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理綜北京卷生物試題沒有出現很容易的題,但是總體要比08年的高考題容易,簡答題的平均難度也比去年的題目簡單一些。難易度與2006年生物題持平。
一、理綜試卷生物試題的基本情況
2009年高考理綜北京卷生物試題共7道題,其中選擇題4道,共24分,非選擇題3道,共48分。生物部分共占72分,占總分比24%。試題在各章節分布及分值如下:
題號
分值
考查知識點
章節分布
1
6
植物激素
第四章(必修)
2
6
細胞膜蛋白的類型以及特點
第二章(必修)
3
6
遺傳
第六章(必修)
4
6
碳四植物與碳三植物的特點
第三章(必修)
29
18
遺傳的應用
第六章(必修)
30
16
生態、變異
第六、八、九章(必修)
31
14
代謝和調節
第三、四章(必修)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9年北京卷生物試題突現三個特點:
①知識的覆蓋面比較寬。在2009年的高考題覆蓋到考綱的六大方面。.比如說選擇題第二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就是專門出了一道選擇題。這在往年的2008年2007年以及2006年高考題里從未曾出現。
②更加突出對主干知識的考查。重點主干知識重點考的地方比較多,如選擇題第3題,非選擇題的29、30、31題,29題18分兩個加起來是24分,歷年高考遺傳也考,但是比例也沒這么高。另外生物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這些生物生活相關的重點內容也充分地覆蓋。
③側重了對能力要求方面的考查。09年高考題是最后一次按照老教材的要求命制的,但注重了能力考查。生物試題體現出由“大綱” 教材本向“課標” 教材的平穩過渡,強化“課標” 教材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方向。
二、理綜試卷生物試題的點析與答案
第Ⅰ卷 選擇題
選擇題為4道單選題,總的來說難度適中,F從具體內容角度分析如下:
1.在植物細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經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種具有調節作用的蛋白質
D.過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點析】此題考查植物激素。主要考點是①植物激素的化學組成,②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過程?疾榈闹R面比較寬,側重于識記。
【答案】B
2.細胞膜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膜的糖被在細胞間具有識別作用
B.細胞膜對膜兩側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
C.細胞膜內外兩側結合的蛋白質種類有差異
D.載體蛋白是鑲在細胞膜內外表面的蛋白質
【點析】此題考查生命物質的組成,相對較容易。由于這道題牽扯到細胞膜蛋白的各種類型以及特點。特別選項D涉及到對載體蛋白的理解,“載體蛋白是鑲嵌在細胞膜內外表面的蛋白質”是易失分地地方。載體蛋白在物質運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例如被動運輸、主動運輸都要用到載體,它分布于細胞膜的內部及外表,方能起到運輸作用。說它只存在細胞膜的表面顯然是錯誤的,這是理解不到位,導致的失誤。
【答案】D
3.真核生物進行有性生殖時,通過減數分裂和隨機受精使后代
A.增加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
B.繼承雙親全部的遺傳性狀
C.從雙親各獲得一半的DNA
D.產生不同于雙親的基因組合
【點析】此題考查遺傳問題,難度適中。其中一個選項C起到一個干擾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難點,有可能失分,選項C說,通過減數分裂和通過受精作用可以從雙親獲得一半的DNA。實際上正確的表述只能說后代細胞核中的DNA一半來自父本,一半來自母本。但籠統的說來自雙親的一半DNA是不準確的,因為來自母本細胞質中也有DNA,跟精子中的DNA 不是均等的。此處極易馬虎,導致錯選選項選C。
【答案】D
4. 小麥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隨外界CO2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如右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小麥的CO2固定量與外界CO2濃度呈正相關
B.CO2濃度在100mg·L-1時小麥幾乎不固定CO2
