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1年江西省瑞金第三中學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卷I  選擇題    (共3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N、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N、P不僅是ATP、DNA、RNA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膜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

B.大氣中的N只有經過生物固氮后才能被植物所利用

C.健康的青少年在青春期,攝入和排出的N、P量基本相等

D.正常的植物轉入到無N、P的培養液中一段時間后,頂部新葉首先表現缺素癥

2.下列有關蛋白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內環境中存在胰島素、生長激素、抗體等蛋白質物質

B.流感病毒利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自身的蛋白質

C.人體血糖含量高時,蛋白質的分解可能會加強

D.細胞內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是同一種蛋白質

3.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別加等量的蒸餾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c試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試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圖: 在a、b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試劑,煮沸.觀察比較顏色,結果是(   )

A.a、b試管呈藍色,且a比b顏色淺;c、d試管呈磚紅色,且c比d顏色淺

B.a、b試管呈藍色,且a比b顏色深;c、d試管呈磚紅色,且c比d顏色淺

C.a、b試管呈藍色,且a比b顏色淺;c、d試管呈磚紅色,且c比d顏色深

D.a、b試管呈藍色,且a比b顏色深;c、d試管呈磚紅色,且c比d顏色深

4.顏色變化常作為生物實驗結果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下面是一些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下列操作或想法正確的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蘇丹III染液,發現滿視野都呈現橘黃色,于是滴1-2滴50%鹽酸洗去浮色   

B.取新鮮的菠菜葉,加少許SiO2和丙酮,研磨液呈黃綠色。于是判斷是菠菜葉用量太少導致  

C.在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結果中,藍綠色帶最寬,可判斷為葉綠素a含量最多 

D.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細胞液顏色變淺是液泡里的色素發生了滲透

5.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托馬斯-施泰茨 和阿達-尤納斯三位科學家因為“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下面有關核糖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核糖體

B.核糖體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不同

C.所有酶、生長激素、抗體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

D.不同的細胞內核糖體數量不同 

6.下列細胞內的物質變化或生理過程發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B.CO2+C5→2C3 

C.NADP+→NADPH                      D.氨基酸→多肽

7.以洋蔥表皮為材料,分別以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進行的實驗(m表示開始用四種溶液分別處理;n表示開始用清水處理),測得的細胞原生質體體積變化(如右圖)。則曲線a、b、c、d依次代表(     )

A.清水、0.3g/ml尿素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

B.0.3g/ml尿素溶液、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

C.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

D.0.5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清水

8.下列有關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

C.強酸、強堿或高溫、低溫都會使酶永久失活     

D.人體內的酶也在不斷地更新

9.下圖是某同學設置了探究酶促反應的實驗裝置(裝置中除土豆片數量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開始時記時,20分鐘后,甲乙兩組針筒中氣體量都不再增加,則有關實驗結果是(    )

A.甲產生的氣體更多                   B.乙產生的氣體更多

C.甲、乙產生的氣體一樣多             D.不能確定

10.在植物體的細胞中,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的反應,不正確的是(   )

A.既可以在線粒體中進行,也可以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B.既可以在葉肉細胞中進行,也可以在根細胞中進行

C.既可在有氧條件下進行,也可以在無氧條件下進行

D.既可在有光條件下進行,也可以在無光條件下進行

11.利用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學觀點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嚴重缺鐵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乳酸中毒

B.當人在輕度缺氧環境中生活一段時間后,成熟的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數量會增加

C.種子庫中貯藏的風干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

D.一般來說,保持連續分裂的細胞較難衰老,但其壽命比較短

12.有關葉綠體中的色素和酶的分布(   )

A.色素分布在基質中,酶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

B.色素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酶分布在基質中

C.色素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和基質中,酶只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

D.色素只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酶分布在囊狀結構薄膜上和基質中

13.炎熱夏季中午,為了防止失水過多,植物往往采取應急措施。此時葉肉細胞(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減少,有機物積累速率明顯上升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有機物積累速率明顯上升

C.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增多,有機物積累速率明顯下降       

D.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減少,有機物積累速率明顯下降

14.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了四個基因型分別為AAaXb、、aXb 、Y、Y、的精子,由此推知(   )

A.減數第一次分裂正常,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

B.減數第一次分裂正常,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

C.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

D.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減數第二次分裂異常

15.三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蘭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發現了由染色體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這種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將引發衰老和癌癥。下列有關染色體、細胞衰老及癌癥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生物的細胞里,染色體總是成對出現的

