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浙江高考生物試題在考試模式、試題設置、情境提供、與教材的相關度等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對中學生物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備受社會的關注。筆者比較分析了2009-2010年浙江生物試題的特點及學生答題情況,并提出了相應的備考建議。
關鍵詞:浙江高考 生物試題 比較分析 備考建議
今年是繼2009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試題首次實行自行命題后的第二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在考試模式、試題設置、命題范圍、情境提供、與教材的相關度等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其對中學生物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備受社會的關注。筆者嘗試比較分析2009-2010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的特點及學生答題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備考建議。
1 浙江省生物學科高考模式和試題設置概況
1.1 考試模式
浙江省高考分三類設置考試科目,生物學的必修和選修(3)四個模塊內容作為理科綜合的一部分是理科一類(重點本科)和二類(其他本科)考生必考科目;生物學的選修(1)、選修(2)兩個模塊內容作為“自選模塊(18選6)”考試的一部分供文、理科一類考生自主選考;生物學內容不作為三類(高職?)考生的考試科目!白赃x模塊”是指在語、數、外、政、歷、地、物、化、生9門學科IB選修模塊中設18道題,由考生自主選答6題,總分60分。
1.2 試題設置
浙江理綜卷生物試題結構與全國理綜卷生物試題結構相比,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理綜卷總分都為300分,但浙江理綜生物試題分值由72分變為80分,題量由原來的7題變為8題(6道選擇題+2道非選擇題),增加了1道選擇題;“自選模塊”試卷中生物學設有兩個IB選修模塊試題,各設1題(非選擇題),分值各10分。
2 2009-2010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比較分析
2009-2010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緊扣《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生物)》所規定的教學要求,遵循《課程標準》和《浙江省高考考試說明》的要求,注重對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的考查,注重生物學能力、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素養的考查,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與2009年相比,2010年生物試題既保持穩定又有所創新。綜觀2年試題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2.1 試題始終突出核心知識,強調知識綜合性
盡管浙江理綜生物試題只設8道題,但始終注重核心知識的考查,強調一個知識點的多角度、多方位考查或多個知識點、多層面考查。2年理綜生物試題的考查內容分布情況見下表1:
表1 2009-2010年浙江理綜生物試題題型結構、考查內容分布比較
題型
題號
分值
2009年
2010年
考查內容
備注
考查內容
備注
選
擇
題
1
6分
選修3:植物、動物的細胞培養
必修3:免疫與疫苗接種
2
6分
必修1:細胞呼吸 必修3:免疫
選修3: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術
3
6分
選修3: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術
必修3:影響種群數量波動的因素
坐標圖
4
6分
必修1: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
選修3:動物的細胞培養
5
6分
必修1:細胞膜的流動性
流程圖
必修3: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示意圖
6
6分
必修3:生態系統營養級關系
柱狀圖
必修3;植物激素的作用和產生部位
示意圖
非
選
擇
題
30
(29)
(Ⅰ)
14分
必修1:細胞分裂的特點
必修3:植物激素調節(赤霉素)
坐標圖
必修1:環境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坐標圖
(Ⅱ)
12分
實驗設計,驗證某兩種物質對血的調節作用實驗
坐標圖
實驗設計,研究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對紅細胞形態變化的影響
繪表格
31
(30)
18分
必修1:酶的催化本質
必修2:遺傳圖解書寫,中心法則
柱狀圖
遺傳圖解
必修1:染色體的主要組成
必修2:遺傳規律和遺傳圖解書寫
遺傳圖解
說明:由于2010年浙江理綜卷物理試題減少1道選擇題,2010年生物非選擇題題號調整為第29、30題。
從表1看出:①試題突出核心知識:2009-2010年浙江生物試題基本延續全國理綜生物的考查方式,考查的知識點仍然來自細胞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動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免疫、遺傳推理、種群和生態系統、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實驗探究等核心內容。
②試題強調知識綜合性:試題設計既強調模塊內知識綜合考查,同時又兼顧模塊間知識綜合考查,不僅檢測了考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檢查了考生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如2009年第5題是模塊內綜合;第2、30(Ⅰ)、31題是模塊間綜合。2010年第6、29(Ⅰ)、30題是模塊間綜合。尤其是2009年第31題和2010年第30題的立意可謂獨特,這兩題都先以轉基因技術為引題,并巧妙而自然地將遺傳推理、遺傳圖解的書寫等知識點與其他模塊知識點結合在一起,重點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2.2 試題依然立足教材,重視基礎,注重人文關懷
