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選擇題(單選,每小題2分,共60分)1.造成今天長江中下游地區“糧倉”地位下降的相關原因是( )①稠密的人口和相對較少的人均耕地 ②農村也以發展工業為主 ③稠密的水網導致較為破碎的耕地 ④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不利于機械化生產,糧食商品率低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2.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 )A.熱量充足 B.太陽輻射強 C.水資源豐富D.土壤肥沃3.符合長江三角洲土地條件特點的是( 。痢⑺就潦巧a力較高的土壤 。隆⑷丝诔砻,耕地較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 年降水量200mm線是( )A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B半干旱和干旱地區分界線 C半濕潤和半干旱地區分界線 D濕潤和干旱地區分界線5. 熱帶雨林地區生物循環十分旺盛,養分主要儲存在( ) A土壤中 B植物體內 C地表徑流中 D枯枝落葉中6. 在草原區,利用現代技術掘井擴大水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態保護B. 水井周圍的草地,獲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長勢最茂盛C. 機井數量不斷增多,經濟效益也就不斷增長D. 牲畜不斷增多,水井無限制增加,草地最終將毀滅 A松樹和水杉 B樟樹和楊樹 C梭梭林和沙拐棗 D蘆葦和樺樹8. 熱帶雨林是個巨大的“儲水庫”,是指( )①雨林地區大氣中的水汽50%來自海洋 ②雨林地區大氣中的水汽50%來自雨林本身③雨林地區所涵養的水量約占地表淡水總量的23% ④雨林地區所涵養的水量高達34億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國家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為那里( )A經過多年開發已無荒可墾 B那里氣候長冬夏短,生長期短,不利作物生長C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D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不宜開發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出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10~12題。10.“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 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11.“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濫伐森林 B.過度放牧 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 12.根據江西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特點,對“紅色荒漠”進行治理工作應當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B.農業生產加強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D.徹底退耕還林讀雨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示意圖(下圖),回答13~14題13. 雨林系統中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是圖中的A.A B.B C.C D.D14.上圖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對應正確的是A. 枯枝落葉 B.土壤 C.生物 D.供給養分15.我國地熱、太陽能、水能均很豐富的省區是A.新疆 B.西藏 C.四川 D.臺灣A、新疆、山西、四川 B、新疆、甘肅、陜西C、新疆、青海、四川 D、青海、陜西、山西17.我國能源供求面臨的挑戰正確的有:①人均資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費量高 ③單位產值能耗低 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18.圍繞能源開發,山西省構建的產業鏈是煤一電一鋁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氣一液 ④煤一鐵一鋼 ⑤煤一電一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19.關于田納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但航運作用小B.流域內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C.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級支流,水量豐富但不穩定D.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等20.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梯級開發 C.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 D.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21.下列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土壤有機質含量高②平原地區耕作層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鈣土的主要分布區 ④地勢平坦,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⑤東北三江平原適宜建設商品糧和乳肉等農產品基地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22.東北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積廣大,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B.宜農荒地多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廣 D.土壤肥沃23.關于東北地區農作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漸減少 B.小麥和大豆種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漸增多C.水稻種植已擴展到北緯45°以北的黑龍江沿岸D.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蘋果24.下圖表示某產業在亞太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分析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 I階段 II階段 III階段A.玩具制造 B.汽車工業 C.石化工業 D.鋼鐵工業25.產品生產環節中,附加值最低的環節是 。 )A.加工階段B.設計階段C.營銷階段D.以上都不是下圖為三家企業投資建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示意圖,讀圖完成26~27題。26.吸引三家企業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三地投資辦廠的最主要因素分別是A.a原料、b市場、c勞動力B.a勞動力、b市場、c原料C.a勞動力、bc原料D.a市場、b政策、c交通27.三家企業對廠址地點選擇所考慮的最主要因素分別是A.a交通優勢、b市場優勢、c勞動力價格 B.a技術優勢、b勞動者素質、cC.a勞動力優勢、b市場優勢、cD.a技術優勢、b交通優勢、c政策優勢28.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區位條件不足之處是( )①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② 市場腹地相對狹小 ③科技和人才隊伍相對薄弱 ④改革開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29.A.蘇州古典園林、青城山—都江堰、廬山國家公園B.黃龍風景名勝區、蘇州古典園林、長城C.北京故宮、廬山國家公園、平遙古城D.黃龍風景名勝區、云南三江并流保護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30.下圖是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能體現“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二、讀圖回答問題(共40分)31.下圖分別是我國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示意,讀回答問題。(分) ()近兩年,兩區域都出現了所謂的“民工荒",關于其產生原因及應對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多項選擇)。(分) A、由于計劃生育的政策長期實施,我國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供給短缺 B、沿海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到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許多民工在當地便可以就業 C、由于兩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對工資高的地方工作 D、兩地企業應在提升作生活環境 E、兩地企業應有意識地向技術、資金密集的行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4分)(3)兩個經濟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2分)(3分)(5) 讀下圖,近二十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2分)(6)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經濟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試分析其區位優勢。(2分)32.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分)(1)圖中①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2)圖中①地區A.B.C. D..(3)請簡述防治西北地區荒漠化(4)請簡述防治西北地區荒漠化(5)導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類活動主要有哪些?(3分)33.讀“西北局部地圖”、“敦煌附近年降水量圖”和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資料1:敦煌莫高窟是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大型石窟,窟內保留著精美絕倫的壁畫、彩塑,是集建筑、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藝術寶庫。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景區每年輪換開放十個洞窟。月牙泉位于鳴沙山中,是古河道殘留湖,地下潛流在此露出形成泉眼,聚成水池。鳴沙山、月牙泉以“沙嶺晴鳴”和“月泉曉澈”而著稱于世。嘉峪關是萬里長城的西端終點,地勢險要,巍峨宏偉,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隘。表2: 月牙泉水位、水面面積變化平均水深(米)最深處(米)水面面積(平方米)20世紀50年代57146521998年1.225379(1)說明敦煌許多文物經歷千余年保存比較完好的自然原因。(2分)(2)讀表2,簡述月牙泉近年發生的變化及其人為原因。(4分)(3)試對敦煌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和不利條件進行綜合評價。(4分)優勢:不利:期中考試 地理答案選擇題:(60分)31題(15分)BCDE(2分)發展經濟特區(2分)、浦東開發(2分)基礎建設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積日益減少,土地資源緊張,農業基礎明顯削弱。生態環境破壞,區域環境質量下降。工業的迅速增長,能源緊張。(答其中2點給2分)積極發展核電,建設了秦山、大亞灣核電站(1分)、實施了西氣東輸(1分)、西電東送(1分)工程。產業結構由輕紡工業為主轉變為高新產業為主(2分)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港澳臺地區、靠近海外市場、是我國重要的僑鄉,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和技術、本區科學文化較發達,有眾多的高校、交通便利。(答其中2點給2分)美國日本中國韓國、香港、中國臺灣等Sheet3Sheet2Sheet1圖表1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年占工業產值比重(%)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年占工業產值比重(%)000.00000.00000.00000.00000.河南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90776.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