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27講 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
【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把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農村經濟有機地結合起,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維護農業生態平衡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發展措施:①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②遵循生態平衡規律,開展綜合利用;③廣開流,充分利用清潔、可再生的新能。
2.優勢特征:①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各業互補互利;②種植、養殖、加工多種經營,經濟效益好;③降低污染、凈化環境,有益人體健康。
3.發展方向:通過生態農業建設,逐年步入區域化種植、規;洜I清潔化生產的良性發展軌道;充分利用生態農業的優勢發展無污染的綠色食品、觀光農業和生態旅游。
4.典型代表:北京留民營村的生態農業。
例1 讀“留民營村農副產品綜合循環利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初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沼氣池、農戶。
(2)該村農副產品綜合循環利用是以 理論為指導建設起的,各業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既保持了生態平衡,又促進了經濟發展。
(3)留民營村生態可持續發展表現在 ,經濟可持續發展表現在 。
(4)該村經濟的發展應該充分利用生態農業優勢,發展 。
(5)從留民營村的做法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有: 等。
命題意圖:本題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了“生態農業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解析:生態農業是遵循生態、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系統工程方法,合理開發農業資,充分利用生物的相生相克關系,配置農林牧副漁五業結構,建立起的高效、穩定、生物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農業生態系統,其目的是實現“生產要發展,生活要提高,生態要改善”。本題選材典型,而且進行了圖示化,題中各環節緊密聯系,突出綜合利用與循環,對各項的判斷需要用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內涵作依據。因此,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十分重要。
答案:(1)①農戶 ②沼氣池 ③初級生產者 ④初級消費者 (2)生態經濟學 (3)實現了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促進了糧食、牲畜生產的發展,增加了經濟效益 (4)綠色食品、觀光農業、生態旅游 (5)發展“生態農業”就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經濟發展等“多贏局面”;“生態農業”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避免重復“石油農業”,走中國特色的可持續農業的發展道路。
探究點二 工業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通常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或預期消費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資,把對人類環境的危害減至最小,又能充分滿足人類需要,是社會經濟效益最大的一種模式。它最早是1989年由聯合國環境署提出的。它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清潔的能。包括:常規能的清潔利用;可再生能的利用;新能的開發;各種節能技術等。二是清潔的生產過程。包括:盡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產出無毒、無害的中間產品;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危險性因素;少廢、無廢的工藝和高效的設備物料的再循環;簡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等。三是清潔的產品。包括:節約原料,少用昂貴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資作原料;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復用和再生;易處置、易降解等。
例2 讀下面清潔生產生命周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清潔生產包括利用清潔 ,經過清潔的 過程和產出清潔的 。
(2)傳統的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方法是把焦點放在 處理上,即產品使用后 對環境的影響。
(3)清潔生產是將污染預防上溯到 ,并拓展到 。
(4)清潔生產是一種將 效益與 效益有機結合的生產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類實現 發展。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清潔生產的相關知識,需要在真正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此類試題靈活作答。
解析:清潔生產是一種可持續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即產品使用后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清潔生產則從原材料開采——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答案:(1)能 生產 產品 (2)末端 廢棄物 (3)頭 生產全過程 (4)經濟 環境 可持續
探究點三 循環經濟
1.循環經濟以環境無害化技術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益為核心,以環境友好方式利用經濟資和環境資,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⑵循環經濟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共贏”發展。循環經濟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準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實現資的可持續利用,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同時循環經濟還拉長生產鏈推動環保產業和其他新型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發展。
⑶循環經濟在不同層面上將生產和消費納入到一個有機的可持續發展框架中。目前,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實踐已在三個層面上將生產(包括資消耗)和消費(包括廢物排放)這兩個最重要的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一是企業內部的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二是共生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生態工業網絡;三是區域和整個社會的廢物回收和再利用體系。
例3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下圖為我國某地區農業科技園區循環經濟模式圖。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①、②、③、④、⑤的含義符合該循環系統的是
A.種苗培育、飼料加工、排放、廢棄物、飼料
B.水窖集雨、飼料加工、供暖、廢棄物、肥料
C.種苗培育、水窖集雨、凈化、廢氣、飼料
D.水窖集雨、飼料加工、供暖、肥料、廢棄物
⑵該園區農業生產的特點是
A.小農經營 B.集約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命題意圖:本題綜合性較強,綜合考查了循環經濟的一系列知識,解題思路具體可以結合本題解析進行說明。
解析:⑴循環經濟是工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具體說,工業的可持續方向是清潔生產,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是生態農業。只要弄清楚該地區農業科技園各生產環節之間的聯系即可。⑵從圖中可以看出該農業科技園屬于乳畜業,而決定乳畜業的因素主要是市場和飼料,農業科技園自身的種植業提供飼料,而與外界聯系的只有銷售環節。
答案:⑴D ⑵C
【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2008年9月1日起我國提高了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降低了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這一政策調整,將有利于降低汽柴油消耗,減小空氣污染,促進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的實現。據此回答1~2題。
1.這一政策出臺的社會背景在于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如下問題(  )
①資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②污染嚴重,生態環境質量下降
③經濟增長過快,資全面枯竭、苋丝谧匀辉鲩L率高,人均資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應采取的措施是(  )
A.減小生產規模 B.倡導循環經濟
C.減少資開發 D.控制人口數量
(2011•東北聯考)目前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下圖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團基于“建設循環經濟社會”的產業構想。讀圖,完成下題。

