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合檢測試卷生物科目
1vNmi6
時量:90分鐘 滿分:90分
南縣一中 命制
答題要求:
1、 考生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認真檢查有無缺印、漏印、重印等問題,如有問題,請提出更換要求;
2、 請在試卷規定的位置填寫規定的考生信息;
3、 所有答案必須全部填涂和填寫到答題卡上,凡是答在試卷上的答案一律無效;
4、 嚴禁考生將試題卷、答題卡和草稿紙帶出考室,違者試卷作無效處理。
第Ⅰ卷(選擇題 共36分)
本卷共36小題,每小題1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關于下列生物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⑴乳酸菌 ⑵酵母菌 ⑶硝化細菌 ⑷噬菌體 ⑸顫藻 ⑹水綿 ⑺黑藻
A.都具有生物膜系統,遺傳物質都是DNA
B.具有核膜的只有⑵ ⑹ ⑺
C.代謝類型為自養型的只有⑸ ⑹ ⑺
D.在適宜的條件下,酵母菌比乳酸菌、硝化細菌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效率高
2.蛋白質、糖類和脂肪都是生物體內重要的有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蛋白質其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都存在差異
B.糖類和脂肪相比較,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氣
C.糖類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為能源物質
D.糖蛋白可以與某些信息分子特異性結合從而實現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3.葡萄糖穿越細胞膜進入紅細胞的運輸速率存在一個飽和值,該值的大小取決于
A.細胞內的氧濃度 B.細胞膜外的糖蛋白數量
C.細胞膜上相應載體的數量 D.細胞內外葡萄糖濃度的差值
4.右圖表示在最適溫度和PH條件下,過氧 化氫的酶促反應隨H2O2濃度和時間變化,O2產生速率和O2的量變化曲線。說法正確的是
A.H2O2量增加時,e點不移,d點左移
B.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d點左移
C.ab段產生的原因是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增強
D.bc段產生的原因是過氧化氫酶數量(濃度)有限
5.將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為一種富有廣東特色的甜品——姜撞奶。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條件,某同學將不同溫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鮮姜汁,觀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會凝固,結果如下表:
溫度(℃) 20 40 60 80 100
結果 15min后仍
未有凝固跡象 14min內
完全凝固 1min內完
全凝固 1min內
完全凝固 15min后仍
未有凝固跡象
注: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復這項實驗,牛奶在任何溫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據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結果,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可證明新鮮姜汁中含有一種酶,該酶能將可溶狀態的牛奶蛋白質轉化成不溶狀態
B.20℃和100℃時酶的活性低,都是因為酶的分子結構遭到破壞
C.將等量姜汁在不同溫度下保溫后再與對應溫度的牛奶混合,能夠提高實驗的準確度
D.60℃或80℃不一定是酶的最適溫度。縮小溫度梯度,增加實驗組數量,可得到最適溫度
6.右圖表示實驗測得的小麥、大豆、花生三種植物干種子中三大類有機物的含量。下列有關論述錯誤的是
A.形成同樣質量的三種種子,小麥需要的氮元素最少
B.種子中的有機物最初都來自光合作用
C.萌發時,三種種子中酶的種類、數量存在一定差異
D.同等質量的三種種子在動物體內消化,小麥需要氧氣最多
7.下列關于酶和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生物均具有獨立合成和利用ATP的能力
B.細胞內酶的合成總是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C.無氧呼吸的每一階段均能產生少量的ATP
D.若細胞內Na+濃度偏高,為維持Na+濃度的穩定,需要消耗ATP
8.若要用右圖實驗裝置來測定一定溫度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強度(不考 慮裝置中其他微生物的影響),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測定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強度
B.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測定乳酸菌無氧呼吸的強度
C.該裝置燒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測定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強度
D.該裝置燒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測定一定光照強度下植物的凈光合速率
9.將質量均為X g的蘋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一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變化量 O2相對濃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35 0.45 0.6 0.7 0.8 1
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
A.在O2相對濃度為3%時,蘋果細胞既進行無氧呼吸也進行有氧呼吸
B.X g的果肉在O2相對濃度為3%時比O2相對濃度為2%時分解的葡萄糖少
C.貯藏蘋果的環境中,適宜的O2相對濃度為5%
D.O2相對濃度為5%時,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的CO2多
