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必修)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為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和綜合題三部分,全卷共44小題,滿分為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本部分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圖1中甲、乙分別是我國華北、西北兩區域航拍地面圖,請據所學的知識完成第1~2題。1.圖甲是當地的人文景觀之一。產生這一景觀是人類改變了自然環境中 的結果。 A.氣候 B.水文 C.地貌 D.土壤2.圖乙景觀反映了當地( ) A.具有較濕潤的氣候 B.流水作用較強烈 C.適宜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 D.野生植物的葉子一般具細小的特征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長時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現象,從四幅我國不同地區民居建筑的照片中反映當地氣候條件最為干旱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題。4.12月28日,北京市PM2.5濃度出現峰值時,其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 )A.日常發電 B.工業生產 C.汽車尾氣 D.農業生產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北京市PM2.5濃度的是( )①大力發展服務業 ②提高城市化水平 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④加強城市綠地的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央視紀錄片《北緯30°?中國行》,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至西藏阿里地區。有關這兩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冬季都受寒潮影響 B.夏季舟山氣溫高于阿里 C.城鎮都沿山麓分布 D.對外聯系都以公路為主7.臺灣經常缺水,在建筑物屋頂都安裝了儲水桶以備停水時救急(如圖4)。臺灣經常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A.年降水量稀少 B.年降水量豐富,但境內河流短小、落差大C.年降水量豐富,但地區分布與季節分配都十分不均勻D.年降水量豐富,但多山地,泥石流滑坡災害頻繁發生區域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和衰落階段。讀圖回答~題。.下列關于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區域內產業結構及產業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A.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產業加速發展B.傳統農業占較大比重,工業化處于起步階段C.工業化的起步源于本階段科技的創新D.人地關系的不協調已表現得比較明顯.圖中A、B、C各點分別代表區域發展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特征。從區域發展的過程來看,其正確的順序應該是A.A—B—C B.B—C—AC.C—A—B D.B—A—C10.圖7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循環的過程B.控制④環節的人類活動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C.⑤環節循環速度如果加快,可以減緩碳排放的速度D.①-⑥環節揭示了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影響,是差異性的表現11.據圖7分析,我們可以把“節能減排”的重點放在( )A.農村更多使用沼氣獲得綠色能源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C.大力開發水能和核電 D.大規模發展第三產業圖為“某電廠循環經濟利用圖”,讀圖完成題。12.若H是一個工廠,最適宜的是A.磚瓦廠B.鋼鐵廠C.玻璃廠D.化工廠.該電廠的生產模式對環境的直接影響是 A.減弱噪聲B.減少酸雨C.保持水土D.綠化16.關于川氣東送項目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項目的優勢在于市場廣闊 B.帶動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C.明顯改善四川省大氣環境質量 D.川氣取代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地位17.川氣東送和西氣東輸的目標市場都有江蘇,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氣具有高效、安全、清潔的特點 B.省級政府之間有良好的合作關系C.江蘇社會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蘇地理位置優越,便于和國際市場接軌水土流失是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生態問題之一,對水土流失形成機制和綜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讀圖11和圖12,完成18--20題。18.關于坡度與侵蝕強度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坡度20°時,坡面侵蝕強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蝕強度隨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蝕強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蝕強度越大19.坡度在40°~90°,坡面侵蝕強度隨坡度的增加而減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壞的程度較輕 B.降水量少,且強度小C.坡面徑流流速小 D.受雨面積減小,使坡面徑流量減小20.魚鱗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種方式,它能夠攔截地面徑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圖12中適宜植樹的地點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圖13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21—22題。21.黃河金三角地區最適宜發展的產業部門是( ) ①技術指向型產業 ②動力指向型產業 ③市場指向型產業 ④原料指向型產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當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易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化 ③土壤鹽堿化 ④地面塌陷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被稱作陜西省內“小南水北調”工程的引漢濟渭項目,從陜西南部的漢江取水,經秦嶺隧道向北調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調水量15億立方米左右。讀“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14”,回答23~24題。23.引漢濟渭B.調水過程中水資源的蒸發損耗大C.需修筑的隧道長D.水源地污染嚴重引漢濟渭緩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鹽堿化問題.據圖可知,該年6~9月洪水災害產生的原因是 A.降水總量多,流量大?B.降水強度大,流量大C.河床淤積容水量減少D.植被增加阻礙水流.從圖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長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A.植樹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興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彎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圖中甲為中國攀枝花工業區,乙為德國魯爾區。讀圖完成~題。兩工業區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煤炭資源豐富 B. 水能豐富 C. 鐵礦資源豐富 D. 廉價勞動力豐富圖示地區在資源開( )勞動力素質低下 B. 森林資源銳減水資源污染嚴重 D.煤炭資源日趨枯竭32.我國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唯一選擇。造成日本與英國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地形的不同圖1中的左圖是“美國東北部地區簡圖”,右圖是“中國東北地區簡圖”,請比較這兩個地區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問題。(共8分)(1)自然環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較: ①地理位置: ;(1分)②礦產資源: 。(1分)(2)社會經濟發展差異性方面的比較:(3分) 差異性美國東北部地區中國東北地區當前所處的區域發展階段________________轉型階段交通水陸交通發達城市化水平不高(或較低)(3)你認為要實現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42.(9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静牧弦弧吭颇衔锓N豐富,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文山地處滇東南巖溶山原區,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山巒起伏,河谷溝壑縱橫。這里降雨量較充沛,屬亞熱帶熱帶氣候。特有名貴中藥材—田七的全球主產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長旺盛的季節,而此時恰好是當地水資源短缺的時間,制約了田七生產。【材料二】圖19是云南地形水系圖,圖20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圖。(1)流經6個國家故被稱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干流,目前已成為中國與東盟貿易的重要國際通道。P地上游河段主要開發的是 資源,原因是 、 等,開發同時易出現 等生態環境問題;P地下游河段開發建設的主要功能是 。(5分)(2)該地區屬濕潤地區,但對田七生長來說卻常常缺水。形成這個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等;立足“開源”角度,解決當地水資源短缺的兩項合理措施是 、 等(4分)。43. 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分)材料一材料二 相關示意圖1.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傳統民居呈現出諸多不同。試從圖中信息分析新疆和廣東在氣候方面的主要差異。(分)冬寒夏熱,年溫差大;年降雨量少,集中在夏季試從經濟和環境兩個方面簡要分析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分)環境: (1分)44. 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分)42.(共8分!第12頁 共12頁學優高考網。D22密 封 線 內 請 不 要 答 題圖21圖20圖19湖泊山脈石油煤鐵圖18圖17圖16圖15圖14圖13魚鱗坑示意圖12坡度—侵蝕強度關系示意圖11圖10圖9圖8圖7圖圖圖4圖3江蘇省揚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必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30040.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