B.衰老的細胞細胞核體積減小,細胞核的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C.經常食用煙熏制品易導致細胞的癌變

D.癌癥的發生與個人的身心狀況無關

16.下圖甲、乙、丙、丁四細胞中的所有基因,在遺傳過程中能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是(   )

A.只有甲細胞中的核基因            B.甲、乙細胞中的核基因

C.甲、乙、丙細胞中的核基因        D.甲、乙、丙、丁細胞中的核基因

17.某人群中某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發病率為19%,一對夫婦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們所生的子女患該病的概率是(    )

A.10/19            B.9/19              C.1/19              D.1/2

18.假定某等位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隱性純合致死(合子或胚胎),一男子XaY與一女性XAXa婚配,從理論上分析,這對夫婦所生小孩性別比例(男孩:女孩)是(    )

 A. 1:1     B. 2:0       C. 2:1      D. 3:1

19.將大腸桿菌在含有15N標記的培養液中培養后,再轉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養液中培養,8小時后提取DNA進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總DNA的比例為1/16,則大腸桿菌的分裂周期是(   )

A.2小時     B.4小時    C.1.6小時     D.1小時

20.錢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綠色熒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獲2008年諾貝爾獎。在某種生物中檢測不到綠色熒光,將水母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入該生物體內后,結果可以檢測到綠色熒光。由此可知(   )

A.該生物的基因型是雜合的

B.該生物與水母有很近的親緣關系

C.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在該生物體內得到了表達

D.改變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1個核苷酸對,就不能檢測到綠色熒光

21.右圖表示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某個階段,其中①②③分別表示相應的結構或物質,Asn、Ser、Cly為三種氨基酸,分別是天冬氨酸(C4H8O3N2)、絲氨酸(C3H7O3N)、甘氨酸(C2H502N),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圖示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翻譯

B.合成③物質的過程在細胞質中進行

C.若該多肽合成到圖示甘氨酸后就終止合成,則導致合成結束的終止密碼是UAG

D.決定天冬氨酸的密碼子是AAC ,天冬氨酸R基上C、H、O三種元素的比值2:4:1

22.下列分別敘述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其中正確的是(   )

A.四分體時期發生的交叉互換和單倍體育種原理

B.染色體上出現了人工重組的外源基因和結核桿菌的染色體數目增加

C.貓叫綜合征發生的原因和伸舌樣癡呆發生的原因

D.染色體的長度變化和染色體組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23.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

  ①一個家族僅一代人中出現過的疾病不是遺傳病

②一個家族幾代人中都出現過的疾病是遺傳病

③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會患遺傳病

④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2009央視春晚上,我國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現于國人面前。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B.從飛船上帶回的實驗植物并未都長成如愿的美麗“太空花”

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種   

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

25.某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下圖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對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體現了物種多樣性

B.A→B→C過程中,兩種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C.A→B→C過程中,W、w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表明已形成新物種

D.A→B→C過程中,基因重組引起了聯趾性狀的增多。

26.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能產生記憶細胞      B.都能產生效應細胞           

C.都能產生淋巴因子      D.都能導致靶細胞破裂

27.下列四圖中可以用來證明: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8.研究人員將 S1 與S2 兩個種群放在一個不穩定的且在一定頻率下發生 T1 、 T2 的交替變化的環境溫度條件下一起培養,得到Sl 與S2 兩個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右圖。則由此推知:將S1 與S2 兩個種群放在環境溫度為Tl條件下一起培養,測得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為(    )

 

 

 

 

 

 

29.在“稻一萍一魚”生態系統中,雖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蟲和雜草,但魚的活動可起到除蟲、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紅萍葉片內的藍藻固氮可促進紅萍和水稻生長,對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態系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魚至少占有兩個營養級             

B.該系統能完成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功能

C.生物間存在競爭、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關系

D.生物群落只存在垂直結構,不存在水平結構

30.下列各項符合保護物種多樣性原則的是    (    )

A.為美化城市環境,隨意從國外引進多種觀賞類植物

B.為保護草場、減少沙化,要殺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黃鼠

C.將東北虎遷入野生動物園繁育,并進行部分野外回歸實驗

D.控制水葫蘆在我國造成的嚴重危害,應將其天敵引入我國

卷II  非選擇題    (共70分)

31.(8分)為探究酶的濃度(以土豆塊數多少代表)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晒┻x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過氧化氫溶液、新鮮土豆(含有過氧化氫酶)、水果刀、量筒、帶刻度的50ml注射器(3個)、橡皮塞、計時器.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1)實驗步驟:

 ①將新鮮土豆去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3個50ml的注射器編號為A、B、C.___________         

                                        ;

 ③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示裝       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需控制的無關變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2點).

