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地理 出題人:李金鳳 審核人:王鳳云考 生須 知1、本練習共10頁,包括兩個大題,55小題,滿分為100分。練習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3、考試結束,上交機讀卡和答題紙(共2頁)。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0分)1.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①②熱帶草原 ③松嫩平原 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讀圖,①、②、③、④是我國四個地理區域,完成2~題。A.由Ⅰ至Ⅲ地勢逐漸降低 B. Ⅱ區域由于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為主C. Ⅲ區域由于地勢高而比同緯度地區氣溫低 D.風力沉積作用塑造了Ⅰ區域的地表形態3.導致區域間自然地理環境產生差異的兩個基本要素是A.氣候和植被 B.土壤和植被 C.氣候和地形 D.水文和地形圖4.圖中是我國四個地理區域,由各區的面積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是 A. B. C. D.5.地理界線P是我國濕潤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畜牧業與種植業的界線溫帶季風區與亞熱帶季風區的界線 冬小麥與春小麥主要產區的分界線? .?B. C.? D.6.I區自然環境內部差異體現了地理環境的A.整體性 B.經度地帶性C.垂直地帶性 D.緯度地帶性.決定II區內部自然區域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隨緯度位置變化的氣溫狀況 B.隨距海遠近變化的干濕狀況C.隨海拔而變化的水熱組合狀況 D.水源等非地帶性因素 形成III區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 居內陸 B. 地處東南風的背風坡 C. 海拔高 D. 冰川廣布華北平原是典型的傳統旱作農業區,制約該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是A B.地形 C.熱量 D.交通A.江南丘陵種植茶樹C.廣東出產甘蔗——熱量 D.上海郊區發展乳畜業——交通千煙洲位于江西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土壤貧瘠,低山、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以上。20世紀80年代以前,千煙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產為主。由于不合理的開墾和過度樵采,水土流失嚴重。20世紀80年代以來,千煙洲從河谷農業轉向了生態立體農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進的柑橘生產技術,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柑橘生產基地。讀圖2“千煙洲位置圖”和圖3“千煙洲立體農業示意圖” 及相關資料,回答11-14題。11.下列有關千煙洲的敘述,正確的是:A. 千煙洲地處五帶中的北溫帶 B. 從流域上看,千煙洲地區屬于黃河流域C. 千煙洲的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D.形成該地區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力侵蝕12.關于該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不利自然條件有①低山、丘陵面積廣,地勢起伏大 ②光熱不足 ③土壤貧瘠 ④水源不足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13.20世紀80年代初,千煙洲地區面臨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人為原因有①燃燒秸稈 ②采薪砍柴 ③陡坡開荒 ④種植果樹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14.千煙洲立體農業結構有利于A.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B. 形成良性發展的農業生態系統C.促進鄉村城市化的整體發展 D. 推動農業地域專業化生產讀圖4,回答15~17題。15.甲、乙地區分別適宜發展A.種植業、畜牧業 B.畜牧業、林業C.畜牧業、種植業 D.種植業、林業16.丙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其農業地域類型的生產特點是A.農產品以水稻為主B.以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 C.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D.人多地少,機械化水平低 17.近年來政府禁止開發丁地(濕地),這是因為丁地能①保護生物多樣性 ②涵養水源、調蓄洪水③大量吸收紫外線 ④提供更多耕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珠江三角洲地勢低洼、河網密布。當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為塘,堆泥成基,塘中養魚,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農業。完成18~19題。 18.珠江三角洲形成“;鞭r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地勢低洼,河網密布 B.氣候高溫少雨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有肥沃的紅壤 19.近年來,該地區形成了農業用地與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交錯分布的景觀,這反映了 A.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B.農業生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C.交通運輸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D.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讀圖5,回答20-22題。 20.圖中農業區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是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地鹽堿化 ③地面下沉 ④環境污染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1.造成該農業區環境問題形成的主要人為原因是①深居內陸,降水量少 ②植被稀少,土質疏松 ③灌溉方式不合理 ④過度開采地下水 ⑤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④⑤22.當地政府針對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邀請東部地區的專家前來幫助解決,該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中的A.公平性原則 B.共同性原則 C.持續性原則 D.共同性和持續性原則讀圖6“中國攀枝花工業區(甲)和德國魯爾區(乙)圖”,據此完成23~25題。23.兩工業區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A.煤炭資源豐富 B.水能豐富C.鐵礦資源豐富 D.廉價勞動力豐富24.從圖中看,兩工業區鋼鐵工業生產的共同運輸方式是A.海洋運輸 B.管道運輸C.鐵路運輸 D.航空運輸25.圖示兩工業區均有河流流經,但乙區的內河航運發達,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表形態 B.資源分布C.城市規模 D.市場需求讀圖7“遼中南工業區圖”,完成26~28題。26.遼中南工業區形成初期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①礦產資源豐富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 ④水能豐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7.目前,圖示地區在資源開發利用中最突出的問題是 A.勞動力資源短缺 B.礦產資源日趨枯竭C.土地資源減少 D.森林資源銳減28.加快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有①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②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④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①②③ D.①③④29.圖中可以看出該省工業化的主要表現是:A.工業人口增加 B.工業地域擴大C.工業產值增加D.工業產值比重減少30.圖中可以看出該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現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B.城市人口總量增加C.城市面積保持不變D.城市數量增加31.圖中反映出該省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是:A.城市化不利于工業化 B.工業化限制城市化C.城市化與工業化無關 D.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2009年11月22日,第三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南京市獲得2009年度十大活力省會城市獎32.據圖分析江蘇省工業化和城市化較快的主要原因A.對外開放 B.資源開發 C.大城市擴散 D.僑鄉優勢33.江蘇省工業化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主要表現在①城鎮數量猛增②城市規模迅速擴大 ③出現逆城市化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硅谷”位于美國舊金山市東南,自20世紀60年代起,硅谷工業區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集中了8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高新技術工業區。20世紀80年代以后,硅谷工業區的許多企業將新工廠建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區。讀圖10和資料,回答34—36題。34.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對硅谷工業區的形成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區位因素是A.勞動力 B.科學技術 C.交通運輸 D.自然環境35.20世紀80年代以后,硅谷工業區的許多企業將新工廠建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區,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A.有更加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 B.有更加廣闊的電子產品市場 C.有比較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 D.有比較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 36.與傳統工業相比,高新技術工業的主要特征有①對勞動力數量和體力要求高 ②產品更新換代快 ③不受自然條件的影響 ④原料消耗量顯著增加⑤研發費用高 ⑥從業人員技術水平高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讀圖11“人口增長模式示意圖”,完成37~38題。37.圖中甲階段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38.2006年北京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為5.34‰死亡率為5.28‰,處于四個階段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39.20世紀80年代以來,影響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會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態環境因素 D.經濟因素40.人口合理容量 A.總是大于環境承載力 B.與環境承載力無關 C.總是小于環境承載力 D.等同于環境承載力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為1961.2萬人,常住外來人口達到704萬,約占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強。核心城區人口密度是發展新區的24.4倍。根據資料和北京的實際情況,回答41~42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制約北京環境的首要因素是交通B.目前1萬的人口數量就是合理容量C降低開放程度北京的環境D.要預測北京市人口數量應重點分析人口的42.緩解北京核心區人口問題的有效措施是A.工廠回遷,緩解就業壓力 北京市海淀區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0362.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