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設計
1、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地理環境的構成要素;理解太陽輻射、大氣環流等各氣候形成因子對氣候的影響;理解氣候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從地理現象入手尋求原因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氣候因素關聯性的分析,特別是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分析,樹立地理環境各要素互相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正確的環境觀。
2、教學重點:氣候形成因子分析。
3、教學難點:氣候形成因子分析,氣候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4、教學方法:采用讀圖分析、案例分析及學生討論、探究的方法
5、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閱讀課前探索,引導學生從土壤、植被和動物等方面來對比撒哈拉沙漠和我國長江中下游的自然景觀差異)
(引言)我們知道,不同的地區,地理環境存在著差異,例如:從我國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內陸,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觀都不相同。撒哈拉沙漠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自然景觀為什么存在那么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為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不同,那么地理環境受哪些要素影響?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講授新課】
(板書) 一、地理環境
(教師引導)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存在于人類社會周圍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環境是人類在自然地理環境基礎上改造形成的、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內在聯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規律的部分人工環境。
(學生活動)列舉存在于我們周圍的形式各異的物體;在這些物體中,哪些屬于自然地理環境?哪些屬于人文地理環境?
(出示《深圳世界之窗》和《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圖片,加強學生對兩種地理環境的認識)
(學生探究) 以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為例,說說自然地理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
(教師點撥)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是其組成要素。
(探 索)撒哈拉沙漠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景觀差異為什么如此之大?你認為這主要受哪一個自然地理要素影響造成的?
(板書)二、氣候——一種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一)氣候的概念
(學生思考)什么是氣候?氣候與天氣有何區別?
(板書歸納)氣候是一個地區長時期內大氣的一般狀態,是該地經常性天氣的綜合表現。一地的氣候通常用氣溫和降水的平均值來表現。
(學生思考)為什么各地的氣候存在差異?為什么同一地區的氣候也經常發生變化?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
(板書歸納)
(二)影響氣候的因素
太陽輻射——決定氣溫
大氣環流——決定降水
影響氣候
下墊面因素
影響氣溫和降水
人類活動
(教師啟發) 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呈現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和北極的極地氣候的降水和氣溫變化圖。
(學生思考)為什么赤道與兩極的氣候差異如此之大?主要受哪個因素的影響?
(教師啟發)出示《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圖》,啟發學生思考:非洲大陸的氣候為什么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教師點撥)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緯度上分布不均,
使地球上的熱量隨著緯度的增高而減少,這是造成各地氣候出現差異的基本因素。
(板書)1、太陽輻射——造成氣候差異的基本因素
(教師啟發)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呈現撒哈拉沙漠的熱帶荒漠氣候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降水和氣溫變化圖。
(學生思考)為什么撒哈拉沙漠地區和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氣候差異如此之大?主要受哪個因素的影響?(教師從氣候類型,環流形勢和氣候特征等方面啟發學生思考)
(教師點撥)出示表格:
30N附近 大陸西部 大陸東部
環流形勢終年受副高和信風控制 季風環流
氣候特征終年炎熱干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氣候類型熱帶沙漠氣候 季風氣候
(歸納)大氣環流促進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熱量和水分的交換,調整了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大氣環流的狀態直接決定著各地的天氣過程,也就決定著各地氣候的形成。
(板書)2、大氣環流——造成氣候差異的直接因素
(教師啟發)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以莫斯科和倫敦為例呈現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降水和氣溫變化圖。
(學生思考)倫敦與莫斯科的氣候有何差異?主要受哪個因素的影響?(教師從地理位置、氣候類型、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和全年降水情況等方面啟發學生思考)
(教師點撥)出示表格:
氣候類型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全年降水情況
大陸性氣候大大較少
海洋性氣候小小教多
(歸納)對流層大氣中的熱量和水分主要來自地面,地面性質的不同直接影響到大氣的水熱狀況乃至運動特征。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海陸水熱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陸性和海洋性兩種氣候類型。
(板書)3、下墊面因素
(1)海陸差異的影響
(教師啟發)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讓學生觀察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倫敦和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分別是什么氣候類型,思考這些氣候類型與所經洋流有何關系。
(教師點撥)洋流對所經地區的氣溫和降水有著顯著影響。暖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經過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寒流經過的地區氣候寒冷干燥。如: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與沿岸的寒流影響密不可分;倫敦溫暖濕潤的氣候主要受沿岸的西風和暖流的影響而形成。
(板書)(2)洋流的影響
(教師啟發)出示《泰山和濟南各月氣溫比較表》,啟發學生思考:泰山與濟南的氣溫相差較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師聯系對流層氣溫變化知識啟發學生思考)
(歸納)我們知道,陸地上分布著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地形,由于對流層大氣的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海拔高的地區氣溫低于海拔地的地區氣溫,造成山地不同高度的氣候不同,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道理。
(板書)(3)地形的海拔高度影響
(承轉過渡)地形不僅有高度之分,而且有坡向之分,在山的陽坡與陰坡,迎風坡與背風坡,氣候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播放地形雨的形成動畫,引導學生觀看動畫思考:迎風坡與北風坡的氣候有何差異?)
(歸納)坡向對氣候的影響表現為:迎風坡上升的濕潤氣流帶來降水,而背風坡下沉氣流帶來干燥的空氣。
(板書)(4)地形的坡向影響
(教師點撥)地形的其他因素,如:地表的物質組成不同,對太陽的反射率不同,從而直接影響到對太陽輻射能的吸收情況,導致地區間熱量狀況出現差異。(引導學生思考:世界極端最低氣溫為什么出現在南極大陸?)
(承轉過渡)除了以上自然因素對一地的氣候產生影響外,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活動也對氣候產生深遠的影響。
(板書)4、人類活動
(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閱讀課本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人類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向大氣釋放廢熱?
(2)人類是怎樣改變大氣成分的?這樣會導致氣候如何變化?
(3)人類通過哪些途徑改變下墊面性質?這樣導致氣候如何變化?
(案例研究)學生閱讀《上海的“熱島“效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城市“熱島”效應?哪些因素導致城市“熱島” 效應?
2、城市熱島效應會產生哪些影響?
3、利用熱力環流的知識畫出城市與郊區的環流圖。
4、請用熱力環流的知識解釋城市“熱島”效應對環境的影響,并說說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點區應在哪里?
【課堂小結】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氣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氣候是地理環境中的重要組成要素,從25億年至今,地球的氣候處于不停的變化之中。也正是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得以不斷改造,并且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梢,氣候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深刻理解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保護地球的大氣環境,從而創造一個適宜生物生存的地理環境。
【課后活動】
課后查找有關資料,了解在人類歷史中,氣候經過了哪些變化?氣候的每一次變化對地球上的動植物和人類有何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1884.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