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東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發展經濟不同模式的基本情況,包括每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區域的具體組成,發展概況和遇到的問題。理解新興工業國家(地區)間發展模式的異同,理解新興工業國家(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也能理解其出現發展問題(瓶頸)的原因。
2、技能:
運用歷史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新興工業國家(地區)間發展模式的異同,使學生鞏固對運用比較分析歷史問題方法的掌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讓學生了解新興工業國家(地區)發展的不同模式,增強學生對“國家發展必須注重本國實際,走有自己特色道路”價值觀的認同,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國家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科學發展之路、創新發展之路。
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
(一)練習與測評
1、復習本課內容,整理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的發展優勢及問題,完成下表。
新興工業化
國家(地區)發展優勢發展瓶頸與問題
東亞
“四小龍”以政府為主導
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采取了正確的出口導向戰略
發揮自身勞動力價格等比較優勢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發展
原創性發展能力不足
過度依賴外向型經濟導致易受國際經濟形勢波動的影響
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較弱
拉美
發展中國家推行“進口替代”的經濟發展模式
推行貿易保護措施和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
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與世界市場的聯系有所弱化
出口能力薄弱,經濟效益不高
政策調整的節奏沒有把握好
社會平衡措施滯后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引發社會動蕩
中東
產油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采取國有化措施,加強對石油生產與出口的控制權
組建“歐佩克”加強協調與聯合經濟發展模式過于單一
石油經濟發展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
2、二戰后,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獨立后,經濟發展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自身條件的不足與外部環境的惡劣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困難重重,聯系本課及第10課知識,找找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外因素有哪些?
答: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有:(1)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體制的不協調;(2)經濟發展模式較為單一;(3)經濟基礎薄弱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差;(4)貧富差距較大導致社會動蕩;(5)人口、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制約。
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外部因素有:(1)國際經濟秩序對于發展中國家民族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沖擊;(2)全球經濟形勢波動的負面影響。
(二)探索與爭鳴
眾多東亞、東南亞國家都強調“亞洲價值觀”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皝喼迌r值觀”承襲東亞文明傳統,堅持家庭、集體、社會的價值高于個人價值。比如,新加坡官方提出的供國人遵循的“共同價值觀”包括“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五項。
你認為“亞洲價值觀”對于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有作用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建議:
“亞洲價值觀”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引發的其他命題,如亨廷頓的東亞發展觀、新儒家所謂“老內圣開出新外王”等,是歷史學界、思想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自不必從太深奧的學理上去考究,教師可通過以下視角引發學生的思考: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知識,先說說東亞、東南亞國家二戰后的發展,特別是亞洲四小龍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82640.html
相關閱讀:第6課 解放戰爭的勝利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考點復習: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2012屆高考歷史學業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專題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歷復習五代 遼 宋 夏 金 元專項教案
2012屆高考歷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