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第二節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從容說課
海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體。海水運動形式多樣,本節重點講述最主要的一種運動形式——洋流,而將另外兩種常見的運動形式——波浪和潮汐作為閱讀資料以拓展學生。理解洋流的概念及按性質劃分的洋流的兩種類型:寒流和暖流。時引導學生在洋流模式圖上判斷寒流和暖流,注意其分布在大陸的東岸或西岸;全球風帶圖和洋流模式圖的對比可以使洋流的成因這一難點得以很好地化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閱讀,要注重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歸納地理規律的能力,最后將該圖與全球洋流模式圖進行對比,進一步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材重在通過案例分析得出結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豐富的圖片資料生動演繹,印證原理。教材活動題的選取緊扣熱點,教師應抓住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地理的“有用”。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比較、分析,歸納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讀圖分析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
2.通過繪制洋流分布圖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態度。
●重點
1.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海水是水圈的主體,我想先請同學來談談你對海洋的認識。
生1:海水是咸的。
生2: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為人類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資源。
生3:海洋是一個巨大的水庫,海洋面積約占整個地球總表面的71%,海洋水的儲量占全球水儲量的96.53%。它不斷地為大氣和陸地提供水源,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不斷的更新。
師:大家都說得非常好!海水處于不停的運動中,海水的運動對地理環境也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課件展示課題: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教師精講]
師:海水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潮起潮落”,說的是潮汐;“無風不起浪”,說的是波浪。在本節課中,我們主要學習一種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方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關鍵詞:常年、穩定、沿一定方向、大規模)
師:洋流有不同的類型,按性質分,它可以分為哪兩種?
生:洋流按性質可分為寒流和暖流兩種類型。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是暖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是寒流。
師:下面我們通過讀圖來了解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2頁“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冬季)”,指導學生觀察、比較不同大洋同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
(板圖:1.世界海陸分布輪廓示意圖;2.大洋洋流模式圖的底圖)
(請一學生上黑板在“世界海陸分布輪廓示意圖”上畫出太平洋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
師: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是否相同?
生:兩個大洋環流的方向相反,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再請一學生上黑板在“世界海陸分布輪廓示意圖”上畫出南北大西洋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
師:北大西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是否相同?
生:相同,都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師:南大西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是否相同?
生:相同,都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師:找一找“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中南半球還有哪一個大洋的大洋環流方向與上面兩個大洋環流方向是一致的。
生:南印度洋。
師:很好!我們將南印度洋的這個大洋環流也畫到相應的位置上。(師畫)下面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上來畫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注意比較兩個大洋環流的流動方向。
(學生上黑板畫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
師: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北半球的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都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師:對!通過對教材“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的觀察、比較,通過我們同學自己動手畫圖,我們對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誰來總結以下自己發現的規律?
生:世界洋流分布具有這樣的規律:不同大洋的同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流動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的不同緯度海區大洋環流的流動方向是相反的。
師:不錯!我們可以把世界洋流分布的這種規律體現到這幅世界洋流模式圖上。我們還是請同學自己動手來畫一畫,畫圖時用藍筆和紅筆區分寒流和暖流。
(學生在模式圖上畫大洋環流)
(學生這時已初步歸納出洋流分布的規律,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將洋流分布準確表示在圖上,即讓學生明確其分布的緯度位置)
師:從世界洋流模式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兩個大洋環流,兩個中低緯度的大洋環流以什么地區為中心?
生:副熱帶地區。
師:兩個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又以什么地區為中心?
生:副極地地區。
師:大家觀察一下大洋東西兩岸的洋流性質有什么不同?
生:在中低緯度海區,大洋的西岸是暖流,大洋的東岸是寒流;而在中高緯度,大洋的西岸是寒流,大洋的東岸則是暖流。
師:非常好!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我們已經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那么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分布規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我們還是請同學上來先畫圖,再講“理”。
(學生上黑板畫全球風帶圖,提醒學生注意各風帶的緯度位置)
師:我們將全球風帶圖和洋流模式圖進行一下對比,能不能找到洋流的某些成因?