10.下列有關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的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終止CO2的供應,C3的含量先短暫下降,再稍微回升后與C5形成新的平衡
B.增加光照,C3的含量將持續下降,C5的含量將持續上升
C.ATP和還原氫的含量是由光照決定的,與CO2的變化沒有關系
D.光照減弱,C5含量會迅速下降,但不會持續下降,會在較低含量的水平下維持相對穩定
11.如圖表示生物體內進行的能量釋放、轉 移和利用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完成a過程一定伴隨H2O和CO2生成
B.人體在劇烈運動過程中,肌肉細胞產生的A中不含乳酸
C.在缺氧條件下,B在所釋放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增加
D.人體內食物的消化也往往伴隨有b過程的發生
12.以下甲、乙兩圖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氧濃度為a時的情況對應的是乙圖中的A點
B.甲圖中氧濃度為b時的情況對應的是乙圖中的D點
C.甲圖的a、b、c、d四個濃度中c是最適合貯藏該器官的濃度
D.甲圖中氧濃度為d時沒有酒精產生
13.根據每個細胞中核DNA相對含量的不同,將某高等哺乳動物睪丸中連續增殖的精原細胞歸為A、B、C三組,每組細胞數目如圖l所示;將睪丸中參與配子形成過程的細胞歸為D,E,F三組,每組細胞數目如圖2所示;根據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在細胞周期中的變化繪制曲線,如圖3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圖1中B組細胞位于圖3的甲~乙段,細胞中發生的主要變化是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B.圖l中C組的細胞不都位于圖3的乙~丙段
C.圖2中F組細胞變成E組細胞的過程發生在圖3的丙~丁段
D.圖2中,D組細胞表示精細胞,E組細胞包括精原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等
14.下圖為人體早期胚胎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階段示意圖,圖中甲、乙為兩個階段的細胞,a、b表示發育變化的模式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a過程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
②乙細胞不同的基因重組導致b過程產生不同的細胞
③上皮細胞與甲細胞遺傳物質相同,因此它們的細胞內DNA含量一定相同
④b過程內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為DNA→RNA→蛋白質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5.下列有關病毒或細胞的生命活動和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化過程中,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會發生改變
B.用人的胰島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針與人的胰島A細胞中的DNA能形成雜交分子
C.細胞凋亡是各種不利因素引起的細胞死亡
D.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它們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
16.下面是以小麥為實驗材料所進行的實驗,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A.將發芽的種子研磨液置于試管內,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試管內很快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發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葡萄糖
B.利用小麥葉片進行“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時,葉片需要用酒精進行脫色處理,實驗結果是綠色主要分布在細胞質,紅色主要分布在細胞核
C.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成熟區細胞,細胞雖不進行分裂,但可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D.若利用小麥根毛細胞進行質壁分離實驗,由于觀察的細胞無色透明,為了取得更好的觀察效果,采取的措施是調小光圈或換平面反光鏡,或同時調小光圈、換平面反光鏡
17.大豆種子萌發過程,會發生下列生命活動中的
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②丙酮酸的分解 ③同源染色體聯會配對
④蛋白質的水解和氨基酸的脫水縮合 ⑤氧氣的產生與消耗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18.下列生物學研究所選擇的技術和方法中,正確的是
A.恩格爾曼以好氧細菌和水綿為實驗材料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實驗必須在黑暗條件進行
B.卡爾文以豌豆為實驗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轉化為有機物的途徑
C.模擬性狀分離比的實驗中,兩個桶中的小球數量不一定相同
D.還原糖的鑒定中可用甘蔗汁代替梨汁作實驗材料
19.H5N1病毒是一種可以傳染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為RNA病毒。H5N1病毒平均每年有10次變異。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H5N1病毒中有兩種核酸:DNA和RNA,其中RNA是其遺傳物質
B.H5N1病毒的遺傳信息的傳遞不遵循中心法則
C.H5N1病毒的遺傳物質RNA是單鏈結構,因而較容易發生變異
D.H5N1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細胞中通過分裂增殖產生遺傳特性相同的子代
20.下列對右圖曲線a和b“可分別代表”的描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間期DNA含量和ATP量
B.細胞分化程度與全能性表現能力的變化
C.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滲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質體體積的變化
D.萌發的植物種子在出土之前蛋白質種類和干重的變化
