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江蘇省鎮江市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9-2019年鎮江市高三生物期末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20題,每題2分,共計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下列物質中同時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 ATP和磷脂 B. 丙酮酸和脂肪酸 C. 胰島素和性激素 D. 核苷酸和氨基酸
2、下列關于細胞中結構、化合物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變異只能來自基因突變
B.RNA與DNA都由核苷酸組成,但只有DNA可以儲存遺傳信息
C.依據細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況可判斷細胞膜的內側和外側
D.所有生物細胞均有核糖體,是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細胞器
3、右圖是某細胞亞顯微結構的局部示意圖,①~④表示該細胞內的某些細胞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此細胞應是心肌細胞等動物細胞
B.在光學顯微鏡的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該視野
C.結構③不能直接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結構③和④中均存在堿基A和T互補配對的現象
4、下列有關酶的實驗設計思路正確的是
A.利用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驗證酶的專一性
C.利用過氧化氫、新鮮的豬肝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別為3、7、11的緩沖液驗證pH對酶活性的影響
5、下圖1為ATP的結構,圖2為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圖1的A代表腺苷,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2中反應向右進行時,圖1中的c斷裂并釋放能量
C.ATP與ADP快速轉化依賴于酶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的作用機理都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6、如圖為人體某早期胚胎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階段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戊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b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a過程是有絲分裂,b過程是細胞分化
②乙和丙的染色體組成不同
③丁與戊因遺傳物質不同而發生分化
④甲、乙、戊中的蛋白質不完全相同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7、右圖是雄性果蠅(2n=8)的染色體組成示意圖。 A、a表示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A、a可以表示該果蠅眼色(紅眼與白眼)的基因組成
B.性染色體的基因表達產物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
C.果蠅產生的含X、Y染色體的配子分別是雌、雄配子
D.減數分裂過程中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間可發生自由組合的現象
8、關于復制和轉錄的敘述,錯誤的是
A.以同一條鏈為模板進行復制和轉錄時所需要的核苷酸相同
B.效應T細胞中能發生轉錄而不能發生復制
C.同一條DNA分子復制和轉錄的起點可能不同
D.轉錄結束后DNA仍保留原來雙鏈結構
9、人類遺傳病的共同特點是
A.都是致病基因引起的 B.一出生就能表現出相應癥狀
C.都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 D.體內不能合成相關的酶
10、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生改變
B.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二倍體
C.基因重組一般發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D.與基因突變不同,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在高倍鏡下觀察到
11、如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概念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表示種群的基因型頻率改變,②表示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③表示自然選擇學說,其中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所有物種的形成都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并逐步形成生殖隔離
D.④表示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12、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時,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減少
B.組織液滲回血漿或滲入淋巴受阻會導致組織水腫
C.蕁麻疹是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過敏原時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D.因寒冷刺激,下丘腦中的冷覺感受器興奮并合成、分泌有關激素
13、下列關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說法正確的是
A.能在人體血漿中增殖 B.能破壞人體的特異性免疫
C.核酸中含5種含氮堿基 D.蛋白質由自身的核糖體合成
14、關于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預實驗需要設置空白對照,在預實驗的基礎上再次實驗可不設置空白對照
B.除了扦插枝條以外,其他實驗條件均要相同
C.在實驗過程中,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對促進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實驗的測量指標最好是枝條的生根數量
15、下列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解決逐個計數的困難,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
B.為保證計數準確,每次取樣都必須稀釋
C.為保證酵母菌繁殖所需的氧氣,培養容器必須敞開
D.為保證酵母菌正常生長,每隔一段時間需換一次培養液
16、某草原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A→B→C中,各種群在一年時間內對能量的同化、利用和傳遞等的數量統計(單位:百萬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種群 輸入的
總能量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傳遞給
分解者 傳遞給下
一營養級 未被利用
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5.0 5 0.5 2.5
C 2 0.6 1.4 微量(不計) 無
A.種群A、B、C構成了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
B.種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為5百萬千焦/年
C.能量從種群B到種群C的傳遞效率為12%
D.種群A儲存在體內的能量為59.5百萬千焦/年
17、下列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把沼澤地改造成農田種植多種農作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樣性
B.動植物和微生物及它們擁有的全部基因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C.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的生物多樣性會逐漸降低
D.森林對水土的保持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18、有關圖示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該圖表示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則c分泌的激素過多,對a分泌d、b分泌e具抑制作用
B.若該圖表示食物鏈,則能量傳遞效率d或e的值一般為10%~20%
C.若該圖表示反射弧,則興奮a→c一定是以電信號傳導的
D.若該圖表示基因的表達過程,則e過程發生于核糖體中
19、下列關于生命科學研究方法與發展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薩姆納通過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得到脲酶的結晶證明了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主要運用了建構數學模型的方法
C.薩頓利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林德曼通過對賽達伯格湖的研究發現了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0、如圖是某生態工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用玉米的副產品玉米芯生產木糖醇,可增加經濟效益
B.用殘渣來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實現了物質的多級利用
C.用蛆蛹糞便作為有機肥還田,運用了能量循環再生的原理
D.該生態工程的運轉離不開人的管理

