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2004年高考實例,論述了生物學單科高考命題以考查學科主干知識為主,重視能力素質考查,充分體現高考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和適度體現《生物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四大特點,并聯系實際論述了生物學單科高考備考夯實“三基”、重視基礎,培養能力、突出能力訓練,優化課堂、追求課堂高效率的三大策略。
關鍵詞 高考 特點 備考 策略
生物學科在全國各地以單科、理科綜合、大綜合等不同的形式列入高考方案中。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于2003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課程標準教材實驗也已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展開。在初中生物新課程方案全面實施和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方案實驗逐步展開的大背景下,研究生物學高考的命題特點與備考策略對指導現階段高三生物學教學的復習,指導學生提高備考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僅對生物學單科高考命題的特點與備考策略作簡要論述。
1 生物學單科高考的命題特點
l.1 以考查學科主干知識為主
從歷年生物學高考的情況來看,試題的覆蓋面較廣,生物的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兩章仍是考查的重點。
1.2 重視能力和素質考查 高考命題由“以知識立意”為主,正轉向“以能力立意”為主。近年高考考試說明、高考考試大綱都明確了這一點,近年高考試題也都體現了這一點。 例:(2004年上海高考題)在研究光照強度對某種鳥鳴叫次數的影響中,下列設計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記錄一天內不同的時間同一地點該種鳥嗚叫次數
B.記錄同一時間不同天氣該種鳥鳴叫次數
C.記錄繁殖季節該種鳥雌鳥和雄鳥鳴叫次數
D.記錄不同季節同一地點該種鳥鳴叫次數
本題答案為C。學生如果缺乏對要研究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將會很難回答此類試題。
1.3 充分體現高考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
包括以下幾方面:
l.3.l 能應用學過的知識和專業術語,正確闡述基本的生物學現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例:(2004年上海高考題)裸藻可作為水體污染的指示植物,體內含有葉綠體。將它放在黑暗條件下,在含葡萄糖的溶液中也可繁殖,這說明裸藻( )
A.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在無光條件下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C.是異養生物 D.既能進行自養生活,又能進行異養生活
本題答案為D。要求學生應用光合作用、自養、異養的概念與原理解釋裸藻為什么有光與黑暗條件下都能生活。
1.3.2 確理解、分析生物學中以圖表、圖解等表達的內容和意義,并能用圖表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現象和實驗結果。
例:(2004年江蘇高考題)過去人們認為作物播種的密度越大,產量越高。在保證營養需要的情況下,有人對小麥的產量與播種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
(1)根據上圖分析,當播種密度過大時小麥產量將_____。 (2)從影響酬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 本題答案為:(1)穩定(或不再增加或略有下降);(2)植株過密.葉片接受光照不足和通風透氣差,CO2供應不足。此題要求學生分析圖表中小麥的產量與播種量的關系,并解釋這種關系產生的原因。
1.3.3 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部分與整體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生物個體、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學問題。
例:(2004年上海高考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此成語所隱含的食物鏈具有的營養級數至少為(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本題答案為C。從成語的字面看只有蟬、螳螂、黃雀3個營養級,實際上食物鏈一般是以植物為起點的,因此,此成語所隱含的食物鏈至少有4個營養級。
1.3.4 理解所學實驗的實驗內容,包括實驗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能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并能制訂研究方案。
2004年江蘇高考第42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植物抗性的理解,并要求參照相關實驗裝置與試劑,嘗試沒計實驗,探究2種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并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與分析。具體題目和答案如下:
環境污染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環境中也有繼續保持正常生命活動的特性,這種特性稱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對篩選具有凈化環境的植物種類和保護環境有積極的意義。
(1)一項研究表明,植物對SO2的抗性與葉片上氣孔密度和氣孔大小等有關。所得數據如下表:
①該研究說明,植物對S02的抗性與氣孔的密度呈______關系,和每個氣孔的面積呈______關系。
②在SO2污染嚴重的地區,最好選擇表中 植物為行道樹種。
(2)工業生產中產生的S0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設計實驗,研究酸雨對植物的毒害作用。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除圖中特別說明的外,其他條件甲、乙均相同):
實驗結果表明,“酸雨”使植物的葉片變黃,而對照實驗中的植物沒有變黃。該實驗說明,“酸雨”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參照上述裝置和試劑,以小麥種子為實驗材料,嘗試設計實驗,探究2種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①探究的問題: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②作出的假設:____________。
③實驗步驟(簡要敘述):
④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實驗預期結果多種多樣,寫出其中3種并加以分析):