生:盛行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
師:對!我們再說具體一點,南北赤道暖流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生:北赤道暖流受東北信風的影響,海水自東向西流;南赤道暖流則受東南信風的影響,海水也是自東向西流。
師:西風漂流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生:西風漂流是受中緯西風的吹拂而形成的。
師:我們再將教材第62頁的“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和“世界洋流模式圖”對照一下,在南半球的中高緯度實際上有沒有形成大洋環流?
生:沒有。
師:這是為什么呢?
(引導學生觀察南半球的海陸分布狀況)
生:南半球的中高緯海區分布著廣闊的海洋,沒有形成海陸相間分布的輪廓,所以沒有形成大洋環流。
師:非常好!我們可以看到在南極大陸周圍形成了環繞南極大陸流動的南極環流,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生:這是由于極地東風的吹拂形成的。
師:很好!這位同學能夠把全球風帶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靈活地結合到一起進行分析。在赤道附近還有一支赤道逆流,流動方向與赤道暖流相反,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生:赤道洋流從東向西到達大洋的西岸時受陸地阻擋,一小股回頭形成赤道逆流,成為赤道洋流的補償流。
師:不錯!我們注意觀察對比一下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生:冬季北印度洋盛行東北季風,形成反時針方向的大洋環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風,形成順時針方向的大洋環流。
師:同學們能否結合上面的讀圖分析中老師所提出的一個個問題,總結出洋流的形成究竟有哪些原因?相互之間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歸納知識)
生: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風,不同緯度地區的風帶形成不同流向的洋流。除此之外,影響洋流的因素還有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
師:總結得很好!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運用教材提供的地圖、表格等各種資料,注重培養自己的讀圖分析以及歸納知識的能力。下面我們一起來把今天這一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課件展示: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總結)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在上節課中,我們通過閱讀地圖歸納了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了解了洋流的類型和成因。在大洋的東西兩岸,往往分布著不同性質的洋流。請同學們在大腦中構建“世界洋流的分布圖”,想一想在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洋東西兩岸流動的分別是什么性質的洋流呢。
生: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洋東岸分布的是暖流,而大洋的西岸則是寒流。
師:很好!對于地理知識的掌握,我們一定要養成在大腦中構建地圖的習慣。再來說說南半球中低緯度大洋的東西兩岸又分別是什么性質的洋流。
生:南半球中低緯度的大洋東岸分布的是寒流,而大洋的西岸則是暖流。
師:好的!洋流是一種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海水是地球大氣的主要熱源和水源,所以不同性質的洋流必然對氣候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僅如此,洋流還會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的分布有顯著影響,洋流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洋流還對海洋污染有極大的影響。在今天這節課中,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課件展示本課課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師精講]
師:首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63頁的案例1,注意圖文結合,讀完以后相互討論并完成下列各題。
(課件展示下列問題)
1.畫出大西洋的西岸經過拉布拉多半島東側的洋流,判斷是暖流還是寒流。
2.挪威卑爾根的緯度大約是多少?該地最冷月的平均氣溫是多少?降水有什么特點?結合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如何描述該地區的氣候特點?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3.大西洋東西兩岸的自然景觀有什么明顯差異?為什么?
4.北極圈內地區氣候寒冷,為什么會出現不凍港?
5.英國北部和挪威的緯度都較高,為什么這些地區海港的封凍期不長?
6.秘魯伊基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是多少?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全年降水又有什么特點?結合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如何描述該地區的氣候特點?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7.南美西海岸的熱帶沙漠為什么南北延伸很長?
