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然界的水循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三 地球上的水
本規劃
人類賴于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由多種自然要素組成的,在第二我們已經認識了其中一種重要的自然要素——大氣,在本內容中我們要認識的是地理環境最活躍的一個自然因素——水。不斷進行的水循環運動將自然界的四大圈層緊密相連,并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全球的地理環境;洋流是一種大規模的海水運動,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海水運動形式,它的存在同樣深刻地影響著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水資是人類社會賴于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人類對水資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協調人水關系,促使水資的可持續發展利用是我們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本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的觀念;增強對資、環境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養成保護各種自然資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時安排:共6時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1時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2時
第三節 水資的合理利用2時
問題研究 是否可以用南極冰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1時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從容說
水循環是自然界中一種重要的物質和能量循環。本節內容首先介紹水圈的構成及其特點,圖3.2既可以直觀地說明各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聯系,也可作為水循環內容的一個情景引入。本節的核心內容是“水循環”,依其發生的領域不同可將水循環劃分為三種類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陸間循環。在該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和字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水循環的過程和地理意義,能正確理解和表達水循環的過程,并掌握簡單的繪圖技能;本節活動題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學以致用,了解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在時可讓學生分小組收集有關黃河斷流和濟南泉水斷流的相關資料,增強感性認識,增強危機意識;教師也可另行選擇活動內容,注重指導學生研究和關注自己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人類活動會對水循環過程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是有利還是有弊?“水循環的意義”這部分內容學生很難通過自身的體驗得到感性的認識,教師可在前收集一些直觀性較強的圖片、視頻材料以及字、數字資料,使學生能更具體、直觀地認識和理解水循環的意義。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水圈的構成和特點。
2.理解并能繪制示意圖表示水循環的過程,掌握其主要環節。
3.理解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4.運用水循環的原理知識,分析常見的人類活動對水資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水循環過程掌握分析水資有關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確立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水循環的形成過程和地理意義。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教學難點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展示題:地球上的水 同時播放音樂《高流水》)
導入新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廣和最重要的物質,地球因為有了水才變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們又是如何運動的呢?從今天這一節開始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展示本節題:自然界的水循環)
(展示圖片:南極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葉子)

推進新
師大家注意觀察圖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幾種形式存在于我們的地球上?
生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式。
師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圖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體,地球上的水體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老師給你們看的圖片還有哪些類型呢?請大家閱讀教材第58頁圖3.1以及,注意圖中各水體所占的比例。
師這些存在于不同空間的水體共同組成了一個圈層,也就是——
生(齊答)水圈。
師讀了圖3.1,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圈的主體是——
生海洋水。
師對!它的水量約占全球水儲量的——
生(齊答)96.53%。
師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陸地淡水的主體是哪一種水體呢?
生不多。陸地上淡水的主體是冰川。
師目前冰川還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見,地球上的淡水資是非!
生有限的。
師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種水體以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形式可以相互轉化,但同時各種水體的數量和空間分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生水圈是一個連續而不規則的圈層。
師組成水圈的各種水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是相互聯系的,請大家閱讀教材第58頁圖3.2,注意觀察陸地水體是如何聯系的?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8頁圖3.2,思考討論“讀圖思考”。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讀圖觀察能力。通過讀圖觀察,可以得出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有大氣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雨水補給是世界大多數河流的主要補給。第二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當河流與湖泊之間存在補給關系時,假若河流水位與湖泊水位有差異,則存在兩種情況,即當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由河水補給湖泊水;反之,當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時,由湖泊水補給河水)

師圖中河水可能有哪些?
生1有冰川融水、湖泊水。
師還有嗎?
生2大氣降水。
師對。還可能有地下水,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種,也就是說有多種補給。我們舉一個生活中的實例研究一下,誰說說長江水的補給?
生長江發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頭有于高上的冰川融水,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有許多湖泊與之相連,可以得到湖水的補給,長江大部分河段處于季風氣候區,有豐富的降水,所以還有大氣降水補給。
(板圖:長江中下游河段及與之相連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師非常好!在長江的中下游地區,當湖水水位高于長江水位時,湖水會補給河水,但當雨季到時,長江水位高漲,當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會怎樣?
生(齊答)河水補給湖水。
師對,所以長江水和湖泊水之間存在相互補給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在長江處于洪水期時,湖泊對河流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調節洪水的作用。
師非常好!這種現象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嗎?
生我們可以通過修建人工湖泊——水庫防洪。
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事實上,不僅河流與湖泊之間可以相互補給,河流和地下水之間也存在類似的相互補給關系,補給的方向均取決于兩者的水位高差。俗話說“井水不犯河水”,從我們研究的水體相互聯系的角度看就不科學了。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展示:“黃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圖”,思考該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間的補給關系)
師這是黃河下游,河床遠遠高出周圍地面,最大的高差要達到7—8米,那么河水和地下水之間會是怎樣的補給關系?
生河水補給地下水。
師很好!李白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吟誦黃河:“黃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復回!秉S河之水奔流到海后真的就不復回了嗎?我們先看下面的動畫。
(動畫演示:水循環)
師從動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斷地進行著連續的循環運動,這就是我們接下要學習的——水循環。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屏幕上的問題,閱讀教材第59頁“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注意圖結合,觀察圖中每一個箭頭的含義。

