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并不斷完善理論、方法和手段。小編準備了高二地理上學期寒假試卷,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高二地理上學期寒假試卷(帶答案)
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
3月22日至4月1日,習近平主席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取得重大成果。讀習主席出訪歐洲足跡圖,完成1-2題。
1.習近平乘坐的專機于當地時間3月22日12時30分,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爾機場(5222N, 453E)。此時北京時間為
A.21日4時30分 B.22日20時30分
C.22日4時30分D.23日18時30分
2.此日
A.地球公轉速度最快 B.北半球極夜范圍在擴大
C.阿姆斯特丹日出東南方 D.歐洲四國幾乎晝夜等長
讀某時亞洲局部地區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完成3-4題。
3.此時,北京吹
A.偏東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北風
4.此時,降水概率最大的地點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讀我國南方沿海某小島等高線分布圖,完成5-6題。
5.圖中最適宜漁船?康氖
A.甲
B.乙
C.丙
D.丁
6.旅游者在A處最不容易?望到的地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圖為5月22日發生在美國華盛頓州奧索鎮的一次災害圖片。讀圖完成7-8題。
7.為了快速了解災情,可采用的技術手段是
A.GPSB.RS
C.GISD.BIM
8.為防止此類災害發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②采取工程加固
③設立災害救治預案④加強監測與預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讀印度洋部分海域圖,完成9-10題。
9.對該海域環境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海洋運輸地位重要
B.緯度較低,水溫較高
C.P點附近有暖流經過
D.北部海域形成季風洋流
10.造成M、N兩地自然帶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氣環流B.緯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右圖為某跨國公司近期對某工業產品使用情況的調查統計。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工業產品最有可能為
A.電瓶車B.電視機
C.汽車D.手機
12.若該公司在武漢投資建廠,主要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產地 ②水運條件好
③勞動力價格低廉④市場廣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讀廣西沿海某縣1990年~2010年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13-14題。
13.該縣林地的主要植被類型是
A.熱帶雨林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溫帶落葉闊葉林
14.該地區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表明
A.農業產值比重上升
B.服務業人口減少
C.城市化進程加快
D.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大連瓦房店被譽為中國軸承工業的故鄉和搖籃,目前瓦房店市軸承及相關企業總數超過300家。讀右圖,完成15-16題。
15.大量軸承企業分布在瓦房店,體現了工業的
A.集聚現象
B.擴散現象
C.遷移現象
D.集約現象
16.近年來部分軸承企業向郊區遷移。這些遷移的
企業多為
A.生產企業
B.銷售企業
C.研發中心
D.信息中心
興化地處里下河腹部,歷史上是由古瀉湖逐漸淤積而成的湖蕩沼澤地帶,在上游來水和下游海潮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高低錯落的水中土丘。后來,先民們為了抵御洪水,壘土成垛,垛上耕種,形成了獨特的垛田景觀。讀垛田景觀圖片,完成17-18題。
17.從成因上看,高低錯落的水中土丘源于
A.流水侵蝕
B.海水搬運
C.流水沉積
D.人工堆積
18.近年來,垛田糧食種植面積減少,蔬菜種植
面積迅速擴大,影響的主導因素是
A.交通
B.政策
C.技術
D.市場
(二)雙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兩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方框內填涂。選錯、少選或不選均不得分。(8小題,每題3分,共24分)。
根據定量與定性指標,可將全國劃分為4個生態大區(東北部濕潤半濕潤生態大區、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態大區、南部濕潤生態大區和青藏高原生態大區)。讀中國生態區分布圖,完成19-20題。
19.劃分四個生態大區的主要依據有
A.行政區劃
B.經濟發展水平
C.自然地理特征
D.生態系統特征
20.關于生態大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于均質區
B.屬于功能區
