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整合】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同一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區域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初期階段、成長階段、轉型階段和再生階段,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各異,人地關系也經歷了從基本協調——不協調——人地關系矛盾加劇——走向協調的發展歷程。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階段主要特點人地關系問題案例:匹茲堡的發展
初期階段區域內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微弱,區域內部人地關系基本協調匹茲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帶,阿巴拉契亞山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其興起的基礎;蘇必利爾湖附近豐富而優質的鐵礦;五大湖和賓夕法尼亞運河的廉價水運條件
成長階段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資源面臨枯竭,發展空間受到制約,環境污染加重,環境受到明顯破壞該城市群又稱“芝匹帶”,從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城開始,經過“交通樞紐”芝加哥、“汽車城”底特律,“鋼鐵城”匹茲堡,以及布法羅到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區域內產業結構復雜,主要產業部門有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
轉型階段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人地關系矛盾加劇出現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制造業為主的五大湖沿岸工業帶,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許多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大量人口外遷,被稱為“銹蝕帶”,又稱“冰雪帶”
再生階段由于“對癥下藥”,采取措施,使區域產生新的增長活力,促使區域經濟復蘇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產業結構從重工業到高科技產業發展,被譽為“知識城”
例1 閱讀下面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匹茲堡最初只是個印第安人的小村鎮,18世紀中葉,人們在該地發現了大型富鐵礦和煤礦,鋼鐵工業隨之興起。到二戰前后,匹茲堡成為美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是美國的“鋼都”。二戰結束后,軍火需求量劇降,匹茲堡鋼產量削減一半,不少鋼廠倒閉,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茲堡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濟基礎——鋼鐵工業在國外競爭和需求下降的雙重打擊下已經名存實亡,其經濟也不斷衰落。
匹茲堡迅速對經濟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經濟結構從單一的鋼鐵工業向多樣化的服務行業轉變,由此而化險為夷。
在整個80年代,匹茲堡地區喪失了12萬個制造業就業崗位,同時創造了11.5萬個新就業崗位,這些就業機會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門。其中先進科技領域發展最為迅速。
從90年代開始,人們在匹茲堡看到的另一個變化是,一批總部設在該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灣石油等紛紛做出重組或改變經營方向的重大舉措。另一類公司已在匹茲堡市內外安營扎寨,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產品制造商、因特網軟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計算機軟件子公司。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這類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從匹茲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導區位因素是 。
(2)18世紀中葉,匹茲堡市得以迅速發展的技術條件及區位條件是什么?
(3)分析從二戰后到20世紀80年代初,匹茲堡經濟衰落的原因。
(4)根據材料分析匹茲堡經濟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題意圖:通過本題可以使學生對本探究點中同一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茲堡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處于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二戰前后,處于成長階段,成為美國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稱為美國的 “鋼都”。二戰之后,經濟衰落,為轉型階段。20世紀90年代開始,區域經濟復蘇,進入再生階段(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答案:(1)資源 (2)第一次技術革命極大地刺激了其工業的發展,而這里又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且靠近五大湖,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便利,有廣闊的消費市場 (3)①生產結構單一,工業生產集中于煤炭、鋼鐵等部門,鋼鐵工業是其經濟基礎;②世界性鋼鐵過剩;③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4)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調整工業布局及結構;③發展科技,繁榮經濟;④改善交通網,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探究點二 區域經濟的復蘇
