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考綱解讀復習教案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及作用。
2、美國1787年憲法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3、資產階級政體對中國近代民主進程的影響
4、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的特點
5、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專題講解】
一、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作用與國王在現代君主立憲制中的作用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體。特點:①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王必須根據國會意愿行使行政權力。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實際上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為國家的象征。與封建專制制度下擁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憲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②議會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議會擁有立法權、財政權和對行政的監督權。③國王必須信奉英國國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結婚者不得繼承王位。立憲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真正歸宿,其根本屬性是資產階級的。它是適合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的。
國王的作用:①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②各派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并使其政治斗爭在一個有序的狀態中,對社會的穩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③使英國走上了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④英國國王的政治作用主要體現在,作為國家元首,在對外交往中代表英國;英國國王是國家的人格化,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征。作為英聯邦首腦,英國國王還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⑤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的影響。
二、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及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
原則:①中央集權原則:一個統管所有地區、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一個全國性的議會,掌管著統一的聯邦財政;一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之上的聯邦司法體系。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立法權屬于兩院制國會(參議院、眾議院)。國會擁有稅收、發行貨幣、宣戰等權力。國會的決議須總統批準。如未獲批準,經國會再次以2/3多數通過,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權屬于總統,總統身兼海陸軍最高統帥,有權任命政府官員、締結對外條約等,但須經參議院同意。司法權由最高法院掌握。由總統任命、參議院同意的法官是終身任職的。國會還可根據需要設立下級院,其法官也為終身職。 ③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民選產生,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資產階級共和政體。
評價:①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發展看:通過1787年憲法,美國率先建立了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聯邦制鞏固了國家政權;三權分立制度對于防止專制獨裁、保障資產階級民主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民主共和制的確立從形式上把主權在民的理論付諸實踐,并從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對后的資本主義國家起到了示范作用。②從對美國發展的影響看:憲法調整了大州與小州的矛盾、南方與北方的矛盾,使美國在政治上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發展;一系列治國原則的確立,使美國完成了廣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相對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③從其局限性看:憲法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廣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權利,這就違背了《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則,深深地打上了種族歧視的烙印,深刻地說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是這部憲法的本質所在。
三 法國共和制的確立、內容和意義
共和政體的確立: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之后,帝制與共和制多次反復,1875年頒布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資產階級代議制:①內容:憲法規定行政權力歸于總統?偨y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有權任命部長和一切軍政要員,締結并批準條約,有特赦權,而且在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立法權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參議員由地方參議會代表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間接選出,眾議院由普選產生。眾議院可提出并通過法案,但受總統和參議院的控制。②意義:1875年憲法頒布后,資產階級各個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有自己的席位,共和政體得以最終確立,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四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及意義
