了及時得到用戶的反饋信息
C、長江三角洲是巨大的銷售市場 D、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
9.要吸引該生產企業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廠的地方,應當:
A、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 B、提供豐富的自然資 C、提供廣闊的市場 D、優美的自然環境
10.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進步 B、跨國公司的發展 C、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D、國內貿易的發展
11.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體現了區域的什么特征?
A、整體性特征B、差異性特征C、開放性特征D、綜合性特征


三、讀圖題
1.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長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圖。

材料2:洞庭湖年輸沙量和洞庭湖面積與容積的演變。
表1 洞庭湖年輸沙量
年輸沙量(108 3)占入湖總沙量(%)
長江來沙1.09482.0
四水來沙0.24118.0
入湖總沙量1.335100
出湖總沙量0.35126.3
湖內沉積量0.984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條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積與容積的演變
時間(年)19491958197419771984
湖泊面積(k2)43503141282027402691
湖泊容積(1033)293228188178174
(1)長江在A河段被稱為________,該河段的河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用地質作用的原理解釋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
(2)為什么長江帶給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條支流的泥沙還多?
(3)長江在________季節輸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原因是什么?
(4)試分析洞庭湖面積與容積縮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試分析湖北省的江漢平原成為我國著名商品糧、商品棉基地的有利條件。
答案:(1)荊江 河道彎曲 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成因:長江在流經該地區時,因江面變寬,水流變緩,流速降低,泥沙沉積(流水沉積)。
(2)因為長江的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條水系大得多。
(3)夏秋 原因:此時長江流域降水量大,長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長江水流入洞庭湖,將大量泥沙帶入洞庭湖內并沉積下來。
(4)主要原因:圍湖造田和泥沙淤積。危害:洞庭湖面積與庫容縮小,使其調蓄洪水的功能減弱,導致長江中下游及湘江水系洪澇災害出現次數和強度增加。
(5)江漢平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湖泊眾多,灌溉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2、讀“廣東省地形示意圖”,結合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1分)
??
材料1:1998~2004年廣東工業三大類支柱產業結構變化情況表。
構成比例
行業名稱增加值構成(%)
1998年2001年2004年
新興產業:電子、電氣、機械、石化35.440.141.1
傳統產業: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建材23.820.615.24
潛力產業:森工造紙、醫藥、汽車2.04.66.65
材料2:20世紀80年代初,廣東省是我國商品糧的生產大省,目前卻成為我國糧食主要輸入地區之一,F在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形成荔枝、龍眼、花卉等生產和出口基地;粵西形成了6.7萬公頃早熟荔枝、3.3萬公頃香蕉、2萬公頃菠蘿、10萬公頃蔗糖、10萬公頃北運菜基地;粵東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幾萬公頃之多;粵北則大規模種植煙草、雜糧、藥材等。
(1)閱讀材料,與20世紀80年代初相比,簡述廣東省目前種植業生產發生了哪些變化?并簡述其產生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自然角度簡述粵西地區發展香蕉、菠蘿種植的有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1998~2004年廣東工業三大類支柱產業結構變化情況表,描述廣東省三大類支柱產業結構變化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該地區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變化:水稻(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或糧食產量減少),農作物品種多元化(增加);農產品出現地域專營(或出現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規;a的趨勢 理由:國家政策扶持(轉變);市場需求量擴大;交通便利(或道路網絡完善);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資金注入(或充足)。
(2)熱量充足;地形以丘陵、低山和平原為主;降水豐沛;土壤條件適宜。
(3)新興產業占據主導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續增長;傳統產業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續減少;潛力產業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長趨勢。該地區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不僅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量增大;對交通網絡的完善和運營能力要求增大;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網絡。
(4)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就業、居住、社會治安等社會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8715.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