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2時
過程
導入新
師我們上節學習了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知道了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間并不是簡單地在空間上的匯集,而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
復習提問:
1.地理要素間通過什么方式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生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進行著物質的遷移和能量的交換,從而形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
2.地理要素通過相互作用,還會產生哪些單一地理要素所不可能有的新功能?
生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師很好。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還不止這些,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地理環境整體性還表現在哪些方面?讓我們先看P92的案例2。
(出示景觀圖片“黃土高原”)

推進新
師黃土高原的地表景觀如果用一個成語形容的話,就是——?
生千溝萬壑。
師對。黃土高原為什么會形成現在這種外表景觀?大家想一想有哪些原因。
生黃土高原地處華北,夏季多暴雨;黃土的土質很疏松,垂直節理發育;植被破壞嚴重,所以水土流失很嚴重。
師很好。黃土高原的這種地貌是由于長期水土流失造成的。同學們請思考:這種水土流失還會帶黃土高原哪些方面特性的改變?
生表層土壤侵蝕嚴重,逐漸失去肥沃的表土層,土壤肥力下降。
師對。土壤肥力的下降又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黃土高原的植被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植被覆蓋度就會越越差,更加劇了土壤的侵蝕。
師分析得很好。水土流失形成了許多溝谷,失去了植被覆蓋的溝谷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作用下就會——?
生不斷變長變深。
師據資料和考古研究表明,黃土高原在秦漢時期曾經是森林茂密的地方,而現在卻是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觀。請同學們想想看,古代的黃土高原氣候和現在的氣候比,有什么不同?
生古代的黃土高原氣候濕潤,而現在的氣候比較干燥。
師對。失去了森林對氣候的調節,黃土高原地方氣候趨于干旱。
(出示景觀圖片開封一帶“黃河下游——‘地上河’”)

(活動探究)
師黃河為什么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生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流的侵蝕而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在黃河下游堆積,使河道不斷淤高。
師對。通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學習,我們知道水土流失的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統一的變化過程,黃土高原的外表景觀正是在這種統一的變化過程中形成的。請大家繪出黃土高原地貌、土壤、生物、水和人類影響的過程。
(生繪圖,師總結)

師因此我們說,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發展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每個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環境演化的一個方面。這種統一的變化過程,使得自然地理要素間保持高度協調,這正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活動探究)
師我們看P93“活動”,利用我們剛才所掌握的統一變化過程的原理,分析在湖泊演變為陸地的過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統一變化的,請填寫下表。
(生填圖,師總結)
a—e的變化
湖泊面積和深淺面積逐漸變小,湖水越越淺,直至湖泊消失
地貌由湖泊變成了陸地
生物由水生生物逐漸變成了陸地生物
氣候由濕潤逐漸變得干燥
土壤由濕變干
在a—e的變化過程中,請同學們推測一下這里的地殼可能發生了什么運動?
生地殼發生了上升運動。
師對。反之,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個湖泊有其消亡的過程,應該也有其生成的過程。在湖泊的生長過程中,這里的地殼又發生著怎樣的運動呢?
生應該是地殼的下沉過程。
師很好。這個活動讓我們進一步知道,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每個要素的演化都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而進行著的,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影響其他的要素,同時也受到其他要素的影響。因此,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板書)三、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師我們一起看看案例3。
(出示圖片“我國土地資利用示意圖”“東北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景觀”)


東北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
生東北森林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地區。
師很好。東北森林的北部和南部在景觀上有何不同?
生北部主要為針葉林,南部為針闊混交林。
師請大家仔細閱讀案例字和圖片,寫出東北森林的變化與環境變化之間的因果關系。
(生討論)
師森林對氣候有著怎樣的影響?東北森林的減少使當地氣候有著怎樣的變化?
生森林具有增加濕度、減小溫差的作用。東北森林減少使大氣濕度增加,氣候變得干燥。植被破壞—大氣濕度下降—氣候變干。
師研究表明,東北的水土流失每年呈加劇趨勢,土壤變薄,土壤肥力下降,請寫出森林變化與其之間的因果關系。
(生討論)
植被破壞—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徑流增加—土壤侵蝕加劇—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師近些年,我國華北地區沙塵暴越越頻繁,請思考原因是什么?
(生討論)
師我國北方的沙塵暴主要發生在什么季節?為什么?
生春季。因為春天我國北方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多大風,而且華北春天空氣干燥,因而下雨很少。
師為什么現在沙塵暴的頻率越越高呢?請寫出這其中的因果關系。
(生畫圖)
植被破壞—土壤沙化—沙塵暴。
師因此,我國在北方地區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防護林體系——“三北”防護林。
(出示圖片:“三北”防護林)

師請問,建設“三北”防護林對北方的環境有著哪些作用?
生可以調節氣候,美化環境,改善水狀況,促進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出示圖片“亞馬孫雨林及其破壞”)

師請說一說熱帶雨林的作用,它的破壞會帶什么后果。
生熱帶雨林能平衡大氣成分,被喻作“地球之肺”。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會引起全球氣候的變化,導致整個生態環境的功能失調。
師很好!可見,自然地理環境中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乃至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改變。在人類對大氣、水、巖石、生物和土壤的影響中,哪些地理要素更容易受到人類的影響呢?
生水和生物。
師對,人類活動更容易引起生物發生變化,并由此而帶動其他要素的變化。所以我們要保護生物,保護生態,避免給環境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后果。
(活動探究)
(P95“活動”)
師請同學們討論修建水庫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根據圖中提供的線索,把討論的結果填寫在相應的空白處。
(生討論)
填空:
地下水——豐富
生物——種類增多
地方氣候——濕度增加,溫差變小
泥沙沉積——泥沙減少
洪水災害——減少
堂小結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為我們認識地理規律、利用地理規律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提供了幫助。
板書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9374.html

相關閱讀:《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