(3)如果右圖是B注射器的實驗結果,與B相比.那么A、C注射器內產生a量氣體時所需的時間b應分別為___________、             .

32.(7分)乙圖為利用甲圖實驗裝置測得A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強度下氣體體積變化曲線圖:

(1)影響圖乙中a曲線P點上下移動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

(2)如甲圖所示,標記實驗開始時毛細刻度管中的液滴所在的位置。實驗時,當光照強度由0漸變為2千勒克司時,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____。

(3)在圖乙中,光照強度為8千勒克司時,植物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________毫升(假設隨光照強度的增強植物體的溫度不變)。

(4)圖丙中細胞呼吸的有關曲線需在什么條件下測得?____________。

(5)請在下圖中繪出無氧呼吸CO2的釋放量與O2濃度的關系。

 33.(8分)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本校連續四年來全體學生的體檢結果對全體學生進行紅綠色盲發病情況的調查,結果匯總如下表,請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回答:

性狀

表現型

2004屆

2005屆

2006屆

2007屆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色覺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紅綠
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1)第1組同學分析上表數據,可反映出紅綠色盲遺傳具有                特點,并計算出調查群體中紅綠色盲的發病率為             。

(2)第2組同學希望了解紅綠色盲癥的          ,所以調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遺傳病史,記錄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為紅綠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請問: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傳遞途徑是:         →         →男生本人。

(3)調查中發現一男生(III10)患有紅綠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經調查其家族系譜圖如下:

 

①若III7與III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

②若III7為膚色正常的純合子,與基因型為aaXBXB的女性結婚,妻子懷孕后到醫院進行遺傳咨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對胎兒脫屑進行檢查,可判斷后代是否會患這兩種病。妻子應采取下列哪種措施         (填序號),若妻子基因型為aaXBXb,應采取下列哪種措施

          (填序號)

A.染色體數目檢測  B.基因檢測    C.性別檢測   D.無需進行上述檢測

34.(8分)普通小麥中有高桿抗。═TRR)和矮桿易感。╰trr)兩個品種,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小組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如下三組實驗:

 

請分析回答:

(1)A組由F1獲得F2的方法是         ,F2矮桿抗病植株中不能穩定遺傳的占        。

(2)Ⅰ、Ⅱ、Ⅲ三類矮桿抗病植株中,最可能產生不育配子的是        類。

(3)A、B、C三組方法中,最不容易獲得矮桿抗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是      組,原因是                                                         。

(4)通過矮桿抗、颢@得矮桿抗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是                        。

(5)在一塊高桿(純合體)小麥田中,發現了一株矮桿小麥。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該性狀出現的可能原因(簡要寫出所用方法、結果和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                                                                        。

或將矮桿小麥與高桿小麥種植在相同環境條件下,如果兩者未出現明顯差異,則矮桿性狀由環境引起;否則,矮桿性狀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35.(11分)圖1是一個反射弧,圖2是突觸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人體內血糖調節的部位圖解,圖中a、b表示參與血糖調節的兩種激素,圖4表示a激素信息傳遞的一種機制。請回答:

(1)圖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當神經纖維產生興奮時,細胞膜內外電位表現為     。

(2)圖2中的1表示              ,該結構由           (細胞器)形成。1中物質是                  。

 (3)正常人的血糖濃度為     mg/dL。

(4)圖3 中,當血糖升高時,通過②過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                ,它在降低血糖過程中具體的調節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過程        (填標號)促進血糖的利用、轉化為糖原;二是主要通過過程     (填標號)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血糖。

(5)圖3中b激素是                 ,它與a激素的作用關系表現為       。

(6)Ⅱ型糖尿病人的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還高,請據圖4激素作用的機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

36.(10分)如下列實驗裝置圖,幼苗B已切去根尖.請分析,數日后幼苗的生長現象及其原因.