本題答案為:(1)正相關,反相關,甲。(2)②不同pH的酸雨對種子萌發率的影響程度不同(或相同),③用上述實驗裝置和試劑,采用2種pH<5.6的“酸雨”進行實驗,設置清水對照:在3個花盆中播種同樣數量(例如50粒)的小麥種子;在相同而適宜的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7天)后,分別統計3個裝置中的種子萌發率。④a.如果3個裝置中種子萌發率沒有差異,那么說明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率無影響;b.如果3個裝置中,pH越小,種子萌發率越低,說明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且隨著pH的減少,抑制作用增大;c.如果3個裝置中,pH越小,種子萌發率越高,說明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有促進作用,且隨著pH的減少,促進作用增大。
1.3.5 了解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例:2004年江蘇高考第38題考查了原癌基因突變、癌細胞的轉移與細胞免疫的問題。
1.4 適度體現《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基本理念
《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在《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三條基本理念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條“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說明《標準》與《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是一脈相承的!稑藴省贰霸谖{現行高中生物學教育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發展要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生物學高考,特別生物學單科高考一定會適度體現上述《標準》的理念和特點。
例:2004年江蘇高考第42題,直接取材于《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要求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包括作出假設、寫出實驗步驟、實驗預期結果與分析等,是高考體現《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本理念的典范。
再如,2004年上海高考第42題,考查“赤霉素能否誘導淀粉酶合成”、“赤霉素誘導淀粉酶合成與基因表達有關”的2個研究性課題有關的問題,也是《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基本理念的極好體現。
2 生物學單科高考備考策略
2.1 夯實“三基”,重視基礎的策略
雖然離考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但由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必需以“三基”為載體,因此,夯實“三基”,重視基礎是生物學高考備考的根本策略!叭笔侵富靖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基本概念清楚、基礎知識系統完整、基本技能扎實熟練,學生的各種能力才能形成和發展。
2.1.1 基本概念的備考要指導學生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搞清相似、相對、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它們進行的場所、需要的條件、過程、實質、意義、速率、影響速率的因素等多方面進行比較。2003的全國高考第35題,讓學生觀察分析馬鈴薯凈光合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回答問題,就需要學生弄清光合速率(包括凈光合速率、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含義,以及凈光合作用速率、表光合速度、呼吸速率三者之間的關系。2004年上海高考第40題也是考查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速率、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問題。
2.1.2 基礎知識的備考要指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如復習光臺作用、呼吸怍用、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內容時,要指導學生整合葉綠體、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酶的特性等內容,使學生把握知識的有機聯系、使相關知識融會貫通:2004年江蘇高考第37題,就是對某學生歸納的“體內營養物質代謝部分途徑的圖表”的分析考查。
2.1.3 基本技能的備考要訓練學生基本的觀察、實驗與探究技能 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課本實驗,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實驗內容、實驗設計,與課本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相關的探究實驗等。如,2003年全國高考第33題,用表解的形式表述了課本“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只是將實驗中的有機溶劑進行了更換,結果學生本題的得分率偏低。2004年江蘇高考第35題將課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與“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整合在一起進行考查;2004年上海高考第39題將課本可以用洋蔥作實驗材料的“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3個實驗整合在一起進行考查。這充分說明備考時很有必要訓練學生基本的觀察、實驗與探究技能。本人發表于《生物學教學》1991年第3期的《用一個洋蔥鱗莖做四個實驗》的文章就關注到當時初、高中生物學實驗中都用到洋蔥作為實驗材料的4個實驗的整合問題。
2.2 培養能力,突出能力由訓練的策略
由于近年的高考越來越加強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可以說培養能力,突出能力訓練足高考備考的致勝策略。實施這一策略時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2.2.1 加強知識發現過程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 生物學知識包括知識本身和發現知識的過程。知識發現過程,是備考時不容忽視的。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和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如“基因突變”的教學過程,可以這樣設計:“發現性狀變化的問題→探討性狀變化的原因→研究遺傳物質的結構、特性→探究基因的變化→討論基因的變化結果和意義”。2004年江蘇高考第38題就考查了原癌基因突變的問題。
