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據載,商朝“國王死后,他的兄弟繼承王位,年長的兄弟有優先繼承權。當所有的兄弟都死后,哥哥或弟弟的兒子繼位,年長的兄弟有優先繼承權,正妻之子和妾之子也沒有先后之分!边@從本質上表明商代( )A B.首創了王位世襲制度C.有一定的原始民主色彩 D.嫡長子享有某些特權2.《老子》中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薄蹲髠鳌分杏涊d:“夫民,神之主也!裰毂貜闹。”以上資料的共同點是(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他,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況B.天子與諸侯都是宗族、姻親關系C.諸侯有保護天子的義務D.當時常有諸侯“不朝”的現象A.宗法等級秩序變動 B.已經推行了郡縣制C.熱衷發動對外戰爭 D.國家政權趨向松散5. 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實行避諱制度,即晚輩對長輩、臣下對皇帝不能直書、直呼其名,在行文時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長輩及尊崇的人名時,每每避而不用該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筆等方法代替,否則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為避清康熙帝玄燁諱,故宮玄武門改為神武門。此制度旨在 ( )A. 維護皇權獨尊 B.倡導尊老愛幼C. 強化尊卑等級 D.凝聚血脈親緣6. 圖一和圖二反映我國西漢時期與元朝分別實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郡國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縣制C.郡縣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7.中國古代先后產生了多種選官制度,下列最能體現西漢時期主流選官制度的是( )B.“為了摧毀門閥,拔擢人才,故特準士人自行報名,參加策試,及第者得任官職!?C.“令天下郡國每年舉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舉,遂成定制。”?D.“題目囿于四書五經,文章須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讀闈墨制義的風氣。”8.觀察右圖,圖上標有①、②、③、④四個地點。 判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 ) 《宋史?職官志》記載:“三司之職,國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總國計,應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之預,一歸三司。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曰計省,位亞執政,目為計相。”這說明北宋( )A.把地方財政大權全部收歸中央B.三司使掌財權是當朝宰相C.分散中樞機構權力以加強皇權D.強化財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史記》中記載:在齊國,有人利用當時地位卑賤的“奴虜”,“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這表明( )A.“工商食官”制度已經被突破B.經商逐利成為社會主流新風尚C.商人社會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D.手工業生產主要控制在官府手中1.“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孟子的這段話在無意中揭示了當時( )A.諸侯以土地作為主要財富B.平民也能憑借本領效力諸侯C.井田制已經土崩瓦解D.諸侯國以擴充土地作為戰爭的主要目的.下表是戰國鐵器出土統計表(部分,1998年以前)(?:jué,簡體字:镢。一種類似鎬的刨土工具)對此表理解正確的是( )省區?鋤刀劍總計遼寧1511866994河北341215291 668河南325506A.鐵器為農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B.戰國冶鐵水平處于世界第一位C.鐵制武器比重小說明當時無戰爭D.遼寧地區冶鐵水平是當時最高的. 我國學者普遍認為,精耕細作是我國古代農業的基本特點。以下史料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有( )①《荀子?王制》:“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雹凇掇r書?糞田之宜》: “用糞猶用藥也!雹邸渡叹龝?墾令》:“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之民無所于食而必農。”④《齊民要術》:“麥黃種麻,麻黃種麥!盇.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8. 唐朝《水輪賦》描述當時發明的一種工具:“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終夜有聲!蔽闹忻枋龅墓ぞ呤( )19. 史載,宋朝湖州農民“以蠶桑為歲記”,嚴州“谷食不足,仰給它州,唯蠶桑是務”;太湖洞庭山區“然地方共幾百里,多種柑橘桑麻,糊口之物,盡仰商販”;“蜀之茶園,皆民兩稅地,不殖五谷,唯宜種茶”;“穎昌府城東北門內多蔬圃,俗稱香菜門”。上述材料最能說明( )A. 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 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性農業發展較快 D. 農業精耕細作,剩余產品大量商品化20. 唐朝前期存在三種土地占有情況。一是地主占有土地。這種占有關中最多,長江流域次之,關東最少。二是按均田法農民占有的土地。這種占有關東最多,長江流域次之,關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開墾的土地。在關中地區,農民按均田法占有的田地最少,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A.商品經濟發達 B.存在井田制C.