浙江生物試題堅持側重對材料的理解及與教材知識的結合,在命題范圍有自身特色。許多試題背景能在教材中找到,從知識點看都是平時教學重點,只是問的角度進行了重編與設計,較好地考查考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體現了重視基礎和回歸教材的命題思想。2009年浙江理綜生物命題范圍為人教版的必修教材和浙科版的選修3教材,試題充分考慮到兩套教材的特點,如第1、2、3、4、30(Ⅰ)題。2010年命題范圍為浙科版教材,試題更加鮮明地體現了浙科版教材的特色,如第1、3、4、5、29題等試題均源于教材,學生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另外,2年試題在設計技術上均比較到位,難易排列合理,沒有設置明顯障礙,試題表述清楚精練,比較符合考生的認知程度。對于開放性試題,題干都作了適當的提示,避免考生思維過于發散,問題設置合理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體現相應的能力,體現出一定的人文關懷。
2.3 試題堅持能力立意,實驗考查方式不斷探索與創新
2.3.1 注重運用圖表作為信息載體,提升對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圖表類信息題是2年浙江卷的主要題型之一,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2年試題有關圖表類信息題,統計結果見下表2:
表2 2009-2010年浙江理綜生物圖表類信息試題統計
年份及題號
圖形類信息題
表格類信息題
分值
比例
(占總分)
識圖
繪圖
識表
繪表
2009年題號
5,6,30(Ⅰ),31
30(Ⅱ)
34
42.5%
2010年題號
3,5,6,29(Ⅰ)
30
30
29(Ⅱ)
44
55.0%
從表2看出:2年試卷中信息題所占比例很大,且有增加趨勢。2009年理綜試題中有5處涉及圖表;2010年有7處涉及圖表。另外,2010年自選模塊“生物技術實踐”試題出現了果汁制作實驗流程圖。這些試題不僅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了學生對圖表信息的觀察,理解、獲取、處理和圖文轉換能力。綜觀2年試題,筆者發現考查生態學、植物代謝與調節、實驗結果處理與分析,遺傳圖解書寫等知識時都涉及圖表信息(見表1)。筆者認為,浙江卷運用圖表作為信息載體進行能力考查的地位不僅穩固,而且考查的形式還會表現出多樣化、開放化、新穎化等特點。
2.3.2 倡導探究性學習,不斷探索與創新實驗考查方式
實驗是考查學生生物學素養的重要載體,2009-2010年實驗試題立足于教材,實驗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原型,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突出對教材內容的加工與提升,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既沒有脫離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又較好地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結果處理與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2年實驗試題都要求考生通過閱讀,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完整的實驗步驟(思路),并對實驗結果用圖表形式表示。重點考查學生對實驗設計中對照的理解和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并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試題起點低,落點高,情境新,重視過程和方法,能力層次分明。2010年實驗試題要求考生分析實驗變量間的關系,難度稍微加大,更加關注考生在實驗過程中的體驗,成為2010年生物試題的亮點之一。2010年的自選模塊“生物科學與社會”試題不但要求擬訂探究性課題名稱,而且進一步要求寫出檢測指標(其實就是因變量),答案的開放性程度加大。
2.4 試題繼續緊密聯系實際,密切關注生物科學研究的新進展
2009-2010年生物試題均體現了新課程關注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理念,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與科技、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有利于學生價值觀的發展,具體情況如下表3:
表3 2009-2010年浙江理綜生物與實際密切相關的試題統計
年份及題號
關注生活的試題
關注生產的試題
關注科技的試題
分值
比例
(占總分)
2009年題號
2
2,4
1,3,5,31
48
60.0%
2010年題號
1
29(Ⅰ) ,30
2,4,6,30
50
62.5%
2年生物試題都涉及到免疫、動植物細胞培養、植物組織培養、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而且很多試題往往以聯系人體健康、生產、生活等實際問題作為知識考查的切入點,這些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對教材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突出考查考生能否運用生物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讓考生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要構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比2年試題發現,2010年第6、29(Ⅰ)題都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為背景考查知識;2009年第1題和2010年第3題都從人體健康入手,考查免疫知識;2009年第31題和2010年第30題都以轉基因技術作為知識考查的切入口。筆者認為,這些試題的出現對今后進一步加強STS教育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2.5 增設“自選模塊”,體現新課改選擇性理念,擴大考生選擇權