C.CO2濃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濃度CO2
【點析】此題在4個選擇題中,屬于難度高點的題目。題中提到碳四植物與碳三植物的特點問題。其中談到碳四植物二氧化碳濃度高的時候不再固定二氧化碳,這個說法就不對的。應該理解成二氧化碳濃度高了以后,玉米固定二氧化碳的量不再提高而不是不固定二氧化碳了。這道題通過圖表,形象的解釋考查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有一定難度,但是只要細心還是容易得分的。
【答案】C
第Ⅱ卷 非選擇題
非選擇題共3個大題,內容都符合考綱要求。沒有涉及到實驗題,總的說難度也比去年要小,但是能力要求較高。
29.(18分)鴨蛋蛋殼的顏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兩種。金定鴨產青色蛋,康貝爾鴨產白色蛋。為研究蛋殼顏色的遺傳規律,研究者利用這兩個鴨群做了五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雜交組合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康貝爾鴨♀×金定鴨♂
金定鴨♀×康貝爾鴨♂
第1組的F1自交
第2組的F1自交
第2組的F1♀×康貝爾鴨♂
后代所產蛋(顏色及數目)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枚)
109
58
1050
918
1648
請回答問題:
⑴根據第1、2、3、4組的實驗結果可判斷鴨蛋殼的 色是顯性性狀。
⑵第3、4組的后代均表現出 現象,比例都接近 。
⑶第5組實驗結果顯示后代產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該雜交稱為 ,用于檢驗 。
⑷第1、2組的少數后代產白色蛋,說明雙親中的 鴨群混有雜合子。
⑸運用 方法對上述遺傳現象進行分析,可判斷鴨蛋殼顏色的遺傳符合孟德爾的 定律。
【點析】這是一道關于遺傳的應用題,側重于對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該題借助表格提供信息,來判斷遺傳雜合子的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解答時要注意審清以下幾點:題干中提供一個信息,金定鴨產青色的蛋,康貝爾鴨產白色的蛋,第⑷小題中問鴨群中的雜合子,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雜合?這是因為不是雜合子的話,后代就不會出現隱性的白色鴨蛋,這一隱含的條件,如果不注意審題的話,就不會覺察出來,從而可能會因答非所問,而失分。在第二組當中考查還比較容易,根據實驗的數據比例是3:1,表現性狀為3的肯定是顯性性狀。顯性性狀的3個體與隱性性狀的1個體比是3:1,根據該比率可判斷這個過程是測交。測交的目的是來檢驗F1代的基因型。需注意,據一個實驗列出的實際數據,往往是接近于理論比值,即可能與理論上說的比例有細微的差異——實際上作為生活實際,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這個數據出現這種偏差,這種細微的偏差也是正常的現象。
【答案】⑴青 ⑵性狀分離 3:1 ⑶ 1 /2 測交 F1相關的基因組成 ⑷金定 ⑸統計學 基因分離
30.(16分)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美國一研究小組在某無人居住的落葉林區進行了3年實驗。實驗區是兩個毗鄰的山谷(編號1、2),兩個山谷各有一條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員將2號山谷中的樹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過連續測定兩條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鹽含量,發現2號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樹木砍倒前升高近40%。兩條小溪中的硝酸鹽含量變化如圖所示。
請回答問題:
⑴大氣中的N2進入該森林群落的兩種途徑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從環境中直接吸收含氮無機物的兩大類生物是 。
⑵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進入細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兩類生物大分子。
⑶圖中顯示,1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出現季節性規律變化,其原因是不同季節生物 。
⑷1966年5月后,2號山谷溪水中的硝酸鹽含量急劇升高,主要的兩個原因是 。