背景: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結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狀態。在俾斯麥的領導下,經過三次王朝戰爭,建立了德意志帝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頒布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內容:①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中央帝國政府控制了各邦的軍事、外交、刑法等大 【例1】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熬髁椫啤钡暮x是 ( )
A、君主的權力受法律制約 B、憲法由君主負責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選舉產生 D、君主向議會負責
【解析】本題考查對概念的理解能力。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的一種政體類型,其特點是保留了君主,但其權力要受到憲法的限制。
【答案】 A
命題角度二 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及1832議會改革
【例2】以下關于英國責任制內閣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下院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B、內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由國王提名
C、內閣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D、內閣擁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的權力
【解析】內稅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由首相提名,然后送交國王批準,而不是由國王提名。
【答案】B
題型2 美國1787年憲法及聯邦政府的建立
命題角度一“分權與制衡”的原則
【例1】下列關于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國會擁有立法權和解釋一切條約的權力
B、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員在白宮辦公
C、聯邦法院的大法官由總統任命,但需經參議院同意
D、總統及其內閣向國會負責
【解析】根據1787年憲法,聯邦法院有解釋一切法律及條約的權力,A不正確;白宮是總統的辦公地點,國會議員在國會大廈辦公,B不正確;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不對國會負責,D也不正確。
【答案】C
命題角度二 美國共和政體和聯邦制度(1787憲法)
【例2】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共和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材料強調
①聯邦法律的至上性 ②國家的統一 ③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④民主原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1】1880年7月法國政府規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違反新聞法行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戰士,也有君主派人士。這表明,在當時的法國
A、政府力圖借助工人階級確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獲得對共和派的政治優勢
C、政府欲通過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共和制
D、左右兩股政治力量嚴重危及共和制
【解析】解答本題關鍵抓住時間“1880年”這一信息分析問題,當時法國剛剛確立共和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
【答案】 C
命題角度二 1785年憲法
【例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有權召開兩院的特別會議。在會議的團會時期,如果每院有絕對多數要求開會,總統也必須召集兩院!边@說明 ( )
A、總統控制議會 B、總統權大,議會權小
C、總統的權力受議會限制 D、行政權高于立法權
【解析】根據材料中總統在閉會時期每院絕對多數要求開會時,也必須召集兩院可判斷C項正確。
【答案】 C
題型4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憲制
命題角度一 《德意志帝國憲法》
【例1】廉•李卜克內西說:“德國,特別是普魯士,是一個倒立著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魯士士兵頭盔上的尖鐵,一切都是由它托著。”這些話反映了 ( )
①德意志帝國的軍國主義特色 ②軍隊在帝國中的重要地位
③德意志的專制主義色彩 ④軍國主義思想對人民群眾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高考真題精解精析】
【2011高考】
(2011年安徽省綜19)圖6是諷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漫畫,能體現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義,在在于強權”
B.“帝國議會是‘一個沒有政府的議會’,只好‘發表獨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這個國家之間,不允許有任何作為第二天意出現”
D.“現在有效惡國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國王領導下的議會制”
【答案】:B
【解析】:圖6中“我們自由派絕不鋸掉我們垂著的樹枝”,是指德國的帝國議會無能力也無條限制政府、限制元首的政治行為。A項是普魯士“鐵血政策”的反映,C項反映宗教改革,D項是英國代議制。
(2011年全國卷綜19)美國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國會大廈在全城最高點“國會”上,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府和聯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時各州名稱命名的 15 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覆蓋全城。華盛頓的建筑規劃體現的美國政治化是
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 B.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