3.該產業設想對農業的影響是(  )
A.加劇農村燃料、飼料、肥料相爭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C.增加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勞動生產率
D.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外出務工的競爭能力
(2011•福建模擬)圖表示意2005~2007年我國主要高耗能產品出口額、能消耗量、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量。完成4~5題。
年份出口額
(億美元) 能消耗量
CO2排放量
(百萬噸)NOx排放量
(萬噸)SO2排放量(萬噸)
200516756.9135.63580
2007677104.7307.869308
4.與2005年相比,2007年我國主要高耗能出口產品的單位產值(  )
A.能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
B.能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
C.能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減少
D.能消耗量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上升
5.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碳排放轉移是指高碳排放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高耗能產品出口額越大,碳排放(  )
A.轉出越多 B.轉入越多
C.轉入越少 D.轉出越少
(2011•淮安模擬)讀我國南方某農村生態農業試驗場生產模式圖,回答6~8題。

6.上圖所示的生產模式最可能適用的地區及其優點是(  )
A.東北森林地區;利于林區經濟發展
B.西北沙漠地區;利于生態環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區;利于循環經濟發展
D.青藏高原地區;利于充分利用太陽能
7.該村大田農業的主要肥料是(  )
A.雜草秸稈,沼渣,化肥 B.沼渣,糞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稈,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8.該地農民使用沼氣作為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是(  )
A.有利于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凈化環境
B.由于雜草填入沼氣池減少了秸稈還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飼料、肥料、燃料之間相爭激烈,農民需要根據實際調整三者關系
D.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但不利于農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有機聯系
(2011屆安徽省安慶市高三模擬考試二)大量實證研究發現,一定地區在經濟發展的起始階段,環境污染的程度較低;在經濟起飛階段,資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環境惡化;在經濟發展的更高階段,環境狀況開始改善。環境污染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呈倒U型關系曲線,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結合所學知識,完成9,10題。

9.在圖中四條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不同經濟發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和先行工業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發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這是因為( )
①我國自然資貧乏 ②我國民眾環境意識提高
③國際社會制約增強 ④環境承載量壓力增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讀某島嶼的明生態湖區規劃圖,回答11~12題。

11.該發展模式所具有的特點是(  )
①主要關注經濟領域中產值和利潤的增長 ②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對環境的保護、郢@得最大經濟效益,促進社會財富的積累、軐儆诜N養加工一體化經營的生態農業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該圖顯示了該湖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將林地、草地都開墾為耕地、诤侠黹_發利用環境資
③廢棄物綜合利用、芘嘤齼灹计贩N,發展高效農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讀圖,完成13~15題。

13.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作原則是(  )
A.減量化、生態化、再循環 B.減量化、再利用、環保化
C.減量化、再利用、持續性 D.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
14.在工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實現循環經濟的基本途徑是(  )
A.清潔生產 B.生態農業
C.末端治理 D.集約經濟
15.圖示反映出循環經濟具有的效益有(  )
①凈化環境的環境效益 ②經濟效益、凵鷳B效益、芴岣哔Y利用率,變廢為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綜合題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江蘇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常熟市“大豆產業循環鏈”是其中一個成功的典型范例。常熟金城油脂公司采用低溫榨油法,從大豆中提取食用油。產生的低溫豆粕送到江河天絨絲纖維有限公司,作為原料從中提取大豆蛋白、抽絲制成一種新型的紡織材料——天然蛋白纖維。此過程產生的豆渣,又作為常禾生物有機肥料有限公司的原料,混入家畜糞便后,變成了肥田壯苗的有機肥料。

(1)用大豆制作豆油出售與直接出售大豆相比,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好處有① ,② 。
(2)僅用低溫榨油方法生產,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有 種;用循環利用的方法生產,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至少有 種。
(3)常禾生物有機肥料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肥與普通的工業化肥相比,其顯著的特點有:
① ;
② 。
(4)江河天絨絲纖維有限公司的產品很容易地打破了與歐美貿易的“綠色壁壘”,在歐美市場上非常暢銷,之所以實現這一點,主要是因為 。
(5)綜合比較,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與普通的生產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處有(至少寫3條)
① ;② ;
③ 。
17.讀圖和字信息,回答問題。

