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時 商鞅變法教案
第二十五單元 中外古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第69時 商鞅變法
【考點導讀】
復習本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商鞅變法的背景、措施、影響和特點
背景:經濟領域:鐵器使用和牛耕推廣,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政治領域: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壞,社會發生深刻變化;軍事領域,爭霸戰爭需要“富國強兵”,各國紛紛改革變法;思想化領域、法家思想順應了時代的需要,成為變法的思想武器。
措施: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軍事上: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貴族建立軍功。政治上:實行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推行縣制。法律和思想上:制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影響:積極性:經濟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為秦國農業生產帶生機。政治上:打擊并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秦國在對外兼并戰爭中不斷取得重大勝利?傊,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局限性:輕視教化,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壓迫。
特點: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地主階級一次較為徹底的全面的改革運動。商鞅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習俗等領域推行全面改革,從而廢除了舊制度,創建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典型例析】
例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于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務本于內,而使秦人應敵于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通典•食貨》
材料二 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荀子•議兵》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為什么要“誘”三晉之人,三晉之人為什么會受商鞅之“誘”,結果如何?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所說歷史現象的原因。
[解析]本題為2009年浙江省高考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材料信息的閱讀理解分析、提煉歸納和比較概括能力。
答案:(1)“誘”因:因為要發展農業生產,增強經濟實力!笆苷T”因:“利其田宅”,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免除徭役。結果:經過幾年的努力,秦國達到了國富兵強的目的。 (2)原因:是商鞅變法實行的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等獎勵軍功措施的結果;使三晉之人為秦所用,而秦得專心應敵于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2643.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