C.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 D.平等獨立的洲權觀念
【答案】:C
【解析】:按題中材料,這一建筑規劃主要強調了國會(立法權)、總統(行政權)和最高法院(司法權)這三權的分立與制衡。
(2011年廣東省綜20)下列憲法中,賦予議會制約政府的權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國憲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C.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D.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011年江蘇省單科歷史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一個唯一的穩固的軸心——一個帝國首相(宰相)。聯邦會議……處于這樣一種地位,這種地位使其他責任行政權成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因而使帝國責任大臣無法生存。”材料中“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表現為
A.憲法賦予首相國家最高權力 B.帝國首相擁有內閣的控制權
C.帝國首相只對聯邦會議負責 D.內閣大臣均由帝國首相任命
【答案】:B
【解析】:“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表現為帝國首相擁有內閣的控制權。憲法賦予皇帝國家最高權力、帝國首相對皇帝負責、內閣大臣由皇帝任命,說明A、C、D不正確。
(2011年上海市單科歷史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議會審判時說:“你們企圖審判國王,這是多么大的罪惡啊,我的權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說:“在國王和他的人民之間存在一個契約協定一旦這條紐帶被切斷,那么只能說,別了,君主統治!”這兩段話體現了
A.英王與法官的恩怨 B.國王至尊與法律至上的較量
C.國王與議會的矛盾 D.君權神授與人民主權的對立
(2011年海南省單科歷史11)英國學家菲爾。1707~1754)描述當時的英國時說:“當貴族在與君主進行華麗的競爭時,鄉紳們翹首企盼獲得貴族那樣的地位,而商人們則從柜臺后面步出,擠入鄉紳空出的行列!背霈F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貴族階層日趨沒落 B.階級斗爭空前加劇
C.商業資本發展迅速 D.產業革命成效顯現
【答案】:C
【解析】:題中材料重點強調商業資業雄厚的商業資產階級(商人們)憑借經濟實力獲取政治地位,故排除A、B兩項,選C;D項“產業革命”從1765年才在英國揭開序幕,可排除D項。
(2011年海南省單科歷史14)魏在《海國圖志》中介紹某國的制度時說:“事無大小,必須各官合議,然后準行:即不成允,亦須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選擇公舉!边@一國家應是
A.美國 B.德國 C.日本 D.俄國
【答案】:A
【解析】:按題中材料,法案(決議)要國會(或州議會)議員五分之三以上同意可通過;本州州長由本州民選產生。這正是美國的民主共和制。
(2011年北京卷綜37—(2))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被稱為“姐妹革命”。美國1787年憲法和法國《人權宣言》是兩個重要獻。
(2)指出兩個獻包含的資產階級國家建設的基本原則(4分),分析它們在資產階級國家建設過程中的作用。(4分)
(2011年天津卷綜歷史12—(2))
材料二
1832年,英國選民從人口總數的大約2%增加到3.3%,但工人階級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階級為爭取選舉權掀起了憲運動。1866年后,英國通過兩次議會改革,至1885年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普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婦女為爭取選舉權展開了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陽,英國已實現全民普選。
——摘編自錢旦《英國通史》
(2)材料二中,英國選舉權的變化經歷了那幾個階段?這一變化歷程表現出哪些特點?(6分)
【答案】:
(2)階段:1832年選民人數增加;1885年基本實現成年男子普選權;二戰前夕已實現全民普選。特點:英國實現全民普選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廣大民眾為此進行了艱難的斗爭。
【解析】:
(2)應依據材料信息,總結出選民人數的增多——男性獲得選舉權——女性獲得選舉權——全民普選的遞進過程,說明選舉權的擴大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它的進步是廣大人民斗爭的結果。
(2011年江蘇省單科歷史23—(2)、(3)、(4))
材料二 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同行。
———劉成等《英國:從稱霸世界到回歸歐洲》
材料三 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
———程漢大《化傳統與政治變革》
材料四 (英國)開始了產業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中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抵制新工業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版導言
請回答:
(2)材料二中“保守主義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時期保守主義政治的特征。(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爭”指什么?依據材料四,概括這次斗爭的原因。(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2分)
【解析】:
(2)材料二中的時間限定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期間(工業革命未完成時段),聯系工業革命的前提回答“保守主義的政治”的建立途徑;結合材料三,從當時英國的權力中心和權力分配角度回答其特征。
(3)首先明確19世紀30年代英國資產階級和貴族進行的斗爭是指1832年議會改革;從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影響角度回答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地位和政治愿望的變化。
(4)從經濟與政治的作用與反作用規定概括二者的關系。
【2010高考】
1.(10年廣東卷)20. 1873年,法國某報紙刊登的一封讀者信寫到:“我們是工業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歡共和政體。但是,如果‘聯合派’(屬于君主派)獲得勝利,那些現在還留在我們方面的大部分人將投入極端共和派的懷抱去了!边@段話反映出當時在法國 ( )
A. 政治局面錯綜復雜