(1)數日后,幼苗A的胚根向下彎曲生長,幼苗B、C的胚根在生長和彎曲方面有何變化? _______­­­______                          。

(2)幼苗A胚根向下彎曲生長與外界刺激改變生長素的分布有關。生長素在胚根的遠地端分布­­­_______填“多”或“少”),其生長­­­____(填“快”或“慢”),幼苗A莖的生長素在遠地端分布­­­_______ (填“多”或“少”),其生長­­­______(填“快”或“慢”).根與莖同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生長方向卻不同,請根據生長素作用特點,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幼苗C胚根的生長與彎曲情況,可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7.(8分)右圖是某陸地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該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

(2)G和F的關系是                   。

(3)A與B共為生產者,它們之間是否一定存在競爭關系,       (填“一定”或“不一定”,理由是                                                         。

(4)圖中若添加              ,可構成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                  ,就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5)假設由于某種原因E生物全部死亡,則B生物的數量            。(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

38.注意:38題為選做題,考生只能選做一題(A題或B題)。

 A.(生物技術實踐,9分)生物乙醇是以生物為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我國利用農作物廢棄物(秸稈)生產乙醇,其技術流程為:纖維素酶解→酵母發酵→蒸餾→-成品。

(1)纖維素酶的成本能否下降,是能否實現乙醇工業化生產的關鍵因素。纖維素酶可以從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培養液中提取。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分離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流程: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鑒別培養。

①最好選擇怎樣的環境采集土樣?                                                 

②以下是一種培養基配方:纖維素粉5g、NaN031g、Na2HP04。7H201.2g、KH2P040.9g、MgSO4·7H2O0.5g、KCl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餾水定容到1000ml)。該

培養基能夠增加樣品中纖維素分解菌的濃度,其原理是                                     

                                                                                

③為了鑒別纖維素分解菌和進一步純化菌種,可以在鑒別培養基上加入             染液,

將篩選獲得的茵液稀釋后用           方法接種到鑒別培養基上,然后挑選產生透明圈的菌落作為菌種進行擴大培養。

④纖維素分解菌培養液中的纖維素酶產量如何呢?請設計實驗進行檢測。                     

                                                                                     

 (2)乙醇是酵母菌的發酵產物。發酵時酵母菌直接利用的物質是                。

(3)發酵時乙醇濃度升高會對酵母菌產生毒性,從而影響進一步的發酵?茖W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創造出一種對乙醇濃度有高耐受力的酵母菌新菌種,該過程需采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與體內DNA復制相比,PCR反應體系需加入哪兩種特別的物質?                                 

B.(現代生物科技,9分)下圖是利用多種生物工程技術獲得轉基因牛的基本操作流程,請分析回答: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中,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

(2)在獲取目的基因和構建目的基因表達載體的一個目的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包括標記基因和                                                           。

(3)一般將受精卵作為目的基因的受體,將目的基因導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C稱      法。

(4)流程A和B分別指           和          。

(5)農場放牧要考慮環境承載力,牛糞可以用于沼氣生產,它們分別應用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原理。

 

參考答案:

1.A  解析:大氣中的N可通過人工固氮、生物固氮、閃電固氮等過程后被植物所利用;健康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攝入N、P量多于排出的N、P量;由于N、P進入植物體內后,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是植物可再利用的元素,植物在缺N、P的培養液中一段時間后,老葉首先表現缺素癥。

2.D 解析:人體內環境中存在胰島素、生長激素、抗體等,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病毒是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及原料合成自身的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高,但由于糖氧化供能發生障礙,使得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加強;細胞內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相同的蛋白質,可能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空間結構不同,不一定是同一種蛋白質。

3.B  解析: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果實中的貯藏物不斷代謝轉化(淀粉→還原糖),香蕉逐漸變甜。由圖可知:在a、b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檢測淀粉量,在a、b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檢測還原糖量;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香蕉果肉相比較,前者淀粉含量多,碘液檢測顏色深,轉化的還原糖少,斐林試劑檢測顏色淺;后者淀粉含量少,碘液檢測顏色淺,轉化的還原糖多,斐林試劑檢測顏色深。

4. C解析:洗去花生子葉薄片上浮色用50%的酒精;研磨液呈黃綠色,是因為研磨液中未加碳酸鈣,葉綠素分子被破壞;細胞液顏色變淺是因細胞液濃度變小。

5.D解析:所有細胞生物都具有核糖體,但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具核糖體;核糖體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都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少數酶是RNA,不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不同的細胞內核糖體數量不同,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糖體數量較多。

6.C解析:葡萄糖→丙酮酸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CO2+C5→2C3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氨基酸→多肽是在核糖體中進行的;NADP+→NADPH發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結構上。

