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專項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新中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
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并理解其意義
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結束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結束,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統一的道路,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是繼俄國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后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它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法律保證。
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明確規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就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義:是各民族平等聯合,團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的最恰當的的制度,它滿足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對實現民族平等,保證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調動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產生深遠的影響。五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1965年。
2、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國憲法修訂的情況
1982年憲法:是對建國三十多年來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進一步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國家領導體制。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為依法治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999年憲法: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使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3、祖國統一大業
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10億人口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它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指導方針。
了解香港、澳門的回歸并理解香港回歸的意義
香港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
澳門回歸: 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
香港回歸的意義: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恥辱,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香港問題的解決,為澳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臺灣同胞書》和“九二共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9466.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