C.具有一定的面積、范圍
D.具有明確的區際邊界
讀某流域開發的三個階段(a)圖及P點的流量變化曲線(b)圖,完成21-22題。
21.在流域開發的ⅠⅢ過程中
A.流域面積增加B.含沙量增加C.下滲減少 D.洪峰頻率減少
22.假設該流域三個階段都經歷相同的降水過程,則三個階段P處流量變化曲線與b圖中曲線對應正確的是
A.Ⅰ- ③B.Ⅱ- ①C.Ⅱ- ② D.Ⅲ- ②
讀曹妃甸某工業區循環經濟示意圖,完成23-24題。
23.圖中甲、乙工業企業分別是
A.鋼鐵廠B.海水淡化廠C.硫酸廠D.水泥廠
24.圖示生產模式的優點是
A.節省勞動力B.減少生產聯系
C.提高資源利用率D.減少污染排放
讀某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過程示意圖,完成25-26題。
25.對圖中各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A.Ⅰ:農業文明階段
B.Ⅱ:后工業文明階段
C.Ⅲ:處于高增長階段
D.Ⅳ:屬于低增長階段
26.目前,該地區解決人口問題的主要措施有
A.鼓勵提前退休B.鼓勵生育
C.鼓勵到海外務工D.接納海外移民
第Ⅱ卷(綜合題,共60分)
二、綜合題
27.讀歐亞大陸輪廓圖及沿40N氣溫、年降水量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15分)
(1)列表比較40N附近P、Q兩地降水的差異。(4分)
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降水的成因
P地 ▲ ▲
Q地 ▲ ▲
(2)沿40N亞歐大陸上1月平均氣溫變化的特點 ▲ ,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7月均溫最高值出現在90E附近,影響的主要因素是 ▲ 。(3分)
(3)圖中甲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該地農業地域類型是 ▲ ,其特點是 ▲ 和
▲ ,影響該地農業生產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4分)
(4)P地所在國西班牙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發揮本國自然條件的優勢,大力發展柑橘和蔬菜生產,成為歐盟人的菜藍子同時,該國還加強對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實施精準農業(根據作物生長過程需求考慮施肥和用藥)等。他們的生產理念對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有何啟示?(4分)
28.讀20世紀世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成為世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入最佳區始于 ▲ 年代,這些產業不斷轉移的主要目的是 ▲ 、 ▲ 。(3分)
(2)20世紀8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中國首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地區,簡述該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區位條件。(3分)高 考 資 源 網
(3)21世紀以來,珠三角地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3分)
(4)簡述珠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對策。(3分)
29.讀川氣東送工程干線分布及長江部分水電站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由于 ▲ 的分布不均和 ▲ 不平衡,要求資源的跨區域調配,體現了區域的差異性和 ▲ 性。(3分)
(2)簡述川氣東輸工程對上海地區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的影響。(2分)
(3)近年來,我國投資建設了中緬油氣管道線,加強同中亞及俄羅斯的能源合作,簡述這些舉措對我國能源安全的意義。(4分)
(4)簡述圖示西部地區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分析開發水能資源對當地社會經濟生態的影響。(4分)
30.【選做題】本題包括A、B、C三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作答,并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A.【海洋地理】
讀我國近海部分海域水質分布圖及我國四大海區月均海洋表層水溫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圖中甲處的海岸類型是 ▲ ,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向是 ▲ 、 ▲ 。(3分)
(2)據圖簡述江蘇及附近海域近海水質分布特點。(2分)
(3)讀我國四大海區月均海洋表層水溫變化趨勢圖,四條曲線中,表示渤海水溫變化的曲線是 ▲
(填序號)。四海區表層水溫變化曲線的不同點是 ▲ ,造成的根本因素是 ▲ 。(3分)
(4)為了建設美麗鹽城,促進沿海開發,請提出合理化建議。(2分)
B.【旅游地理】
讀林芝位置、林芝旅游資源分布、林芝入境客源結構構成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從旅游資源的分類來看,雅魯藏布大峽谷屬于 ▲ 旅游資源,大昭古城屬于 ▲ 旅游資源。(2分)
(2)簡述林芝地區旅游資源的特點。(2分)
