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生物顯微鏡的使用第一輪限時規范復習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專項升格集訓二——顯微鏡相關問題考查專訓
顯微鏡的使用
1.下面甲→戊是用顯微鏡觀察的幾個操作步驟,如下圖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像
從圖1轉為圖2,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甲:轉動粗準焦螺旋 乙:調節光圈 丙:轉動細準焦螺旋
。恨D動轉換器 戊:移動標本
A.甲→乙→丙→丁B.戊→丁→乙→丙
C.乙→甲→戊→丁D.丁→戊→丙→乙
解析:圖1為低倍鏡物像,圖2為高倍鏡物像,由圖1到圖2因視野范圍變小,必須先移
動標本將物像調到視野中央,再換高倍物鏡,調整細準焦螺旋,但一定不能轉動粗準
焦螺旋。
答案:B
2.觀察細胞中染色體行為并計數時,使用光學顯微鏡的正確方法是(  )
A.低倍鏡對焦,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換用高倍鏡并增加進光量,調焦觀察
B.低倍鏡對焦,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換用高倍鏡并減少進光量,調焦觀察
C.低倍鏡對焦,換用高倍鏡,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減少進光量,調焦觀察
D.高倍鏡對焦,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增加進光量,調焦觀察
解析:顯微鏡使用規則:先用低倍鏡對焦,再用高倍鏡觀察。因為高倍鏡視野范圍
小、視野暗,所以換用前應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換用后調節增加進光量,并調
節焦距,進行觀察。
答案:A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應是(  )
①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使標本位于低倍物鏡的正下方、谘劬膫让孀⒁曃镧R,轉
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離標本0.5cm處
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④調節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視目鏡,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見物像;再用細準焦螺
旋調節,使視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⑦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解析:
選項診 斷結 論
A使用顯微鏡步驟:對光(③④)—低倍鏡觀察(①②⑤)—高倍鏡觀察(⑧⑥⑦)不正確
B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步驟正 確
C對光時應先③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④調節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不正確
D使用顯微鏡應先對光不正確
答案:B
顯微鏡的構造及成像原理
3.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若發現視野中微生物如圖1所示方向游走,
請問應該把載玻片向圖2所示的哪個方向移動(  )

                  
A.乙B.乙C.丙D.丁
解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倒立的虛像,物像位于哪個方向,玻片應向哪個方向移
動。
答案:C
4.(2010•濱州模擬)如圖所示,1,2為物鏡,3,4為目鏡,5,6為觀察到物像時物鏡與標本
之間的距離。下列各組情況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的是(  )

A.1,3,5B.2,4,6C.2,3,5D.2,4,5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要使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
大,必須使用放大倍數最大的目鏡和物鏡。在物鏡1和2中,長度較長的2放大倍數大;
在目鏡3和4中,長度較短的3放大倍數大。高倍物鏡成像時,鏡頭與標本之間的距離較
小。故正確答案為C。
答案:C
▲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在低倍鏡下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
高倍鏡后,異物仍可以觀察到,則異物可能存在于(  )
A.物鏡上B.目鏡上
C.實驗上D.反光鏡上
答案:B
顯微鏡放大倍數問題
5.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組合起來觀察細胞。當成像清晰
時,每一物鏡與裝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下列哪一物鏡在一個視
野中看到的細胞最多(  )

答案:D
6.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
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若64個細胞排成一行,則換40×物鏡后,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B.4個C.8個D.16個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在放大100倍時,設視野直徑為d,
則面積S=π(d2)2,此時視野中有64個細胞;當放大400倍時,其直徑相當于原來的1/4,
則圓面積S=π(d8)2,即為原來的1/16,故看到的細胞數目為64/16=4個。若64個排成一
行,放大400倍,其長度相當于原來的1/4,則看到的細胞數為64×1/4=16個。
答案:B D
顯微鏡知識的綜合考查
7.

(2010•泉州模擬)右圖是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兩個物鏡標有40×和10×,目鏡[6]標有10×,那么根據圖中物鏡的
安放狀態,所觀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長度”“面積”和“體積”)是物體的_____
倍。
(2)某同學依次進行了下列操作:
①制作裝片;②用左眼注視目鏡
視野;③轉動[4]調至看到物像;④轉動[5]調至物像清晰。你認為該操作程序是否正
確?如有不完整請作補充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觀察時,[6]上標有15×字樣,[9]的兩個鏡頭上分別標有40×和10×字樣,他
用40×觀察后轉換10×,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量比原來多還是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時,他發現了一個理想的物像,位于視野右下方。為了便于高倍(40×)觀察,他
應向________移動載玻片,再轉換高倍鏡。
(5)大部分動植物體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要經過特珠處理,如
將標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綿、洋蔥表皮等卻可以直接做成裝片放在
顯微鏡下觀察,這主要是因為它們(  )
A.是單個或單層細胞B.都帶有特殊的顏色
C.是無色透明的D.是活的細胞
答案:(1)長度100(2)不正確。正確操作是:①→轉動 [5]下降鏡筒→轉動 [5]下降鏡筒→②→轉動[5]調至看到物像→轉動[4]調至物像清晰 (3)多 (4)右下方 (5)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7081.html

相關閱讀: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