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華北區專項復習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三地理二輪專題復習學案:中國地理 專題10 華北區
主要內容:
第一節 地理概況
第二節 首都經濟圈
第三節 水資問題
第四節 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重點
闡明華北區的地理特征和人口、資與經濟狀況。
闡明首都經濟圈及其經濟布局的特征和發展前景。
提出華北區水資短缺問題和開發對策。
闡述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與治理的成就。
第一節 地理概況

華北區包括北京、天津2市及河北、東、河南3省,共轄506個縣(市、區),總面積53.56×104km2,總人口2.82億。本區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東北、西北、東南和中南的中央樞紐,又是環渤海經濟圈的主體部分。本區地處中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是中國北方經濟重心。水資短缺是本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一、自然地理基礎華北北西南三面環繞的地屏障;東部有東丘陵;廣闊的黃淮海平原則由麓至濱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帶:①前洪積-沖積平原;②沖積平原;③濱海平原。
華北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熱同季。≥10℃積溫4 000~4 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漸增加,大部分地區兩年三熟和一年兩熟。
廣大的平原地貌與雨熱同季的氣候,為本區提供了優越的農業自然資條;但地表排水不暢、鹽土廣布以及春旱夏澇,是本區形成旱、澇災害、土地次生鹽漬化和農業生產不穩的主要原因。歷史上華北區是中國農業發達而且農業自然災害嚴重的地區。二、土地覆蓋與土地利用
(一)土地覆蓋主要自然植被及土壤的地帶模式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地帶。此外,河南南部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黃棕壤地帶,冀北地和太行地為暖溫帶森林草原褐土帶。河北壩上地區則為溫帶干草原栗鈣土地帶。在數千年開墾過程中,廣大平原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作物所取代。
從衛星影像上看華北區的土地覆蓋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水域、河道堤壩和大面積連續的灌溉農田,還有密密麻麻的鄉村聚落和城市群。
(二)土地利用
耕地占絕對優勢,林牧用地少,城鄉居民點和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較大。耕地約0.21×108hm2,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2%,占本區面積的53%,墾殖率比全國平均值高約38個百分點。林地和草地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數的60%。城鄉居民點道路用地是全國平均量的3.3倍。
華北區是中國東部季風區內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比例最大,而林地用地比例最小的區域。三、人口、資與經濟
(一)人口:2000年,華北區有人口28156萬,占全國人口的21.7%,人口密度為526人/km2,是中國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北京和天津每平方千米人口分別為823人和886人,城區人口密度都超過2萬人,屬世界最稠密的都市之列。河南與東居中國人口大省前列,人口密度分別達到每平方千米554人和579人。黃淮海平原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高達每平方千米500人以上。
(二)資華北區自然資的特點是:氣候資中光熱資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資優勢在平原耕地多;水資時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組合不平衡;礦產資種類多,組合條好,但優勢礦產不明顯;海洋資和旅游資十分豐富。三、經濟
華北區是中國各個計劃時期經濟建設的重點地區,經濟發展保持較高的速度。經濟水平的省市間差異比較大。
北京、天津屬經濟發達的高收入市,東屬較發達、上中等收入省,河北屬上中等發達、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則屬于中等發達、低收入省。
華北區工農業生產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鋼鐵、電子、機械、水泥、化工、紡織為支柱產業的完整工業體系,是中國重要工業基地;已形成以糧棉為主,灌溉發達的農業體系,是中國最大的冬小麥生產基地、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產基地。本區交通發達,北京是全國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中心。
大城市集中,城市群與經濟中心或工業中心資富集區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東半島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廣線、京滬線城鎮密集區。
第二節 首都經濟圈
首都經濟圈是以北京為中心,京津唐地區為核心區、冀魯豫晉為腹地的特定經濟區域,不僅有體現首都功能的核心區,也有廣大的外圍地帶。一、首都北京的中心地位
2001年底,北京市有人口1383萬(1949年北京總人口為156萬)。半個世紀,北京城市人口增加約8倍。北京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45年的周武王時,北京初步形成城市。歷史上北京有薊、廣陽、幽州、燕京等名稱。金代定都,稱中都,元朝稱大都,明朝始稱北京。1949年將北京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是中國政治中心和化中心,中國經濟指揮中心。
二、京津冀地區
北京與周邊區域經濟關系的第一層次是與天津、河北的關系,即京津冀關系。北京經濟發展的優勢有:①首都優勢;②經濟優勢;③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優勢;④旅游優勢。
北京經濟發展制約:①人口壓力過大,城市超負荷;②自然資嚴重短缺;③農畜產品供應不足;④生態脆弱,污染嚴重。