第一類考生中增設“自選模塊”考試,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展現自己學業專長的機會,體現了新課改的選擇性理念,也擴大了學生和高校的自主選擇權;第二、三類不考自選模塊,有利于減少大部分學生的負擔。浙江省選擇浙科版的“生物技術實踐”和“生物科學與社會”兩個選修模塊為教材,并安排作為“自選模塊”的考試內容,各設1題(非選擇題),各10分,供學生自選,充分體現了浙江生物高考“個性化”的特點。2年“自選模塊”生物試題考查內容如下表4:
表4 2009-2010年浙江高考“自選模塊”生物試題考查內容統計
題號
分值
2009年
2010年
考查內容
備注
考查內容
備注
17
10分
選修1:果醋制作實驗過程,泡菜中亞硝酸鹽的測定
選修1:果汁制作與果膠酶的作用,酶的固定化及應用
流程圖
18
10分
選修2:設施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及綠色食品的生產
選修2:水體自凈,污水凈化技術,課題名稱擬定和因變量檢測指標的描述
2年“自選模塊”生物試題的題型都是填空題,兩個模塊都各填10個空,每空1分,答案有一定的傾向性。試題背景材料主要源于生產、生活、科技實際,先設置問題探究的情境,然后以填充的形式分析,各小題設問基本上是遞進關系或并列關系,主要考查研究中所涉及的原理、技能、過程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等知識,檢測考生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 “生物技術實踐”模塊主要考查實驗原理、過程、方法等內容,與必修知識有一定的聯系,近2年試題主要考查了果醋、 泡菜、果汁等制作實驗,但今后教學中我們還要關注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植物組織培養等知識內容。“生物科學與社會”模塊主要考查的內容與社會生產實際的聯系很緊密,近2年試題主要考查了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治、綠色食品、水體凈化等內容,2010年進行了開放性試題的嘗試,不僅要求擬訂課題名稱,還要寫相應的檢測指標。今后浙江理綜生物試題會不會出現這類開放性試題,值得我們關注。
3 2009-2010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學生答題情況比較分析
2010年浙江高考生物試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無偏題、怪題和超綱題。根據師生反映和筆者調查發現:2年生物試題整體難度相當;2009年選擇題的1-4題學生答題情況較好,第5、6 題則錯誤率較高,其中第6題是學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道選擇題;2010年選擇題的第1、2、4題學生答題情況較好,第3、5、6題則錯誤率較高,其中第6題是學生感到最棘手。學生回答非選擇題時表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書寫潦草,錯別字多
2009年第30題(2010年第29題)Ⅰ小題的得分率較低與錯別字有很大關系。如2009年的“分裂間期”錯寫為“分裂問期”,“抑制”錯寫為“仰制”或“抑止”或“壓制”或“抑”中多一豎;如2010年的“飽和點”錯寫成“包和點”或“飽合點”。另外,很多考生在書寫實驗步驟(思路)和遺傳圖解時,字跡潦草,導致閱卷困難而不得分。
3.2 審題不細,大意失分
2009年:如第30題Ⅱ小題的試驗設計,明確要求“答題時該組實驗兔不再分組”,但很多考生還是沒有判斷出“自身前后對照”要求,而設置空白對照,進行分組實驗,導致得零分。再如第31題Ⅰ小題明確要求“遺傳圖解中表現型不作要求”,不少考生還是習慣性思維,寫了表現型。
2010年:如第29題Ⅰ小題的題干明確“實驗在適宜溫度下進行”,但很多考生在回答“b-c段CO2濃度升高緩慢的原因”時,錯答成“凌晨溫度較低,酶活性降低,細胞呼吸較弱,產生的CO2較少”,導致失分。再如30題(3)小題明確要求“顯、隱性基因分別用B、b表示”,但有一些考生書寫遺傳圖解時用其他字母表示,導致得零分;有些考生沒有用文字對遺傳圖解作簡要說明而失分。
3.3 思維混亂,表達不清
2009年:如第30題Ⅱ小題自身前后對照的思維混亂,甲、乙藥物添加的順序顛倒,導致失分。再如第31題,當“將小鼠一條常染色體上的B基因去除”這一新的信息出現時,許多學生感覺就一片茫然。至于“利用將B基因去除的B+B-雄性小鼠和正常小鼠,選育B-B-雄性小鼠”,用遺傳圖解表示選育過程更不知如何下手了,答題時,親子代關系層次表達不清,基因型寫錯,導致大量失分。
2010年: 如第29題Ⅱ小題的試驗設計,明確要求“答題時對NaCl溶液的具體配制不作要求 ”,但不少考生在寫實驗思路時仍然配制出一系列具體的梯度濃度NaCl溶液進行分組實驗,導致列表進行實驗結果及原因分析時概括混亂,表達不清晰。再如30題第4小題,當要求分析“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為顯性性狀)”可能原因時,許多考生思維混亂,無從下手,條理不清。
3.4 基礎薄弱,能力缺陷
2009年:如第30題Ⅰ小題將“分裂間期”答成“繁殖期”,“DNA 復制”答成“DNA復制加快”,“蛋白質合成”答成“蛋白質合成加快”等;最后一空得分率低,主要原因是學生信息獲取能力不足導致關鍵詞“Ca2+的濃度”缺失。再如第31題,要求“通過比較B+B+和B+B-個體的基因型、G酶濃度與H2S濃度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許多考生答案為“基因越多,酶越多,H2S 越多”,不能從現象中分析提煉出本質的結論:基因可通過控制G酶的合成來控制H2S 濃度,
2010年:如第29題Ⅰ題(1)小題,不少考生不能據圖分析出“光飽和點”,反映了學生的基礎薄弱;(2)小題第一格,很多考生都錯誤地從溫度角度進行分析“b-c段CO2濃度升高緩慢的原因”。再如29題Ⅱ小題許多考生設計表格進行實驗結果及原因分析時,答案煩瑣,缺乏概括性,反映了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缺陷。
4 生物教學對策
比較分析2009-2010年浙江生物試題特點和學生的答題情況,對我們提高生物復習效率頗有啟示。以下幾點建議尤為重要:
4.1 深入研讀指導性文件,把握高考復習方向