21.對綠色植物細胞某細胞器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現A、T、C、G、U五種堿基的相對含量分別約為35%、0、30%、20%、15%,則該細胞器能完成的生命活動是
A.結合mRNA,合成蛋白質 B.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C.吸收氧氣,進行有氧呼吸 D.吸收并轉換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22.用3H標記某植物(假設體細胞含12對同源染色體)的花粉細胞和根尖細胞的核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H的培養基中培養到細胞分裂后期,結果會出現
A.花粉細胞中有12條染色體含3H B.根尖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含3H
C.花粉細胞核DNA分子中有24條鏈含3H D.根尖細胞中有24個核DNA分子含3H
23.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一個紅綠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兒子,下列示意圖中,b是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a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該夫婦體內的細胞是(不考慮基因突變)
24.假設一對夫婦生育的7個兒子中,3個患有血友。℉—h),3個患有紅綠色盲(E—e),1個正常。下列示意圖所代表的細胞中,最有可能來自孩子母親的是
25.某研究人員模擬赫爾希和蔡斯關于噬菌體侵入細菌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
①用 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 ②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5S標記的細菌 ③用l5N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 ④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3H標記的細菌
以上4個實驗,保溫適當時間后離心,檢測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26.右圖表示細胞內某些重要物質的合成過程,該過程發生在
A.真核細胞內,一個mRNA分子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肽鏈
B.原核細胞內,轉錄促使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以便合成肽鏈
C.真核細胞內,轉錄還未結束便可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
D.原核細胞內,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27.果蠅幼蟲唾液腺細胞在分裂間期,某一條染色體多次復制后而不分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巨大染色體(質) (如右圖所示)。在染色體上還可看到一些染色深淺不同的橫紋和染色體解旋、膨大形成的脹泡。若用3H標記的尿嘧啶摻入染色體,則發現在脹泡中3H含量較高,而且隨著幼蟲發育的進行,脹泡在同一染色體不同位點出現或消失。下列相關推測最合理的是
A.脹泡的出現是DNA分子復制出現了差錯
B.被標記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C.脹泡的出現與特定基因的表達有關
D.脹泡的出現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結果
28.下列有關能發光的細菌——磷光桿菌的說法,錯誤的是
A.發光源主要由磷光桿菌線粒體合成的ATP提供能量 B.其細胞中有核糖體
C.它的基因中有與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 D.它可發生基因突變
29.染色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可能導致染色體的結構或基因序列發生變化。下圖中甲、乙分別表示兩種染色體之間的交叉互換模式,圖丙、丁、戊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可以導致丁或戊兩種情形的產生 B.甲可以導致丙的形成
C.乙可以導致丙的形成 D.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
30.雌性哺乳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體細胞中的X染色體會有一條隨機失活(部分基因不表達),從而造成某些性狀的異化,玳瑁貓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現為黃色和黑色(相關基因分別為B、b)隨機嵌合。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玳瑁貓一般是雌貓,雄貓很罕見
B.玳瑁貓皮膚不同毛色的區域,毛色基因的表達情況不同
C.玳瑁雌貓的子代雄貓中黃色和黑色兩種毛色大約各占一半
D.玳瑁雄貓的產生都是由于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未分離造成的
31.在小鼠中A基因決定黃色皮毛,R決定黑色皮毛。同時具有A、R基因時表現灰色皮毛,只有a、r基因時表現白色皮毛,F有一只灰色雄鼠和一只黃色雌鼠交配,統計多次交配產下的子代的表現型比例如下:黃色3/8,灰色3/8,黑色1/8,白色1/8。則親本的基因型為
A. AaRr♂, Aarr♀ B. AaRr♂, AaRr♀ C. Aarr♂, AaRr♀ D. AaRR♂, Aarr♀
32.果蠅缺失1條染色體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條則致死。Ⅱ號染色體上的翻翅對正常翅為顯性。缺失1條Ⅱ號染色體的翻翅果蠅和缺失1條Ⅱ號染色體正常翅果蠅雜交,得到F1。關于F1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染色體數正常的果蠅占1/3 B.翻翅果蠅占2/3
C.染色體數正常的正常翅果蠅占1/3 D.染色體數正常的翻翅果蠅占1/3
33.花卉在大量繁殖、栽培過程中有時會發生葉形、葉色、花型等變異,這種變異有時很有價值。若發現一株植物一個枝條上的花型有變異,要想保留這種變異培育新的花卉品種。最可行的方法是
A.誘變育種 B. 扦插或植物組織培養 C.雜交育種 D.多倍體育種
