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綿陽南山中學秋季高級半期考試歷史試題命題人:彭前輝 審題人:胡俊梅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边@一思想主張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時的 ( )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答案】A考點:百家爭鳴。依據材料中“仁則榮,不仁則辱。”,可以看出這一學派主張統治者施行仁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故選A。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加強中央集權。2.“禮教始行,源溯春秋,誰挈五常規倫理;儒風獨樹,麾開漢武,公憑三策正乾坤!边@幅楹聯中的“公”是指(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陽明【答案】B考點:從材料中“摯五常規倫理”“儒風獨樹,麾開漢武”可知是董仲舒。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本題選B?键c:程朱理學。宋明理學倡導“存天理、滅人欲”強調人們要規 范自己的行為,“成賢成圣”主張向圣人學習,約束自己,所以 其根本出發點是規范行為,維護封建統治,故C正確,A不是根本 目的,B是明清思想家觀點,D是其客觀影響,排除A、B、D?键c:古代傳統文化。韓非子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評價不同,但兩人生活的時代也不同。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舊的分封制被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所取代是歷史的進步,而黃宗羲的思想則反映了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和封建制度衰弱的歷史進步性,故兩者的思想都體現了當時社會變革的要求。5. 在敦煌藝術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壁畫大多宣傳佛教悲慘犧牲的善行和現實的悲苦無奈;隋唐壁畫則更多的宣傳享受和娛樂,表現幸福與祥和;宋朝壁畫中,世俗場景大量滲入佛界。這種變化說明了 ( ) A.佛教文化的中國化 B.中西文化的交融性 C.藝術形式的多樣化 D.藝術內容的時代性 【答案】D考點:古代藝術的特點。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壁畫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狀況!拔簳x南北朝時期的壁畫大多宣傳佛教悲慘犧牲的善行和現實的悲苦與無奈隋唐時期的壁畫則更多宣傳享受和娛樂,表現幸福與祥和宋朝的壁畫中,世俗場景大量滲入佛界6.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敝袊鴮W者余秋雨也說:“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绷疃诉x擇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豐富的物質生活 ②軍事對抗中力量強大 ③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 ④成就斐然的科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考點:宋代社會文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考查了宋代的社會文化特征,結合史實不難判斷出②說法錯誤,宋代軍事實力較弱,這是其不能很好處理與少數民族關系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①③④三項說法正確符合史實和題意要求,答案選C。7.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認為:“在鴉片戰爭的整個過程里,中國以中世紀的武器、中世紀的政府、中世紀的社會來對付近代化的敵人。戰爭以嚴酷的事實暴露了這種差距,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在比較中思考。”當時愛國知識分子思考的結論是 ( )A.“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C.“我們應該準備怎么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抗這個潮流” D.“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現共和”【答案】B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鴉片戰爭后;林則徐、魏源等人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學習西方科技以強國御侮,引導著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A不對,這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民主和科學的思想;B符合題意;C不對,這是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時的說法;D不對,這是孫中山等革命派的主張。8.有人形象地稱康有為是“近代中國”“現代化運動”這場長程“接力賽”中,第一個“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將?涤袨椤敖影簟钡母驹蚴( ) A.中國由經濟現代化向政治現代化轉變的需要 B.中華民族出現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D.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答案】C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的發展,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開始領導中國的社會變革,故選C。如圖為達?芬奇在繪畫、人體研究、人體解剖、機械、婦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從本質上說明達?芬奇A.把高度的科學觀察、分析和巧妙的藝術構思結合在一起B.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圍廣闊而又登峰造極的成就C.實現了文藝復興時代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答案】C考點:文藝復興。達芬奇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A項說的是他的藝術方面的成就,其他方面沒有涉及到;B項說的是他的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其他方面沒有涉及到;D項說法正確,但是并非達芬奇取得成就的本質上的原因。文藝復習時期強調人的解放,達芬奇的成就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故選C10.“屋子里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別任它烤壞了我!葑油馓芍粋叫化子,咬緊了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可憐屋外與屋里,相隔只有一層薄紙!”這首詩名為《相隔一層紙》,作者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劉半農,發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號。這首詩反映出( )①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是早期白話詩的特點之一②早期白話詩在寫作上講求“真率”與“質樸”③反映了詩人對不公平制度的抨擊④“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考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和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掌握,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從“1917年”“新青年”這些字眼中可斷定,①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是早期白話詩的特點之一②早期白話詩在寫作上講求“真率”與“質樸”③反映了詩人對不公平制度的抨擊④“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表述均正確。11“其所恃為后盾者實為多數之民眾:若知識階級、若農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蓋民族主義,對于任何階級,其意義皆不外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這表明孫中山晚年對中國革命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是指( )A.革命的領導權和目標 B.革命的進程和對象C.革命的指導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對象【答案】D考點:孫中山對中國革命的認識。本題考查了孫中山晚年思想的重大變化。從材料中“后盾實為多數之民眾”可以看出孫中山對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對象有了新認識。12.1978年底,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這兩次講話都( )A.推動了經濟特區的發展 B.深化了體制改革 C.加速了對外開放的進程 D.沖破了思想樊籬【答案】D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978年底,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思想,當時改革開放還未進行,與A、B、C項均不符合;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講話針對人們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慮,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兩次講話都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故選D。13.人們對當時的景象用戲言表示:跑得吭大吭,看個沙家浜;跑著上氣不接下氣,看個紅燈記;朝鮮電影哭哭笑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中國電影新聞簡報。該時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爭擴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躍進中 D.人民公社化中【答案】B考點:文革對文化的破壞。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由“沙家浜”、“紅燈記”、“越南電影飛機大炮”可看出“雙百”方針受到嚴重沖擊和破壞,文藝界呈現出“百花凋零”的局面,這是 “文革”中的景象。故選B14.鄧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對鄧小平這段話理解比較準確的是 ( )①核武器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根本因素②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③“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④科技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考點:現代中國的科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注意題干信息“如果 60 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敝苯诱f明“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國際影響,進而說明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對于一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國際關系影響巨大,因此②③④都正確。 ①明顯錯誤。15.“奴隸是人,他們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隸的靈魂中,同樣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榮譽、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這說明斯多亞學派( ) A.抨擊批判奴隸制度 B.提倡解放與釋放奴隸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_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34238.html
相關閱讀: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