2.2.2 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培養和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首先要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指導學生從生命活動的規律中發現問題(如為什么正交與反交實驗F1的性狀會有不同的表現?細胞核遺傳與細胞質遺傳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可以指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實驗中發現問題(如進行脊蛙反射實驗時為什么要破壞腦?破壞脊髓后的蛙還能完成搔抓反射嗎?為什么?);可以指導學生從知識網絡的聯結處提出問題(如被子植物花的結構、傳粉、受精、子房的發育與遺傳和變異有什么聯系?),2004年江蘇高考第40題就考查了細胞質遺傳與細胞核遺傳的實驗結果分析問題,2004年上海高考第35題就考查了脊蛙反射實驗的相關問題。
2.2.3 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和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實際中,有許多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學生僅熟悉教材遠遠不夠。備考時必需緊密聯系實際,才能培養和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材中免疫的知識可聯系器官移植的實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知識可聯系農業生產的實際,細胞分裂的知識可聯系癌癥的治療和預防實際,病毒的知識可聯系艾滋病、SARS、禽流感的特點、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2004年江蘇高考第33題考查了鼠害的控制問題,第34題考查了農業播種量與產量的關系問題。
2.2.4 重視實驗分析和設計,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目前高考非常重視實驗原理、實驗程序、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和實驗設計等的考查。2003年全國高考42題,學生得分率僅26%。是近年高考實驗設計類試題中得分率較低的試題。學生的答題情況還顯示,學生對實驗圖解的理解能力、實驗結果的預測能力、最可能結果的分析能力都存在較大的差距。2004年上海、江蘇高考第42題都是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分析問題。生物學實驗備考時,除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訓練外,應特別重視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程序,重視分析、預測實驗結果,形成實驗設計能力。
2.2.5 培養和訓練學生收集和處理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近年的生物學高考題中出現了一些背景知識題或新情境材料題,學生在解答這類問題時需要具備較強的收集和處理生物學信息的能力。備考時可先讓學生練習歸納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總結教材的學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弄清各種圖表中所蘊含的生物學含義,總結辨析圖表的一般方法;再讓學生注意從報刊和廣播電視等媒體上收集相關的生物學信息,總結信息中包含的生物學原理、研究思想方法,理解生物科學在生產、生活、科研三個方面的應用等。如2004年上海高考第40題是一道圖表信息給予題,學生只有認真分析圖表所隱含的生物學信息,才能分析解答題目所提出的反應進行場所,在不同條件下不同物質濃度的變化曲線,讀出和計算出相關的數量關系等問題。
2.2.6 重視知識遷移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 由于高考備考的時間緊,任務重,因此重視知識迂侈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能力有利于提高復習效率。可以指導學生弄清備考中相關習題涉及的知識點,思考通過知識點擴展能形成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弄清題中各種圖表和其他表述中隱含的生物學含義,思考用什么專業術語或概念原理組織答案最恰當;思考原題怎樣改造可以形成變式題組等。指導學生這樣去備考,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握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收到事半功倍的備考效果。如針對近年高考試題,可設計許多變式題,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
2.2.7 關注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高考提出關注熱點的要求是倡導學生在學習生物學課程的同時還要關注生物科學的發展,能夠從課本之外獲取一些生物學信息。這也是形成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需要,備考時要注意指導學生關注生物學研究熱點領域的知識或動態。如2004年江蘇高考第38題就考查了細胞的癌變問題,第39題就考查了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紫草素的問題,第42題就考查了酸雨的危害的問題等。
2.3 優化課堂,追求課堂高效率的策略 優化課堂可以提高高考備考實效。課堂優化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高考備考的成敗。而且夯實“三基”,重視基礎的策略和培養能力,突出能力訓練策略都必需通過優化的課堂加以實施。
優化課堂要從優化課堂目標、課堂結構、教法學法、教學與復習模式、教學評價導向、訓練習題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如優化課堂目標,要明確教學與復習的內容,在《生物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大綱》中的學習要求,依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根據高考考試大綱進行復習備考;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優化教學與復習模式;優化訓練習題,要精選近年與該部分教學內容相關的高考試題,同時適當設計一些變式題等,使平時的備考內容實現與高考考查內容接軌。
在實施上述高考備考策略時,還要注意加強學習,不斷學習和分析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新舉措,學習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學習生物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新成果等。還要設法增強學生備考的自信心,指導學生注意高考前的心理調適,以良好的心態應對高考的挑戰。
自《生物學教學》2005.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6604.html
相關閱讀: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