上圖是由A→B→C→D→A的農業生態系統圖,該地位于中亞熱帶,過去以單一糧食生產為主,大量秸稈用作生活燃料,F在通過增加多層多級利用,發展沼氣,沼液還可噴灑作物葉面,起到防蟲治病的作用。
(1)在生態農業鏈上,加入了養禽、養畜生產,發揮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沼氣生產具有的效益有:①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方面: _;②在能消耗方面:____________。
(3)三個生產過程中,過程_________的環境效益最大。
(4)從氣候角度分析,該地發展沼氣的優勢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貴陽市清鎮市百花工業園區,投資5億元開發貴州佳昌實業有限公司,用循環經濟理念捆綁建設60萬噸焦化廠、1.2萬噸金屬鎂廠、5萬噸脫氟硫酸三鈣廠及1~2萬千瓦發電裝置,形成完整的生態產業鏈:60萬噸焦化廠排放的2.4億立方米煤氣,供1.2萬噸金屬鎂廠和5萬噸脫氟硫酸三鈣廠生產使用,剩下的焦炭就近供應周邊廠家;產生的8萬噸煤渣,供水泥廠做原料;生產煤氣產生的余熱用于發電。這樣循環利用資還節約了8000多萬元的污染防治設施費用。優化了資配置和產業結構。

⑴比較以下兩種經濟發展模式,分析回答為什么說循環經濟模式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⑵分析貴陽市發展煉鋁工業的有利條。
⑶讀我國某地生態農業系統圖,分析該系統對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所起的積極作用。

(4)該農業生產系統對于改善農村經濟結構有何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解析: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著資、能利用率低,浪費嚴重及由此引起的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答案:A
2.解析: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不能以停止發展為代價,應該倡導循環經濟,提高資、能的利用率。
答案:B
3.解析:該構想圖能夠促進對資的循環利用,有利于減輕農村燃料、飼料、肥料相爭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農業生產結構,降低污染,凈化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答案:B
4.解析:高耗能出口產品的單位產值能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都可用能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與出口額的比值算出。
答案:A
5.解析:我國高耗能產品出口額增大說明其他國家把這些高耗能工業轉移到了我國。
答案:B
6.解析:從圖中可看出該地區有大田農業,發展畜禽養殖,進而發展食用菌和蚯蚓養殖,而且用畜禽糞便制取沼氣,其廢料又能還田,因此屬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江南丘陵地區發展此模式,既可緩解因其能短缺引起的水土流失,又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
答案:C
7.解析:由箭頭指向可以看出,該村大田農業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糞肥、塘泥。
答案:B
8.解析:使用沼氣作為能,對環境污染。豢梢詼p少農村砍伐薪柴對植被的破壞。
答案:A
答案:D
14.解析:清潔生產從原料開采—生產制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只重視末端治理的弊端。
答案:A
15.解析:循環經濟帶的效益主要有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資利用率,變廢為寶也是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一個方面。
答案:D
16. 解析:大豆是初級產品,直接將大豆拿到市場出售,收益較小。如果將大豆加工成工業制成品,加工層次提高了,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收益自然提高。同時,又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用低溫榨油的方法面向市場的終端產品只有一種,就是豆油;用循環利用的方法進行加工,出售到市場的產品除豆油外,還有紗、布、服裝、啤酒催化劑、食品添加劑、有機肥、餅干等;试黾拥氖峭寥乐械牡V物質,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土壕結構,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氣性,因此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试谏a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同時由于是化學肥料,在短期內具有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功效,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壤板結,所以,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實現農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天然蛋白纖維及其相關產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纖維,因此屬于綠色產品,歐美國家沒有理由對這樣的產品設置“綠色壁 壘”。第(5)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答題時突出強調循環經濟實現了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資的利用率,同時還應該理解,開發的產品種類明顯增加,相關的產業部門也明顯增多,由此可引發一系列的思考。此題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提高大豆的加工深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②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化 (2)1 8 (3)①普通的工業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機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②化肥生產消耗的原料、能多,生產成本高,而有機肥通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4)其產品自天然植物蛋白纖維,屬于綠色產品,對皮膚無刺激 (5)①提高了資利用率,有利于節約資;②實現了“變廢為寶”, 即提高了經濟效益,又有利于保護環境;③實現了農工商緊密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業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④提高了農產品的加工深度,豐富了產品種類,拓寬了產品的市場;⑤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⑥保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17. 解析:本題考查農業生態系統的組成及作用。
(1)養畜為沼氣池提供大量原料;肉蛋生產提高農民收入。
(2)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渣液還田提高農田;保護植被,保護生態環境;沼氣是清潔能 提高能的利用率(或節約能)
(3)生產過程3 (4)地處中亞熱帶沼氣原料豐富;使用沼氣時間長
18.解析:本題以貴陽市工業園區考查循環經濟模式的形式、作用及影響。
答案:(1)①傳統經濟資消耗量大,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既浪費了其中有用的資,又破壞了環境;②循環經濟能夠充分利用資,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排放;③我國人口眾多,資相對短缺,環境破壞嚴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必然選擇。
(2)原料豐富,電力廉價充足,交通便利。
(3)由于實現了秸稈還田,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因長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結現象,減少了對于糧食、淡水的污染程度。由于農村生活燃料改成了發熱量高、燃燒效率高、幾乎無污染的沼氣,大大減輕了大氣污染,避免了因燃料不足而砍樹、鏟草的現象,保護了生態環境。
(4)系統可為家禽和牲畜的飼養提供大量的飼料,促進飼養業的發展,沼氣解決了農村生活燃料問題,有利于保護森林,促進農區的林業發展;飼養業、林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種植業所占比重,增加畜牧業、林業的產值比重;林業、飼養業發展,有利于工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5495.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