B. 無產階級建立了共和政體
C. “聯合派”能帶社會安定
D. 共和派已獲得政治上的絕對優勢
解析:依據材料,不難看出,法國共和制確立面臨復雜的政治形勢,也說明了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道路曲折艱難。C. D項與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義已失敗,B項也排除。
答案:A。
2.(10年四川卷)19.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法國采取了激進的斗爭方式,對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產生了多方面影響。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造成了政局動蕩 B.加快了反封建進程
C.傳播了啟蒙思想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答案】D
【解析】這里,法國的“激進的斗爭方式”是指雅各賓派專政時期的一系列措施,D項是君主立憲派時期帶有一定妥協性的產物。
3.(10年上海歷史卷)17.乾隆皇帝曾對法國產生濃厚的興趣,打算派外交使團會見路易十六。這一計劃最終付諸東流,原因可能是:
A.法國發生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擊沙俄入侵
C. 中國正在和英使簽訂兩國通商協議
D.普法戰爭爆發
答案:A
解析:清廷忙于抗擊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時期,普法戰爭史1870年,中英簽訂通商協議在1840鴉片戰爭后。法國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統治時期1735-1795年在位。
4.(10年重慶卷)20.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開創了法國歷史的新紀元,在此期間發生的歷史事有 ①成立立法議會 ②頒布《人權宣言》 ③推行全國限價 ④發動熱月政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6.(10年東卷)15.1688年,一群英國貴族說,“改變晚宴規則的時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們被換掉了,但不是通過流血的方式!卑凑账麄兊姆绞,英國
A.結束了王權專制 B.君權收歸議會執掌
C.建立了責任內閣制 D.下層人民的權利得以保障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題,主要題中關鍵詞和關鍵語句:“貴族”、“ 改變晚宴規則的時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們被換掉了”,說明應該結束舊的統治秩序,重新開啟一種新的統治模式。即結束王權對英國的統治,讓位于資產階級統治英國。故正確答案為A。
7.(10年全國卷2)21.法國人克雷夫克在18世紀70年代寫到:“我可以給你指出一個家庭……他的妻子是荷蘭人,兒和法國人結婚,生了四個孩子。都娶了不同國籍的妻子……這里把所有的國家的各個個人熔化成一個新的民族!彼枥L的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
A.英屬北美殖民地 B.法屬美洲殖民地
C.西屬美洲殖民地 D.荷屬美洲殖民地
【答案】A
【解析】由題干中的“荷蘭人”、“法國人”、“不同國籍”、“新的民族”可知,這個新的民族是美利堅民族。再由時間是“18世紀70年代”,可知道是英屬北美殖民地。
8.(10年全國卷2)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審判法庭上說:“國王是世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訴我究竟是什么權威傳我的……我愿意用下議院的公平的權利。不敢吼于在場的任何人……必須有貴族,才能構成議會,但是貴族在哪里呢?”這反映了當時英國
A.貴族地位開始沒落 B.傳統議會制度瓦解
C.議會擁有絕對權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俾斯麥結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故選B。其他與題干無關。
10.(10年全國卷1)20.“我們要在這里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烈士們的鮮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讓我們的獲得自由新生;要使我們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上述演說發表于一次著名戰役之后,該戰役是
A.納西比戰役 B.葛底斯堡戰役 C.瓦爾密戰役 D.薩拉托加大捷
【答案】B
【解析】根據口號可看出這是美國內戰時期人民的心聲,據此判斷應該是B
11.(10年江蘇卷)15.安妮女王沒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復歸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榮革命”的成果將要功虧一簣。因此,1701年英國通過法律規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將轉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親索菲亞手中。此舉體現了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是
A.以和平方式過渡政權 B.完善王位繼承制度
C.深受歐洲大陸王室影響 D.議會權力高于王權
解析:議會掌握立法權,其通過制定法律干涉王位的繼承,從本質上說明了議會的權力高于王權。
答案:D。
12、(09全國Ⅰ21)1787年費城會議制定的《美利堅合眾憲法》規定:合眾國不得授予貴
族爵位。這反映了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是
A.民主主義 B.平等主義 C.自由主義 D.共和主義
【總體評價】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題。
【答案】D
13、(09全國Ⅱ卷17)美國歷史學家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1763——1790)》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备鶕目捶ǎ瑒摿⒚绹摪钫
A.背離了美國革命的原則 B.強化了全國性政府的權力
C.忽視了個人自由的保護 D.維護了商人和農場主的利益
【總體評價】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屬于中等題。
【答案】B
【解析】此題解題的關鍵在于讀懂材料。1776年,自由的含義是反對政府暴政,1787年,自由的含義為反對群眾暴政。從這里可以看到“自由”由個人反對政府暴政的工具轉變為聯邦反對群眾暴政的工具,由此得出結論,聯邦的權力被強化了,故B項正確。
【考點定位】考查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變化。
14、(09天津綜9)1787年憲法是獨立后的美國從邦聯發展成為聯邦制共和政體,其重要作用是:①結束了松散狀態,維護了國家統一 ②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權益的要求
