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產、生活上的焦點、熱點問題,許多是與生物學知識密切相關的,以社會熱點作為背景、作為載體,來考查學生的所學知識,是命題者的拿手好戲。其涉及的知識內容多,范圍廣,既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能很好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下面是筆者選用的幾個熱點進行簡要分析:
1.熱點信息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
1.1.信息背景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后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原是一種只在豬中感染的疾病,屬于甲型流感病毒。
1.2.相關知識考查點鏈接
該部分內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有病毒的結構、病毒的繁殖;免疫相關知識;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及高中教材中病毒的應用(用于基因工程中的運載體,細胞工程中的誘導劑)等。
例1:(2009重慶理綜)如果給人體注射滅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預防甲型H1H1流感,那么滅活病毒在體內引起的免疫反應,正確的是( )
A.B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B細胞能使靶細胞裂解
B.T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T細胞能釋放淋巴因子
C.吞噬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細胞,能產生相應的抗體
D.淋巴細胞吞噬該病毒后形成記憶細胞,能釋放白細胞介素
解析:效應B細胞不能使靶細胞裂解;吞噬細胞不能形成效應細胞,記憶細胞不能釋放白細胞介素,T細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應T細胞,能釋放淋巴因子。
答案:B
例2:(2009全國卷Ⅱ)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有人建議接種人流感疫苗,接種人流感疫苗能夠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條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機理 C.抗原決定簇 D.傳播途徑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決定簇,所以接種人流感疫苗能夠預防甲型H1N1流感。
答案:C
2.熱點信息二:2009年諾貝爾獎
2.1.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1.1.信息背景: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杰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他們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
2.1.2.相關知識考查點鏈接
該部分內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有細胞的癌變(特征、癌變原因及因子、癌變的預防、檢測、治療等)及與之相關的動物細胞培養、單克隆抗體等;細胞衰老:染色體相關知識(染色體成分、結構)及與基因之間的關系,基因的表達等;酶的相關知識。
例3:(2007山東高考)近期統計數據顯示,癌癥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首要死因。請根據提供法的材料回答問題:
(1)體外分別培養某癌細胞和正常體細胞,圖中代表癌細胞生長曲線的是 。在體內,癌細胞可能侵襲周圍正常組織,說明癌細胞具有 的特性。
(2)細胞癌變后,膜表面會出現一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成為 ,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在應答中直接使癌細胞裂解的免疫細胞是 。
(3)端粒酶是與染色體末端結構相關的一種細胞組分。表中數據顯示細胞癌變可能與端粒酶的活性有關,請完成下面的探究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端粒酶與細胞癌變的關系。
實驗材料:癌細胞、端粒酶抑制劑、細胞培養液等。
細胞類型
增值代數
端粒酶活性
正常體細胞
50~60
無
癌細胞
無限
有
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根據上述內容,提出一種治療癌癥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圖中代表癌細胞生長曲線的為a 。癌細胞由于細胞膜上糖蛋白的減少,具有易擴散、轉移的特性。(2)這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說明這些蛋白質會成為抗原;裂解靶細胞的為效應T細胞。(3)因實驗目的“探究端粒酶與細胞癌變的關系”。由此可知,實驗變量為端粒酶的活性的有無,從而確定組別,然后按照解實驗的一般規律:“第一步分組編號,第二步設計對照,第三步記錄、比較!边M行作答,由結果推測相應結論。(4)治療癌癥的新思路:由(2)題意可知,可從特異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題意可知,可從抑制癌細胞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答案:(1)a 擴(分)散轉移(2)抗原 效應T細胞 (3)實驗步驟:①將癌細胞分為A、B兩組;②A組加入端粒酶抑制劑,B組不加,放在相同的環境中進行培養;③記錄并比較A、B兩組的增殖代數(分裂次數)。結果預測及分析:若A組比B組增殖代數減少,說明端粒酶與細胞癌變(連續分裂)有關;若A與B組一樣仍然無限增殖,說明端粒酶與細胞癌變(連續分裂)無關。(4) ①抑制癌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細胞分裂)②免疫治療(輸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2.2.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2.2.1.信息背景: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共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拉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了解核糖體的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核糖體是生命細胞內的蛋白質生產者。三名獲獎者在各自漫長旅途上尋獲“金鑰匙”,成功破解蛋白質合成之謎的“最后一塊碎片”。
2.2.2.相關知識考查點鏈接
該項內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有核糖體的結構、功能,以及蛋白質的合成相關知識;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點;自然界中常見的蛋白質等。
例4: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托馬斯-施泰茨 和阿達-尤納斯三位科學家因為“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下面有關核糖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核糖體
B.核糖體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不同
C.所有酶、生長激素、抗體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
D.不同的細胞內核糖體數量不同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核糖體相關知識。所有細胞生物都具有核糖體,但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具核糖體;核糖體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都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少數酶是RNA,不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不同的細胞內核糖體數量不同,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糖體數量較多。
答案:D。
3.熱點信息三:哥本哈根會議
3.1.信息背景: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并以此作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結束后的后續方案。根據UNFCCC秘書長德波爾的表述,在此次會議上,國際社會需就以下四點達成協議:①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額是多少?②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主要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③如何資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④如何管理這筆資金?