34. 下列對圖中有關生物學意義描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如果橫坐標表示CO2的濃度,則縱坐標可表示綠色植物對CO2的凈吸收速率
B.由乙圖可知:X射線照射主要是在a階段誘發基因突變,秋水仙素是在c 階段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C.圖丙中的溫度在a、b 兩點時,酶分子結構都發生改變,這些改變都是可逆的
D.圖丁中C點時害蟲種群抗藥基因頻率比A點時的害蟲種群抗藥基因頻率要大
35、以下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發生于體細胞中的突變以及三倍體西瓜的無籽性狀都是可以遺傳的
B.基因重組和染色體數目變異均不會引起基因中堿基序列的改變
C.基因重組導致雜合子Aa自交后代出現隱性個體
D.花藥離體培養過程中,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有可能發生
36.下列關于遺傳和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B.自然選擇會部分的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C.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基因重組,明顯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D.外來物種的入侵可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4分)
37.(8分)回答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問題。
下圖中A~E表示5種細胞器,①~④表示從細胞中提取出來的4種有機物(①、④只表示有機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細胞結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卮鹣铝袉栴}(在“[ ]”中填寫數字或字母編號,在“ ”上填寫文字)。
⑴能夠合成③物質的細胞器有[ ],具有物質①的細胞器是[ ]。①~④中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是[ ];
⑵物質③與④的化學元素組成的區別是 ,丙反應和丁反應兩者都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丙反應中產生的[H]的作用是 ,完成丁反應的場所是 ;
⑶與乙反應有關的細胞器是[ ],細胞分裂時該細胞器中進行乙反應與 有關。
38.(8分)以下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雌性高等動物細胞分裂部分圖像及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請回答相關問題:
⑴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圖中細胞所示的染色體,需用 試劑進行染色。
⑵圖1、2、3細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體的有圖 。
⑶圖4中ab段的細胞內含有 個染色體組,含有 對同源染色體,其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是 。
⑷若圖2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AAB的子細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⑸圖3染色體的變化對應圖4的 段。若圖3中一條染色體上的B基因變為b基因,則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39.(8分)某校生物研究小組利用葉面積相等的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進行了以下兩組實驗(假設兩組實驗在相同且適宜的溫度下進行,且忽略光照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實驗一 將A、B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放置在相同的密閉小室中,給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紅外測量儀每隔5min測定小室中的CO2濃度,結果如圖1所示。
實驗二 給予不同強度光照,測定A、B兩種植物葉片CO2吸收量和CO2釋放量,結果如圖2所示。
⑴據圖1,在低濃度二氧化碳時,固定CO2能力較強的是 植物;CO2濃度為0.8mmol/L時,A植物的凈光合速率 (大于/等于/小于)B植物。25~40min期間,B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強度;30min時,葉片內C3含量比C5 (高/低)。
⑵據圖1和圖2可判斷,實驗一從開始經過10min,A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總量比B植物
(多/少);20min時,光合作用強度較大的是 植物。
⑶實驗二中,若給予的光照強度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時,一晝夜后干重將增加的是 植物。
⑷由圖2分析,在生態系統中,與B植物相比,A植物往往分布在 的地方。
40.(8分)果蠅是常用的遺傳學實驗材料,請分析并回答:
⑴下圖為果蠅紅眼基因一條鏈的部分堿基序列,以及該基因編碼的部分氨基酸序列。若圖中的賴氨酸變成了谷氨酸,則可推知紅眼基因這條鏈中發生的堿基變化是 (只考慮基因中一對堿基的改變)。
⑵摩爾根等利用果蠅群體中出現的一只白眼雄性果蠅,設計了下表一系列雜交實驗。
實驗一 實驗二
親本組合 紅眼♀×白眼♂ 白眼♀×紅眼♂(實驗一中F1)
F1 紅眼(雌雄交配) 紅眼♀:白眼♂=1:1
F2 紅眼♀、♂:白眼♂=3:1
①上表中實驗二驗證了摩爾根等關于果蠅白眼基因 的假設,他們采用的方法可歸納為 。
②若用B、b分別表示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欲檢測實驗一中F1紅眼雌性個體眼色的基因組成,所選用的另一親本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分別是 、 。
⑶果蠅的正常翅和缺刻翅是一對相對性狀,觀察缺刻翅果蠅的染色體組成特點如右圖所示,由此推測果蠅翅形的變異屬于 。此變異使基因純合的個體致死,在果蠅的群體中沒有發現過缺刻翅的雄性果蠅,由此推斷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⑷在果蠅雜交實驗中,下列雜交實驗成立:①朱紅眼(♂)×暗紅眼(♀)→全為暗紅眼;②暗紅眼(♂)×暗紅眼(♀)→暗紅眼(♀),朱紅眼(1/2)、暗紅眼(1/2)(♂)。若讓②雜交的后代中的暗紅眼雌雄果蠅交配,所得子代中朱紅眼的比例應是 。
