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三地理公眾參與22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四單元 環境管理與全球行動
第三節 公眾參與
目標分析:
理解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
這條“標準”旨在使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觀念。其設計落腳點在學生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上。在了解了各種環境問題的產生和危害之后,通過本條“標準”的學習,學生就應該內省自身應該在環境保護中應持有的態度,應擔負的責任以及應采取的行動,并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所以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是非常重要的。請看下面一段闡述:
生產(包括工業、農業、交通、第三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公眾已有較為充分的認識,如廢棄物的任意排放、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態帝國主義政策等等,正受到人們越來越多地批判。而生活領域(居民生活等)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例如,目前在中國,除了企業的污染(點源),面源上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居民生活造成的,如垃圾問題。公眾一般認為污水主要是由工業生產排放的,但目前生活污水的比例逐漸增大。例如,北京市的生活污水已經占污水排放的將近一半。
人們還有一些錯誤的環境意識,如享樂主義、過度消費,認為個人造成的污染很小、無礙大局等等,還較多地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之中,特別是在我國以往的環境教育及宣傳中,較多地過分地強調企業或社會的破壞性行為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危害,忽視公民個人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個人行為單獨來看對環境的影響很小,但如果是一個村莊、一個小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全球,那末對環境的影響就十分巨大了。
學習目標:
1.認識公眾參與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理解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形成正確的環境倫理觀。
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倫理觀,理解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度、責任和行為準則。
學習方法:讀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討論法等
學習過程:
一、公眾參與是實施可持續發展取得成功的關鍵
二、公眾參與的主要形式
1.民間環境保護組織(NGO)
優勢:

作用(工作方向):

我國NGO活動情況:

案例④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站(WWF China)為兒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網站
通過學習,了解該網站設立的目的,了解網站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內容,從而進一步體會公眾參與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2.環境倫理的道德建設
(1)環境倫理的概念:(補充)
環境倫理是指人與自然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它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逐漸形成的一定信念、習慣、傳統,用來指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判斷行為善惡與否,以及人類對自然盡什么樣的義務等。
(2)環境倫理的作用: 幫助人們全面地、科學地認識和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
(3)個人在環境保護中應具有態度與責任:
(4)環境道德主要內容:表5.4
課下探究活動:針對教材中表5.4中所列舉的環境道德行為,進行一次調查訪談活動,了解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哪些不利于環境保護的不道德行為,探究不道德行為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對策,并擬定宣傳內容,在全校及生活的小區開展一次環境倫理的道德建設。
3.青年環保運動
案例⑤環保烈士索南達杰
通過案例⑤的學習,激勵學生樹立偉大抱負,做一名環境保護戰線上的勇士。
思考:
1.你認為是不是應該提倡環保領域中的見義勇為行為,為什么?
2.你覺得環境道德還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3.你認為青年學生應當如何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活動
“活動”目的:對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解決方案、形成法規性條例(及環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認識,并促進自己保護環境行為的自覺性和自律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650.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