③確立了美國的責任內閣制 ④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09四川綜20)“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會區別于古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確定近代社會具體法律規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權宣言》的發表 B.《社會契約論》的出版
C.《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D.《論法的精神》的出版
【總體評價】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調動知識說明問題的能力,屬于中等題。
【答案】C
【解析】解題關鍵是從具體法律規范的角度思考:《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A、B、D項都是從理論上闡釋資本主義法治思想,故C正確。
【考點定位】考查世界近代法律獻的知識。
16、(09四川綜21)歷史學家羅榮渠指出:“英國發展的領先地位是17、18兩個世紀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國這一“領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場的形成 B.壟斷組織的出現
C.圈地運動的推進 D.民主制度的確立
【總體評價】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能力,屬于一般題。
【答案】B
【解析】解題關鍵是區分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壟斷組織是19世紀中后期產生的;A、C和D項分別是推動英國發展的經濟和政治因素;故B正確。
【考點定位】考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崛起為世界強國的原因。
17、(09廣東B卷17)18世紀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覺醒運動中有一種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運用這一理性。這種思想
A.促成了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B.有助于激發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統治
C.借上帝的神權壓制人主義思想 D.旨在消除教會在北美殖民地的影響
19、(09北京卷21)在向近代轉型的過程中,各國實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屬于法國的是
A.通過立法確立小農土地所有制 B.允許農奴通過贖買獲得份地
C.圈占土地建立資本主義農牧場 D.承認土地私有,實行地稅改革
【答案】A
【解析】B是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內容,C是英國圈地運動的內容,D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A正確,1804年拿破侖頒布《民法典》,根據這部法典,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保障。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期間有關的土地政策,屬于容易題。
20、(09上海單科10)近代以許多國家實行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三權”是指
A.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 B.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C.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 D.監察權、考試權、行政權
【總體評價】考查對重要歷史概念的理解。
【答案】B
【解析】三權分立學說最早由洛克提出立法、執行和外交,后經孟德斯鳩發展為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學說,并首先在美國得以實現。監察權和考試權是孫中在西方三權分立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補充的。
【考點定位】三權分立:西方三權分立的流;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
21、(09上海單科11)路易十六在日記中寫道:“14日,星期二,無事。”然而,這一天卻成為改寫法國歷史的日子。因為在那天
A.第三等級召開了國民會議 B. 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
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 D. 拿破侖頒布了《法國民法典》
【總體評價】考查考生識記歷史常識的能力,比較容易。
【考點定位】啟蒙思想的影響。
23、(09江蘇卷15)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相同點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學的結合 B.批判羅馬天主教的愚昧統治
C.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 D.設計了未理想的社會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屬于中等題。解題關鍵是理解這三個概念。A項符合啟蒙運動,C項符合宗教改革,D項符合啟蒙運動,但三者都批判羅馬天主教。
24、(09安徽綜18)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告誡民眾:“君主政體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墮落和失勢,同樣地,被人當作權利爭奪的世襲,則是對我們子孫的侮辱和欺騙。”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是
A.人主義 B.民族主義 C.天賦人權說 D.三權分立學說
【解析】C 本題考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屬于中等題。解題關鍵是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理解其含義。由“君主政體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墮落和失勢”可知托馬斯•潘恩反對君主專制,由“被人當作權利爭奪……侮辱和欺騙”可知托馬斯•潘恩主張人民主權 ,故C項正確。
