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要求]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征。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美國、巴西。
[知識講解]
一、北美
1、概述
(1)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東臨太西洋。
范圍: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丹麥)。
(2)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西部高山區:山脈(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間分布,山脈是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撞而成東部高原。
山地區: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蘇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為美、加兩國共有。
(4)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無熱帶雨林、草原氣候(大部分在北溫帶)。地形對氣候影響大:西部高山阻擋,溫帶海洋性、地中海氣候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區降水少;東部低緩,阻擋作用不顯著,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氣可長驅南下,夏季暖濕氣流也可自由北上。
(5)外來移民大匯集,英裔和法裔較多,英語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是黃種人。
2、美國
(1)國土組成:除本土48個州,1個特區外,還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自然條件特點
本土都在溫帶(南部為亞熱帶),阿拉斯加在高緯度,屬于寒帶和亞寒帶,夏威夷在熱帶(故熱帶產品需進口)
本土三面瀕臨海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平原面積占全國面積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和發電提供便利,是世界第四長河。
水能資源最豐富:哥倫比亞河(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西岸,迎風坡降水豐富)。
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豐富,但由于高消費和浪費仍大量進口,是世界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3)多民族國家和種族間的不平等
人口2.7億,白種人占80%以上,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舊金山、洛杉磯、紐約有華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區域,東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幾十年來人口由東北部向東南、西部“陽光地帶”遷移。
(4)農業的現代化和專業化
農業大國,農產品輸出最多的國家,熱帶農產品需進口,農業高度機械化,生產地區專門化,分為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大規模使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5)發達的工業和主要城市
現代化程度高,是輸出工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本國消費最大,是世界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并進口大于出口,由于西歐、日本的興起,地位在下降。
地 區東北部地區南部地區西部地區
發展條件開發最早,煤鐵資源豐富,運輸便利,平原土壤肥活墨西哥灣沿岸石油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
工業部門鋼鐵、汽車、化學石油、宇航、飛機、電子宇航、飛機、電子
工業中心紐約美國最大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聯合國總部所在地,芝加哥中部地區最大城市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中心舊金山美國華人最多城市,東南面的硅谷是微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萊塢影城
二、拉丁美洲
1、政區和自然環境
(1)范圍和國家: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成兩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國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等
(2)北部南部多島嶼,北部西印度群島,古巴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國,南端最大火地島和南美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
(3)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多火山地震
東部:高原平原相間排列,亞馬遜平原、巴西高原均為世界之最
(4)氣候
特征:濕熱為主,有世界最大熱帶雨林區,也有廣大熱帶草原,干旱區面積較小,沒有寒帶氣候,溫帶氣候區也較狹窄。
地形影響大:熱帶平原地區濕熱,高原地區溫和,高山地區氣候垂直變化,安第斯山南段西側迎風坡多雨,東側背風地區干燥少雨。
(5)河流
巴拿馬運河:中美地峽最窄處。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亞馬遜河:世界上流域面積廣、水量最大的河流,長度僅次于尼羅。
(6)自然資源
墨西哥和委內瑞拉近海地區的石油、墨西哥的銀、巴西的鐵,智利、秘魯的銅,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資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秘魯附近的漁場、亞馬遜平原世界最大熱帶雨林區,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獨特的哺乳動物樹懶、大食蟻獸、卷尾猴,鳥類中的蜂鳥。
2、居民和經濟
(1)人種:混血種人占多數 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黃色人種。
語言:大多數通用西班牙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
(2)人口
分 稀少區:熱帶雨林區、內陸高原和沙漠區
布 稠密區:西印度群島、巴西東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氣候比較溫和的高原地區,自然增長率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長快。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羅和里約熱內盧人口多在1000萬以上。