(結合案例的文字資料和兩幅地圖設計7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資料,提取信息)
(學生相互討論后回答問題)
生1:經過拉布拉多半島東側的洋流是寒流。
生2:挪威卑爾根緯度大約是北緯60°,它的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 ℃以上,氣候表現出終年溫暖多雨的特點,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生3:大西洋的西岸拉布拉多半島北部是苔原帶,同緯度大陸西岸的歐洲則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這是因為大西洋的東岸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更為暖濕的緣故。
生4:北極圈內地區氣候寒冷,卻出現了不凍港,也是因為北大西洋暖流對這些地區的水溫起到了增溫的作用。
生5:英國北部和挪威的緯度都較高,由于這些地區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作用,所以海港的封凍期縮短了。
生6:秘魯伊基克的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 ℃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但它的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 ℃左右,較其他熱帶氣候的最熱月平均氣溫低,這是因為沿岸有寒流經過,起到了降溫作用。
生7:因為南美西海岸沿岸有秘魯寒流經過,洋流上部的大氣受冷收縮下沉,降水稀少,加劇了沙漠面積的擴大,并沿著洋流流動方向向南北延伸。
師:同學們都能很好地結合所學的知識對案例中涉及的各種現象進行準確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是很顯著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誰來歸納一下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生:全球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暖流對沿岸氣候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師:很好!洋流不僅對大陸沿岸的氣候影響很大,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的分布也有顯著的影響。下面我們通過地圖了解世界上幾個大漁場的分布。
(課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圖,在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和秘魯漁場的位置設置游動的魚的動畫,增加課件的生動性)
師:大家注意觀察,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和秘魯漁場這些世界大漁場的形成和洋流有什么關系?三個漁場中有沒有成因相似的漁場?
生:紐芬蘭漁場和北海道漁場成因相似,它們都處于寒暖流交匯的地方。
師:觀察很仔細,為什么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往往能形成大漁場呢?
生: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大量的營養鹽被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兩種洋流匯合還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得魚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漁場。
師:我們再來看看秘魯漁場又是怎樣形成的?
生:秘魯漁場的形成是因為受離岸風的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從而形成大漁場。
師: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和秘魯漁場的形成讓我們看到了大漁場形成的主要原因,同學們能否根據它們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上找到其他可能形成大漁場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利用漁場的成因在“世界洋流分布圖”上探究可以形成漁場的地方,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生1:在大西洋的東海岸也有寒暖流交匯,可以形成大漁場。
師:很好。這里有世界著名的四大漁場之一:北海漁場。
生2:在南半球非洲西海岸,南大西洋的東海岸也可能存在大漁場,它的成因和秘魯漁場的成因相似。
師:不錯!這兩位同學都能很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再來看看我國的情況,我國最大的漁場是——
生:(齊答)舟山漁場。
師:舟山漁場的形成又主要是其中的哪種原因呢?
(板圖:中國海岸線)
師:我們先來找到舟山漁場的大致分布位置(靠近長江口)。
師:這是來自低緯的臺灣暖流(用紅粉筆畫出洋流),這是來自高緯的沿岸冷水(用藍粉筆畫出洋流),兩者在舟山群島附近相遇。所以舟山漁場的形成原因之一是——
生:(齊答)寒暖流交匯。
(視頻:“泰坦尼克”號的沉沒)
師: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沒在冰冷的北大西洋中,致使近兩千名乘客和船員葬身魚腹。這次沉船事件,成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震驚了世界。
師:漂浮在大西洋的冰山來自于北極地區的大陸冰川,巨大的冰山主要靠了什么力量的推動不斷南移的呢?
生:(齊答)洋流。
師:對!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
(課件展示資料: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時間。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時間就順利到達,比第1次少用了17天)
師:想想看,為什么哥倫布兩次航行的時間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生: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花的時間較長。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洋流航行的,所以花的時間少。
師:很好!這位同學很善于學以致用,靈活地將世界洋流的分布用來分析這段資料。順流航行既可以節省燃料,加快速度,也更為安全。人們早就了解到正確利用洋流對遠洋航行極其重要,哥倫布的第二次航線也成為此后歐洲人去美洲經常利用的航線。從古到今,有許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早在唐朝,中國的使節及僧侶東渡日本時,就會利用黑潮(即日本暖流)來加快航行的速度。我國明朝鄭和曾經7次下西洋,他總是選擇冬季從我國出發,夏季返回,這是為什么?
生:冬季,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向西流,順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風,海水向東北流,返回時順水推舟。
師:洋流規律很早就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掌握和利用,哪位同學還有關于洋流航海的故事?
(教師可布置學生事先收集資料,小故事的插入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可增加地理課的趣味性,使學生時時感受到地理學科對生活的有用性)
師:洋流對海上航運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不利之處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泰坦尼克”號的沉沒由于洋流帶來的冰山對海上航運帶來威脅外,還有哪些表現呢?