25、(09海南卷8)對英王查理一世的審判與處死是英國革命中的重大事。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國王和他的人民之間存在一個契約協定……這就好像一條紐帶,紐帶的一頭是君主對國民應盡的保護義務,另一頭是國民對君主應盡的義務。先生,一旦這條紐帶被切斷,那么只能說,別了,君主統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國啟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憲的觀點 B.革命權利的學說
C.社會契約的理念 D.天賦人權的思想
【答案】:C
26、(09海南卷9)《獨立宣言》曾被馬克思稱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與法國《人權宣言》不同,《獨立宣言》還提出了
A.生命權 B.自由權 C.財產權 D.反抗壓迫權
【答案】:A
【解析】《獨立宣言》主要體現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人民革命權利,人的基本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權宣言》則宣稱人民在權力上是平等的,這些權利包括“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梢,B、C、D三項是兩者的共同點,與《人權宣言》相比,《獨立宣言》特別將生命權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的《獨立宣言》。
27、(09海南卷10)英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不僅反映了它們本身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這表明,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標志著
A.工業生產方式確立 B.工業資產階級勝利
C.新社會制度的勝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C
29、(09海南卷14)歷史學家羅榮渠在《美洲史論》中寫道:作為“世界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揮的軍隊解放的國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國土,比西、法、德、英、意五個國家加在一起還大一倍半”,“成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拿馬六個國家的奠基者”。這位美洲歷史上的偉人是
A.玻利瓦爾 C.伊達爾哥 B.圣馬丁 D.華盛頓
【答案】A
【解析】分析信息材料,關鍵詞《美洲史論》、西班牙、玻利維亞等,可以判斷他是玻利瓦爾。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拉美獨立運動。
【2012高考押題】
1.電影《鴉片戰爭》中有這樣的鏡頭:英國議會上,外交大臣巴麥尊提出出兵進攻中國,議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戰爭撥款。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最終同意對華宣戰。對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英王是虛位元首,議會掌握國家權力
B.英王是國家元首,議會對英王負責
C.英王形式上有對外宣戰的權力
D.議會主權至上,英王要遵從議會通過的決議
【解析】 B項明顯與史實不符,故選B。
【答案】 B
2.近代以,英、德兩國通過不同方式,先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以下關于兩國政治制度相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君主為國家最高元首 B.內閣首腦對君主負責
C.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 D.帶有鮮明的專制色彩.
【解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即體現了相互制約以達到權力的平衡。故選B。
【答案】 B
4.英國君主立憲制最主要的特點是
A.國王是國家元首 B.首相對議會負責
C.首相的權力超過了國王的權 D.保留了君主,但議會掌權
【解析】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就是•:有限王權、議會至上。故選D。
【答案】 D
5.19世紀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與改革普遍具的本質特征是( )
A.推翻舊的統治秩序 B.徹底解決土地問題
C.建立新的社會制度 D.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
【解析】 題干要求的是共同特征,而選項中19世紀的有些國家如美國內戰并不是推翻舊統治、建立新制度;C選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故選D
【答案】 D
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前,議會和國王的關系表明了
A.英國不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 B.議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權
C.議會擁有完整的立法權力 D.議會實際上是英國最高權力機關
【解析】本題考查英國議會的問題。英國議會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就已經存在,他對國王的權利有一定的限制。
【答案】 B
7. 2005年10月,美國總統布什在國會發表演說,解釋2006年龐大的軍費開支,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
A.總統對議會負責 B.議會掌握立法權
C.軍費數量太大,引起整個世界的不滿 D.議會掌握聯邦財政
【解析】《權利法案》頒布以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王作為國家元首成為國家
的象征。因此,君主沒有實權。英國政治權力的真正核心是議會內閣。
【答案】 A
9.下列關于近代英、美、法、德國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英國的國家元首是首相,通過選舉產生,是國家權力中心
B.美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擁有行政權
C.法國的國家元首是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擁有行政權和軍權
D.德國的國家元首是皇帝,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內閣對皇帝負責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近代資本主義政體是高考中的重點內容。本題考查重點是對英、美、法、德 四國政體的認知二英國的國家元首是國王而非首相,故選項A的說法是錯誤的。
【答案】 A
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英.俄.德的議會制度都得到發展,但英美的議會政治遠比俄、德成熟,形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因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程度不同 B.資產階級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途徑不同 D.思想化的歷史淵不同