(3)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墨西哥、委內瑞拉的石油工業、巴西的鋼鐵、汽車、飛機,阿根廷的肉類加工和機械制造工業。
智利的銅和硝石,委內瑞拉的石油。
熱帶經濟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國家的香蕉 。
糧食作物:玉米為主,許多國家糧食還不能自給。
3、巴西
(1)國土面積廣大的熱帶國家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
面積:世界上占有熱帶最大的國家,拉美、南半球面積最大的國家
(2)人口多分布在東部沿海,白種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語,信仰天主教
(3)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
農業: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產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麥進口。
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多分布在東南部鄰近鐵礦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
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豐富,90%來自水電,巴西和巴拉圭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電站。
(4)城市:首都巴西利亞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羅,最大港口里約熱內盧。
第40講 北美,拉丁美洲 能力訓練
(2008年高三第一輪)
1、北美洲最長的河流是
A、尼羅河 B、密西西比河 C、圣勞倫斯河 D、科羅拉多河
2、緯度較低,氣候溫和濕潤,又有豐富石油資源的美國大自然區是
A、西部區B、東南部區C、東北部區D、中部平原區
3、關于阿拉斯加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是美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州
B、是美國人口最稀少的一個州
C、是美國離亞洲最近的一個州
D、是美國氣候嚴寒、自然資源貧乏的一個州
讀圖(美國、日本、巴西、印度四國經濟發展綜合指標與人均資源擁有量示意圖),回答4—5題:
4.圖中序號分別代表的四國,正確的是
( )
A.①美國 ②印度 ③巴西 ④日本
B.①巴西 ②日本 ③美國 ④印度
C.①日本 ②印度 ③巴西 ④美國
D.①印度 ②美國 ③日本 ④巴西
5.②國近年來迅速發展,引起全世界關注的行業是( )
A.鋼鐵工業B.棉紡織工業C.旅游業D.計算機軟件業
6、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
A、安第斯山脈B、阿爾斯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7、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
A、尼羅河 B、剛果河 C、密西西比河 D、亞馬孫河
讀下圖,完成8—10題。
8.圖中威爾遜天文臺和南方天文臺有良好的天文觀察條件,主要原因有 C
①海拔高,接近天體②靠海,冬暖夏涼 ③地處高山,視野開闊 ④受洋流影響,大氣穩定
A. ①② 。拢邰堋 。茫佗邸 。模冖
9.關于兩天文臺的正確敘述有CD
A.均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
B.兩地沿海地區終年溫和濕潤
C.兩地均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D.兩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過,一地有暖流通過
10.圖中兩處陰影區域為大漁場,其成因為C
①都有上升流 、诙寂c洋流有關、鄱紴闇\海大陸架、芏加写蠛訁R入、帶來豐富餌料
A. ①② 。拢邰堋 。茫冖邸 。模佗
11、連接南北美大陸的天然橋梁是
A、巴拿馬運河B、西印度群島C、中美地峽D、墨西哥高原
12、下面既是國家首都,又是港口的是
A、巴西利亞B、布宜諾斯艾利斯C、墨西哥城D、紐約
13、南美大陸上,同緯度的東部和西部氣候差異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響B、受海陸分布影響C、受季風影響D、受地形影響
14.南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點是( )
A.西部為平原,中部為高原,東部為山地
B.西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東部為高原
C.大部分為高原,有“高原大陸”之稱
D.中部為高原山地,四周大多為平原
15.下圖表示的是C
A.蘇伊士運河的剖面 B.基爾運河的剖面
C.巴拿馬運河的剖面 D.伏爾加——頓河運河的剖面
16.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稱的國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古巴 D.墨西哥
17.拉丁美洲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有:
①巴西利亞 ②墨西哥城 ③圣保羅 ④布宜諾斯艾利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南美大陸上,同緯度的東部和西部氣候差異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響B、受海陸分布影響C、受季風影響D、受地形影響
19.讀圖,分析回答
(1)寫出代碼處的城市名稱:A ;B ;C 。
(2)城市B 工業發達,其有利條件是:
;其工業布局類型屬 型。
(3)城市C的興起,主要是因為 的發展。它是在 基地上形成新的工業中心。
(4)城市A附近的舊金山是當今世界的 工業中心,從布局上講屬于 型。其有利區位因素是 。
20.認讀下列各圖并回答問題。右圖為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軍偷襲珍珠港艦隊的航行路線,圖中X處為美國夏威群島。
(1)左圖中主體部分表示 洲的 群島。
(2)寫出檀香山的地理坐標 ,它與中途島的距離約為 km。
(3)該群島擁有大面積不同時代的熔巖,有的很新鮮,其成份中二氧化硅含量少,鐵、鎂成分相對多,氣體含量也少。據此可以知道該群島有火山活動,這種火山屬 類型;鹕絿姲l的熔巖屬 性質,火山的爆發力 。 (4)
(4)右圖中到達夏威夷群島的航線有兩條(A、B),說明日本海軍為什么要選擇A航線進攻珍珠港?
。
(5)請從地理學科知識,分析說明日本選擇1941年12月作為偷襲珍珠港的時間和原因?
。
21.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斜線區域屬于_______自然帶,其分布上的共同特征是該自然帶氣候的主要成因是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4639.html
相關閱讀: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