(屏幕展示思考題)
水循環將哪幾個圈層聯系了起?
水循環主要發生在哪些領域?
水循環可劃分為哪幾種類型?
你能用更簡單的示意圖表示出各種類型的水循環嗎?
(學生閱讀完后回答所列問題)
生1水循環聯系了水圈、大氣圈、巖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層。
生2水循環發生的領域主要有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生3水循環可劃分為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三種類型。
師大家都回答得很正確!三種水循環中最重要的也是環節最完整的是海陸間循環,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簡單的示意圖畫出這一循環過程,大家要注意每一個箭頭所代表的環節的名稱。
(用邊講邊畫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加強學生對海陸間水循環每一個環節的記憶)
師海陸間循環我們一起完成了,下面我想請兩位同學上完成其余兩個水循環。
(兩學生板畫完成后,師生共同指認所畫箭頭的含義)
師閱讀教材第59頁“活動”,回答后面的問題。
生20世紀90年代末,黃河下游出現了嚴重的斷流現象,其自然原因是氣候干旱,但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是黃河沿河地區,特別是上游地區過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對下游依靠黃河供水的地區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斷流給沿岸地區人們生產和生活用水造成極大困難,此外也對黃河下游的自然生態環境帶極大影響。目前我國對黃河斷流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統一協調上、中、下游水資開發與使用數量,對黃河水資進行跨地區的合理調配;運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庫)對河流水資的季節變化進行合理調節;在農業生產中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和節水措施,提高水資的利用率;等等。目前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補充,注意培養學生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根據學生提供資料的情況,可補充自己準備的圖片資料,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黃河斷流的嚴重性)
(展示:黃河斷流圖片和資料)

師剛才我們第一小組的同學代表的發言非常精彩,語言表達思路非常清晰,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是有條有理,并且還收集了黃河斷流的圖片,大家看了是不是很揪心!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我們一代一代炎黃子孫,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明。可由于我們無節制地對她進行索取,致使出現斷流,而且斷流的時間越越長,1997年斷流時間竟長達226天。黃河斷流,除了剛才我們同學所說的原因外,黃河頭的過度放牧導致草原大量退化,黃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喬木林覆蓋率幾乎不到0.35%,這些都是黃河斷流日趨嚴重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我們的行為!
師我們再看看第二小組又是如何解答另一個同樣讓我們憂慮的問題的。
(第二組代表上臺發言)
生濟南近幾十年的泉水斷流現象,也主要與人為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使用,導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確保泉水長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從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入手,如通過增加植被的覆蓋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滲入量;另一方面應采取果斷而有效的措施,如關閉自備水井、實行地下水開采許可證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資,防止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
師這位同學說得也很好!由于人們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明顯下降,泉眼枯竭在全國很多地區極為常見。隨著對水資需求的增加,人們常常不顧客觀自然規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上面兩個事例都體現了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不良影響,你們有沒有發現主要是影響了水循環的哪些環節?
生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師對!我們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必然對水循環產生不合理的影響,那么,人類能否通過改變水循環的某些環節,促進水循環的形成呢?能不能舉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生1人類可通過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變降水這一環節。
生2還可以修水庫、跨流域調水、引水灌溉改變地表徑流。
師很好!譬如我國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大家說得都非常好,還可以通過補充地下水、植樹造林、改變地下徑流等。
師通過上面內容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水循環原理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環對地理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視頻1:“滾滾長江東逝水”)
師長江水屬于水循環中哪一個環節?
生地表徑流。
師它為什么能不斷地東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生因為不斷地有降水補充。
師正因為不斷進行的水循環,使長江水得到了不斷的——
生(齊答)更新。
師對!水循環促使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得到不斷的更新。我們再看一下其他幾個素材又體現了水循環的哪些意義?

(圖片:“黃土高原地貌”)
師黃土高原當初形成的時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這種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生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動的地表徑流對高原表面的長期侵蝕形成了今天的黃土高原。
師回答得很好!水循環是自然界最富動力的循環運動,它不斷地塑造著地表形態。

(圖片:舟漁場)
師舟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它為什么能成為我國最大的漁場呢?與水循環有什么關系呢?
生1處于大陸架,陽光充足。
師還有原因嗎?
生2暖流與沿岸北下的冷水相遇。
師很好,它的成因還和長江、錢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關,誰具體講講?
生3因為長江、錢塘江入海帶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所以這里餌料很豐富。
師不錯!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材料分析和總結一下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學生討論后發言,展示結論)
促進水資更新,維持水量平衡;
促進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
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
塑造地表形態。
堂小結
今天這節我們學習了水圈的構成和特點,各水體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水資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寫一篇小論,后評比。
2.請你提出10條節水建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9603.html

相關閱讀:《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