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 二 地 理 (必修)試卷 2013.11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0小題,每小題分,共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圖1“我國三大自然區劃分圖”,回答1—2題。1.劃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區的主要依據是A.氣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氣候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2.圖中各區域,受人類影響較微弱、原始自然狀態保存相對較完整的是A.Ⅰ B.ⅡC.Ⅲ D.Ⅰ和Ⅲ圖2中顯示了我國一月0℃等溫線、400mm年等降水線、內外流域分界線、人口地理分界線等四條重要地理界線,讀圖完成第3題。?3.圖中A、B、C、D四條地理分界線分布是?A.400mm年等降水線、一月0℃等溫線、人口地理界線、內外流域分界線B.一月0℃等溫線、400mm年等降水線、內外流域分界線、人口地理界線?C.一月0℃等溫線、400mm年等降水線、人口地理界線?、?內外流域分界線D.400mm年等降水線、一月0℃等溫線、內外流域分界線、人口地理界線圖3是甘肅省以某種自然指標劃分出來的四大區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4—5題。4.這四大區域的劃分指標是A.積溫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D.年太陽輻射量的多少.關于這四大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A.區域界線是明確的 B.區域內部整體性突出C.區域之間差異性突出D.四大區域是相互聯系的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和社會經濟差異顯著。圖3中甲是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圖,乙是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產業結構圖。讀圖完成6—7題。A.東部經濟地帶礦產資源最豐富B.中部經濟地帶面積最大.西部經濟地帶人口最稠密D.東部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最高.比較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結論正確的是A.都是第一產業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產業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產業比重最大D.第一產業比重都占一半以上.圖中箭頭所示的生產要素及其流動方向,符合區際關系的是①為資金②為技術③為勞動力④為原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關于兩區域間產業轉移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欠發達地區應全面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促進區域發展 ②發達地區應將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到欠發達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 ③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逐步轉移第二產業,有利于兩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化④發達地區于促進欠發達地區城市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讀圖,完成題。10.下列有關P、P、P3、P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P地年平均氣溫最高 B.P地年平均氣溫在14.5-15.O間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地年降水量在l000-1lOOmm間.從氣候條件分析,發展水稻種植業和淡水養殖業最具優勢的是 A.P地 B.P地 .P3地 D.P4地.針對江蘇省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性,從事農業生產首先必須做到 A.考慮交通條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識 D.發展機械化A.區域內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B.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具有盲目性、掠奪性、破壞性C.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競爭能力下降,效益降低D.區域內部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14.美國“五大湖”沿岸產業由匹茲堡等個別中心,逐步向東、西方向發展,這一時期該區域處于發展的 A.初期階段 B.成長階段 C.再生階段 D.轉型階段15.關于區域再生階段的正確敘述是①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大量工人失業問題②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復蘇③集中力量發展原有的傳統產業,突出主導產業的地位④人地關系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循環農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途徑之一。圖7示意循環農業模式。讀圖回答16—17題。?16.最適宜該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 ? B. 黃淮平原 ? C. 遼東丘陵 ? D. 閩浙丘陵17. 循環農業對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經濟效益? ②加快城鎮發展 ③提供清潔能源 ④促進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圖8為“我國南方某山丘地理環境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8—19題。18.該地區可能發生的主要環境問題有①水土流失加劇 、谕寥来紊}堿化加重 、凵硥m暴頻發 、芎闈碁暮υ龆?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9.引起該地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殼上升 B.植被遭毀 C.氣候惡化 D.圍湖造田位于長江中上游的某茶場,茶園面積600畝,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鋤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園“消瘦”了,同時,鋤草需要大量勞動力,困惑之際,茶場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卻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進茶園,既節約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園,可謂一舉兩得。據此完成20--21題。20.長江中上游植被破壞后,給下游地區帶來的危害是 A.泥沙淤積河、湖,洪水排泄不暢,致使洪澇災害頻繁 B.水土流失日趨嚴重C.氣候惡化,導致全球變暖 D.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減小21.根據長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鋤草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為緩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臟”的問題,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欄江調水工程,并規劃建設金沙江調水工程,如圖8所示。讀圖9回答22題。22.跨流域調水工程對滇池流域的主要影響有A.改變滇池流域降水總量 B.提高滇池水體自凈能力C.減少昆明污染物排放總量 D.徹底解決昆明用水緊張狀況圖10是甘肅省敦煌市地貌類型圖。高大的鳴沙山環抱著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匯聚形成月牙泉(見圖10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來日趨干涸,當地政府發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讀圖回答23—24題。2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縮而成 B.古河道殘遺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風力侵蝕而成24.泉水日趨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氣候變暖,蒸發增強 B.降水變少,雨水補給減少C.風沙沉積,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補給量不斷減少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鼓勵農民種糧的惠農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的分異。圖11是1999~2011年我國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圖。讀圖回答25—26題。25. 1999~2011年間我國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變化的特點是A.耕地面積加速下降 B.2003年以前糧食產量與耕地面積同步下降C.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積下降速度趨緩,糧食產量持續上升26. 2003年以后影響我國糧食產量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積減少趨緩B.轉基因技術廣泛使用C.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 D.農業生態顯著改善2013年春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干旱。讀圖12回答27—28題。27. 圖示重旱的主要省級行政區有A. 陜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B. 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C. 云南省、貴州省、湖南省D. 陜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28. 在發生重、特旱的地區,此時期最可能出現A.滑坡 B.沙塵暴C. 森林火險 D.土壤鹽堿化讀圖13中兩個區域略圖,回答29—30題。29.兩區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溫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資源豐富D.重化工業基地.針對區域突出的環境問題,兩區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樹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發展新興產業C.完善交通,建設水運網D.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唯一選擇。圖14江蘇省揚州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試卷 高 二 地 理 (必修) 2013.11(1)說明該區域大部分地區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的主要原因。(1分)(2)本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主要在____(填季節名稱)。(2分)本區域充分利用油氣資源,積極推進庫爾勒-庫車-阿克蘇石油天然氣化工帶的形成,促進和帶動經濟快速發展。(3)將塔中油田的石油運往庫車和輪臺煉油廠的合理方式是__________,其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4)圖中綠洲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區域環境承載力___________(高、低),及其主要制約因素為__ ___________。(3分)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8分)材料一 2012年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呼包銀榆經濟區”被列入西部重點開發地區。本區降水較少,沙漠廣布;有煤、天然氣、稀土、鐵、鉛鋅等數十種礦產資源,其中稀土儲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氣含量全國第一,煤炭儲量全國第二。材料二 圖15為“呼包銀榆地區示意圖”(1)根據材料一分析,本區礦產資源的特點有 、 。(2分)(2)根據本區礦產資源優勢,除發展采掘工業、電力工業外,還發展 工業、 工業等。制約本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3分)(3)為促進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當地積極發展坑口電站,實施西電東送工程。該工程的實施對當地的主要影響有(3分): ; ; 。43.圖1為“我國南方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分)(1)上世紀50年代后,P湖泊面積曾迅速縮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區植被破壞嚴重, 加劇,湖泥沙多;人為大規模。上游山區植被破壞引起下游湖泊淤積,這反映地理環境的 性特征。(2)與圖示西南部地區相比,東北部地區河流開發在 和 方面更具優勢。(3)請從流域綜合整治的角度分江蘇省揚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地理(必修)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3145.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