《生物課程標準》、《生物考試大綱》、《省教學指導意見(生物)》和《浙江省考試說明》是浙江高考命題的指導性文件。尤其是《浙江省考試說明》是浙江高考命題的直接依據,它明確規定了高考命題的范圍和方向,具體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識點及掌握程度,同時對能力測試要求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真研究指導性文件,有助于師生把握高考復習的方向,提高復習的效率。這一點是師生口頭上講得最多,卻是行動上做得少、最易忽視的方面。
4.2 認真研究生物高考試題,關注高考命題模式
研究高考試題應做好五方面:①整體研究歷年試題找出共性;②重點研究近年試題尋找趨勢;③對比研究同類試題找出變化;④分類研究不同試題尋找動態差異;⑤參照教材研究試題尋找原型。
目前高考命題的成員多數是大學教師,大學教師的命題模式往往是選取大學生物學、科技發展熱點等專業性較強的素材,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和研究經驗,將復雜的問題進行簡化,從各方面指向中學生物學知識體系,在交叉點上找命題的切入口。這些交叉點就是中學生物教學的知識生長點和能力增長點。中學教師應該多研究大學教師的命題思路。
4.3 重視核心知識的復習,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零散的知識難以形成能力,只有將知識系統化才能進一步發展形成能力。因此高三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核心知識的復習,以核心知識為載體,引導學生梳理并構建成知識網絡,注重各知識間的縱橫交叉,通過對比分析、歸納,使之系統化、網絡化、規律化,以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其次,教師要依據新課程的能力要求,堅持“創設課堂教學的思維環境”,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實施能力訓練,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思考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且能使用規范的生物術語表達,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知識、能力、技能共同提高的過程。
再次,教學中要聯系人體健康、生產、生活等實際問題,并關注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生物科學新進展即注重緊密聯系實際,將知識滲透到生產、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與應用能力。
4.4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資源,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教材是核心的課程資源,重組教材資源已成為當今高考命題的生長點,近年的圖表和實驗試題大多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用足用好教材中的圖表:①立體圖和平面圖的轉換;②圖形的變式和綜合;③圖文轉換,以培養表達能力。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用圖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提高生物成績的有效途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實驗,利用教材實驗進行適當地加工、拓展與延伸,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
4.5 加強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近幾年的新課程生物高考試題越來越重視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等方面的考查。在高三實驗專題復習中,首先要重視教材實驗復習,立足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探究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開展訓練和探究,學習科學家們經典實驗的研究思路和實驗方法。同時,要注重新情境下的實驗設計訓練。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感悟、總結實驗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以培養學生選用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分析處理數據、資料的能力,表達實驗及其結果分析的能力。
4.6 注重應試技巧訓練,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注重應試技巧訓練:①訓練學生學會分析有效信息、干擾信息,找出信息與已學知識的結合點;②訓練學生學會尋找到解題的思路;③訓練學生學會找到關鍵字詞,挖掘隱含條件;④訓練學生學會分析圖表、曲線、數據所呈現的信息;⑤訓練學生學會運用生物術語準確地表達結果。
實際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知識,不要對學生的訓練拔得太高,否則,導致考試中學生出現基本概念理解錯誤,痛失基本分。例題分析時,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思維過程,不要讓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自編習題時,要精選題目,提高訓練效率。
參考文獻
[1] 浙江教育廳.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生物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01.
[2] 鄭小毛.客觀總結得失科學應對高考──2010年高考生物備考指導.中學生物教學,2010(5):50~54.
[3] 楊振峰.學生高考失分原因分析及對教學的啟示.生物學教學,2009(2):45~47.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42860.html
相關閱讀: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