生:寒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霧對海上航行極為不利。
師: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劇,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越來越多,洋流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也很大。1997年1月,在日本九州海岸就曾發現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垃圾,它就是憑借洋流作了“跨國旅游”。
(課件展示圖片資料)
師: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造成的波斯灣石油污染,是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由于油井遭到破壞,大量原油流入波斯灣,在海面上形成長140千米、寬40千米的污染地帶,對周圍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危及到我國和日本沿岸的漁業生產,對蝦產量銳減,貝類養殖幾乎癱瘓。究其原因是海灣戰爭造成的石油污染順著洋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日本暖流等)抵達我國和日本沿海造成的。
師:洋流對于海洋污染物的影響要全面看待。對于污染區域來講,洋流可以擴散污染物,使被污染區消除污染;對于其他海區來講,洋流增加了其他海區的環境污染,使污染范圍擴大。
(將1991年海灣戰爭造成的石油污染作為資料引入課堂,其目的是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洋流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又可讓海洋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引起學生的心靈震撼,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神奇的厄爾尼諾現象”)
(在課前可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64頁“神奇的厄爾尼諾現象”,并通過上網收集更多的資料,在課堂上教師不妨讓學生上來講述,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師:“厄爾尼諾”這個名稱我們經常在報刊雜志或電視里看到或聽到,那么究竟什么是厄爾尼諾呢?我們先請一位同學上來談談他的認識。
生1: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秘魯附近海區,該海區在秘魯寒流的控制下,正常情況下水溫較低?捎行┠攴荩瑴嘏暮K畯某嗟老蚰狭鲃,引起該海域水溫異常升高,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4頁圖3.8,通過閱讀地圖,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區域建立空間概念,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中找到信息,分析、理解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太平洋赤道地區和南太平洋的水溫分布特點)
師:這位同學對厄爾尼諾現象的描述可以說是言簡意賅。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常常會給世界很多地區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再請一位同學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生2: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位于太平洋東海岸的南美洲降水量異常增多,往往發生大水災;而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則恰恰相反,往往發生嚴重的旱災,甚至由此引發森林大火。
師:很好!同學們在網上收集資料時,有沒有發現厄爾尼諾現象還有哪些不解之謎呢?
生3:厄爾尼諾現象有許多不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釋清楚。有人認為它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減弱造成的;還有人認為它是由于大氣環流減弱的結果;我國科學家還提出了一種假設,認為“厄爾尼諾”可能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
師:厄爾尼諾是20世紀90年代海洋、大氣科學的研究熱點,對于這種海氣相互作用產生的現象至今還有很多謎團。
(課件展示文字資料)
厄爾尼諾現象是如何形成的?那巨大的暖水是從何處來的?它的熱源在那里?過去,科學家們曾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說,有的說是海底火山爆發;有的說熱源來自地心;等等。不管哪種解釋,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據,這是未解謎之一。
太平洋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有沒有其自身的規律?例如它發生周期的長短受什么制約;它的發生、生長與消衰以及強度有哪些代表性的信號;等等,這是未解謎之二。
厄爾尼諾發生范圍大,時間長,這給我們監視、監測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如何確定厄爾尼諾過程的發生時間結束時間以及監測位置等,以達到預報厄爾尼諾的目的,這是未解謎之三。
……
(補充資料的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自然探索的欲望)
師:厄爾尼諾的眾多謎團等待著我們去一一解開。那么,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又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課件展示圖片資料)
師:這些圖片是1998年我國夏秋季節發生在長江流域的洪水災害。這次百年難遇的洪水災害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它的發生與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氣候異常密切相關。厄爾尼諾現象是洋流對氣候影響的一個生動例證。
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課件展示本節內容的知識結構)
師:洋流是海水運動的最重要的形式,除此之外,海水運動的形式還有波浪和潮汐。在教材第65頁的“閱讀”欄中,有對這兩種海水運動的簡單介紹。認識海洋,認識海水的運動規律,有利于人類和大海的和諧共存。如果人類能對海嘯多一點認識,如果人類對海洋不僅僅是索取,也許印度洋海嘯帶來的災難要輕得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9733.html

相關閱讀:《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