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計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漿細胞的壽命比記憶細胞短且所含的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相對發達
B.T細胞受刺激后能釋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應的效應T細胞
C.病毒侵入細胞后,B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靶細胞裂解釋放病毒
D.同種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體后,記憶細胞產生大量抗體清除病毒
22、下列有關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物質運輸的途徑,可能存在的是
A.產生的CO2:線粒體→細胞質基質→葉綠體
B.合成的葡萄糖:葉綠體→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C.產生的O2:葉綠體→細胞質基質→細胞膜
D.合成的RNA聚合酶: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23、某同學對4種實驗材料的研究及觀察記錄見下表,其中錯誤的有
選項 實驗材料 觀察到的結構或現象
A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質壁分離及復原
B 鼠的受精卵 同源染色體聯會
C 神經元 著絲點分裂
D 大腸桿菌 有核仁

24、在生態環境的研究、保護過程中,下列方法與目的相符的是
A.建立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主要是防止灘涂被破壞
B.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有害昆蟲,可降低有害昆蟲的種群密度
C.建立瀕危動物精子庫,有利于保護瀕危動物的基因多樣性
D.建立緩沖帶,減少人類干擾,使被破壞的濕地依靠自然恢復
25、圖1是某生態系統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B、C、D是生態系統內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關的生理過程;圖2為該生態系統中某一食物鏈及部分能量流動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圖1中B、C分別屬于分解者和生產者
B. 圖1中表示呼吸作用過程的是2、3、4、5
C. 圖2中 的比值代表兔與狼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 圖2中③和④屬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

三、填空題(本部分包括8大題,共65分):
26、(8分)下圖甲表示某種植物細胞,圖乙表示酵母菌細胞,①~⑨表示細胞有關結構,圖丙為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能量轉換關系簡圖,A~G表示有關物質。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圖甲中結構⑤為胞間連絲,除與細胞間物質運輸有關外,還具有 功能。將細胞甲、乙置于適宜濃度的纖維素酶、果膠酶溶液中保溫15 min后,再移至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甲、乙出現的變化分別為 、 。
(2) 不同的光照強度主要影響甲細胞內葉綠體形成________(填丙圖中字母A~G)的能力,進而影響對葉綠體基質中________(填丙圖中字母A~G)的利用。
(3) 在500 mL的燒瓶中,加入適量活化的酵母菌細胞和50 mL質量分數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搖勻后,將瓶口密封靜置。一段時間后,燒瓶內產生的CO2來自圖乙中的________(填標號)。
(4) 血球計數板是酵母菌計數的常用工具。某同學利用規格為1 mm×1 mm血球計數板,測定某酵母菌培養液的種群密度。其計數室以雙線等分成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分為16個小格,蓋玻片下的培養液厚度為0.1 mm。將該培養液稀釋100倍后,在計數室的5個中方格內的酵母菌總數為80個,則1 mL該培養液中有酵母菌約________個。
(5)自然條件下酵母菌和該種植物細胞都能進行的生理過程為
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C.基因表達 D.有絲分裂

27、(8分)下圖中甲表示該植物的細胞代謝狀況;乙表示某興趣小組在一定條件下測得的某綠色植物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丙是該小組將植物栽培在密閉玻璃溫室中,用紅外線測量儀測得室內的CO2濃度與時間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圖甲所示的該植物細胞代謝情況,可用圖甲中a、b、c、d四點中的哪一點來表示?_____。
(2圖乙中的a點表示_____,c點時,葉肉細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來自_____過程。
(3)在一天24小時光照條件下,光照強度大于_____klx時,植物才會表現出生長現象。在相同溫度下,將該植物葉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時,然后移到黑暗處15小時,則該植物24小時內每100 cm2葉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為________mg。
(4)若圖乙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時,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并且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那么在原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降到25℃,理論上分析c點將________(左移、右移、不變)。
(5)由圖丙可推知,密閉玻璃溫室中氧氣濃度最大的是________點;j點與e點相比,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________(增加、減少、不變)。

28、(7分)下圖為某高等動物細胞分裂圖像及細胞內同源染色體對數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 若細胞甲、乙、丙、丁均來自該動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________,判斷的依據主要是圖________的變化特征。此器官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最多可達________條。
(2) 細胞甲、乙、丙、丁內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的比值是1∶1的有________,具有2個染色體組的有________。
(3) 曲線圖中可能發生基因重組的是________段,CD段對應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細胞。

29、(9分)下圖所示的遺傳系譜中有甲(基因為A、a)、乙(基因為B、b)兩種遺傳病,其中一種為紅綠色盲。回答下列問題:

(1)Ⅲ10所患遺傳病屬于 染色體 遺傳,Ⅱ4與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2)若Ⅱ3和Ⅱ4生一個正常孩子,其同時攜帶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3)Ⅲ11的基因型是 。Ⅲ9的色盲基因來自Ⅰ1的概率是 。若Ⅲ11與Ⅲ9結婚生一個孩子,其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 。
(4)根據婚姻法,Ⅲ11與Ⅲ9結婚屬于近親婚配;橐龇ń菇H結婚,近親結婚易導致
。