(3)分析林芝入境客源市場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其原因。(3分)
(4)簡述林芝發展旅游業對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3分)
C.【環境保護】
讀西安城區污染物質量濃度月變化曲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完成下列表格。(3分)
污染物主要來源
SO2 ▲
NO2 ▲
PM10 ▲
(2)西安PM10污染最嚴重的是 ▲ 月,其數值可達 ▲ 。(2分)
(3)簡述西安市城區大氣污染物質量濃度月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原因。(2分)
(4)為了改善西安大氣環境質量,加強大氣環境管理,可采取 ▲ 手段、 ▲ 手段和 ▲ 手段等。(3分)
高二地理上學期寒假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60分)
㈠單項選擇題(36分)
題號123456789
答案BDBCDDBDC
題號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CCBBCAACD
㈡雙項選擇題(24分)
題號1920212223242526
答案CDACBCACABCDADBD
二、綜合題(共60分)
27、(15分)
⑴(4分)
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降水的成因
P地冬雨型大西洋上的西風帶來降水
Q地夏雨型太平洋上的東南季風帶來降水
⑵ 西高東低(1分) 大氣環流 海陸位置(2分)
⑶ 商品谷物農業 生產規模大 機械化水平高 熱量不足(4分)
⑷ 充分研究農作物的生產規律,科學種田;加強農技人員的培養;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保護農田生態環境;科學施肥,科學用藥,提高農產品品質;拓展農產品市場;加強農業生產和產品的技術改良;加強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力度等。(任四點給4分)
28、(12分)
⑴ 70(1分) 降低生產成本 獲得更高的利潤(2分)
⑵ 改革開放的政策支持;靠近港臺和東南亞,具有僑鄉的優勢;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便捷的交通運輸;地價低廉等。(任三點給3分)
⑶ 環境污染加劇;資源能源緊缺;產品結構單一,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招工困難,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國際市場萎縮等。(任三點給3分)
⑷ 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加強區域規劃,完善交通,調整布局,促進區域城市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轉移,加強產業升級換代等。(任三點給3分)
29、(13分)
⑴ 自然資源 社會經濟 開放(3分)
⑵ 緩解能源緊缺的矛盾,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污染排放,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2分)
⑶ 緩解能源緊缺矛盾;增加能源進口多元化;擺脫馬六甲之困;能源運輸更加安全;良好的睦鄰關系,使得能源供給更加穩定。(任答4點,4分)
⑷ 西南地區山高谷深,水位落差大;降水多,河流徑流量豐富,因此水能資源豐富。(2分)
可以將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西部地區旅游和礦產資源的開發;促進社會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有可能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任兩點給2分)
A.【海洋地理】
⑴ 基巖(1) 港口、海洋捕撈、養殖、旅游等(任兩點給2分)
⑵ 近海污染嚴重,遠海污染較輕;經濟發達地區近海污染更加嚴重(2分)
⑶ ④(1分) 不同點:年溫差不同(渤海溫差最大,南海溫差最小)(1分) 太陽輻射(緯度不同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1分)
⑷ 注意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發展綠色產業,嚴格控制污染企業轉入;加強污染治理,減少入海污染物總量;加強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加大海洋保護宣傳的力度等(任兩點給2分)
B.【旅游地理】
⑴ 自然 人文(2分)
⑵ 種類多樣;密集程度高; 組合條件好;游覽價值高(任兩點給2分)
⑶ 鄰近的亞洲及我國的港澳臺地區游客較多(1分) 經濟發達;市場距離近;游客數量日益增加(2分)
⑷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等。(3分)
C.【環境保護】
⑴(3分)
污染物主要來源
SO2燃煤
NO2汽車排放
PM10揚塵
⑵ 12 0.18(2分)
⑶ 冬半年污染重,夏半年污染輕。夏季降水多,對污染物具有吸附降塵作用。(2分)
⑷ 行政、法律、經濟、環境技術等(3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學期寒假試卷,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85153.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