41.(10分)根據材料回答下面有關實驗探究問題。
某學生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比較甲、乙、丙三種微生物所產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實驗原理】略。
【實驗材料】三種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濃度相同)等
【實驗步驟】a.取四支試管,分別編號;
b.按下表內要求進行操作;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試管4
蒸餾水(ml) 2
pH=8緩沖液(ml) 0.5
淀粉溶液(ml) 1
甲生物提取液(ml)
乙生物提取液(ml)
丙生物提取液(ml)
總體積(ml) 3.8
c.將上述四支試管放入37℃的水浴,保溫1小時;
d.在上述四支試管冷卻后滴入碘液;
e.觀察比較實驗組的三支試管與對照組試管的顏色及其深淺;
【實驗結果】(注:“+”顯色,“++”顯色更深;“-”不顯色)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試管4
顏色深淺程度 ++ - +
⑴實驗操作表格并沒有填寫完整,請在答題卡上補充完整操作表格。在實驗結果中,試管4的顏色深淺程度是 (用“+”或“-”表示)。
⑵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無關變量有 (寫出2種即可)。
⑶除了用碘液檢驗淀粉的剩余量來判斷實驗結果外,還可以用 試劑來檢測生成物的量。若用該試劑檢驗,顏色變化最深的試管是 。
⑷根據上述結果得出的結論是:不同來源的淀粉酶,雖然酶蛋白濃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實驗中三種酶活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⑸同學們還 做了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關系的實驗。下面坐標中已根據實驗結果畫出3號試管中酶活性的曲線,請你在答題卡的坐標圖中畫出2號試管中酶活性的曲線。
42.(12分)某種開花植物細胞中,基因A(a)和基因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將純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純合的紅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雜交,F1全開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紅花∶白花=12∶3∶1;卮鹣铝袉栴}:
(1)該種植物花色性狀的遺傳遵循 定律;蛐蜑锳aBb的植株,表現型為 。
(2)若表現型為紫花和紅花的兩個親本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和比例為2紫花∶1 紅花∶1 白花。則兩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 。
(3)為鑒定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將該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表現為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種。
②根據子一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可確定待測紫花親本基因型,這樣的親本基因型有 。
③根據子一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尚不能確定待測紫花親本基因型,若子二代中觀察到紫花∶紅花∶白花的比例為 ,則待測紫花親本植株基因型為AABb。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合檢測試卷
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Ⅰ卷 36道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3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B D D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A C D D C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B B D C A D D
31 32 33 34 35 36
A C B D B A
第Ⅱ卷 6道大題,共54分
37題(共8分,每空1分)
⑴、AC C ②③④
⑵、③含磷,不含硫;④含硫,不含磷 參與暗反應中C3的還原 線粒體內膜
⑶、B 細胞壁的形成
38題(共8分,每空1分)
⑴、龍膽紫(或醋酸洋紅)
⑵、3
⑶、4 4 AaBb
⑷、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1號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形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同一極
⑸、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39題(共8分,每空1分)
⑴、B 小于 等于 高
⑵、少 B
⑶、A
⑷、光照較弱
40題(共8分,每空1分)
⑴、④號堿基由T變成C(未注明④不給分)
⑵、①位于X染色體上 假說演繹法
②XbY 白眼雄蠅
⑶、缺失(或染色體結構變異) X
⑷、1/8
41題(共10分,表格2分,坐標圖2分,其他每空1分)
⑴、要填寫的數據如下表格(2分,試管1.2.3全對給1分,試管4全對給1分)
試管1 試管2 試管3 試管4
蒸餾水(ml) 2 2 2.3
pH=8緩沖液(ml) 0.5 0.5 0.5
淀粉溶液(ml)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ml) 0.3
乙生物提取液(ml) 0.3
丙生物提取液(ml) 0.3
總體積(ml) 3.8 3.8 3.8
+++(或多于“+++”)
⑵、不同的淀粉酶提取液 各組溶液的PH、溫度;加入提取液的量和濃度、淀粉溶液的量(寫出符合要求的2種無關變量即可)
⑶、斐林 試管2
⑷、決定這三種酶的DNA不同
⑸、坐標圖如下圖中的2曲線所示(2分)
42題(共12分,每空2分)
⑴、(基因的)自由組合 紫花
⑵、Aabb和aaBb
⑶、①6
②AaBB、AaBb、Aabb
③24:3:5
1vNmi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43055.html
相關閱讀: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