12.下列有關德意志帝國宰相的地位與職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主持政府工作 B.是內閣首腦
C.由選舉產生 D.只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解析】本題是對于德意志帝國阿香地位和職位的理解。
【答案】 C
13.法國真正步入民主憲政的軌道始于 ( )
A.《人權宣言》的發表 B.1791年憲法的通過
C.《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D.1875年憲法的通過
【解析】本題難度中等。法國在大革命后經歷了近百年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復斗爭,最終在1875年通過憲法確定為民主共和制國家,從此才真正步人民主憲政的軌道。故選D。
【答案】D
14.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兩者鮮明體現了
①天賦人權學說 ②人民主權思想 ③三權分立學說 ④反對種族歧視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6.一位偉人指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這一“事業”是指
A.阻止奧地利回歸 B.戳穿俄羅斯的覬覦
C.抗擊法蘭西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解析】 注意分析題干給出的材料內容之間的關系,從“俾斯麥,,‘自己的方式,,‘容克的方式”等關鍵詞去聯系“鐵血政策”“王朝戰爭”等本涉及的內容。
【答案】 D
17.下列人員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的有
①英國下議院議員 ②美國眾議院議員 ③法國總統 ④德國聯邦議會議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該題屬于比較型選擇題。題干的比較點抓住“直接選舉”這一重要設問,主要是比較各國相關機構的產生方式,出題者的意圖是要學生加深對各國代議制的特征的理解。
【答案】 A
18.與英美相比,德意志的政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性,主要是因為
A.德意志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低
B.德意志有軍國主義傳統
C.德意志是通過國內外戰爭實現統一的
D.《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了地主擁有巨大的權力
【答案】 B
20.保羅•肯尼迪說,統一后的德國“是一個將西方民主國家現代工業力量,同東方專制獨裁的決策特點結合在一起的大國……是一個爆炸性的混合體”。保羅•肯尼迪所說的德國是 ( )
A、極端沙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國家 B、封建軍事色彩濃厚的資本主義國家
C、封建君主統治下的資本主義工業國 D、工業高度發達的封建軍事大帝國
【解析】 統一后的德國,君主制度被保留下,帝國中的全部軍政要職被容克地主掌握。容克地主的政治經濟利益沒有受到根本觸動,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使德國具有濃厚的封建軍事色彩
【答案】 B。
2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1:1773年,北莢殖民地人民說,他們只和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富蘭克林認為,根據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國王才是北莢的主權權威者。 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則歷數了英王的25條大罪,將其稱為“專制君主”。
——據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變 與北美獨立意識的形成》
材料2:到1807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自美國。此后,美國始終是英國棉花的主要供應地。棉花也成為美國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動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國國內出口總值的一半還多。
——據沃爾夫《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民》
問題: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什么只承認與“英王之間締結了契約”?從當時英國政治體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從“主權權威者”變為“專制君主”的原因。
(3)美國獨立后,英美兩國的經濟聯系并未切斷。根據材2,分析19世紀中前期英美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影響。
【解析】 第(1)問應首先考慮英國當時的政治體制,其次應考慮北美的態度。第(2)問實際上回答北美獨立戰爭的原因,需從政治、經濟、化等方面采回答。第(3)問主要是回答英莢兩國的經濟聯系,在回答時要注意是19世紀中前期。
【答案】(1)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英王統而不治;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國議會;北美人民實際上不承認英國殖民統治權。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獨立主張廣泛傳播;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利益與英國的經濟壓榨政策產生尖銳矛盾并激化;英國以英王名義嚴厲懲處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
(3)美國是英國最重要.的棉花供應地,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提供了保證;英國從美國大量進口棉花,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
22、 德意志帝國的政體特點是什么? 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①德國資本主義發展起步晚,新興資產階級軟弱,而封建容克.地主和軍閥勢力強大。
②德意志的統一不是“由下而上”地由人民決定;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魯土王國通過王朝戰爭實現,普魯士權壓群邦,諸國皆有新帝國“大普魯士”之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0051.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