⑸硝酸鹽含量過高的水不宜飲用。在人體消化道中,硝酸鹽可轉變成亞硝酸鹽。NO2-能使DNA中C-G堿基對中的“C”脫氨成為“U”。上述發生突變的堿基對經兩次復制后,在該位點上產生的堿基對新類型是 、 。
⑹氮元素從森林群落輸出的兩種途徑是 。
⑺該實驗結果說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兩個主要作用是 。
【點析】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相關要點知識。借助一個美國的一個實驗小組造成砍掉樹木的地方與沒砍掉的地方出水量的變化、山谷里邊出水量中硝酸鹽的含量的變化為背景資料;以折線圖的形式呈現信息。題中提出了學生沒有接觸過實際問題很有現實意義。
解答第⑴題時,要注意明析2個問題:①大氣中的氮氣進入到生物群落的途徑。②在生命群落當中,環境當中直接吸收含氮無機物的兩大類生物是植物、微生物。如果將吸收含氮無機物的生物,寫成植物和硝化細菌,顯然就縮小微生物的范圍,會造成丟分。
在第⑵題解答時,氮元素以氮氣、硝酸根離子、銨根離子形式吸收。由于題中說是被“生物”吸收而非被“植物”吸收,作為動物吸收,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如人是不能吸收銨根離子的,而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進入血液。因此此處表述最好寫被植物吸收,因為生命生態系統也有動物的。
第⑶問,為什么在不同的季節里面硝酸鹽的含量不一樣,這個難度不大。不同的季節對硝酸鹽的利用量不同。
第⑷問,砍掉樹木以后水里面的硝酸鹽的含量急劇下降,主要應該通過砍掉樹木跟另外一個沒砍掉到樹木的對照,總結原因:硝酸鹽的含量急劇下降得兩個原因,一個是產生,一個是吸收。即①分解增多了?车魳淠疽院螅@個樹木里邊含的蛋白質分解成硝酸根離子;②流失進水,導致水中硝酸鹽增長。樹木生長在里面,硝酸鹽可以被植物吸收合成蛋白質,F在樹木砍掉了,原有硝酸鹽現在不吸收了,就隨流水流走了。
第⑸題,綜合考查基因突變。注意一個堿基發生改變后,進行兩次復制,復制以后產生新的堿基類型,兩次復制就有兩次堿基互補配對。
第⑹題是氮元素生物群落輸出的兩種途徑。要明確生物群落輸出不是在這個生態系統里,要脫離這個生態系統的。輸出途徑:①生成氮氣——通過反硝化細菌變成氮氣后,脫離生物鏈就不能被生物所吸收;②雨水沖刷——雨水沖刷就到無機環境當中。一般會因想不到雨水沖刷而導致失分。
第⑺題是生命群落中植被的兩個作用。①合成有機物——群落可以將無機碳變成有機碳。②涵養水源。題干中砍掉樹木以后出水量要比沒砍的樹木多,有大量的水流失,超過百分之四十。對于后者,如果不全面的分析整個題目提供的信息并結合教材嚴密思考,還是極易丟分的。
【答案】 ⑴生物固氮、閃電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⑵ 氨離子 蛋白質、核酸 ⑶對于硝酸鹽的利用量不同 ⑷喪失了植被對硝酸鹽的吸收 動植物的遺體分解后,產生了硝酸鹽進入小溪 ⑸T—A U—A ⑹通過細菌的作用將硝酸鹽最終變成N2返回大氣、雨水的沖刷 ⑺涵養水源、同化無機環境中的氮元素
31.(14分)某人在持續幾天咳嗽后發熱,經診斷是細菌感染引發了肺炎。用藥后得以康復。請回答問題:
(1)侵入人體的細菌是一種發熱激活物,通過一系列反應引起人體發熱。體溫過高時,人體新陳代謝加快,細胞內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組織中 含量增高,病人會感覺肌肉酸痛。
(2)人的體溫是由位于 的 中樞調控的。
(3)發熱到體溫恢復正常的過程中,人體的 和 系統參與了調節,最終實現穩態。
【點析】此題是關于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以及酶的問題,比較容易。在一定范圍內體溫升高,酶的催化效率增大。新陳代謝加快。分解作用增強,其中有氧呼吸,會消耗大量氧。隨著氧氣供應不足,機體的無氧呼吸增加,產生的乳酸會積存。機體的調節主要是體液和神經調節,本題問的是哪兩大系統,大都能考慮到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參與了調節(激素調節),但應注意從題目中看,只是設計到酶的問題,根本沒有牽扯到有關激素的問題,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易因疏忽導致失分?梢娬_解答,認真審題尤為重要。
【答案】⑴增多 增大 乳酸 ⑵下丘腦 體溫調節 ⑶神經 免疫
總之,從2009年高考理綜北京卷生物試題看來,學習生物學除注重獲取知識能力、理解、分析、推理與綜合能力的訓練外,還應加強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理解圖示、圖表所含生物學信息的圖文轉化能力、描述能力的培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787.html
相關閱讀: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