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人口分布與人口合理容量
學習要求: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勢;
2.理解影響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掌握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3.認識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點及實現人地協調的途徑。
知識梳理:一、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 為衡量指標,我們不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 狀況,而且要分析研究 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 。主要分布在 半球的20°―60°N;一半以上人口分布距海岸 千米范圍內;近80%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 米范圍內。人口分布密集區:東亞、 、 和 國東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區:高山和寒冷地帶、 地帶和 地帶。3.我國人口的總特征:數量最大,密度高,分布 。4.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多 少; 多 少,;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多, 少; 多 少
二、影響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是影響人口分布的 因素。主要包括:① ② ③ ④ 。生產力水平提高,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 。
2.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生產力發展水平、 、 以及文化教育狀況等。其中,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最為顯著。
3.政治文化因素:包括 、 、科技發展水平、 的人口與發展政策、戰爭和歷史因素等。
四、謀求人口合理容量
1、環境承載力:在某一時期內生態系統所能承受的 與 的限度。
2、環境人口容量:在可預見到時期內,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 、 、 等條件,在保證符合其社會文化準則的 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 供養的人口數量。
影響因素有:①_______豐富程度,② 水平,③ 發達程度,④ 程度,⑤人口 水平及_ ___水平 。環境人口容量特點具有 性和 性。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的生活方式,保證 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 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和地區最 的人口數量。
4、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約為 ,人口合理容量約為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 , ”的基本國策,以謀求 。
導學檢測:
1、關于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稠密地區,必是環境好的地區B.人口稠密地區,必是生態好的地區
C.資源豐富地區,必是人口稠密地區D.經濟發達地區,必是人口稠密地區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環境是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
B.生產力水平越高,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越不明顯
C.世界人口稠密地區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D.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較小
3.對人口分布影響最大的社會經濟因素是( )
A.生產力發展水平 B.社會生活方式 C.交通運輸條件 D.文化教育狀況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總人口數量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無論在什么條件下,環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擴大
C.在一定條件下,環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擴大的
D.我國人口合理容量應控制在16億人左右
2.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是因為( )
①資源總數不斷擴大 ②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③人口消費水平不斷增長 ④人口增加對環境影響程度不確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關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能進行定量計算,存在具體的數量
B.一個地區環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個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對制定該地區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個地區的極限人口數量
鞏固訓練:1.下列地區中屬人口稠密區的是( )
A.澳大利亞 B.東亞 C.北非 D.東歐
2.有關世界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世界人口密集地區都在發展中國家 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區 D.亞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3.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確的是( )
A.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_工業社會
B.農業社會――原始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C.工業社會――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現代社會
D.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代社會
右圖為世界總人口推算圖,讀圖完成8~10題:
4.按圖推算,預計2050年的世界人口數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數分別將達到( )
A.100億、99億 B.100億、90億
C.110億、99億 D.110億、90億
9.若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口數量(用a表示)、中國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三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a < b < c B.c < b < aC.b < a≈cD.a≈c < b
10.有關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確的敘述是
A.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環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費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資源越少,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D.社會分配制度等因素,對環境人口容易的大小也有影響
下面是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請分析回答11~12題:
11.下列對“環境容量”的理解錯誤的是
A.環境容量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B.消費水平的高低,對環境人口容量有較大影響。
C、人類可以局部地改造環境從而使人口數量超越環境容量
D.生態環境平衡是人類生存前提和改造自然的基礎
12.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種模式的順序依次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13.讀下圖表,回答問題。
表1環境溫度對人體的影響
生命障礙不利高溫高溫舒適低溫不利低溫冷金屬粘皮
>49℃>29℃>24℃21℃±3℃<18℃<10℃<-20℃
(1)圖1、圖2和表1表示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和
。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溫度帶是 。
(3)解釋圖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區的原因是①
② 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過對人口 的影響,從而影響人口數量的變化;同時又通過人口分布而影響 的形成和發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響人口增長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A、經濟狀況 B、交通條件 C、歷史文化 D、政策法規
14、(2004年上海地理)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趨向性。讀圖回答(1)~(5)題。
(1)分析圖一,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區。
(2)分析圖二,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圖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洲。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___________地區、_______緯度地區和_________地區的趨向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699.html
相關閱讀: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