區域經濟的復蘇,除了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環境污染的治理以外,還應大力改善區域發展環境,吸引區外投資,因此,還需注重信息科技、完善交通、引進人才等。樹立新的區位優勢,支撐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從外因上考慮,應努力爭取國家、政府的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對于區內的傳統產業來說,還應該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把已在本地區喪失區位優勢的企業遷到能夠產生良好效益的其他地區,尋找最佳的區位重新組織生產。
例2 近幾十年來,我國東北的遼中南與其他一些發達的老重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老化,環境污染嚴重,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出現了類似于二戰后五大湖沿岸工業帶類似的困境。為此,我國政府做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決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19世紀80年代的匹茲堡成為美國的鋼鐵工業中心,享有“鋼都”之稱。其發展是憑借 、 、 以及 和第二次技術革命發展起來的,這是該區域發展的 階段。
(2)20世紀50年代,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主體由 取代 。“五大湖”工業區中匹茲堡的主導產業中的 工業迅速衰退,該區域稱為“冰雪帶”“銹蝕帶”,與美國南方蓬勃發展的“陽光地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與當時的“五大湖”工業區處于相同的境遇,處于區域經濟發展的 階段。那么東北老工業基地如何借鑒“五大湖”工業區發展的經驗,結合自己的特點來實現振興呢?對此談談你的意見。
命題意圖:本題是通過匹茲堡的發展及結合時事,利用區域發展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如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問題,使其順利進入再生階段。這是對學生應用理論指導實踐能力的考查。
解析:第(1)題是要求學生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初期階段特征結合初中相關知識進行回答。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對資源的開發。匹茲堡成為美國“鋼都”憑借的就是對當地煤炭資源的開發。匹茲堡位于阿巴拉契亞山下,當地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五大湖又有豐富的水源,同時五大湖西岸豐富的鐵礦通過五大湖及其運河的廉價水運運至該地,加上第二次次技術革命,該地發展成為美國的重要工業區。此時該地區的發展處于成長階段,人地關系基本協調,第(2)題20世紀50年代由于石油具有發熱量和燃燒效率比煤高,運輸方便,以及灰渣少,污染少等優點,而取代煤成為能源的主力,這樣就使得以煤炭為發展條件的匹茲堡的經濟優勢下降,加上世界性鋼鐵的過剩及鋼鐵替代品的出現,使匹茲堡的鋼鐵產業下降從而進入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轉型階段。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正處于這一階段。
答案:(1)豐富的煤炭資源 五大湖的水運蘇必利爾湖西部的鐵礦豐富的水源 初期
(2)石油 煤 鋼鐵轉型第一,發揮存量優勢;第二,發展非煤、非油、非林等產業,實現多種經營;第三,利用國家援助政策轉型;第四,進行環境污染的治理。
【變式訓練】 (2007年高考廣東卷)資源型城市(依托礦產資源開采、加工發展起來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有
A.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延長產業鏈B.擴大資源開采規模,大量輸出原料
C.培育新興優勢產業,提高競爭力D.發展傳統產業,吸收剩余勞動力
命題意圖:通過本題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區域經濟復蘇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
解析: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依賴某種礦產資源的開發,產業結構單一,隨著資源的開發,必然出現環境破壞,主導資源日益枯竭,引起成本上升,主導產業下滑,城市經濟發展困難等問題。但通過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轉向農業資源、旅游資源等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引進和發展第三產業等,可以實現經濟的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擴大資源的開采規模,大量輸出原料只會加劇環境的污染與資源的枯竭速度;傳統產業對資源的消耗多,對環境的污染重,都不符合資源型地區的產業結構轉型方向。
答案:AC
【課時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圖是某城市處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示意圖,其中表示其發展水平處在初期階段的是
2.有關區域發展初期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多 B.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較大
C.區域內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復雜 D.區域內人地關系基本協調
3.有關區域發展成長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
B.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區域經濟呈現衰敗、萎縮狀態
C.區域經濟復蘇,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
D.人地關系基本協調
4.有關區域發展轉型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區域經濟呈現衰敗、萎縮狀態
B.區域發展面臨失業率升高,人口增多等嚴重的社會問題
C.經濟增長加快,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
D.人地關系已趨緩和
5.有關區域發展的再生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解決大量工人失業問題 ②集中力量發展原有傳統工業,突出主導產業的龍頭地位 ③調整產業結構,促使區域經濟復蘇 ④人地關系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從工業化時期迅速崛起成為領導城市,到淪為二戰后萎靡不振的老工業城市,后經過著名的"匹茲堡復興"而成為面目一新、充滿勃勃生機的后工業化白領城市,匹茲堡的成功轉型令人矚目,值得借鑒;卮6—7題。