30、(8分)下圖為人體某致病基因控制異常蛋白質合成的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過程不可能發生在 。
A.肌肉細胞 B.肺泡細胞
C.成熟的紅細胞 D.造血干細胞
(2)圖中過程①是 ,此過程既需要
作為原料,還需要能與基因上的啟動子結合的 進行催化。
(3)過程②中,核糖體在物質b上的移動方向是 (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
(4)若圖中異常多肽鏈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為“—絲氨酸—谷氨酸—”,攜帶絲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分別為AGA、CUU,則物質a中對應的模板鏈堿基序列為 。
(5)圖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基因通過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若該致病基因是由正;虻哪硞堿基對發生替換而來,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量沒有發生變化,則兩種基因所得物質b的長度 。

31、(8分) 染色體的斷裂片段在有絲分裂時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是殘留在核外形成橢圓形異常結構,稱為微核,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當外界環境中存在一定濃度的致突變物時,會使具有微核的細胞增多(微核率增大)。某小組以豌豆根尖細胞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相關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
濃度(mg/L)
微核率%
離子 0 10 20 30 40 50 60
Cu2+ 0 0.012 0.094 0.183 0.279 0.374 0.018
Cd2+ 0 0.023 0.120 0.223 0.387 0.029 0.015
K+ 0 0 0 0 0 0.001 0
(1)顯微鏡觀察微核時,應選擇經處理的根尖 區制成臨時裝片,該區域細胞的形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制作裝片過程中需要用 染料對微核進行染色。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
①當Cu2+濃度在 范圍、Cd2+濃度在 范圍時,隨著離子濃度的增加,細胞微核率逐漸增大;當Cu2+和Cd2+濃度超過一定值時,細胞微核率明顯降低,請推測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②K+對豌豆根尖細胞微核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解釋K+濃度為50 mg/L時細胞也偶爾出現微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圖1為科研小組探究a、b、c三種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對葡萄莖段側芽生長影響的實驗結果。圖 2為該小組探究某種南瓜矮生突變體屬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變體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變體的實驗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得到某濃度生長素處理后的實驗數據,需要測量每個葡萄莖段 長度, 并計算出生長量;而且需要取每組多個葡萄莖段生長量的 作為該組的實驗結果。
(2)若選用帶頂芽的葡萄莖段作實驗材料,要對其進行去除頂芽處理,目的是 。
(3)圖1中的a、b、c三種濃度中,濃度最高的是 ,判斷依據是 。
(4)由圖2可知,生長素對正常南瓜莖生長有 作用;噴施生長素 (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莖恢復至正常,由此可推測:該矮生南瓜屬于 突變體。

33、(9分)護區地震后,據不完全統計,植被毀損達到30%以上。圖1為該地區人為干預下恢復過程的能量流動圖(單位為103 kJ/m2•y),圖2表示恢復過程中某種群的種群密度對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請回答:
   

圖1  圖2
(1) 如圖1所示,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
(2) 圖1中A表示________,圖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體內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 如圖1所示,除生產者外其他營養級需要補償能量輸入的原因可能是
,計算可知,肉食性動物需補償輸入的能量值至少為________×103 kJ/m2•y。
(4) 由圖2可知,種群密度在________點時,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最大;在________點時,表示該種群已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
(5)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震損毀的自然保護區內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斷恢復的過程屬于________演替。

2019-2019年鎮江市高三生物期末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 ACCCA 6-10 CDACC 11-15 BDBBA 16-20 DDCDC
二、多項選擇題:
21、AB 22、AC 23、BCD 24、BCD 25、CD
三、填空題:
26、(1)信息交流(或信息傳遞);吸水脹破;基本不變
(2)AC(D);E(G)
(3)⑤⑧
(4)4×108
(5)BC
27、(1)d
(2)細胞呼吸強度;細胞呼吸
(3)2;162
(4)左移
(5)h;減少
28、(1)睪丸;丙;8
(2)甲、乙;乙、丙
(3)FG;甲
29、(1)常;隱性;1/3
(2)2/9(2分)
(3)AAXBXb 或AaXBXb;1;1/18
(4)隱性致病基因純合的機會增加
30、(1)C
(2)轉錄;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3)B→A
(4)—AGACTT—
(5)蛋白質結構;相等
31、(1)分生;呈正方形,排列緊密;堿性
(2)①0—50mg/L;0—40mg/L;過高濃度的Cu2+和Cd2+抑制豌豆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
②無明顯影響;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爾出現自發異常所致
32、(1)處理前后側芽;平均量
(2)避免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對側芽生長造成的影響
(3)a;a濃度對葡萄莖段的側芽生長起抑制作用
(4)促進或抑制作用;不能;激素不敏感型
33、(1)生產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12.7%
(2)呼吸作用;有機物中化學能
(3)植被減少,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減少;(或:減輕植被的壓力);5
(4)C;E
(5)次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82726.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