3.2.相關知識考查點鏈接
該部分內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有溫室效應;生物的生態因素、種群數量及種群密度變化;群落演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對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的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圈的穩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可持續性發展戰略。
例5:(2009江蘇卷)全球氣候變暖,使許多生物不能適應環境,從而導致物種的減少,紅豆杉是我國珍貴瀕危樹種。南京中山植物園于上世紀50年代從江西引進一些幼苗種植于園內。經過幾十年的生長繁殖,現在已形成了一個種群。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植物園引種栽培紅豆杉的措施屬于 。
(2)如果對紅豆杉種群密度進行調查,常用的方法是 。將統計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為5級,每一級的植株數量見下表。
等級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高度(cm)
h≤10
10<h≤30
30<h≤lOO
100<h≤300
h>300
數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據表中數據,在答題卡上的坐標圖中畫出該種群各級別的植株數量柱狀圖。
(3)由表可以看出,此紅豆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 。
(4)研究表明,紅豆杉的種子成熟后被某種鳥類吞食,果肉狀的假種皮被消化而種子隨糞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發生長。從種間關系看,鳥類與紅豆杉之間存在 關系。
解析:本題考查種群相關知識。(1)由于從江西引進到中山植物園,遠離原生長地進行的保護,所以稱為遷地保護(易地保護);(2)對植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采用樣方法,活動范圍大的動物采用標志重捕法;(3)從表中可以看出幼年個體比較多,老年個體少,所以為增長型。(4)鳥類吃紅豆杉的種子,所以是捕食關系,鳥類又為種子傳播提供便利,所以還存在互利共生關系。
答案:(1)遷地保護(易地保護)(2)樣方法柱形圖見右圖(3)增長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種間互助)
例6:生態學家研究出生態農業可以減少農業生產中CO2的排放,“四位一體”(人居—種植—養殖—沼氣)生態農業是我國北方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它以沼氣為紐帶,將沼氣池、豬禽舍、蔬菜栽培與日光溫室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下圖是該系統物質循環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有幾條食物鏈? 。
(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能否循環利用? 。該生態工程中的能量能夠更多地被人類利用,原因是 。
(3)舉兩例說明“四位一體”農業有哪些生態效益? 。
(4)從圖中可知,人類生活中所需的能源來自于太陽能、沼氣等。利用這些能源與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優點是 。
解析:(1)生物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聯系稱作食物鏈。食物鏈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因此,該圖中只有兩條食物鏈:蔬菜→人;蔬菜→豬→人。(2)能量是不可以循環利用的。生態農場的最大優點是廢物資源化,從而實現了能量和物質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快物質循環的速度。(3)圖中利用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人和動物的糞便等作為原料發酵產生沼氣(產熱量高、燃燒后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以沼氣為燃料或者用于照明,減少稻草等直接燃燒產生的污染,保護植物;人和動物的糞便用于發酵,改善農村衛生條件;發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作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從而減少化肥用量。(4)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減少了煤炭燃燒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灰塵、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降低了溫室效應。
答案(1)兩條 (2)不能 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的能量,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3)(①使用上清潔、高效的沼氣,減少對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 ②人、畜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改善農村衛生條件 ③沼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從而減少化肥用量 ④減少農藥用量,有利于環境保護(4)減少了燃燒煤炭所產生CO2,降低了溫室效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8045.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