6.匹茲堡成為美國鋼鐵工業中心的有利條件是( )
①地形平坦,水能豐富 ②歷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區,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圩匀毁Y源種類多、數量大,地區組合好,工業接近原料、燃料地 ④利用五大湖和運河,水運條件十分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為實現區域經濟復蘇,“匹茲堡復興”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積極整治環境 ②擴大工業規模 、奂涌飚a業結構調整 ④大力發展傳統產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地關系的變化是( )
A.不協調→協調→不協調 B.不協調→協調 C.協調→不協調→協調 D 協調→不協調
20世紀90年代初,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的東北三省在體制轉軌和市場化過程中,工業出現了嚴重的不適應癥——企業步履艱難、經濟效益嚴重下滑、轉制困難等。為此國務院多次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問題。據此回答9~12題。
9.東北原有工業體系的特點是 ( )
A.綜合性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B.以重化學工業為基礎的工業體系
C.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D.以知識密集型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10.東北原有工業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有悠久的農墾歷史,有良好的農業基礎
B.歷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區,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C.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地區組合好,工業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網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運條件
11.從材料中可以判斷:20世紀90年代初,東北老工業基地處于區域發展的( )
A.初期階段 B.成長階段 C.轉型階段 D.再生階段
12.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失業人員眾多。因此,今后要注意發展 ( )
A.特色農業 B.森林工業 C.第三產業 D.重工業
大慶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中部,過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煙稀少。隨著油田的開發,大慶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經達到242萬。讀大慶油田石油常量增長示意圖,回答13-15題。
13.20世紀60年代,大慶當時處于區域發展的( )
A.初期階段 B.成長階段 C.轉型階段 D.再生階段
14.1976年,大慶油田的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5 000萬噸,下列各說法中,在該階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
A.區域內城鎮很少,空間結構簡單,人類對地理環境影響微弱
B.大慶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日趨復雜
C.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D.開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15.從圖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慶油田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為避免礦竭城衰的命運,大慶正在進行二次創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做大石化產業,以化補油 B.發展多種經營,以多補主
C.強化畜牧產業,以牧補農 D.將老城區人口外遷,減輕城市壓力
二、綜合題
16.美國的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羅是五大湖沿岸的冶金工業中心。底特律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工業中心。芝加哥鄰近美國玉米帶,玉米帶所產玉米,大部分作為精飼料發展肉畜業,為城市提供肉類。
結合上面文字敘述和美國五大湖地區煤、鐵產地和鋼鐵工業分布圖,回答問題:
(1)五大湖地區地處美國三大工業區中的 工業區,該工業區是在 資源豐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業區。
(2)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羅發展冶金工業的有利區位條件是 。
(3)在底特律發展汽車業的有利條件是 。
(4)從原料和產品的運輸角度分析,肉類加工工業應屬于 指向型工業,理由是 ,在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羅三個城市中,肉類加工工業的區位宜選擇在 。
17.美國東北部鋼鐵工業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區位的轉變。19世紀,E是主要的鋼鐵工業中心,產品主要銷往紐約和費城。19世紀末,布法羅、克利夫蘭和D城都建有大型鋼鐵廠,產品主要用于當地的機械制造。20世紀初杜魯特興建了大型鋼鐵廠,產品主要銷往C和D。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巴爾的摩和費城又成為新興的鋼鐵工業基地。讀圖,回答: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湖泊A B 城市C D E
(2)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本區人口曾大量外遷,其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試分析人口遷移原因?
(3)二戰后,鋼鐵工業布局轉變的區位因素是 。
(4)費城和巴爾的摩的鋼鐵生產所需的鐵礦石主要來自 和 等國家。
(5)二戰后一段時期,五大湖地區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為了改變區域衰退的局面,美國東北區推出了龐大的復興計劃,其主要措施有哪些?