7.A 解析:將洋蔥表皮細胞用清水處理,細胞會因滲透吸水而體積增大,所以曲線a代表清水;將洋蔥表皮細胞用0.3g/ml蔗糖溶液處理,細胞會因滲透失水而體積縮小,但不能自主復原,再用清水處理,細胞會因滲透吸水而體積增大而復原;將洋蔥表皮細胞用0.5g/ml蔗糖溶液處理,細胞會滲透大量失水而體積縮小,因大量失水導致細胞死亡,再用清水處理不能復原;將洋蔥表皮細胞用0.3g/ml尿素溶液處理,開始會因滲透失水而體積縮小,但由于尿素分子可進入細胞內,細胞液濃度增大,隨之又發生滲透吸水而自主復原。8.C  9.C解析:土豆片中含有過氧化氫酶,能將過氧化氫催化分解產生水和氧氣。20分鐘后,甲乙兩組針筒中氣體量都不再增加,說明過氧化氫已完全分解。(裝置中除土豆片數量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說明加入過氧化氫的量相等,土豆片數量不同,則說明加入的酶量不同,由圖可知:乙中酶量多,反應速度快,但酶只改變反應速度,不改變反應結果,因此,甲、乙產生的氣體一樣多。

10.A解析:葡萄糖不能進入線粒體,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的反應只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有氧和無氧、有光和無光條件下都可進行,葉肉細胞和根細胞都有細胞質基質,既可以在葉肉細胞中進行,也可以在根細胞中進行。

11.A  解析:嚴重缺鐵的病人的血紅蛋白合成受阻,影響了氧的運輸,導致機體細胞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量的乳酸;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不能再合成血紅蛋白,因此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數量不會增加;風干種子仍具有生命,仍進行呼吸作用,只是因水分少,強度較弱;生物體內絕大多數細胞,都要經過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這幾個階段,保持連續分裂的細胞分化程度低,生活力旺盛,壽命較長。

12.D

13.C解析:該題創設了一個新情境,考查葉綠體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中的物質變化情況。我們知道,在暗反應過程中,CO2首先與C5化合物結合,形成2個C3化合物,最后經一系列地循環后又產生C5化合物,所以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穩定光合作用時,C3和C5都維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炎熱夏季中午,為了防止失水過多,植物會關閉氣孔, 導致CO2氣體的供應不足,則在短暫時間內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表現出的現象是C3化合物減少、C5化合物增多,有機物積累速率明顯下降。

14.D解析: 從產生的一個精子AAaXb中來看,既有等位基因又有相同基因。而在正常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開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同源染色體有分離而分開,相同基因則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隨著絲點的分開而分離。由此推知,該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中均出現異常。

15.D解析:精子或卵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成對出現的,衰老的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核的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癌癥的發生與個人的身心狀況有關。

16.B 解析:質基因(線粒體DNA、葉綠體DNA)、原核細胞基因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丙、丁是原核細胞。

17.A解析: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丈夫正常,為隱性純合子,假設基因型為aa,妻子患病,基因型為AA 或Aa,發病率為19%,可知正常概率為81%,a基因頻率為9/10,可推出妻子為AA的概率為1%/19%=1/19,Aa的概率為2×9/10×1/10/19%=18%/19%=18/19。與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幾率為1/19+18/19×1/2=10/19

 18.C解析:子代中男性不可能有隱性純合,女性中有1/2隱性純合致死,所以是男孩:女孩是2:1。

19.C解析:用15N標記后的一個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養液中進行復制,不論復制幾次,含15N的DNA始終是2個,因此,根據含15N的DNA占總DNA的比例為1/16,可得DNA分子復制了5次,細胞周期為1.6小時。

20.C解析:某種生物中檢測不到綠色熒光,將水母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轉入該生物體內后,結果可以檢測到綠色熒光,說明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在該生物體內得到了表達。

22.B解析:此題考查基因的表達知識;虮磉_包括轉錄、翻譯兩個階段,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是DNA→信使RNA的過程,翻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進行,是信使RNA→蛋白質的過程。圖中①是核糖體,②是轉運RNA,③是信使RNA,可知該圖為翻譯過程,A選項正確;③是信使RNA,合成③物質的過程是轉錄過程,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B選項錯誤;圖中決定天冬氨酸(Asn)、絲氨酸(Ser)、甘氨酸(Cly)分別是AAC、UCG、CGA。另根據氨基酸通式可推知:天冬氨酸R基上C、H、O三種元素的比值2:4:1。

23.C解析:四分體時期發生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染色體上出現了外源基因也屬于基因重組。結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不存在染色體。染色體結構變異主要包括缺失、重復、倒位、易位,缺失的染色體的長度變短,重復和易位的染色體長度變長,而倒位的染色體的長度是不變的。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包括染色體組成倍增加或減少,以及染色體個別增加或減少。