小農經濟落后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司馬光奏議》載,“夫農、工、商賈者,財之所自來也。……公家之利,舍其細而取其大,散諸近而取諸遠,則商賈流通矣,農、工、商賈皆樂其業而安其富,則公家何求而不獲乎?”在這里,司馬光( )A堅持“重農抑商”政策B. 指出促進商業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農本商末”觀點D. 說明保持社會穩定的必要性( ).侯家駒先生在所撰寫的《中國經濟史》中指出:“從中國經濟史看來,左右經濟發展情況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對經濟事務干預的有無與多寡!袊糯摹深A’更具有強權掠奪的性質,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國家經濟,從中獲取巨額財富……”下列經濟情況與材料中觀點相符合的是 ( )A.閉關鎖國 B.朝貢貿易C.市坊制度 D.官營專賣據《禮記?月令》載:“百工咸理,監工日號,毋悖于時,毋或作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蕩上心。”《禮記?王制》中還說,如有人挾“奇技、奇器以疑眾,殺”。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這種指導思想對手工業生產實踐產生的直接影響是( )A.政府輕視對手工業生產的管理B.手工業生產的規模擴大C.手工業產品的質量難以提高D.扼殺了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區出現了眾多農民有目的的“遷業(改變原先從事的職業)”現象。據記載,在江、浙等地,大批勞動力由種田流入植棉、栽桑,紡紗織布,“盡逐綾綢之利”。農民“遷業”現象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自然經濟日益解體B.國家“重商”政策確立C.農村經濟結構發生改變D.手工業逐步成為主導產業(分)城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肚迕魃虾訄D》描繪了北宋都城的萬千氣象,它折射了北宋繁榮的經濟、燦爛的文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材料六 (1)根據材料一、二、五,概括東京城市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分)(2)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東京出現“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的表現。(分)并以東京為例,簡述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分)(3)依據材料六并結合所學分析促進美國城市迅猛發展的原因和美國城市發展過程中貧民窟大量出現的原因是什么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怎樣應對城市貧民問題。(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德國投降后,美、蘇、英、法四國在德國紐倫堡組建國際軍事法庭。1945年11月20日,紐倫堡法庭開始對22名納粹分子進行審判。10個多月共開庭400多次,聽取或閱讀了200多名證人的證言、證詞。根據確鑿證據和國際法則,1946年9月30日法庭宣布:判處12人絞刑、3人無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納粹黨領導機構、納粹黨衛軍、國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務處為犯罪組織。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蘇、法、加、新、澳、荷、印、菲等11個國家,在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審判。從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日,共開庭800多次,有400多位證人出庭作證,近800位證人提供供述書和宣誓口供,受理證據4000多份,英文審判記錄近50000頁;判決書長達1200多頁,連續宣讀了9天。最后判處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絞刑,16名甲級戰犯無期徒刑,2名甲級戰犯分別判處20年和7年有期徒刑。(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的共同特點。(6分)(2)紐倫堡審判中的首席檢察官羅伯特?杰克遜所說:對全世界來說,判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樣忠實地解釋過去,它的價值在于怎樣認真地儆戒未來。與巴黎和會相比,明東京審判和紐倫堡審判具有怎樣的意義和教育價值?(9分)高二歷史答題卷成績:________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題(共35分)26.(1)(分)(2)(分)()(分) 考生所選題號是 28 29 請考生從所給的兩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15分)高二歷史參考答案26.(1)古代帝王的后代、功臣、王族。(2)(按以下三個層次分析。第一層:說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層:簡要說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第三層:說出周幽王行為的危害,得出結論。)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結合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周幽王的行為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進而影響分封制,動搖西周統治,因此,周太史發出“周亡矣”的感嘆。(3)二手史料。特點;多學科綜合研究、利用現代科技進行研究、政府主導。27.28、(1)特點:唐代改革科舉制強調賢能治國,唯才是舉;多種途徑方式選拔人才;錄取人數和考試科目增加。班級寧夏銀川市唐徠回民中學高二3月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19692.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