參考答案與試題詳細解析
1.C 在區域開發的初期,區城內城鎮往往很少,時空結構比較簡單。對比上面四幅城市和交通圖,可看出C處在城市發展的初期階段。
2.D 在區域開發初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微弱,區域內人地關系基本協調。在這個階段,區域內城鎮往往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
3.A 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人地關系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
4.A 在區域發展的轉型階段,由于原有優勢逐漸喪失,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導致區域經濟呈現衰敗、萎縮狀態,并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地關系矛盾進一步加劇。
5.D 在區域發展的再生階段,為實現區域經濟復蘇,一方面,區域經濟及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改變區域的產業結構,如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部門,減少無增長潛力的產業部門,大力發展增長潛力大、效益好的新興工業部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區投資環境。通過這些措施,區域又產生了新的增長活力,人地關系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6.C 本區有阿巴拉切亞山脈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鐵,便利的水運交通,豐富的水源供應,但是由于這里的地形較平坦,水能資源較少。
7.D 再生階段的匹茲堡主要從環境的整治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著手,大力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壓縮傳統工業。
8.C 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人地關系通過下表可看出。
主要特點人地關系面臨的問題
初期階段區域內城鎮往往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基本協調
成長階段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發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資源枯蝎、環境污染、地價上漲等
轉型階段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矛盾加劇高失業率、人口減少
再生階段區域產生了新的增長活力,區域經濟復蘇走向協調
9.B 東北地區是我國近代工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這里的工業部門主要有鋼鐵、機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學工業為基礎的工業體系。勞動密集型工業指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制鞋等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知識密集型工業是指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等技術要求高的工業。
10.C 東北地區以重化學工業為基礎的工業體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煤、鐵、石油、天然氣等,種類多、數量大,且地區組合好。
11.C 在區域發展的轉型階段,隨著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加重、地價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
12.C 第三產業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勞動密集型,因此發展第三產業可以大大提高就業率。
13.A 從圖中可以看出,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石油產量很少,可以推出為初級階段,故選A。
14.B 此時大慶處于發展的成長階段,這一時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日趨復雜;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各種資源被大量開采,導致資源面臨枯竭,并且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15.D 將老城區人口外遷,減輕城市壓力之后給其他城市或地區帶來人口壓力,帶來新的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而ABC均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6.解析:本題考查美國東北部工業區興起和發展的區位條件。美國五大湖地區是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方,在阿巴拉契亞有豐富的煤炭,五大湖西部有豐富鐵礦,大西洋沿岸有許多優良港口,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平原肥沃。全國的鋼鐵、汽車、化學等工業大部分分布在這一地區。底特律是汽車城,匹茲堡鋼鐵工業發達,芝加哥是中部工業和交通中心,肉類加工工業也十分發達。
答案:(1)東北部 煤和鐵礦
(2)臨近五大湖;可以利用五大湖廉價的水運條件,將五大湖附近的煤和鐵礦石運來
(3)地處冶金工業中心,可就近獲得原料供應
(4)原料 原料(肉類)不便于長距離運輸 芝加哥
17.解析:本題考查二戰后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工業發展出現的問題及區域發展和整治的措施。第(1)小題考查識記力和讀圖能力,不難回答。第(2)小題,應從東北部地區在全國的地理位置以及區域發展背景分析當時人口外遷的原因,第(3)(4)小題可以從影響工業布局的區位因素入手,分析美國鋼鐵工業布局的變化,第(5)小題緊密結合課本,分析經濟衰退區域的人地關系和綜合整治措施。
答案:(1)蘇必利爾湖 密歇根湖 芝加哥 底特律 匹茲堡
(2)從東北部向西部和南部遷移 美國東北部是老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土地價格高;隨著新興工業的發展,美國人口也由東北部向南部及西部環境優美、交通良好的陽光地帶遷移 (3)海港(交通)
(4)巴西、委內瑞拉、瑞典、加拿大(任答兩個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744.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地理中國地理景觀與區劃專項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考點整合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地理第一輪教材復習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決地球運動類問題的方法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