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中國區域差異
第1課 中國四大區域
一、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1~3題。
1.下列有關該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該地區河流以積雪融水和雨水補給為主
B.溫帶落葉闊葉林是本地區的典型植被
C.該地屬冬冷夏熱、降水稀少的大陸性氣候
D.該地屬紅壤丘陵地區
2.該地主要的經濟作物是 ( )
A.天然橡膠 B.茶葉
C.棉花 D.花生
3.從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該地農業的發展方向是 ( )
A.退耕還牧,大力發展畜牧業
B.大力發展林業,改善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的穩產、高產
C.以林牧為主,農林牧結合,防止風沙危害
D.提高復種指數,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努力增產糧食
解析:本組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定位能力。由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地位于我國江南丘陵
地區,由此其他問題迎刃而解。
答案:1.D 2.B 3.B
4.五百年前劉伯溫曾預言:“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勝江南”。
姑且不談其預測依據,若將來真的如預言所講,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 )
A.江南地勢低,被海淹沒了
B.江南生態環境惡化威脅人類生存
C.云貴的現代文明超過江南地區
D.“云貴萬重山”的資源都被人類開發利用
解析:“云貴萬重山”意味著幅員廣闊,物產豐富,一旦開發,潛力無限。
答案:D
讀某地七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回答5~6題。
5.對圖示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我國夏季最高氣溫出現在A地區
B.棉花生產是B地區農業發展的優勢
C.C地形區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D.D地形區水土流失嚴重
6.近年來,圖示地區糧食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葡萄和啤酒花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與其
經濟和生態的合理性無關的因素是 ( )
A.充分利用當地光照強、溫差大的氣候優勢
B.增加地面植物的覆蓋,減輕風沙危害
C.減少糧食生產中過多地對水源條件的依賴
D.當地居民有喜好吃葡萄、喝啤酒的生活習慣
解析:從圖中經緯度可以看出,圖示范圍是我國新疆及其周邊地區。夏季我國最高氣
溫出現在吐魯番盆地(A地區),B地區是塔里木盆地,屬于新疆南部,是我國長絨棉
基地,天山(C地形區)由于受西風帶影響,西風帶來了大西洋的水汽,在北坡形成地
形雨,導致北坡降水比南坡多;因本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較輕。擴大葡
萄和啤酒花的種植面積,不僅可以增加地面植物的覆蓋,減輕風沙危害,而且能夠減
少糧食生產中對水源條件過多地依賴,更加充分地利用當地光照強、溫差大的氣候優
勢,獲得更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答案:5.D 6.D
2010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四周年。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區成立45周年紀念日,西藏已進入發展和穩定的最好時期。據此回答7~8題。
7.青藏高原與黃河、長江中下游緯度相當,但氣候獨特,其原因是 ( )
A.季風氣候顯著,夏季高溫多雨
B.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充沛
C.熱量不足,農作物單位產量低
D.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冬季寒冷、夏季涼爽,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年
較差;大氣的保溫效應及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氣溫日較差大。
答案:D
8.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培育特色產業,拓展外向型經濟發展空間是西藏發展的方向。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種植業是西藏的特色產業
B.對外聯系便捷是拓展外向型經濟的保證
C.優質青稞、牦牛、細毛羊和林木資源等是特色產品
D.加快城鎮的發展與外向型經濟關系不大
解析:青藏地區高寒的特點決定了畜牧業是西藏的特色產業,而長期以來對外聯系不
便阻礙了該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答案:B
中俄雙方于2008年10月14日在黑瞎子島舉行“中俄界碑揭幕儀式”。黑瞎子島主要由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等組成。北臨黑龍江,東南部靠烏蘇里江。全島平均海拔約為40米,地勢平坦。讀圖回答9~10題。
9.下列關于黑瞎子島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主要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B.若島嶼南、北兩岸的組成物質與地質構造相同,則島嶼北岸比南岸要陡些
C.黑瞎子島在我國陸地領土中居于最東邊的位置,一年四季都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
D.主要由黑龍江與松花江的流水沖積作用形成
解析:黑瞎子島是由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水沖積作用形成的,A、D不正確;由于島
嶼北岸屬于河流的凹岸,南岸屬于河流的凸岸,凹岸侵蝕,凸岸淤積,B選項正確;
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短,因此日出時間并不一
定是該地最早,C排除。
答案:B
10.下列關于該島的說法,不可信的是 ( )
A.夏季島嶼面積變小
B.春季大量冰排從島邊流過
C.島上濕地面積廣
