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26課 紅軍長征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過程]
1.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帶領學生朗讀毛澤東的詩《七律長征》,略加解釋。指出毛澤東在詩中提到的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岷山等地,只是紅軍長征經過的萬水千山的一部分,設問“紅軍長征經過了哪些地方?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為什么能取得長征的勝利?”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情境,激發興趣,啟動思維。 2.學習長征的開始時,學生可能會提出紅軍為什么要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的問題,教師可以聯系前一課學習的紅軍粉碎國民黨軍隊四次“圍剿”的內容,指出勝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應特別指出是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的。 3.要用好課本和地圖冊上的紅軍長征示意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使用圖,多媒體課件可以設計動態的長征路線,讓學生自己去“重返長征路”,找到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越過的山脈、江河,真正體會紅軍經歷萬水千山,行程二萬五千里,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長征。 4.本課有幾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內容,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分析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到遵義會議召開時14年的時間里,主要領導換了幾任,先后出現了“左” 的或右的錯誤,經受了大革命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等重大挫折;從1935年遵義會議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理解遵義會議的深遠意義。 5.要充分挖掘課內外課程資源。如結合語文課學過的《七根火柴》等課文,選擇、運用相關音像資料配合。
[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回憶、聯系已學的四次反“圍剿”知識,閱讀楷體字關于博古、李德錯誤的軍事指揮及危害,比較勝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學習戰爭、戰役等有關軍事斗爭的歷史時,指導學生一定要掌握讀圖、用圖的基本要求。本課要按長征路線,依次找到紅軍經過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點),了解發生在那里的歷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時,要教會學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較、聯系等。要注意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用發展的眼光去觀察、審視歷史。 4.組織、指導學生在課外賞析毛澤東在長征時期寫的其他詩詞,閱讀魏巍的《地球的紅飄帶》、斯諾的《西行漫記》等文學作品,欣賞、學唱《長征組歌一紅軍不怕遠征難》,觀看反映長征的電影、電視劇和專題片等,并交流心得體會。問題探究[動腦筋] 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 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地。還缺少糧食給養等等。
[練一練]
紅軍長征經過哪些? (1)走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陜西11個省。 (2)在圖上找到瑞金、遵義、吳起鎮。
[活動與探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482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