天津是中國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北京的海上門戶,居于東北亞和環渤海的中心區位,以第三產業為核心的國際貿易、金融、信息和技術的中心。
河北地理位置,一是東臨渤海,二是環繞京、津,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河北形成了以資型為主的經濟格局。
京津作為兩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經濟高度發達的集合點,河北在經濟生長點和生產要素布局上以面的形式存在,京津本能地要求進行大規模的集聚和擴散,而接受這種集聚和擴散的首先必然是河北。京津唐是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核心區,也是全國工業基地和超大城市群。三、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河北、東、北京和天津3省2市,具有地域上的關聯性和整體性。這一地區居中國北方地區通向海洋的門戶,是東北、華北經濟核心區之所在,是首都經濟圈之所在,是正在形成的東北亞經濟圈的前沿陣地。京津唐地區、遼中南地區、東半島膠濟沿線地區和太行前的京廣沿線地區的產業與城市的集聚區域,占環渤海經濟的2/3以上。膠濟地區是東省的經濟核心地帶。
第三節 水資問題一、水資短缺
華北區水資的突出問題是總量不足,人均、地均水量很低,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銳,水是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也是區域發展中的稀缺資。二、缺水導致諸多環境問題(略)
三、主要缺水工業城市聚集區的水供需平衡
京津唐地區經濟發達,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超大城市群。本區多年平均自產水資總量僅123.1×108m3,人均水量不足全國水平的1/7,而且入境水量不斷減少,按總人口、工業總產值和農業有效灌溉面積及相應的耗水指標計算,該地區現狀年缺水量為130×108m3,其中工業需水30×108m3,生活需水15×108m3。供需相比,平水年基本上平衡,枯水年(P=75%)缺水20多億立方米。膠東半島是近十幾年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是全國縣級市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但全區多年平均水資量僅100×108m3,人均水資量僅為全國平均的1/6。供需相比,平水年和枯水年份分別缺水22×108m3和26×108m3。
四、解決水資短缺的主要途徑(略)
第四節 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
一、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研究
20世紀50年代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黃淮海平原開展“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科學試驗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二、黃淮海平原水鹽運動的一般特征
首先,水鹽運動的分配和轉化上的特點表明:每年參與黃淮海平原水循環的水量七分自降水,三分自周圍地。這些水分的3/4以蒸散形式排出,1/4的水自黃、淮、海、灤等河徑流入海。水分中的55%在土壤—植物—大氣系統中轉化循環而蒸散。
第二,旱季和雨季更替,使土壤潛水中的水鹽循環表現為季節性的上行和下行過程的更替。
第三,地下水礦化度與化學組成、地形和母質等均對地下水的性質發生影響,但隨礦化度的增長而出現的各積鹽階段的總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第四,易溶鹽在土壤和潛水中的積聚存在著明顯的一致性。
三、地球化學分區及水鹽運動動態變化
在氣候、地貌和古代積鹽過程的綜合影響下,黃淮海平原的易溶鹽的化學流空間上有規律地進行著遷移、積聚和分異過程。按其空間分異特征和易溶鹽在土壤—潛水中淋溶和積聚的特點,可以劃分為5個大區和一些亞區(略)四、農業綜合開發與專業化發展
綜合開發的重點是對全區耕地4/5的中低產田進行改造和開墾宜農荒地,以增產糧、棉、油、肉為主要目標。
1.農業生產條得到改善,糧棉油肉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
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前6年(1988—1993年)統計,通過綜合整治措施,累計改造中低產田409.6×104hm2,其中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積386.6×104hm2,增加和改善除澇面積221×104hm2,使得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
2.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通過實行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在全區范圍內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路相通、橋涵閘配套的新格局。在開發區內林木覆蓋率一般增加3---6個百分點。減輕了風沙和干旱危害,調節了農田水熱條,改善了農田小氣候。使原鹽堿、風沙、澇洼等多災的低產農田生態系統轉化為高產、高效、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3.農業結構優化4.農業生產專業化與區域化發展
5.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加快了農村經濟改革步伐
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地高于非開發地區。農業綜合開發還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區域化與商品農業基地建設,推動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從傳統的小生產經營向集約化、規;c專業化方向轉變,加快了以農畜產品加工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
活動建議
主題:了解一個國家從首都開始
方法:與美國首都華盛頓對比,報告會形式
能力訓練:比較分析的能力
要求: 堂3分鐘講演(用PPT)
思考與練習1.簡述華北區的基本特征。
2.分析華北平原農業開發中的主要環境問題。
3.談談你對首都經濟圈的理解。
4.分析華北地區水資短缺的原因以及解決途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5708.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