D.秋季島嶼附近農民忙著收割冬小麥
解析:該島位于中溫帶地區,農作物一年一熟,秋季只能收割春小麥。
答案:D
二、綜合題
11.200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50年來廣西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
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為廣西的地理位置圖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規劃圖。
材料二 右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
材料三 廣西是全國木薯種植、加工的最大基地。木薯淀粉產量占全國產量的70%;
木薯是非糧食農產品,不爭糧,不爭(食)油,不爭糖,充分利用邊際性土地(指基本不
適合種植糧、棉、油等作物的土地)。
材料四 下圖為利用木薯發展循環經濟的示意圖。
(1)簡析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
①海陸位置優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緯度位置優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材料一并結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識,分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規劃是否合理,
并簡述理由。
(3)廣西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分析GH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4)試述廣西發展木薯循環經濟對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第(1)小題中廣西的海陸位置需要從沿海、沿江和陸地上沿邊等方面去回答;
緯度位置需要從特殊緯線方面去回答。第(2)小題對產業規劃是否合理的分析需要從
該區域的資源優勢出發,緊密結合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去進行。第(3)小題對河流的水
能資源的分析需要從落差和流量兩個角度去進行。第(4)小題注意從可持續發展的三
種效益即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面去分析。
答案:(1)沿海、沿江、沿邊 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適宜多種農林作物的生長
(2)規劃合理。 因為該區域鋁土、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所以建立了鋁加工基地
和石化基地;因為該區域石油、天然氣和水能資源豐富,所以建立了能源基地;因為
該區域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農林資源豐富,所以建立了林漿紙產業基地和糧油食
品加工基地;因為該區域海洋資源豐富,所以建立了海洋產業基地;因為該區域港口
眾多,所以建立了港口工業區;因為該區域鄰近越南,所以建立了邊境經濟合作區和
邊境物流園區。(答出4點即可)
(3)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河流落差大,自海拔1 000米降低到200米;流經地區降水量
大。
(4)有利于當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延伸
當地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民收入;有利于解決當地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12.某學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以我國沿海某地區為研究對象,開展研究性學習。根據
材料回答問題。
研究思路:確定研究地區?→收集資料,了解該地區特征?→
分析該地區發展的優劣勢,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信息材料:該地區景觀及氣候資料圖。
(1)根據圖示信息,說明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2)與我國東北地區相比,該地區發展種植業的優勢和不足分別是什么?
(3)為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該地
區應發展的工業有哪些?
(4)研究性學習小組在考察時發現,該地區面臨的最大生態環境問題是 。根
據以上材料,試簡述解決該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從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角度分別描述該地區的自
然地理特征。根據氣候資料圖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再結合地形
等可知為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該地區與東北地區相比,發展種植業最大的優勢是熱
量條件,最大的劣勢是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當地發展工業應立足于豐富的農業資源
和林業資源。
答案:(1)以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形;亞熱帶季風氣候;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植
被;河流水量豐富,季節變化明顯,落差較大,含沙量較大;紅壤土。(答出4點即
可)
(2)優勢:水熱條件充足,復種指數高,農耕歷史悠久。不足:人均耕地少,規模小,
機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以水稻為原料,發展食品加工工業;以木材為原料,發展造紙工業;以水果為原
料,發展水果罐頭加工業;以淡水魚為原料,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答出3點即可)
(4)水土流失 大力發展立體農業;護林植樹,維護農業生態環境;因地制宜,開發
優勢農業資源;解決農村能源問題(小水電、沼氣、薪炭林等)。(答出3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4369.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