23.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遺傳病的特點。所謂遺傳病,是指生殖細胞或受精卵的遺傳物質(染色體和基因)發生突變(或畸變)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遺傳物質發生異常改變而引起的疫病,通常具有垂直傳遞的特征。若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則①中一個家族中僅一代人中出現過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遺傳病,③中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可能不患此病。而②中一個家族幾代中都出現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遺傳病,如由環境引起的。遺傳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體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體綜合癥,21號染色體上多了一條,而不攜帶致病基因而患遺傳病。24.C

25.B解析: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體現了遺傳多樣性;A→B→C過程中,兩種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W、w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聯趾性狀的增多,表明生物發生了進化,并未形成新物種,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6.D解析: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抗原進入機體后,大多數要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再呈遞給T細胞,T細胞呈遞給B細胞,此時T細胞可產生淋巴因子,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形成記憶B細胞和效應B細胞;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抗原進入機體后,大多數要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再呈遞給T細胞,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形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的溶酶體酶,導致靶細胞破裂。

27.C解析:①③不能排除重力的影響;③④與②④不遵循單一因子變量原則。

28.A

29.D解析:在此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關系形成了不同的食物鏈進而又構成食物網,如:水草→魚,水稻→蟲→魚等,因此魚至少占有兩個營養級;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這條渠道進行的;生物間存在競爭(水稻與雜草等)捕食(蟲與魚)、寄生(水稻與病菌)、互利共生(紅萍與藍藻)等關系;又由于不同的生物種群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30.C解析: 引種應慎重,不能隨意進行,否則會引起生態危機.殺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黃鼠不利于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野生動物園有利于瀕危動物的繁育。

31. ((每空1分共8分)

(1) 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 ②分別加入10ml (等量)過氧化氫溶液 ③再分別加入2,4,6個土豆小塊 ④定時觀察記錄針筒內體積的變化。  (2)溫度   土豆的新鮮程度   注射器的密封性   注射器針筒與活塞之間的摩擦力等(任答兩項,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延長、縮短

32.(7分)(1)溫度 (1分) (2)左側(1分)(3)12(2分)(4)無光(或黑暗)(1分) (5)(2分)曲線和圖注完整給2分,缺圖注扣1分,曲線錯誤扣2分

33.(8分)(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3%(2)遺傳方式    外祖父    母親  (3)①  1/12    ② D    C

34.(9分)(1)自交,2/3 (2) Ⅱ (3)C,基因突變頻率低且不定向(4)秋水仙素(或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或秋水仙素處理小麥幼苗)(5)將矮桿小麥與高桿小麥雜交:如果子一代為高桿,子二代高桿:矮桿=3:1(或出現性狀分離),則矮桿性狀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否則,矮桿性狀是環境引起的。(3分)

35. (11分)(1)外負內正   (2)突觸小泡  高爾基體  化學遞質(神經遞質/乙酰膽堿或單胺類)   (3)80~120(4)胰島素    ⑥⑦⑧  、蓿5)胰高血糖素   拮抗關系(6)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不正常(或a激素不能和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或控制細胞膜上受體蛋白的基因突變所致。只要合理就給分。)

36.(10分) (1)B停止生長,C向上彎曲生長(2分)(2)少(1分)  快(1分)  少(1分)  慢(1分)  不同器官對生長素需求的最適濃度不同(或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2分)(3)說明胚根受水、地心引力的共同作用,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反應[或說明胚根受水刺激的影響(向水性)大于地心引力(向地性)] (2分)

37.(8分)答案:(1)7(1分)(2)競爭與捕食(1分)(3)不一定,(1分)若A與B生活在同一區域,存在競爭關系;若A與B生活在不同區域,不存在競爭關系。(2分)(4)分解者 (1分)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分)

(5)基本不變(1分)

38.A.(8分,除說明外每空1分)

(1)①選擇纖維素豐富的土壤環境

②培養基中纖維素是主要碳源,有利于纖維素分解菌生長,伺時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

③剛果紅   涂布平板法  

④向定量纖維素分解菌培養液中加入定量纖維素,定時測定葡萄糖產量的變化。

(2)葡萄糖(或纖維素酶解產物).

(3)引物和耐熱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2分)

B.(現代生物技術,9分)

(1)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2)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3) 顯微注射(4)早期胚胎培養(受精卵培養) ;胚胎移植 (5)物質循環再生 ; 協調與平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2754.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